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的扇状成矿实例及找矿模型
1
作者 方贵聪 王登红 +6 位作者 黄长帅 杨富强 许以明 冯佐海 李学彪 曾强 严长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3-628,共16页
石英脉型钨矿床是中国数量最多的钨矿床类型,但保有储量消耗迅速,迫切需要创新找矿模型,指导找矿突破。文章结合二十余年的找矿实践,通过详细分析扇状成矿矿床实例,构建了石英脉型钨矿床新的找矿模型。该模型强调赋矿裂隙为岩浆动力成因... 石英脉型钨矿床是中国数量最多的钨矿床类型,但保有储量消耗迅速,迫切需要创新找矿模型,指导找矿突破。文章结合二十余年的找矿实践,通过详细分析扇状成矿矿床实例,构建了石英脉型钨矿床新的找矿模型。该模型强调赋矿裂隙为岩浆动力成因,在花岗岩体顶部呈扇状分布型式,岩浆期后热液恰在裂隙张开时充填其中而形成扇状成矿系统;提出“就岩找矿”、“就矿找矿”、“就矿找岩”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标志,指导矿床尺度的勘查工程部署。截至目前,该模型已在广东禾尚田钨锡矿床、广西珊瑚钨锡矿床、广西社垌钨钼矿床、江西盘古山钨铋矿床等获得了验证,找矿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状成矿 成矿规律 找矿模型 花岗岩 石英脉型钨矿床
下载PDF
广西水汶盆地晚白垩世火山角砾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杨金豹 徐珍珍 +4 位作者 吴祥珂 杨启军 冯佐海 余红霞 白艳萍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相学对广西水汶盆地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的形成时代、锆石特征和角砾来源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们的地质意义。该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量砂岩和变质砂岩角砾、浆屑、玻璃质和细小长英质矿物组成。锆石U-P...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相学对广西水汶盆地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的形成时代、锆石特征和角砾来源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们的地质意义。该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量砂岩和变质砂岩角砾、浆屑、玻璃质和细小长英质矿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主要集中在418~469 Ma,较年轻的为107、104和90 Ma;锆石Th/U值均大于0.1,且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表明其为岩浆成因锆石。锆石形态研究显示,年龄老的锆石磨圆度较好,环带不清晰;年龄新的锆石磨圆度较差,环带较发育。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原来划分为新元古界的变质砂岩获得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393~456 Ma。因此,本文认为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中418~469 Ma的年龄不是该火山角砾岩的成岩年龄,该年龄段的锆石可能来自早白垩世砂岩角砾,也可能来自曾被认为是新元古界的变质砂岩角砾。90 Ma的锆石年龄代表了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形成之前,深部岩浆喷发活动的年龄,该岩浆活动时限比上段的石英斑岩早约7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角砾岩 锆石 地质年代学 水汶盆地 广西
下载PDF
广西栗木锡多金属矿区锆石和锡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潘知博 冯梦 +5 位作者 秦亚 冯佐海 康志强 白令安 招传 韩文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1-505,共25页
年代学研究是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多种定年方法的联合有助于对岩浆演化及稀有金属元素富集成矿过程的精细刻画。论文选择栗木矿区具代表性的金竹源、老虎头和水溪庙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床和(长石)石英脉型钨锡矿床,进行L... 年代学研究是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多种定年方法的联合有助于对岩浆演化及稀有金属元素富集成矿过程的精细刻画。论文选择栗木矿区具代表性的金竹源、老虎头和水溪庙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床和(长石)石英脉型钨锡矿床,进行LA-ICP-MS锆石U-Pb和LA-MC-ICP-MS锡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老虎头细粒铁锂云母钠长石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16.3±1.7)Ma,长石石英脉型钨锡矿床锡石UPb年龄为(210.1±4.9)Ma;两件金竹源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床锡石U-Pb年龄分别为(219.6±1.5)Ma和(219.9±2.2)Ma,石英脉型钨锡矿床锡石U-Pb年龄为(217.3±3.2)Ma;水溪庙长石石英脉型钨锡矿床锡石U-Pb年龄为(210.7±2.5)Ma。