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果小檗内生真菌假丝酵母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1
作者 郭铭焯 麻淑芳 +6 位作者 王世苗 冯亚萍 欧阳艳 庞克坚 焦子伟 木古丽木哈西 杨新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00-3005,共6页
目的研究黑果小檗内生真菌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假丝酵母菌发酵提取物次级代谢产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 目的研究黑果小檗内生真菌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假丝酵母菌发酵提取物次级代谢产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苯基-1,2-乙二醇(1)、4-羟基苯乙醇(2)、4-羟基苯甲酸(3)、对羟基苯乙酸(4)、间羟基苯乙酸(5)、3-甲基亚砜基丙酸(6)、苯乙酸(7)、(S)-N-nitroso-1-amino-p-hydroxy phenylethanol(8)、2-苯乙酰胺(9)、对羟基苯甲醛(10)、2-(4-羟苯基)-乙酸乙酯(1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5,5′-dimethoxybiphenyl-2,2′-diol(13)、3-吲哚甲醛(14)、N-乙酰-L-苯丙氨酸(15)、9-hydroxy-10 E,12Z-octadecadienoic acid(16)、9-hydroxy-10 E,12E-octadecadienoic acid(17)、(6E)-5-methylene-6-tetradecenoic acid(18)。结论化合物1、3~8、10~18为首次从假丝酵母菌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小檗 假丝酵母菌 内生真菌 次生代谢产物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硫酸化制备圆苞车前子低黏多糖及其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2
作者 曹磊 刘伟 +5 位作者 王俊龙 纳森巴特 巴哈尔古丽·别克吐尔逊 松布尔 冯亚萍 热合巴提·努尔夏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圆苞车前子(Plantago ovata Forsk)具有润肠通便,辅助消化等功效,但因高黏特性无法对其多糖成分展开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圆苞车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低黏性圆苞车前子硫酸化多糖(POFP-S),POFP-S经DEAE-650M和Superd... 圆苞车前子(Plantago ovata Forsk)具有润肠通便,辅助消化等功效,但因高黏特性无法对其多糖成分展开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圆苞车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低黏性圆苞车前子硫酸化多糖(POFP-S),POFP-S经DEAE-650M和Superdex 200凝胶分离纯化获得一种中性和一种酸性均一多糖(POFP-S1、POFP-S2),其中POFP-S1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和葡萄糖组成,分子量为3556 kDa,硫酸基取代度为0.364;POFP-S2由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分子量为833.7 kDa,硫酸基取代度为1.080;红外光谱(FT-IR)中典型的硫酸基吸收峰证实了硫酸化修饰的成功。X射线衍射(XRD)及刚果红实验结果显示,POFP-S2是具三螺旋结构的,晶体与非晶体结构共存的特殊多糖,也表明硫酸化修饰未影响圆苞车前子多糖的立体结构。采用DPPH、ABTS及OH等自由基清除实验,考察了硫酸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发现POFP-S1和POFP-S2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圆苞车前子多糖的结构与活性提供文献依据,以及开发具有潜力的药食同源产品提供依据,并为高黏性多糖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苞车前子多糖 硫酸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采用SO_(2)/O_(2)催化氧化法脱除低铜萃余液中的铁锰 被引量:1
3
作者 冯亚平 李相良 +3 位作者 苏立峰 段帅康 郭纵 刘三平 《矿冶》 CAS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以刚果(金)某企业低铜萃余液为研究对象,开展Na_(2)S_(2)O_(5)/O_(2)催化氧化常温除铁工艺优化研究。着重考察了新型添加剂(BGX)对铁渣过滤性能和沉降性能的影响,pH值对铁、锰沉淀和钴损失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SEM/E... 以刚果(金)某企业低铜萃余液为研究对象,开展Na_(2)S_(2)O_(5)/O_(2)催化氧化常温除铁工艺优化研究。着重考察了新型添加剂(BGX)对铁渣过滤性能和沉降性能的影响,pH值对铁、锰沉淀和钴损失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SEM/EDS)表征铁渣的微观形貌及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在催化氧化时间6 h、添加剂BGX用量5 g/L时,采用20%CaO作中和剂调节pH值至3.5左右,铁沉淀去除率可超过99.9%,锰沉淀去除率在83%左右,钴夹带损失为0.95%;除铁渣主要以CaSO_(4)、夹带的铁锰沉淀物和独立的铁锰水合物形态存在;添加剂BGX有利于减少钴的夹带损失并可改善过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铜萃余液 SO_(2)/O_(2) 催化氧化法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甄妮 黄宜鹏 +5 位作者 张昌明 冯亚平 牛鹿原 张欢 厉祥涛 罗小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12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587例老年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住院患者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率。分析Fontaine...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587例老年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住院患者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率。分析Fontaine缺血分期、踝肱指数(ABI)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相关性。