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蔡家川流域人工刺槐生物量模型的构建与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福明 冯泳翰 +3 位作者 赵怡 朱景康 魏曦 梁文俊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0,共9页
利用蔡家川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48株刺槐样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以胸径、树高、冠幅、冠长及胸径、树高的复合因子为自变量,构建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估计标准误... 利用蔡家川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48株刺槐样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以胸径、树高、冠幅、冠长及胸径、树高的复合因子为自变量,构建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估计标准误差(SE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相对误差(ARE)和平均百分比误差(MPE)等6个指标对模型进行拟合度和精确度的检验。结果表明:以胸径(D_(BH))、树高(h)的复合因子构建的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较好。3种模型的检验指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均适用于蔡家川流域刺槐生物量的预测。其中,多元线性模型对树枝、树叶生物量预测效果最佳,预测精度为90.11%和89.72%;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对总树干、根系和总生物量的预测精度高达91.38%、90.83%、93.90%,并且解决了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相容性问题。构建的模型中,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估测效果最好,多元线性模型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 多元线性模型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蔡家川流域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吉安市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研究——基于井冈山市生态环境局工作的实证调研 被引量:4
2
作者 尹文亭 张志伟 +2 位作者 周敏 冯永翰 徐帆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第16期162-163,166,共3页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针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中存在着治理体系不完善、治理技术模式单一、治理能力和资金投入不足、公众参与协调性低、制度保障缺乏完整性等问题,通过对吉安市井冈山市生态环境局工作进行实证...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针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中存在着治理体系不完善、治理技术模式单一、治理能力和资金投入不足、公众参与协调性低、制度保障缺乏完整性等问题,通过对吉安市井冈山市生态环境局工作进行实证调研,提出相关保护对策措施,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发挥有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生态环境 吉安地区 生态环境治理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隙径高比下冠层特征及其对幼苗幼树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张宇 冯泳翰 +5 位作者 赵怡 闫珏 朱景康 常晨隆 梁文俊 魏曦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46-2054,共9页
为明确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径高比现状,探究不同等级林隙径高比的冠层结构、光照因子及其对林隙下更新的幼苗幼树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划分I(0.1~0.4)、II(0.4~0.7)、III(0.7~1.0)、IV(1.0~1.3)和V(1.3~1.6)5个林隙等级,分析不同林... 为明确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径高比现状,探究不同等级林隙径高比的冠层结构、光照因子及其对林隙下更新的幼苗幼树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划分I(0.1~0.4)、II(0.4~0.7)、III(0.7~1.0)、IV(1.0~1.3)和V(1.3~1.6)5个林隙等级,分析不同林隙等级下冠层结构和光照因子的变化规律、冠层结构与光照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对幼苗幼树更新密度和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冠层结构和光照因子对幼苗幼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林隙径高比结构范围大致分布在0.17~1.52,在0.4~0.7范围内林隙数量最多;林冠开阔度(CO)、直接辐射(Ttdr)、散射辐射(Ttdf)和总辐射(Ttot)随林隙径高比等级的增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叶面积指数(LAI)随林隙等级增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相同径高比等级下服从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的规律;华北落叶松幼苗在I级生长指标最大(平均地径为2.40 cm、平均高为2.69 m),幼树在林内(CK)时生长指标最大(平均地径为4.15 cm、平均树高为5.04 m),在V级时次之(平均地径为3.41 cm、平均高为3.34 m);云杉幼苗幼树在IV级生长指标最大(幼苗平均地径为1.31 cm、平均高为0.47 m;幼树平均地径为4.03 cm、平均高为2.89 m)。研究表明,林隙径高比结构处于V级时冠层结构及光照环境条件最好,处于I、V和IV级能够为华北落叶松林隙下幼苗幼树的建立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隙径高比 冠层结构 林下光环境 幼苗幼树生长
原文传递
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冯泳翰 闫珏 +5 位作者 郭钰 赵怡 董媛 梁文俊 魏曦 毕华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9-1177,共9页
以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纯林为对象,设置5个间伐强度(5%、25%、45%、65%、85%),利用相关性分析,构建间伐强度-林下生境-天然更新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度间伐(45%)和强度间... 以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纯林为对象,设置5个间伐强度(5%、25%、45%、65%、85%),利用相关性分析,构建间伐强度-林下生境-天然更新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度间伐(45%)和强度间伐(85%)林地的更新指数明显大于其他间伐强度并且差异显著。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适配度良好,间伐强度对各因子的影响依次为:土壤碱解氮(-0.564)>更新指数(0.548)>土壤容重(-0.462)>母树平均高度(-0.348)>草本植物盖度(-0.343)>土壤有机质(0.173)>枯落物未分解层厚度(-0.146)>土壤全氮(0.110),间伐强度对更新指数有正向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调整母树高度、加速枯落物分解、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间接促进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抚育间伐能够有效改善更新苗的生存环境,在后续森林经营中从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的角度考虑,间伐强度选取中度间伐(45%)和强度间伐(85%)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强度 天然更新 华北落叶松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油松和刺槐纯林及混交林根系分布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郭钰 姚佳峰 +5 位作者 董媛 闫珏 杨南 冯泳翰 魏曦 梁文俊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81-2888,共8页