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金竹源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与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床及石英脉型钨锡矿床的成矿年龄间隔较小,表明含矿花岗岩可能在较短时间内经历了岩浆冷凝结晶、富集成矿和热液锡矿化过程,是短暂矿化事件的产物,而非以往认为的岩浆-热液长时间演化的结果。同时,基于不同测年方法的对比结果显示,在含锡花岗岩中,锡石年龄既能代表锡矿的成矿年龄,也能代表花岗岩的结晶年龄;花岗岩中未受蚀变的锆石年龄和锡石年龄基本一致,但锆石蜕晶化后经流体交代作用及重结晶作用导致U-Pb同位素系统重置的时间普遍晚于实际成岩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LA-MC-ICP-MS锡石U-Pb定年 锡多金属矿床 栗木 广西
下载PDF
桂东北胡家田萤石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根 方贵聪 +4 位作者 冯佐海 黄振男 罗桥花 黄祥林 蒋松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60,共9页
桂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萤石矿资源,矿体主要呈脉状产于花岗岩体中。为揭示桂东北萤石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矿床成因,选取该地区典型的脉状萤石矿——胡家田萤石矿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萤石的ΣREE(63.19&... 桂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萤石矿资源,矿体主要呈脉状产于花岗岩体中。为揭示桂东北萤石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矿床成因,选取该地区典型的脉状萤石矿——胡家田萤石矿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萤石的ΣREE(63.19×10^(-6)~117.98×10^(-6))低于围岩(153.78×10^(-6)~217.41×10^(-6)),二者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具有相似性和同步性,均呈现出右倾并伴有强烈Eu负异常(δEu=0.09~0.31),且Sm/Nd值(0.21~0.33)较为接近,表明二者有密切的成因关系。萤石的Eu负异常暗示成矿时流体处于还原环境,且温度较低。萤石的La/Ho值和Y/Ho值无相关性,Y/Ho值几乎恒定,指示萤石为同期形成;Tb/Ca和Tb/La值分布特征指示胡家田萤石矿为热液成因。综合矿床地质特征、稀土元素以及成矿流体特征认为,胡家田萤石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围岩的淋滤作用,该萤石矿属于低温热液断裂充填型萤石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床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花岗岩 桂东北
下载PDF
藏南南木林地区闪长岩脉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黄永高 秦宇龙 +6 位作者 康志强 韩飞 李应栩 冯佐海 李光明 贾小川 杨学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4-1446,共13页
在拉萨地体中南部南木林地区发现了侵入于晚古生代盆地中的闪长岩脉,并对其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研究表明,闪长岩脉以岩枝或岩株状顺层侵入于... 在拉萨地体中南部南木林地区发现了侵入于晚古生代盆地中的闪长岩脉,并对其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研究表明,闪长岩脉以岩枝或岩株状顺层侵入于晚古生代地层中,以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辉石闪长岩为主。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58.31±0.39 Ma、60.53±0.96 Ma、61.75±0.44 Ma、65.02±0.31 Ma和68.71±0.92 Ma五组年代学数据,显示其为晚白垩世晚期到古新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具有较低含量的SiO_(2)(49.58%~55.61%),较高含量的Al_(2)O_(3)(16.56%~17.38%)、MgO(3.09%~5.48%)和Mg^(#)值(45~55),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准铝质岩石。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型式呈右倾式,稀土元素总含量低,轻重稀土分异中等,具有微弱的Eu异常(δEu=0.85~0.95),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与俯冲带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锆石结晶温度平均为728℃,表明其岩浆经历了在水近饱和条件下发生的熔融过程。综合研究认为,南木林地区的闪长岩脉可能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过程中,是俯冲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交代上覆地幔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南木林 拉萨地体