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587例下肢ASO患者合并冠心病、脑卒中、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率分别32.20%(189/587)、13.12%(77/587)及17.21%(101/587)。下肢Fontaine缺血分期与冠心病(r=7.57)及脑卒中(r=3.57)的发生呈正相关(均P<0.01)。Fontaine缺血分期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种类数呈正相关(r=0.13;P=0.02)。合并冠心病与无冠心病患者[0.30(0.00,0.55)和0.68(0.50,0.80)]、合并脑卒中与无脑卒中患者[0.40(0.15,0.62)和0.60(0.20,0.75)]的ABI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BI值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种类数呈负相关性(r=-0.48;P<0.01)。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下肢缺血越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卒中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踝肱指数 冠心病
下载PDF
透明质酸对IL-1β刺激下髁突软骨细胞中HMGB-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程 邓末宏 +3 位作者 郭慧琳 冯亚平 房维 龙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对IL-1β刺激下髁突软骨细胞中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甘草酸(glycyrrhizin,GL)分别与IL-1β同时加入髁突软骨细胞中,刺激24h后提取各组细胞总RNA,检...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对IL-1β刺激下髁突软骨细胞中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将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甘草酸(glycyrrhizin,GL)分别与IL-1β同时加入髁突软骨细胞中,刺激24h后提取各组细胞总RNA,检测HMGB-1及其相关受体基因表达;提取细胞总蛋白检测HMGB-1蛋白表达。结果:IL-1β刺激髁突软骨细胞24h后HMGB-1、TLR2和TLR4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IL-1β与HA或GL同时加入刺激的软骨细胞与仅加入IL-1β刺激组相比,HMGB-1、TLR2和TLR4的基因表达较的表达显著降低,HMGB-1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HA可降低IL-1β刺激后髁突软骨细胞中HMGB-1及其受体TLR2、TLR4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软骨细胞 透明质酸 HMGB-1 IL-1Β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滑膜中表达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丽 冯亚平 +2 位作者 赵苏立 龙星 柯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 OA)滑膜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性。方法: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滑膜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 OA)滑膜组织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性。方法: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滑膜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滑膜组织SIRT1表达及分布情况;滑膜细胞体外培养传代,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法检测滑膜细胞中SIRT1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显示TMJ OA组滑膜较正常组明显增厚,血管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显示SIRT1在TMJ OA组染色强度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MJ OA组滑膜细胞中SIRT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SIRT1在TMJ OA滑膜中表达升高,与骨关节炎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为该病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滑膜组织 滑膜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下载PDF
《脊髓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中国版)2021》解读 被引量:8
7
作者 曹宁 封亚平 谢佳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55-661,共7页
中国神经修复学会根据近年发表的有关脊髓损伤临床治疗证据,对《脊髓损伤神经修复临床治疗指南(中国版)2016》进行修订和更新,并于2021年3月发布《脊髓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中国版)2021》[以下简称“中国指南(2021)”],其内容涵盖... 中国神经修复学会根据近年发表的有关脊髓损伤临床治疗证据,对《脊髓损伤神经修复临床治疗指南(中国版)2016》进行修订和更新,并于2021年3月发布《脊髓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中国版)2021》[以下简称“中国指南(2021)”],其内容涵盖脊髓损伤伤情评估和诊断、院前急救、治疗原则、康复训练和并发症管理等。本文拟就“中国指南(2021)”中修订和更新的内容进行解读,以为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治疗标准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康复 指南 中国
下载PDF
硫化铜钴矿加压浸出过程中铁锰行为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相良 秦树辰 +2 位作者 李贺 冯亚平 刘三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共4页
