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断陷和坳陷湖盆高可容纳空间层序细粒重力流沉积及其页岩油意义
1
作者 冯有良 邹才能 +5 位作者 杨智 蒋文琦 张天舒 张洪 刘畅 王小妮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961,共21页
重力流包括粗粒和细粒重力流,是深湖环境最重要的沉积类型之一,其中,细粒重力流能成为非常规页岩油的“甜点段”。研究该沉积在陆相湖盆层序格架中的分布规律,对页岩油“甜点段”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对中国主要湖盆重力流发育... 重力流包括粗粒和细粒重力流,是深湖环境最重要的沉积类型之一,其中,细粒重力流能成为非常规页岩油的“甜点段”。研究该沉积在陆相湖盆层序格架中的分布规律,对页岩油“甜点段”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对中国主要湖盆重力流发育与层序格架的系统对比研究发现,重力流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高可容纳空间沉积层序中。断陷湖盆的低位域(LST)湖底扇近端发育粗粒重力流沉积,远端发育薄层细粒重力流沉积,其分布受沟谷和同沉积构造坡折的控制。水进体系域(TST)发育细粒水道—堤—朵叶体系。高位体系域(HST)发育非限定水道湖底扇,细粒重力流沉积分布在扇的远端。坳陷湖盆的水进体系域(TST)主要发育受洪泛影响的大型细粒水道—堤—朵叶体系,而在湖盆挠曲坡折的较陡斜坡发育细粒湖底扇体系。高位域(HST)及低位域(LST)既可形成细粒湖底扇体系,也可发育细粒的水道—堤—朵叶体系。分布在湖底扇远端和水道—堤—朵叶体系的细粒重力流沉积能形成页岩油的“甜点段”。泥流沉积形成页理型“甜点段”,细粒碎屑流、细粒浊流、细粒异重流和细粒过渡流沉积形成纹层型、层理型“甜点段”,细粒浓缩密度流沉积只形成层理型“甜点段”。细粒重力流沉积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利“甜点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可容纳空间层序 细粒重力流沉积 陆相盆地 页岩油 “甜点段”
下载PDF
咸水湖泊细粒重力流沉积及油气意义: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为例
2
作者 王小妮 杨智 +9 位作者 冯有良 蒋文琦 龙国徽 伍坤宇 张洪 侯鸣秋 邢浩婷 张天舒 刘畅 魏琪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5-1004,共20页
细粒重力流可以将滨浅湖的碎屑物质和有机质搬运至半深湖—深湖,形成沉积粒度小于0.0625 mm的细粒重力流沉积物,是深湖环境的重要搬运和沉积作用之一。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西部下干柴沟组上段(E3~2)为咸水的半深湖—深湖环境,发育了湖... 细粒重力流可以将滨浅湖的碎屑物质和有机质搬运至半深湖—深湖,形成沉积粒度小于0.0625 mm的细粒重力流沉积物,是深湖环境的重要搬运和沉积作用之一。柴达木盆地英雄岭地区西部下干柴沟组上段(E3~2)为咸水的半深湖—深湖环境,发育了湖底扇—深湖化学沉淀碳酸盐岩沉积体系。研究表明下干柴沟组上段发育有7大类岩相:云/灰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泥质粉砂岩、细粉砂岩以及粗粉砂岩岩相,形成了7类细粒沉积岩相组合:(1)泥流—泥质湍流—安静水体沉积岩相组合(LA1);(2)半深湖化学沉淀与事件沉积互层岩相组合(LA2);(3)滑塌—细粒碎屑流—泥流沉积岩相组合(LA3);(4)细粒异重流沉积岩相组合(LA4);(5)细粒浓缩密度流沉积岩相组合(LA5);(6)细粒碎屑流—细粒过渡流—细粒浊流沉积岩相组合(LA6);(7)细粒浓缩密度流—细粒湍流—细粒过渡流—泥流沉积岩相组合(LA7)。细粒重力流作用及其相互转化,形成了多样的岩相组合,反映了复杂的沉积作用过程。湖盆细粒沉积物的形成和分布受古气候、盆地构造及湖平面变化的影响。在整体干旱的气候背景下,气候湿润湖平面上升有利于优质烃源岩和细粒异重流的发育;气候干热湖平面下降则有利于发育化学沉积的碳酸盐岩层和滑塌引起的细粒重力流沉积。咸水湖盆半深湖—深湖环境发育的代表泥流—泥质湍流—安静水体沉积的岩相组合(LA1)和化学沉淀碳酸盐岩与事件沉积碳酸盐岩互层的岩相组合(LA2)是优质的“甜点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重力流沉积 咸化湖泊 页岩油 下干柴沟组上段 英雄岭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咸化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页岩油勘探意义——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冯有良 杨智 +7 位作者 张洪 张天舒 李攀 侯鸣秋 蒋文琦 王小妮 朱吉昌 李嘉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9-863,共25页
细粒重力流沉积作用是咸水深湖环境重要的沉积作用过程之一,它能把浅水细粒碎屑和有机质搬运到深湖,形成页岩油的甜点储层和优质源岩。开展咸化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特征的研究对陆相盆地页岩油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 细粒重力流沉积作用是咸水深湖环境重要的沉积作用过程之一,它能把浅水细粒碎屑和有机质搬运到深湖,形成页岩油的甜点储层和优质源岩。开展咸化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特征的研究对陆相盆地页岩油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P1f)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咸水湖泊环境下的湖底扇沉积体系,研究表明该体系扇缘可发育8类细粒重力流岩相组合:①细粒浓缩密度流-细粒过渡流-细粒碎屑流岩相组合;②细粒异重流岩相组合;③细粒浓缩密度流-细粒碎屑流岩相组合;④细粒浓缩密度流-泥流-安静水体空落岩相组合;⑤细粒过渡流-细粒碎屑流岩相组合;⑥细粒碎屑流-泥流岩相组合;⑦细粒碎屑流-湍流尾流岩相组合;⑧细粒下部过渡塞流-细粒上部过渡塞流-准层状泥(塞)流岩相组合。