下载PDF
柴北缘锡铁山地体花岗质片麻岩退变质作用和^(40)Ar/^(39)Ar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6
作者 胡荣国 白秀娟 +5 位作者 刘希军 杨启军 冯佐海 蔡永丰 赵义来 邱华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30-1344,共15页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地区含榴辉岩透镜体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相平衡模拟以及黑云母和石英^(40)Ar/^(39)Ar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花岗质片麻岩在加里东超高压变质之后,折返过程中发生角闪岩-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变质...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地区含榴辉岩透镜体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相平衡模拟以及黑云母和石英^(40)Ar/^(39)Ar年代学研究,旨在查明花岗质片麻岩在加里东超高压变质之后,折返过程中发生角闪岩-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变质条件和变质年代。矿物学和相平衡模拟显示,发育变形石英细脉的黑云母花岗质片麻岩高角闪岩相变质矿物组合(M1)为黑云母+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金红石+矽线石+钛铁矿,对应变质条件为T>620℃,P>0.16GPa;低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变质矿物组合(M2)为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微斜长石+石英+榍石±绿泥石,变质条件为T=390~420℃和P=0.10~0.19 GPa。花岗质片麻岩中黑云母激光阶段加热^(40)Ar/^(39)Ar定年获得了一个上升的阶梯状表观年龄图谱,在中高温阶段则形成了一个平坦的表观年龄坪,坪年龄为353.9±1.8 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356.7±5.6 Ma。变形石英脉样品真空击碎提取流体包裹体^(40)Ar/^(39)Ar定年,则形成了下降的阶梯状表观年龄图谱,10~23阶段的数据点给出了357.9±1.6Ma的坪年龄,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356.1±3.9Ma,记录了锡铁山地体晚泥盆世一期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和流体活动发生的时间。黑云母和变形石英脉记录一致的~357Ma晚古生代年龄,代表了锡铁山地区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围岩在经历了加里东期深俯冲以及晚泥盆世造山后岩浆热事件叠加后,折返到浅部地壳发生角闪岩相至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铁山 花岗质片麻岩 变形石英脉 ^(40)Ar/^(39)Ar定年 真空击碎
下载PDF
桂北地区龙胜韧性剪切带的应变特征及构造意义
7
作者 范天一 秦亚 +4 位作者 冯佐海 郑桂青 白玉明 胡乔帆 吴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3-628,共16页
为探讨桂北龙胜地区韧性剪切带的应变特征和深化对华南早古生代构造事件的认识,本文对龙胜韧性剪切带开展宏-微观构造、磁组构和岩石流变学等进行了研究。龙胜韧性剪切带具有典型的宏-微观韧性变形构造,包括透入性片理、S-C组构、拉伸... 为探讨桂北龙胜地区韧性剪切带的应变特征和深化对华南早古生代构造事件的认识,本文对龙胜韧性剪切带开展宏-微观构造、磁组构和岩石流变学等进行了研究。龙胜韧性剪切带具有典型的宏-微观韧性变形构造,包括透入性片理、S-C组构、拉伸线理、旋转碎斑、A型褶皱和不对称压力影等。磁组构和宏-微观构造研究表明,龙胜韧性剪切带呈NNE向延伸超20 km,宽6~8 km。糜棱C面理的极密点产状294°∠56°,磁面理的极密点产状280°∠50°。磁面理相对于糜棱C面理产生了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表明龙胜韧性剪切带具有右旋剪切的性质。宏-微观构造和磁组构综合研究表明,龙胜韧性剪切带显示多期韧性变形的特征,总体呈现早期左旋逆冲剪切和压扁型应变,晚期右旋正滑剪切和拉伸型应变的特征。龙胜韧性剪切带具有相对较低的古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分别为18.03~30.64 MPa和(0.10~0.83)×10^(-13) s^(-1)。龙胜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早古生代华夏陆块自南东向扬子陆块挤压受阻而产生反冲作用的构造背景;早期造山挤压背景下,龙胜韧性剪切带发生左旋逆冲剪切和压扁型应变;晚期造山后伸展背景下,龙胜韧性剪切带发生右旋正滑剪切和拉伸型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应变特征 流变学 韧性剪切带 桂北
下载PDF