对硫化铜钴矿加压浸出过程中铁、锰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90℃、氧分压0.6 MPa、反应时间2 h的条件下,随着初始酸铁浓度的变化,铁以赤铁矿、碱式硫酸盐及其水合物等多种形态进入渣中,浸出液中的铁浓度与终点酸度由于... 对硫化铜钴矿加压浸出过程中铁、锰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90℃、氧分压0.6 MPa、反应时间2 h的条件下,随着初始酸铁浓度的变化,铁以赤铁矿、碱式硫酸盐及其水合物等多种形态进入渣中,浸出液中的铁浓度与终点酸度由于铁沉淀形式的变化而无明显的相关性。锰离子在此浸出条件下,未形成沉淀而留存在液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浸出 硫化铜钴矿 赤铁矿
下载PDF
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高压氧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方芳 赵继华 +2 位作者 封亚平 张社敏 谢佳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8期69-73,共5页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高压氧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康复治疗,...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高压氧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肱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肌力分级、平衡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感觉障碍恢复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肱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的sEMG、肌力分级、平衡能力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肱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的sEMG和肌力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均P < 0.05),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 < 0.05),感觉恢复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经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后肱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的sEMG、肌力分级、平衡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感觉恢复情况均优于传统康复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生物反馈疗法 高压氧 不完全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感觉障碍
下载PDF
KTQ质量标准对医院抢救车管理的要求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雷雪贞 封亚萍 +1 位作者 张蔚 叶芳 《医院管理论坛》 2020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在KTQ质量标准认证下,对抢救车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2018年10月对浙江省杭州市某三甲综合医院55台抢救车进行改造并设计为多层带一次性密码锁,将急救药品与物品分区、分类放置,统一标签粘贴,规范检查流程、统一配置急救... 目的在KTQ质量标准认证下,对抢救车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2018年10月对浙江省杭州市某三甲综合医院55台抢救车进行改造并设计为多层带一次性密码锁,将急救药品与物品分区、分类放置,统一标签粘贴,规范检查流程、统一配置急救药品与物品、统一定位及统一文档登记管理。结果规范管理前后(2018年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比较,抢救车急救药品与物品清点所用时间及护士对抢救车使用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抢救车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不仅是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保障,亦方便护理人员安全用药,同时提高了抢救效率。KTQ质量标准下,抢救车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救车 管理规范 KTQ质量标准
下载PDF
石家庄市挥发性有机物和臭氧的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44
11
作者 王帅 崔建升 +7 位作者 冯亚平 刘大喜 陈静 田亮 冯超 王梦璇 王学臣 王婷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25-5335,共11页
为研究石家庄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化学特征和污染来源,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取3个国控点进行环境VOCs的罐采样及分析,并结合臭氧(O3)及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开展溯源解析;为确定夏季O3的污染周期,利... 为研究石家庄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化学特征和污染来源,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取3个国控点进行环境VOCs的罐采样及分析,并结合臭氧(O3)及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开展溯源解析;为确定夏季O3的污染周期,利用小波分析研究其时序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市采样期间VOCs浓度为(137.23±64.62)μg·m^-3,以卤代烷烃(31.77%)、芳香烃(30.97%)和含氧VOCs(OVOCs,23.76%)为主.采样期间VOCs的季节变化为:冬季(187.7μg·m^-3)>秋季(146.8μg·m^-3)>春季(133.24μg·m^-3)>夏季(107.1μg·m^-3),空间特征呈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格局.监测期内O3与VOCs、NO2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日照时数、风速和能见度呈正相关.在夏季O3≤160μg·m^-3时,6月应关注气温开始上升后4~5 d的气象条件变化,而7~8月需关注7~8 d后的气象变动.PMF溯源解析了6个VOCs的来源,依次为:汽油车排放源(24.78%)、柴油车排放源(24.69%)、溶剂使用源(18.64%)、化工生产排放源(11.87%)、区域背景(10.84%)及制药工业生产排放源(9.17%);其中汽油车和柴油车排放源的O3生成潜势(OFP)贡献(54.98%)超过一半.因此,石家庄市夏季O3削减的关键是控制交通及工艺过程源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 臭氧生成潜势(OFP) 小波分析 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 石家庄