这8种岩相组合是细粒重力流沉积作用相互转化的结果,它们属于不完整的混合事件层,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混合事件层。咸化湖盆、深层热卤水和凝灰质的加入使该湖底扇沉积体系的沉积物普遍含白云石、碳酸钠钙石、苏打石和硅硼钠石等矿物。其中,白云石为化学沉淀的方解石在准同生期和浅埋期形成的准同生白云石,碳酸钠钙石、苏打石和硅硼钠石等矿物可能来自深层热卤水。湖底扇近端粗粒重力流沉积物是致密油发育带,扇缘细粒重力流沉积物是页岩油发育有利相带。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和富有机质层的发育受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湖平面变化的影响。湖平面上升有利于发育富有机质泥岩,湖平面下降更趋向于发育细粒重力流沉积。细粒重力流沉积物能形成页岩油的甜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缘 细粒重力流沉积 咸化湖泊 页岩油 玛湖凹陷 风城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中国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作用及其对页岩油“甜点段”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邹才能 冯有良 +6 位作者 杨智 蒋文琦 张天舒 张洪 王小妮 朱吉昌 魏琪钊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3-897,共15页
通过分析中国陆相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作用的地质条件和过程,建立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模式,揭示细粒沉积和源储发育规律,识别页岩油“甜点段”。研究表明:细粒重力流是深湖环境中重要的沉积作用之一,能把浅水细粒碎屑和有机质搬运到深湖,... 通过分析中国陆相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作用的地质条件和过程,建立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模式,揭示细粒沉积和源储发育规律,识别页岩油“甜点段”。研究表明:细粒重力流是深湖环境中重要的沉积作用之一,能把浅水细粒碎屑和有机质搬运到深湖,有利于形成优质烃源岩和页岩油的“甜点段”。中国湖盆深水环境发育的细粒重力流沉积主要是细粒浓缩密度流、细粒浊流(包括浪涌状浊流和细粒异重流)、细粒黏性流(包括细粒碎屑流和泥流)和细粒过渡流沉积。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湖平面升降、洪泛事件和湖底古地貌控制欠补偿型湖盆细粒重力流的沉积分布。湖平面上升期,洪水引发的细粒异重流在湖盆地形平坦的深湖区形成“细粒水道—堤岸—朵叶”体系。湖平面下降期,坳陷湖盆的挠曲坡折及沉积斜坡部位、断陷湖盆的陡坡带发育非限定水道为主的湖底扇体系,断陷湖盆的缓坡及轴向发育限定或非限定水道湖底扇体系,湖底扇扇缘可发育细粒重力流沉积。湖盆四级沉积层序水进可形成富有机质页岩和细粒异重流的沉积,水退可引起细粒浓缩密度流、浪涌状浊流、细粒碎屑流、泥流和细粒过渡流沉积。二叠纪以来中国湖盆页岩层系多个四级层序水进-水退旋回形成了多套源储组合,中国湖盆多样的细粒重力流沉积作用形成了由细粒浓缩密度流、细粒异重流、浪涌状浊流沉积形成的薄层粉砂岩“甜点段”,由细粒过渡流形成的泥岩与粉砂互层的“甜点段”,由细粒碎屑流、泥流沉积等形成的含粉砂屑和泥屑的水平层理泥页岩“甜点段”。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模式的建立,对科学评价页岩油“甜点段”和优质烃源岩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异重流沉积 细粒碎屑流沉积 泥流沉积 细粒过渡流沉积 储集“甜点段” 优质烃源岩 页岩油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层序等时格架下的有机质分布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天舒 朱如凯 +13 位作者 蔡毅 王华建 吕丹 周海燕 付秀丽 刘畅 崔坤宁 张素荣 王浡 吴松涛 张婧雅 姜晓华 冯有良 刘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886,共18页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陆相纯页岩型页岩油获得高产突破,但古龙页岩有机质分布的非均质性强,主控因素不清,制约有利区和甜点段预测。通过精细分析岩心、露头、薄片、地震、测井、地球化学和古生物等数据,针对湖相深水页岩特点...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陆相纯页岩型页岩油获得高产突破,但古龙页岩有机质分布的非均质性强,主控因素不清,制约有利区和甜点段预测。通过精细分析岩心、露头、薄片、地震、测井、地球化学和古生物等数据,针对湖相深水页岩特点,基于“层序等级”与“湖侵-湖退(T-R)旋回”理论,结合天文旋回研究进展,建立了深湖区高频层序等时格架。通过类比现代湖泊,建立了古湖泊沉积环境判识指标,分析了古生产力、氧化还原环境及沉积速率的耦合关系,探讨了高频层序格架下有机质富集非均质性的成因。研究认为:①古龙凹陷青山口组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1和层序2识别出2个T-R旋回,由13个准层序组(52个准层序)构成;准层序和准层序组的沉积时长分别为约40 kyr和170 kyr。②层序格架下页岩发育3种岩相、4种纹层、5种组合类型、11种纹层组合模式和3种沉积微相;T-R旋回控制了沉积微相、岩相和纹层组合的纵向分布,其中,深湖相静水沉积和泥流沉积的黏土质页岩为有利岩相。③T-R旋回控制了有机质分布,湖泛面附近是有利部位;有利区/段为古龙凹陷的准层序组2以及三肇凹陷的准层序组1—4。该研究成果能够为页岩油有利区和甜点段预测提供沉积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富集 沉积环境 层序地层 古龙页岩 松辽盆地