广西姑婆山花岗岩早白垩世暗色包体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8
作者 刘风雷 周云 +4 位作者 史水平 冯佐海 蔡永丰 付伟 赵锴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470,共16页
为了探讨桂东北中生代构造演化特征,文章对桂东北姑婆山复式花岗岩体及其闪长质暗色包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闪长质暗色包体的形成时代为142±1 Ma,为首次在本区识别出了早白垩世闪长质... 为了探讨桂东北中生代构造演化特征,文章对桂东北姑婆山复式花岗岩体及其闪长质暗色包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闪长质暗色包体的形成时代为142±1 Ma,为首次在本区识别出了早白垩世闪长质暗色包体。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闪长质暗色包体的SiO_(2)含量为55.66%~56.72%,MgO为2.26%~2.30%,Fe_(2)O__(3) T为10.43%~10.77%;寄主花岗岩样品的SiO_(2)含量为68.33%~68.67%,Fe_(2)O__(3) T为3.73%~3.89%,MgO为0.60%~0.64%,具有较高的10000Ga/Al比值和Zr+Nb+Ce+Y含量,整体表现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寄主岩石和暗色包体均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综合上述数据,表明闪长质暗色包体是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其形成与华南晚中生代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作用有关;结合相关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华南中生代时期的岩石圈伸展减薄呈幕式发生,从而导致华南发育多期次、多阶段的岩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包体 姑婆山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圈伸展减薄
下载PDF
钨矿床的碲化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9
作者 方贵聪 毛景文 +3 位作者 冯佐海 付伟 吴家旭 杨其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9-459,共11页
以往对碲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独立碲矿床或碲金矿床,近年来多个含碲化物钨矿床的相继发现,钨矿床中的碲化物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碲元素与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含碲化物钨矿床分布、碲化物产出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与地质背景... 以往对碲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独立碲矿床或碲金矿床,近年来多个含碲化物钨矿床的相继发现,钨矿床中的碲化物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碲元素与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含碲化物钨矿床分布、碲化物产出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与地质背景、迁移形式及沉淀富集机制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虽然钨的成矿作用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钨矿床中是否有碲的富集、品位和规模如何、产出矿物类型及组合、空间展布等基本问题亟待查明。碲在钨矿床中的矿化特征及富集机制将成为突破钨矿床传统研究思维的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矿化 钨矿床 稀散元素 研究现状 展望 富集机制
下载PDF
桂东北姑婆山岩体矿物学和年代学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蔡永丰 刘风雷 +2 位作者 冯佐海 周云 曾长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2-856,共15页
为揭示桂东北姑婆山一带花岗岩的成岩成矿特征,本文对姑婆山岩体进行了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分析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花岗岩中黑云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黑云母具有富铁镁、贫钙钠的特征,w(TFeO)为26.78%~31.06%、w(MgO)为2.98%~6.6... 为揭示桂东北姑婆山一带花岗岩的成岩成矿特征,本文对姑婆山岩体进行了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分析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花岗岩中黑云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黑云母具有富铁镁、贫钙钠的特征,w(TFeO)为26.78%~31.06%、w(MgO)为2.98%~6.60%,且w(TFeO)与w(MgO)呈明显的负相关性,说明其结晶过程中主要发生了Fe^2+←→Mg^2+的置换反应;黑云母的含铁指数为0.68~0.84,属于高铁黑云母,氧逸度为-17.0^-15.5,结晶温度为680~705℃,平均为695℃;黑云母的全铝压力计显示黑云母结晶的压力为69~179 MPa,平均为115 MPa,对应的侵位深度相当于2621~6755 m,平均深度为4331 m。