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Different Disinfection Methods on Calluses of Amorphophallus albus P.Y.Liu&J.F.Chen
1
作者 CHEN Xu-yan LU Yi +2 位作者 ZHENG Lin-lin feng yu-qian HAO Guo-q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isinfection methods on the callus of Amorphophallus albus in the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system.The calluses induced from buds of A.albus were disinfec...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isinfection methods on the callus of Amorphophallus albus in the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system.The calluses induced from buds of A.albus were disinfected with benzalkonium bromide,mercury bichloride,sodium hypochlorite,and ethanol,respectively,for different time periods.The growth of calluses was compared between different treatments and observed in detail by disse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infection with 0.1% mercury bichloride for 5 min and 75% ethanol for 5 s had mild effect on the callus,with the lowest browning rates of 16.32% and 15.46% and the lowest vitrification rates of 3.24% and 9.72%,respectively,after 20 d.The disinfection with benzalkonium bromide and sodium hypochlorite had strong effect on the callus cells,with the lowest browning rate of 50.69% and 25.12% and the lowest vitrification rates of 28.47% and 28.43%,respectively.The cytological observation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alluses disinfected with ethanol and mercury bichloride showcased compact structures,while those disinfected with sodium hypochlorite and benzalkonium bromide exhibited loose structures.To sum up,it is recommended that 75% ethanol or 0.1% mercury bichloride can be used for disinfection in the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A.albus,while the use of benzalkonium bromide and sodium hypochlorite should be avoided as much as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orphophallus albus CALLUS Anatomical observation Disinfection methods
下载PDF
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冯玉倩 米俊珍 +5 位作者 赵宝平 徐忠山 陈晓晶 李英浩 张碧茹 刘景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104,共9页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盐碱地分别设置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GF)、微生物菌肥单施(F)、秸秆单施(G)、不施秸秆不施微生物菌肥(CK)4个处理,同时种植燕麦、高丹草、黍子、油葵4种作物,明确其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盐碱地分别设置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GF)、微生物菌肥单施(F)、秸秆单施(G)、不施秸秆不施微生物菌肥(CK)4个处理,同时种植燕麦、高丹草、黍子、油葵4种作物,明确其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种植油葵的土壤容重、pH、电导率降低效果显著,分别较CK降低24.14%、4.94%、32.40%;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20.26%;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在GF处理下种植油葵的土壤中最高,分别较CK增加27.84%、8.33%;碱解氮在配施处理下种植高丹草的土壤中最高,较CK显著提高12.53%,有效磷在微生物菌肥单施处理下种植油葵的土壤中最高,较CK提高了37%。与CK相比,GF处理下燕麦、高丹草饲草产量分别显著增加88.55%、60.00%,黍子、油葵籽粒产量分别显著提高62.84%、53.75%;与CK相比,GF处理显著提高了燕麦、高丹草饲草和黍子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并降低了中性、酸性洗涤纤维含量。GF处理下油葵籽粒中粗脂肪、油酸、亚油酸含量显著提高,棕榈酸、硬脂酸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秸秆配施微生物菌肥有助于改善盐碱地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秸秆 微生物菌肥 作物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不同寄主对小线角木蠹蛾幼虫消化解毒酶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秀吉 路浩 +1 位作者 冯宇倩 宗世祥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0-492,共13页
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是一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其寄主范围广,尤其对城市园林树种威胁严重。本研究测定了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分别取食3种喜食寄主(洋白蜡、银杏和国槐)和4种普通寄主(旱柳、栾树... 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是一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其寄主范围广,尤其对城市园林树种威胁严重。本研究测定了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分别取食3种喜食寄主(洋白蜡、银杏和国槐)和4种普通寄主(旱柳、栾树、香椿、毛桃)后的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和消化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纤维二糖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寄主对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消化酶和解毒酶都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取食普通寄主的幼虫3种解毒酶的平均活性(P450、GST和CarE酶活性分别为21.12、4876.86、0.035μmoL/min/mg protein)均高于取食喜食寄主的幼虫(P450、GST和CarE酶活性分别为15.87、3760.55、0.027μmoL/min/mg protein),且普通寄主的平均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更高(普通寄主总酚、类黄酮和单宁含量分别为173.10、110.07、88.77 mg/g,喜食寄主为105.22、14.05、55.74 mg/g);而取食普通寄主与喜食寄主的幼虫EG和CBH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仅取食普通寄主的幼虫β-葡糖苷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略高于取食喜食寄主的幼虫,幼虫的消化酶活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和寄主营养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未在普通寄主和喜食寄主中表现出明显趋势。因此本研究认为小线角木蠹蛾的寄主适应性与寄主次生代谢物质(总酚、类黄酮和单宁)含量的关联性更强,而与营养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线角木蠹蛾 消化酶 解毒酶 次生代谢物质 营养物质 寄主适应性