原文传递
石家庄市臭氧和二氧化氮的时空演替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帅 聂赛赛 +4 位作者 冯亚平 崔建升 陈静 刘大喜 石文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79-2690,共12页
为研究石家庄市域臭氧(O_(3))和NO_(2)的时空演替格局及污染来源,取2014~2017年市域18个区县(市)的O_(3)、NO_(2)和气象要素资料(温度、湿度、风速、降水、日照),及2017年夏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数据,采用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 为研究石家庄市域臭氧(O_(3))和NO_(2)的时空演替格局及污染来源,取2014~2017年市域18个区县(市)的O_(3)、NO_(2)和气象要素资料(温度、湿度、风速、降水、日照),及2017年夏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数据,采用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空间插值(IDW)、Moran模型及后向轨迹方法,对市域内区县O_(3)和NO_(2)的空间联系、演替格局、空间影响因素及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4~2017年市域O_(3)浓度呈上升趋势,市区O_(3)月度变动呈单峰型态势,5~9月是O_(3)污染(O_(3)≥160μg·m^(-3))的典型时期(TPOP),TPOP的气象特征为高温低湿弱风强光照,NO_(2)在TPOP内的负相关性显著;(2)主城区O_(3)浓度在2015年后呈逐年显著上升,主城区的污染物类型从NO_(2)(2014~2016年)转为VOCs(2016~2017年),而县域2014~2017年均属VOCs控制区;(3)市域O_(3)空间影响因子主要集中于工业、农业、经济和人口这4个维度(P≤0.05).第二产业对O_(3)污染的高值中心出现在主城区和栾城区,与区域内工业生产活动有关;(4)VOCs夏季监测期间的轨迹聚类出3个来源方向,即A(东-东北,26.67%)、B(西北-西,43.33%)及C(东南-南,30%),轨迹A和C是VOCs传输的主要方向(东-东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二氧化氮(NO_(2))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后向轨迹模型(HYSPLIT) 石家庄
原文传递
杭州市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薛博文 骆宏 +3 位作者 封亚萍 杨晓珊 赵一慧 胡治国 《职业与健康》 CAS 2022年第16期2161-2164,共4页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现状,探索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21年4—6月抽取杭州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203名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现状,探索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21年4—6月抽取杭州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203名ICU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work family conflict scale,WFC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和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对其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3名ICU护士工作家庭冲突总分为(28.80±7.07)分,社会支持总分为(35.42±9.32)分,职业倦怠的总分为(58.88±16.04)分。工作家庭冲突量表总分与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356,P<0.05),与职业倦怠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502,P<0.05)。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与职业倦怠量表总分呈负相关(r=-0.252,P<0.05)。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具有直接预测作用;工作家庭冲突还以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职业倦怠,其间接效应为-0.272。结论ICU护士的社会支持在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和提升社会支持水平,对护士的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护士 工作家庭冲突 社会支持 职业倦怠 心理护理
原文传递
承德市PM_(2.5)中多环芳烃的季节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23
14
作者 贺博文 聂赛赛 +6 位作者 李仪琳 郭睿瑶 姚波 崔建升 冯亚平 王帅 侯晓松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43-2354,共12页
为研究承德市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度变化特征和污染来源,于2019年的1、4、7和10月采集PM_(2.5)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16种PAHs的浓度,并利用时序变动、特征比值和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MF)的方法,分析了各季... 为研究承德市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度变化特征和污染来源,于2019年的1、4、7和10月采集PM_(2.5)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16种PAHs的浓度,并利用时序变动、特征比值和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MF)的方法,分析了各季节PAHs的浓度变动、组分特征和潜在污染源.此外,为评价PAHs对健康风险的影响,采用BaP毒性当量法(BaP_(Teq))及增量终生致癌风险(ILCR)模型,并结合PAHs数据和PMF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承德市PM_(2.5)中ρ(ΣPAHs)的变化范围为2.7~246.4 ng·m^(-3),呈现(136.8±52.1)ng·m^(-3)(冬季)>(70.3±36.7)ng·m^(-3)(秋季)>(24.7±17.4)ng·m^(-3)(春季)>(13.7±9.4)ng·m^(-3)(夏季)的显著季节特征.