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采自姑婆山岩体的两个代表性花岗岩样品形成年龄分别为(162±3)和(163±2)Ma,为燕山早期,与华南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时代一致。综合上述分析,姑婆山岩体形成于较高温度、低氧逸度、较浅的环境,显示出良好的锡成矿性,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黑云母 锆石U-PB年代学 姑婆山岩体 桂东北
下载PDF
桂北龙胜上朗变镁铁质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亚 冯佐海 +4 位作者 万磊 吴疆 吴杰 邢全力 薛云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33,共25页
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桂北龙胜地区上朗变镁铁质岩进行年代学研究。2件年代学样品给出近乎一致的年龄信息,集中在(114.8±1.6)、(152.0±5.0)、(213.9±3.5)、(274.6±9.4)、(442.5±6.7)、(553.5±... 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桂北龙胜地区上朗变镁铁质岩进行年代学研究。2件年代学样品给出近乎一致的年龄信息,集中在(114.8±1.6)、(152.0±5.0)、(213.9±3.5)、(274.6±9.4)、(442.5±6.7)、(553.5±9.2)、(774.2±5.9)和(822.0±10.0) Ma等8个年龄峰值。锆石成因类型研究表明,(774.2±5.9) Ma锆石为样品中最年轻的岩浆锆石,代表上朗变镁铁质岩的侵位时代。U-Pb年龄大于(822.0±10.0) Ma的锆石为捕获锆石,代表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物质的时代。(114.8±1.6)、(152.0±5.0)、(213.9±3.5)、(274.6±9.4)、(442.5±6.7)和(553.5±9.2) Ma为热液锆石年龄,代表变镁铁质岩成岩后遭受后期构造热事件影响的时限。其中,(442.5±6.7) Ma代表寿城—三门断裂韧性变形的时代,与区域NNE向韧性断裂的变形时代一致。而小于(442.5±6.7) Ma的热液锆石年龄,表明岩石韧性变形后遭受多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泛非期(553.5±9.2) Ma热液锆石的存在,表明华南大陆曾受泛非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应具有冈瓦纳大陆的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镁铁质岩 热液锆石 U-PB年龄 变形时代 泛非构造热事件 桂北地区
下载PDF
桂东北晚震旦世‒寒武纪砂岩物源特征:对华南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奕志 庞崇进 +5 位作者 冯佐海 康志强 蓝健宁 朱家明 肖冰清 喻文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1-785,I0001-I0015,共40页
桂东北位于南岭西段,为江山‒绍兴断裂带的南部延伸地带,较好地保存了华南晚震旦世‒寒武纪构造演化的沉积记录。本文对桂东北晚震旦世‒寒武纪砂岩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工作,试图揭示其物质来源及地质意义。分析结... 桂东北位于南岭西段,为江山‒绍兴断裂带的南部延伸地带,较好地保存了华南晚震旦世‒寒武纪构造演化的沉积记录。本文对桂东北晚震旦世‒寒武纪砂岩开展了岩相学、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工作,试图揭示其物质来源及地质意义。分析结果表明,永福、贺州两地浅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和石英杂砂岩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弱Ce负异常,明显Eu负异常的特征,母岩以上地壳长英质岩石和再循环古老沉积物组分为主。地球化学构造判别图显示,研究区在晚震旦世‒寒武纪时可能处于类似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永福地区晚震旦世砂岩中900~780 Ma的碎屑锆石含量丰富并少量出现2.0 Ga的锆石,与扬子陆块具有明显的亲缘性;但贺州地区晚震旦世砂岩以含大量~1.0 Ga碎屑锆石,与华夏陆块具有明显的亲缘性。永福与贺州地区寒武纪砂岩中的碎屑锆石均以~1.0 Ga为主,暗示其物源区在早‒中寒武世前(>520 Ma)由扬子陆块转变为华夏陆块。结合古地理特征,这一物源变化暗示早寒武世开始南华裂谷盆地逐渐变浅和缩小。受加里东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扬子与华夏陆块于早‒中寒武世再次拼合,其西南分界线可能从永福与贺州之间通过。依据碎屑锆石物源分析,我们认为晚震旦世‒寒武纪时期华南位于东冈瓦纳大陆北缘,可能在印度北西缘的外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震旦世‒寒武纪 沉积地球化学 碎屑锆石U-Pb定年 扬子与华夏陆块界线 冈瓦纳大陆
下载PDF