下载PDF
Fine-grained gravity flow sediment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development of shale oil sweet sections in lacustrine basins in China 被引量:1
6
作者 ZOU Caineng feng youliang +6 位作者 YANG Zhi JIANG Wenqi ZHANG Tianshu ZHANG Hong WANG Xiaoni ZHU Jichang WEI Qizh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5期1013-1029,共17页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ocesses of fine-grained gravity flow sedimentation in continental lacustrine basins in China are analyzed to construct the model of fine-grained gravity flow sedimentation in lacustrine...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ocesses of fine-grained gravity flow sedimentation in continental lacustrine basins in China are analyzed to construct the model of fine-grained gravity flow sedimentation in lacustrine basin,reveal the development laws of fine-grained deposits and source-reservoir,and identify the sweet sections of shale oil.The results show that fine-grained gravity flow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edimentary processes in deep lake environment,and it can transport fine-grained clasts and organic matter in shallow water to deep lake,forming sweet sections and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of shale oil.Fine-grained gravity flow deposits in deep waters of lacustrine basins in China are mainly fine-grained high-density flow,fine-grained turbidity flow(including surge-like turbidity flow and fine-grained hyperpycnal flow),fine-grained viscous flow(including fine-grained debris flow and mud flow),and fine-grained transitional flow deposits.The distribution of fine-grained gravity flow deposits in the warm and humid unbalanced lacustrine basins are controlled by lake-level fluctuation,flooding events,and lakebed paleogeomorphology.During the lake-level rise,fine-grained hyperpycnal flow caused by flooding formed fine-grained channel–levee–lobe system in the flat area of the deep lake.During the lake-level fall,the sublacustrine fan system represented by unconfined channel was developed in the flexural slope breaks and sedimentary slopes of depressed lacustrine basins,and in the steep slopes of faulted lacustrine basins;the sublacustrine fan system with confined or unconfined channel was developed on the gentle slopes and in axial direction of faulted lacustrine basins,with fine-grained gravity flow deposits possibly existing in the lower fan.Within the fourth-order sequences,transgression might lead to organic-rich shale and fine-grained hyperpycnal flow deposits,while regression might cause fine-grained high-density flow,surge-like turbidity flow,fine-grained debris flow,mud flow,and fine-grained transitional flow deposits.Since the Permian,in the shale strata of lacustrine basins in China,multiple