不同环数PAHs的浓度占总浓度的占比中,5~6环的PAHs是4个季节的主要成分,2~3环的占比较少,4环在冬季的占比最高(37.63%).春季和夏季原油和石油挥发泄漏排放对PAHs的贡献率相对较高,秋季和冬季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排放源占绝对优势;BaP_(Teq)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ILCR模型指出,成人的呼吸暴露风险高于儿童,成人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癌风险,儿童仅在冬季存在一定程度的致癌风险,成人和儿童ILCR在4个季节的变化均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PAHs) PM_(2.5) 季节分布特征 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MF) 源解析 健康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承德市PM_(2.5)中碳质组分的季节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贺博文 聂赛赛 +3 位作者 王帅 冯亚平 姚波 崔建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152-5161,共10页
为研究承德市PM_(2.5)中碳质组分的季节变化及污染来源,于2019年1、4、7和10月采集大气PM_(2.5)样品,测定碳质组分浓度.通过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比值、总碳质气溶胶(TCA)及二次有机碳(SOC)的估算,分析碳质组分的变化特征;结合后向轨... 为研究承德市PM_(2.5)中碳质组分的季节变化及污染来源,于2019年1、4、7和10月采集大气PM_(2.5)样品,测定碳质组分浓度.通过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比值、总碳质气溶胶(TCA)及二次有机碳(SOC)的估算,分析碳质组分的变化特征;结合后向轨迹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_(2.5)、OC和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1.26±21.39)、(13.27±8.68)和(2.80±1.95)μg·m^(-3).PM_(2.5)的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47.68±30.37)μg·m^(-3)]>秋季[(28.72±17.12)μg·m^(-3)]>春季[(26.59±15.32)μg·m-3]>夏季[(23.17±8.38)μg·m^(-3)],与总碳(TC)、OC和EC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冬季(R2=0.85)的OC与EC来源较一致;OC/EC值得出4个季节均受到交通和燃煤源排放的影响,且冬季受烟煤排放影响显著.TCA的平均浓度为(21.38±13.68)μg·m^(-3),占PM_(2.5)比例达68.39%,二次转化率(SOC/OC)为:春季(54.09%)>秋季(37.64%)>夏季(32.91%)>冬季(25.43%).后向轨迹模拟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气团携带的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秋季污染物的传输通道为西南方向,冬季为西北方向,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承德市PM_(2.5)削减的关键是控制机动车尾气、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源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组分 PM_(2.5) 季节分布特征 后向轨迹 主成分分析(PCA) 承德市
原文传递
贺兰山榆跳象幼虫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欣芸 冯亚萍 +1 位作者 安旭 杨贵军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0-459,共10页
【目的】明确贺兰山榆跳象Orchestesalni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形成机制,分析影响榆跳象幼虫空间分布的因子,以期为榆跳象的预测预报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贺兰山灰榆林榆跳象幼虫平均密度进行调查,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 【目的】明确贺兰山榆跳象Orchestesalni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形成机制,分析影响榆跳象幼虫空间分布的因子,以期为榆跳象的预测预报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贺兰山灰榆林榆跳象幼虫平均密度进行调查,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分析榆跳象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贺兰山中部沟道灰榆榆跳象幼虫密度明显高于南北沟道。半阴坡和阴坡榆跳象幼虫平均密度显著高于阳坡和沟道。灰榆树冠不同方向的幼虫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以树冠中下层最大。榆跳象幼虫密度与树干高呈显著正相关。榆跳象幼虫在贺兰山灰榆林中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并随种群密度升高,聚集程度增大。聚集分布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件引起。灰榆林海拔和坡度显著影响榆跳象幼虫密度,榆跳象幼虫主要聚集在海拔1800 m以上(29.00%)和急坡(24.08%)的灰榆林。【结论】贺兰山中部沟道的中海拔区域是榆跳象发生的重点监测区域,背风且水分条件好的坡向密度大,榆跳象幼虫聚集分布容易造成局部区域密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跳象幼虫 空间分布 灰榆 地形 贺兰山
原文传递
Early neurosurgical intervention of spinal cord contusion: an analysis of 30 cases 被引量:29
17
作者 ZHU Hui feng ya-ping +4 位作者 Young Wise YOU Si-wei SHEN Xue-feng LIU Yan-sheng JU G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4期2473-2478,共6页