桂北地区丹洲期与南华冰期之间沉积转换的年代学记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葆华 秦亚 +5 位作者 冯佐海 黄金港 吴杰 万磊 邢全力 薛云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0-261,共22页
文章通过碎屑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研究,揭示桂北地区丹洲期与南华冰期之间沉积转换的年代学记录。分别对丹洲群合桐组、拱洞组以及南华系长安组进行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丹洲群合桐组和拱洞组具有相似的碎屑锆... 文章通过碎屑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研究,揭示桂北地区丹洲期与南华冰期之间沉积转换的年代学记录。分别对丹洲群合桐组、拱洞组以及南华系长安组进行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丹洲群合桐组和拱洞组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系,U-Pb年龄集中在720~1000 Ma、1700~2300 Ma和2400~2700 Ma。而南华系长安组的U-Pb年龄集中在650~720 Ma和720~1000 Ma,明显区别于丹洲群。丹洲群合桐组和拱洞组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特征,其εHf(t)以负值为主,且多数锆石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大于2400 Ma。而南华系长安组的Hf同位素特征区别于丹洲群,其ε_(Hf)(t)以正值为主,T_(DM2)值集中于1000~1300 Ma和1400~2200 Ma。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和Hf同位素组成的不同,以及锆石形态和物源的差异,表明“雪峰不整合面”上下的南华冰期与丹洲期沉积地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沉积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HF同位素 沉积转换 丹洲群 南华系 桂北地区
下载PDF
基础地质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锋 康志强 +3 位作者 吴杰 冯佐海 白令安 代俊鸽 《实验室科学》 2021年第3期138-140,共3页
基础地质实验教学是高校地质类专业学生掌握地球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础环节。由于地球科学的特殊性以及受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限制,基础地质实验教学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随着虚拟现实等新技... 基础地质实验教学是高校地质类专业学生掌握地球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础环节。由于地球科学的特殊性以及受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限制,基础地质实验教学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随着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出现,实验教学改革迎来了新的机遇。以桂林理工大学基础地质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为例,系统阐述了现代科技融入传统实验教学,虚实结合,为人才培养提供的积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地质 虚拟实验 虚实结合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产教深度融合下的核心教学资源建设路径——以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康志强 王葆华 +5 位作者 白令安 杨金豹 冯佐海 杨锋 付伟 刘希军 《中国地质教育》 2021年第3期22-24,共3页
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是现阶段高校地质专业建设的难点和突破口,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专业优质教学资源是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重要路径。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提出"二融四进三建"校企深度融合建设路径,从师资团队、课程资... 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是现阶段高校地质专业建设的难点和突破口,产教深度融合提升专业优质教学资源是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重要路径。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提出"二融四进三建"校企深度融合建设路径,从师资团队、课程资源和实践平台等核心教学资源入手,对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教学资源 资源勘查
下载PDF