transgression-regression cycles of fourth-order sequences have formed multiple source-reservoir assemblages.Diverse fine-grained gravity flow sedimentation processes have created sweet sections of thin siltstone consisting of fine-grained high-density flow,fine-grained hyperpycnal flow and surge-like turbidity flow deposits,sweet sections with interbeds of mudstone and siltstone formed by fine-grained transitional flows,and sweet sections of shale containing silty and muddy clasts and with horizontal bedding formed by fine-grained debris flow and mud flow.The model of fine-grained gravity flow sedimentation in lacustrine basin is significant for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sweet shale oil reservoir and organic-rich source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grained deposit hyperpycnal flow deposit fine-grained debris flow deposit muddy flow deposit fine-grained transitional flow deposit reservoir sweet section organic-rich source rock shale oil
下载PDF
加卸荷应力路径下巷帮煤体力学特性与损伤破坏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冯友良 鞠文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0-217,共8页
为探究煤巷开挖卸荷帮部破坏机理,开展巷帮煤体常规三轴压缩及峰前卸围压2种应力路径下实验室试验,分析其力学特性与损伤破坏规律。结果表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中,破坏特征表现出由低围压下的脆性向高围压下的塑形转变;峰前卸围压应力路... 为探究煤巷开挖卸荷帮部破坏机理,开展巷帮煤体常规三轴压缩及峰前卸围压2种应力路径下实验室试验,分析其力学特性与损伤破坏规律。结果表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中,破坏特征表现出由低围压下的脆性向高围压下的塑形转变;峰前卸围压应力路径下,破坏更易发生,且全部为脆性破坏;煤体强度对围压变化较敏感,卸荷条件下其峰值更低;变形模量随围压被卸除而降低,开始阶段变化平缓,随后下降趋势不断加剧;泊松比随围压减小而增大,其变化趋势同变形模量基本一致;卸荷应力路径下,煤体破坏是一种以剪切破坏为主,但仍存在部分劈裂破坏的复合状态;破断角以抛物线趋势随初始围压的提高而增加,但卸荷应力路径下其值明显更小;卸荷条件下损伤因子与围压之间的变化关系及趋势同泊松比一致;随初始围压的增加,卸荷条件下围压差比λ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帮煤体 加卸荷应力路径 力学特性 损伤破坏
下载PDF
盐酸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尿道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冯友亮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盐酸多西环素、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尿道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诊治的142例尿道炎患者通过红蓝双色法均分为对照组(71例)和联合组(71例)。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片治疗,联合组口服盐酸多... 目的分析盐酸多西环素、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尿道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诊治的142例尿道炎患者通过红蓝双色法均分为对照组(71例)和联合组(71例)。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片治疗,联合组口服盐酸多西环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病症改善情况、病原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雌激素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尿频消失时间、尿急消失时间、尿道红肿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病原菌清除率(95.77%)比对照组(83.1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下降显著,联合组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西环素、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尿道炎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有效清除病原菌,降低FSH、LH和PRL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多西环素 阿奇霉素 尿道炎 促黄体生成素 泌乳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冯友亮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6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研究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18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98例以及观察组86例。