下载PDF
磷肥用量对三七生物量及养分分配影响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韦美丽 陈中坚 +3 位作者 魏富刚 孙玉琴 冯育谦 黄天卫 《特产研究》 2020年第4期28-36,共9页
通过研究不同施磷量对三七养分含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探索三七适宜施磷量。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以1~3年生三七为材料,在等量氮、钾肥基础上改变磷肥用量,测定各处理植株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改变磷肥用量会影响三七生物量... 通过研究不同施磷量对三七养分含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探索三七适宜施磷量。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方法,以1~3年生三七为材料,在等量氮、钾肥基础上改变磷肥用量,测定各处理植株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改变磷肥用量会影响三七生物量及养分吸收分配,对根部的影响最明显,1年生及2年生三七单株生物量随施磷量增加呈上升趋势,3年生三七单株根产量随施磷量增加先升后降,施磷可提高2年生三七植株各部位磷含量、积累量及其分配率,并随施磷量增加呈上升趋势;低量磷可促进1~3年生三七根部养分吸收、积累,中量磷可获得较高皂苷含量及产量。试验地块适宜磷肥用量1~3年生三七分别为240、240和120 kg/hm^2。此研究可为优化三七施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 养分积累 生物量 养分分配 三七
下载PDF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液位测量仪系统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子源 冯昱乾 乔凌霄 《电子质量》 2022年第6期43-45,64,共4页
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距离测量,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具有成本低、性能好的特点,因此应用较广。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从实际测量问题出发,设计了一款超声波液位测量装置。该装置主要利用"回波测距"原理,配合STC89C52... 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距离测量,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具有成本低、性能好的特点,因此应用较广。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从实际测量问题出发,设计了一款超声波液位测量装置。该装置主要利用"回波测距"原理,配合STC89C52单片机、复位电路、晶振电路、显示电路等硬件部分和相应的程序软件部分来实现。实现了实时显示液面高度并在超出警戒值时自动报警的功能,完全满足业界对液面测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STC89C52单片机 液位测量
下载PDF
杨树HSP90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6
作者 孟繁丽 冯宇倩 +1 位作者 陈军 理永霞 《温带林业研究》 2019年第3期25-30,共6页
【目的】为了揭示热激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基因在杨树抗溃疡病中的功能,克隆获得毛白杨HSP90基因的全长序列,以期明确HSP90基因的表达与溃疡病菌侵染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和Gateway克隆的方法,获得了毛白杨... 【目的】为了揭示热激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基因在杨树抗溃疡病中的功能,克隆获得毛白杨HSP90基因的全长序列,以期明确HSP90基因的表达与溃疡病菌侵染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和Gateway克隆的方法,获得了毛白杨的HSP90基因序列,并利用相关软件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性、结构域、功能及亚细胞定位等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毛白杨的HSP90基因序列(NCBI登录号:AGU99972.1)全长为2 100 bp,其中A+T占52.90%,C+G占47.10%,共编码699个氨基酸。毛白杨HSP90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80.08 kDa,理论等电点为4.96。毛白杨HSP90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膜中,且在N端含有1个基因保守结构域HATPase_c,可与ATP结合,具有内源ATPase活性,属于HSP90家族,为亲水性蛋白,可能具有离子通道的功能。同时,对毛白杨的HSP90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毛白杨的HSP90基因与毛果杨(gi 539331543)、大豆(gi 358248990和gi 356552478)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毛果杨(gi 224124864)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说明同一物种的HSP90进化可能有所不同。【结论】首次从毛白杨中成功克隆得到与抗溃疡病相关的HSP90基因,并对其序列和生物学信息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研究HSP90基因在杨树抗溃疡病中的功能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HSP90基因在杨树抗逆胁迫中的生理功能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HSP90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小线角木蠹蛾幼虫适应不同寄主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秀吉 冯宇倩 +1 位作者 续亚贝 宗世祥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5-357,共13页
【目的】通过比较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 Staudinger幼虫取食不同寄主后的肠道转录组,旨在挖掘幼虫对寄主适应的相关基因,为探究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对寄主的适应机制提供分子生物学数据。【方法】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 【目的】通过比较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 Staudinger幼虫取食不同寄主后的肠道转录组,旨在挖掘幼虫对寄主适应的相关基因,为探究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对寄主的适应机制提供分子生物学数据。【方法】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测定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取食3种不同寄主树种(洋白蜡、银杏和国槐)15 d后的肠道转录组,使用BLAST软件对unigene序列进行GO和KEGG富集,通过比较分析筛选出幼虫对寄主适应的相关基因。【结果】取食国槐与取食洋白蜡的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有916个,取食银杏与取食洋白蜡的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1163个,取食银杏与国槐的小线角木蠹蛾幼虫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1621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与解毒代谢、水解酶和转运蛋白等密切相关;取食不同寄主的幼虫肠道差异基因中,解毒酶(17个)和消化酶(20个)的差异基因数量都明显多于保护酶(5个)。本研究筛选出2个解毒酶基因、3个消化酶基因和1个保护酶基因,可作为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对寄主适应机制的重点研究对象。【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小线角木蠹蛾幼虫响应不同寄主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探究小线角木蠹蛾对寄主的适应机制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线角木蠹蛾 寄主适应性 转录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