湘桂交界地区三江断裂带的变形时代及对泛非构造热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亚 冯佐海 +2 位作者 邢全力 吴杰 薛云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24,共14页
文章对三江断裂带的湘西通道长界橄榄辉石岩进行年代学研究,讨论了岩体的侵位时代、断裂变形时限及对泛非事件的响应。长界蚀变橄榄辉石岩侵入于丹洲群合桐组,发生强烈的绿泥石化、蛇纹石化和透闪石化蚀变。显微镜下,晚期绿泥石脉穿切... 文章对三江断裂带的湘西通道长界橄榄辉石岩进行年代学研究,讨论了岩体的侵位时代、断裂变形时限及对泛非事件的响应。长界蚀变橄榄辉石岩侵入于丹洲群合桐组,发生强烈的绿泥石化、蛇纹石化和透闪石化蚀变。显微镜下,晚期绿泥石脉穿切早期蚀变矿物,显示多期蚀变的特征,暗示成岩后至少遭受两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锆石U-Pb测年结果集中在441.0±11.0 Ma、546.5±8.5 Ma、774.3±3.9 Ma和820~1000 Ma。结合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和稀土微量元素特征,进行锆石成因类型研究,774.3±3.9 Ma的锆石为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其年龄代表长界蚀变橄榄辉石岩的形成时代。820~1000 Ma的锆石为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物质的年龄。441.0±11.0 Ma的锆石为热液锆石,该年龄与区域NNE向断裂的变形时代一致,代表三江断裂带的活动时代。546.5±8.5 Ma的锆石亦为热液锆石,该年龄与泛非构造热事件的时代一致,表明研究区曾遭受到泛非构造热事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锆石 变形时代 泛非构造事件 三江断裂带 湘桂交界地区
下载PDF
华南新元古代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时限:来自桂北地区丹洲群底砾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证据
17
作者 秦亚 冯佐海 +3 位作者 吴杰 白玉明 邢全力 薛云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8-992,共25页
通过对桂北地区新元古代四堡群鱼西组顶部的板岩(SB01)和丹洲群白竹组底部的底砾岩(DZ01)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约束华南新元古代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的时限。四堡群鱼西组板岩和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 通过对桂北地区新元古代四堡群鱼西组顶部的板岩(SB01)和丹洲群白竹组底部的底砾岩(DZ01)开展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约束华南新元古代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的时限。四堡群鱼西组板岩和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主要分布在820~900 Ma、900~1400 Ma、1450~2200 Ma和2350~2700 Ma;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物源,主要来自于扬子陆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岩浆岩,华夏陆块Grenville期造山事件的产物和太古宙基底,以及与Columb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事件相当的地质体。四堡群鱼西组板岩中锆石ε(t)值为-13.63~6.92,二阶段Hf模式年龄(t)为1318~3129 Ma;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中锆石ε(t)值为-25.37~12.89,t为901~3998 Ma。Hf同位素特征显示,四堡群源区物质以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为主,新生地壳物质相对较少;而丹洲群源区物质既有新生地壳物质,也有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丹洲群白竹组底砾岩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824.9±8.0Ma,而四堡群鱼西组板岩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823.0±8.4 Ma,结合前人的研究,限定丹洲群沉积下限为~820 Ma,同时约束南华裂谷盆地沉积超覆作用的启动时限为~82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砾岩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南华裂谷盆地 桂北地区
下载PDF
三江特提斯兰坪盆地通甸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靶区优选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永高 冯佐海 +4 位作者 罗改 熊昌利 张彤 贾小川 杨学俊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2-744,共13页