对照组接受膀胱部分切除... 目的分析膀胱部分切除术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研究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疾病治疗的18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98例以及观察组86例。对照组接受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疾病。观察组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疾病。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试者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与手术进行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试者5年内疾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来讲,为其开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进行治疗,手术历时短,出血量低,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肿瘤分期 膀胱部分切除术 经尿道电切术 比较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页岩层系优势岩相及其控储因素
10
作者 张洪 冯有良 +9 位作者 刘畅 杨智 伍坤宇 龙国徽 姚健欢 孟博文 邢浩婷 蒋文琦 王小妮 魏琪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2024年第5期1305-1320,共16页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页岩油勘探近年获得重要突破,研究高原咸化湖盆岩相与储层特征对甜点识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全岩矿物组成和原位微量元素分布测试、大面积视域扫描拼接成像、高压压汞与氮气吸附实验以及一维核磁... 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页岩油勘探近年获得重要突破,研究高原咸化湖盆岩相与储层特征对甜点识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全岩矿物组成和原位微量元素分布测试、大面积视域扫描拼接成像、高压压汞与氮气吸附实验以及一维核磁共振分析,判识了岩相类型,系统研究了页岩储集性和含油性差异,提出了优势岩相和控储主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有块状灰云岩(碳酸盐矿物含量>70%)、层状灰云岩(碳酸盐矿物含量50%~70%)、纹层状混积岩(碳酸盐矿物含量10%~50%)和断续状水平层理混积岩(碳酸盐矿物含量10%~50%)4种岩相。块状灰云岩和层状灰云岩孔隙以晶间孔为主,储集空间大且连通性好,孔隙中含油指数高,为优势岩相;纹层状混积岩基质孔隙发育较差,纹层密集发育的混积岩渗透性较好;断续状水平层理混积岩孔、缝不发育,储集性较差。优势岩相成储过程受3方面因素控制:①碳酸盐矿物组构决定宏孔发育程度;②陆源长英质细粒沉积物和黏土矿物含量控制比表面吸附性;③纹层发育程度最终改善储层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岩相 控储因素 储层特征 页岩油 下干柴沟组上段 古近系 干柴沟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形成分布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63
11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5 位作者 董大忠 赵群 陈振宏 冯有良 李嘉蕊 王小妮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7-1533,共17页
经过十余年理论技术持续攻关,中国陆上实现了致密砂岩气规模发展、页岩气快速发展、煤层气持续发展、致密油稳步发展和页岩油加快探索,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中国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源岩层系油气包括源岩油气和致密油气2种... 经过十余年理论技术持续攻关,中国陆上实现了致密砂岩气规模发展、页岩气快速发展、煤层气持续发展、致密油稳步发展和页岩油加快探索,源岩层系油气已成为中国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源岩层系油气包括源岩油气和致密油气2种资源类型,普遍具备有效配置的烃源岩、储集层和聚集保存3个方面基础地质形成条件,展现出源内或近源大面积连续分布标志特征,海相页岩气主要分布于深水陆棚区,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一般分布于主要聚煤期煤系,页岩层系石油一般主要发育于长期持续沉降的富油湖盆.源岩层系油气开发追求“平面甜点区”“纵向甜点段”较好经济资源条件,页岩气需含气量高、孔隙度高、TOC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适中、气层埋藏适中、保存条件好、储层可压性好、储量规模大,致密砂岩气需全天候气源、中粗粒砂岩、含气层系多、大面积聚集、稳定斜坡区、中浅层埋藏,致密油甜点区段一般具有烃源性、储集性、含油性、流动性、成缝性和经济性“六特性”经济资源条件.中国非常规源岩层系油气资源丰富,源岩层系天然气是天然气上产的“主力”,源岩层系石油是石油稳产的“砝码”,实现地下原位“煤岩燃烧气化、页岩熟化气化”“2个革命性领域”突破是推进源岩层系油气领域“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区段 页岩油气 地下中低熟页岩油转化 煤炭地下气化 细粒沉积模式 经济资源条件 致密油气