Background The incidence of spinal injury with spinal cord contusion is high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s now growing in China. Furthermore, spinal cord injury happens mostly in young people who have a long life expe... Background The incidence of spinal injury with spinal cord contusion is high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s now growing in China. Furthermore, spinal cord injury happens mostly in young people who have a long life expectance.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thus are wheelchair bound for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Therefore, spinal cord injury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worldwide. Despite great efforts, recovery from spinal cord injury remains unsatisfactory. Based on the pathology of spinal cord contusion, an idea of early neurosurgical intervention has been formulated in this study.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or classified as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A were studied. Orthopedic treatment of the injured vertebra(e),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vertebral column, and bilateral laminectomy for epidural decompression were followed directly by neurosurgical management, including separation of the arachnoid adhesion to restore cerebrospinal fluid flow and debridement of the spinal cord necrotic tissue with concomitant intramedullary decompression. Rehabilitation started 17 day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final outcome was evaluated after 3 months of rehabilitation. Pearson chi-square analysis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recovered some ability to walk. The least recovered patients were able to walk with a wheeled weight support and help in stabilizing the weight bearing knee joint (12 cases, 40%). Thirteen patients (43%) were able to walk with a pair of crutches, a stick or without any support. The timing of the operation after injury was important. An optimal operation time window was identified at 4-14 days after injury. Conclusions Early neurosurgical intervention of spinal cord contusion followed by rehabilit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ocomotion of the patients. It is a new idea of a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spinal cord contusion and has been proven to be very successf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cord CONTUSION NEUROSURGERY REHABILITATION
原文传递
大戟脂中4个新羊毛甾烷型三萜成分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苗苗 祁艳茹 +2 位作者 冯亚萍 刘伟 袁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4744-4748,共5页
综合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大戟脂中分离得到4个羊毛甾烷型三萜,采用HR-ESI-MS、NMR等技术并与文献对照鉴定其结构为3β-hydroxy-12α-methoxylanosta-7,9(11),24-triene(1)、3β-hydroxy-12α-methoxy-24-methylene-lanost-7,9(11)-di... 综合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大戟脂中分离得到4个羊毛甾烷型三萜,采用HR-ESI-MS、NMR等技术并与文献对照鉴定其结构为3β-hydroxy-12α-methoxylanosta-7,9(11),24-triene(1)、3β-hydroxy-12α-methoxy-24-methylene-lanost-7,9(11)-dien(2)、3,7-dioxo-lanosta-8,24-diene(3)和3,7-dioxo-24-methylene-lanost-8-en(4)。化合物1~4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生成抑制结果显示,化合物1、2和4均表现出一定的抗炎活性,IC_(50)分别为30.4、37.5、28.3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戟脂 化学成分 羊毛甾烷型三萜 抗炎活性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on erythrocyte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HE Chun-jing YU Qian +2 位作者 feng ya-ping LIANG Dai-yi RAN Yan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2期46-49,共4页
关键词 红细胞免疫功能 神经节 脑梗塞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患者 急性 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C3bR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