通甸地区地处三江特提斯兰坪盆地铅-锌-铜-银巨型矿集区东北部,具有寻找沉积岩型铅锌矿的前景。在通甸地区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以进一步指导铅锌矿勘察工作。确定了Pb、Zn和Ag等15种单元素异常范围,揭示了不同成因类型... 通甸地区地处三江特提斯兰坪盆地铅-锌-铜-银巨型矿集区东北部,具有寻找沉积岩型铅锌矿的前景。在通甸地区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以进一步指导铅锌矿勘察工作。确定了Pb、Zn和Ag等15种单元素异常范围,揭示了不同成因类型组合元素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圈定了21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通过化探异常查证,识别出两条铅锌矿(化)体,经分析检测,Pb含量为1.93%~2.01%,Zn含量为0.48%~12.22%。研究表明,三合洞组(T 3 sh)碳酸盐岩和与其上下地层接触部位是区内重要的矿源层。结合异常分布规律、异常查证结果以及成矿地质背景进行综合评价,优选AS05甲1综合异常区为最佳铅锌找矿靶区,为通甸地区深入开展矿产勘查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 找矿靶区 铅锌矿 通甸地区 兰坪盆地
下载PDF
桂林市岩质崩塌发育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9
作者 范可 冯佐海 +3 位作者 王翔 姜明义 刘之葵 蔡永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9-182,共14页
对桂林市1980~2017年间记录或现存的118处岩质崩塌基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上,桂林市岩质崩塌主要发生在每年3~7月份的雨季,这期间发生的岩质崩塌数占崩塌总数的62.7%,崩塌数量与降雨量成正相关,且从2005年起岩... 对桂林市1980~2017年间记录或现存的118处岩质崩塌基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上,桂林市岩质崩塌主要发生在每年3~7月份的雨季,这期间发生的岩质崩塌数占崩塌总数的62.7%,崩塌数量与降雨量成正相关,且从2005年起岩质崩塌有明显的增加趋势;空间上,桂林市岩质崩塌主要发生在上泥盆统桂林组(D3g)、东村组(D3d)和融县组(D3r)厚层-块状灰岩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孤峰平原、峰丛洼地谷地和峰林平原地貌区,分布在这3个地貌区内的岩质崩塌分别占崩塌总数的46%、38%和15%,且大多数岩质崩塌发生在坡高50~200m、坡角60°~90°的凸型或凹型的阳坡上;规模上,桂林市岩质崩塌以小型为主,规模一般在0.5~350m3。此外,桂林市岩质崩塌还具有明显的继发性特征,同一座山体(灾害点)发生的2次及2次以上崩塌数量占崩塌总数的37%。除降雨外,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和生物风化作用等也是引发岩质崩塌的主要诱因。桂林市岩质崩塌的失稳模式主要有拉裂-坠落模式、压剪-滑移模式、拉裂-倾倒模式、塑流-拉裂模式、孤石崩落模式和空间滑移模式,其中以孤石崩落模式和压剪-滑移模式岩质崩塌最为易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崩塌 发育特征 影响因素 失稳模式 桂林市
下载PDF
桂东北恭城盆地的物源变迁:华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产物? 被引量:1
20
作者 喻文亮 庞崇进 +5 位作者 Bryan Krapez 范可 温淑女 何斌 冯佐海 梁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0-1218,I0001-I0013,共32页
桂东北中生代恭城盆地位于南岭成矿带西段,是研究华南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事件动力学过程中浅表地质响应的重要窗口。盆地内上二叠统乐平组被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天堂组不整合覆盖,天堂组与下侏罗统大岭组、中侏罗统石梯组为整合接触。沉... 桂东北中生代恭城盆地位于南岭成矿带西段,是研究华南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事件动力学过程中浅表地质响应的重要窗口。盆地内上二叠统乐平组被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天堂组不整合覆盖,天堂组与下侏罗统大岭组、中侏罗统石梯组为整合接触。沉积相分析表明,乐平组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天堂组底部砾岩、含砾粗砂岩代表盆地早期山前快速堆积的冲积扇相沉积,天堂组上部、大岭组和石梯组砾岩、砂岩和泥质岩则代表河流相沉积。碎屑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乐平组和天堂组底部岩屑石英砂岩均以980 Ma和~2500 Ma锆石为主,暗示晚二叠世以及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盆地的碎屑物主要来自南部云开地区。然而天堂组上部、大岭组和石梯组长石岩屑砂岩则以1790~1875 Ma和2370~2490 Ma锆石为主,并伴随有燕山早期(189~174Ma)锆石,指示早-中侏罗世时盆地的碎屑物主要来源于北东部武夷山-南岭地区,与古水流方向分析的结果一致。恭城盆地早-中侏罗世时沉积物源的变迁规律很好地记录了华南东南部从印支期挤压应力状态向燕山早期伸展拉张作用的转变以及区域构造机制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沉积物源 大地构造 恭城盆地 中生代 华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