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人工油松林、刺槐林及油松×刺槐混交林为对象,分析不同林型下油松和刺槐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中油松、刺槐的总根生... 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人工油松林、刺槐林及油松×刺槐混交林为对象,分析不同林型下油松和刺槐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中油松、刺槐的总根生物量密度提高75%以上;油松根系主要分布于浅层(0~40 cm),刺槐根系集中在较深层次(40~80 cm)。在不同径级的根系中以细根为主,细根的根长密度及根表面积密度表现为混交林中刺槐>混交林中油松>刺槐纯林>油松纯林,细根的根生物量密度表现为混交林中油松>混交林中刺槐>油松纯林>刺槐纯林;在垂直剖面上,油松纯林、刺槐纯林及混交林中油松、混交林中刺槐的总根生物量、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林型下油松、刺槐的细根根长密度、根生物量密度和总根长密度与土壤全氮、有机碳及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总根表面积密度与土壤有机碳、含水量及全氮呈显著正相关。油松和刺槐纯林及混交林的根系分布呈现出不同的规律,与纯林相比,混交林的根系生物量及其土壤养分、水分含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布 混交林 纯林 油松 刺槐
原文传递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大小对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怡 李福明 +4 位作者 朱景康 常晨隆 冯泳翰 梁文俊 魏曦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39-2046,共8页
对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20个林隙的幼苗(高度<1 m)、幼树(高度≥1 m,胸径<5 cm)进行调查,分析4个面积林隙等级(<60 m^(2)、60~120 m^(2)、120~180 m^(2)、≥180 m^(2))下华北落叶松幼苗和幼树的更新密度、生长指标和空间分... 对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20个林隙的幼苗(高度<1 m)、幼树(高度≥1 m,胸径<5 cm)进行调查,分析4个面积林隙等级(<60 m^(2)、60~120 m^(2)、120~180 m^(2)、≥180 m^(2))下华北落叶松幼苗和幼树的更新密度、生长指标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面积的林隙等级中,幼苗、幼树的生长指标(基径、高度)和幼苗更新密度均在小林隙(14~60 m^(2))下最好,幼树更新密度在中林隙(60~120 m^(2))下最大,且同等级面积林隙下幼树密度均大于幼苗密度。华北落叶松幼苗、幼树在小林隙和中林隙下更新状况良好,大林隙(120~180 m^(2))和特大林隙(≥180 m^(2))则不利于华北落叶松更新。华北落叶松幼苗、幼树主要分布在林冠投影区域以及林冠空隙区域的边缘。通过补种或间伐等人工干扰手段将林隙面积控制在14~120 m^(2),可以促进华北落叶松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密度估计 空间结构 林隙 华北落叶松更新
原文传递
Optimization based scheduling for a class of production systems with integral constraints 被引量:5
7
作者 GUAN XiaoHong ZHAI QiaoZhu +1 位作者 feng yonghan GAO fe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12期3533-3544,共12页
Operation scheduling for a class of production systems with"instantly consumed"products is very important.It is challenging to satisfy the real time system demand and to consider the realizability of the pro... Operation scheduling for a class of production systems with"instantly consumed"products is very important.It is challenging to satisfy the real time system demand and to consider the realizability of the production schedules.This paper formulates a new model for optimization based production scheduling problems with integral constraints.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rate constraints,it is proved that this type of optimization problems is equivalent to a smooth nonlinear programming problem.The reachable upper and lower bounds of the production amount in every period can be expressed as functions of two variables,i.e.,the production rate at the start and end of that period.It is also proved that the gradients of these functions are monotonic,and their convexity or concavity is guaranteed.When the production cost function is convex,this type of optimization problems is equivalent to a convex programming problem.With the above analysis,a two-stage solution method is developed to solve the production scheduling problems with integral constraints,and in many applications the global optimal solution can be obtained efficiently.With the new model and solution method,the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he constraints on production rate can be overcome and the optimal schedule can be obtained with the real time system demand satisfied.Numerical testing for scheduling of electric power production systems is performed and the testing results are discussed.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ew model and solution method are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tion SCHEDULING INTEGRAL CONSTRAINTS optimal control CONVEX PROGRAMM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