原文传递
构造及气候对后裂谷盆地层序建造的影响:以松辽盆地西斜坡晚白垩世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冯有良 邹才能 +3 位作者 蒙启安 吴卫安 鲁卫华 朱吉昌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45-3461,共17页
盆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对后裂谷盆地源汇系统、沉积体系和层序建造影响的研究尚待深入.松辽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晚白垩世大型后裂谷盆地.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方法,利用测井曲线、岩心观察成果、三维地震和录井资料,在泉四段(K1-2q4)至嫩... 盆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对后裂谷盆地源汇系统、沉积体系和层序建造影响的研究尚待深入.松辽盆地是一个富含油气的晚白垩世大型后裂谷盆地.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方法,利用测井曲线、岩心观察成果、三维地震和录井资料,在泉四段(K1-2q4)至嫩江组(K2n)划分出两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这7个三级层序根据其发育的古地貌背景和气候条件,可识别出发育在二级层序底部、干旱气候环境的低可容纳空间层序建造和发育在二级层序中上部、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的高可容纳空间层序建造.高可容纳空间层序建造又可根据古地貌背景划分为缓坡和受挠曲坡折控制的高可容纳层序建造.研究区这两个二级层序及其三级层序建造特征是对盆地幕式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一个热沉降幕开始于盆地基底抬升后的沉降.基底抬升造成气候干旱、剥蚀,形成不整合,随后的沉积沉降发育低可容纳空间层序.当盆地基底沉降较快,且沉降速率大于沉积物供给速率、气候湿润、湖平面上升导致盆地可容纳空间快速增长时,发育以水进域和高位域为主的高可容纳空间层序建造.二级层序界面两侧发育的地层圈闭,沉积在高可容纳空间背景的层序其水进和高位域早期的重力流砂体为岩性油藏的主要圈闭,该类砂体在Sqqn1和Sqn1层序最为发育,在坡折带及其之下集中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层序建造 构造运动 气候变化 晚白垩世 松辽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基于恒转矩控制的磁阻型球形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研究
13
作者 冯友亮 王群京 +2 位作者 鞠鲁峰 李国丽 周睿 《电气工程学报》 2024年第3期228-237,共10页
与永磁球形电机不同,磁阻型球形电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开关磁阻电机,双凸极结构的存在会导致它产生较大的转矩脉动,从而影响电机的稳定运行。为了抑制磁阻型球形电机的转矩脉动,从控制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恒转矩控制方法,通过对其自旋、倾... 与永磁球形电机不同,磁阻型球形电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开关磁阻电机,双凸极结构的存在会导致它产生较大的转矩脉动,从而影响电机的稳定运行。为了抑制磁阻型球形电机的转矩脉动,从控制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恒转矩控制方法,通过对其自旋、倾斜和任意方向运动的分析研究,实现了磁阻型球形电机在自旋、倾斜和任意方向运动时的转矩脉动抑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分析磁阻型球形电机的运动过程与通电情况,提出一种求解驱动电流的方法——转矩电流拟合多项式法;然后利用恒转矩控制方式实现了对磁阻型球形电机自旋、倾斜和任意方向运动时的转矩脉动抑制;最后,分别通过仿真和试验对不同位置的转矩脉动抑制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了所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阻型球形电机 恒转矩控制 转矩脉动抑制 有限元 多项式拟合
下载PDF
硬煤冲击倾向各向异性特征及破坏模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卢志国 鞠文君 +4 位作者 王浩 郑建伟 伊康 冯友良 孙刘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7-768,共12页
煤体冲击倾向性是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危险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层理等结构弱面使煤体冲击倾向性表现出各项异性特征。为探究煤体层理对冲击倾向性影响,自塔山矿4#煤层采集煤块,按不同层理角度加工成3组标准煤样,采用ZBL-U510非金属超声检... 煤体冲击倾向性是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危险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层理等结构弱面使煤体冲击倾向性表现出各项异性特征。为探究煤体层理对冲击倾向性影响,自塔山矿4#煤层采集煤块,按不同层理角度加工成3组标准煤样,采用ZBL-U510非金属超声检测仪测得煤样波速,以MTS815.04型岩石伺服刚性试验系统测定力学参数,并对煤样破坏断口进行扫描电镜细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塔山4#煤层具有典型硬煤特征,各项力学指标表现出强烈各向异性;(2)当层理面与加载方向夹角为90°时煤样冲击倾向性最强,0°时次之,45°时最弱;(3)将煤样应力–应变曲线归纳为3种典型形态,并对比分析不同层理角度煤样破坏形态;(4)基于煤样承载特征及宏观破坏模式差异,认为冲击倾向性由强到弱破坏模式依次为突发失稳、渐进失稳和延性失稳,从能量积聚与释放量级与速度角度分析了不同层理角度煤样冲击倾向性;(5)不同层理角度煤样断口形态不同,90°层理煤样断口呈光滑柱状,45°为粗糙破浪状,颗粒分布较多,0°为光滑台阶状,煤样存在穿晶与沿晶两种细观断裂方式,其能量吸收与断裂速度不同,导致煤样细观上冲击倾向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冲击倾向性 各项异性 能量演化 破坏模式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基于RSM-BBD的煤巷开挖帮部失稳关键因素与控制技术离散元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友良 鞠文君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714,730,共9页
煤巷围岩是由顶板、两帮及底板组成的整体,帮部强度普遍低于顶底板,是整个巷道围岩的薄弱体,其变形破坏会带来巷道整体失稳。以往大量研究表明,煤巷开挖帮部稳定性主要受煤层埋深、巷道高度、地应力状况、煤体内摩擦角、内聚力及支护强... 煤巷围岩是由顶板、两帮及底板组成的整体,帮部强度普遍低于顶底板,是整个巷道围岩的薄弱体,其变形破坏会带来巷道整体失稳。以往大量研究表明,煤巷开挖帮部稳定性主要受煤层埋深、巷道高度、地应力状况、煤体内摩擦角、内聚力及支护强度等设计、地质条件及力学参数类因素影响。本文基于RSM-BBD试验设计与离散元法研究巷帮失稳关键因素及其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巷高、侧压系数、埋深可调整余地小,内摩擦角、内聚力、支护强度相对可控,控制巷帮稳定关键在于一定程度上提高煤体内摩擦角、内聚力及支护强度;单一因素及其各自之间交互作用都会影响巷帮稳定性;改善巷帮煤体受力状况,降低主应力差值,提高煤体力学性质,优化掘进工艺水平可有效控制巷帮稳定性;"分次开挖、柔性护表、一次强力支护"理念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显著改善巷帮煤体失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M-BBD设计 离散元 巷帮失稳 影响因素 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构造下组合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及有利区预测
16
作者 刘刚 李建忠 +4 位作者 朱明 齐雪峰 冯有良 袁波 庞志超 《地球科学》 EI CAS 2024年第10期3529-3546,共18页
准噶尔盆地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成藏过程复杂,深入认识控藏要素与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科学及实践意义.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构造下组合白垩系清水河组为例,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单井相分析、油藏解剖、地层水分析等技术手段,明确了... 准噶尔盆地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成藏过程复杂,深入认识控藏要素与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科学及实践意义.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构造下组合白垩系清水河组为例,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单井相分析、油藏解剖、地层水分析等技术手段,明确了高泉构造清水河组砂体成因、关键控藏要素及有利区带,丰富了复杂构造带沉积-成储-成藏理论认识.分析认为:(1)高泉构造白垩系清水河组砂体为扇三角洲前缘多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而成,砂体储集性能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2)清水河组油气保存条件差异大,高泉构造自燕山期以来为继承性构造,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背斜构造受断裂切割改造严重,在挤压变形强烈的背斜翼部,深浅断层纵向对接,造成背斜构造翼部油气沿断裂调整散失,仅在构造高点富集成藏.(3)清水河组底部砂体物性受沉积期古地貌控制,古地貌相对较高的低凸起,砂体泥质含量低,分选好,物性优;古地貌相对较低的古沟槽沉积区,砂砾岩分选磨圆差,泥质含量高,储集物性差.(4)高泉构造清水河组油气成藏受优质储层及保存条件两大关键要素控制,围绕两大控藏要素,基于三维地震资料,开展古地貌恢复及敏感属性分析,预测高泉构造清水河组优质储层发育区,主要分布于三维工区西南部,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有利面积约110 km^(2),为该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有效支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砂体结构 保存条件 有利区带 清水河组 准噶尔南缘 石油地质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