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动分析用于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价初探 被引量:4
1
作者 付而康 王艺澔 +1 位作者 周佳玟 李西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99,共7页
作为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城市绿地,社区公园对居民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影响。然而,既有的恢复性环境评价方法缺乏针对视觉感知的客观分析,未能有效指导社区公园的健康化营造。以成都市中心城区8个社区公园为样本,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开... 作为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城市绿地,社区公园对居民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影响。然而,既有的恢复性环境评价方法缺乏针对视觉感知的客观分析,未能有效指导社区公园的健康化营造。以成都市中心城区8个社区公园为样本,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开展基于视觉感知的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价试验,建立基于眼动分析的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价模型,为探究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提供了新的量化方法。研究表明:(1)环境要素丰富、自然特征鲜明的景观对人群更具有吸引力;(2)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瞳孔直径等眼动指标与人群感知恢复性效益评价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对感知恢复性效益进行有效解释;(3)基于眼动分析的恢复性环境评价模型可对社区公园做出视觉感知维度的客观评价,可通过客观视觉指标指导其恢复性环境的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分析 社区公园 恢复性环境 评价研究
下载PDF
基于VR实验的社区居住院落空间健康可供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付而康 王艺澔 +2 位作者 冯进宇 任雨芯 张帆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5期83-90,共8页
良好的社区居住环境有助于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水平,社区居住院落作为居民日常户外活动最频繁的公共空间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成都市成华区东篱路社区12号院为原型,基于可供性理论,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生理指标测量和问卷调查相结... 良好的社区居住环境有助于提升居民身心健康水平,社区居住院落作为居民日常户外活动最频繁的公共空间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成都市成华区东篱路社区12号院为原型,基于可供性理论,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生理指标测量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逻辑,探索了社区居住院落空间中自然休憩型(A)、活动型(B)、自然休憩和活动结合型(C)三种环境特征对促进居民积极情绪和体力活动两类健康可供性的干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促进积极情绪方面A>C>B,自然性在促进居民积极情绪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其中植物数量、植物种类、植物色彩丰富度是主要的作用因子;适量的休憩性在促进居民积极情绪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其中休憩设施种类、休憩设施数量是主要的作用因子;2)促进体力活动方面C>A>B,自然性和活动性两个要素相结合对促进居民体力活动具有积极作用,其中植物数量、植物遮阴和空间开敞度是主要的作用因子;3)C类环境特征的健康可供性综合指数最高,也是居民最偏好的健康化改造模型,优先提升自然性并预留活动空间是一种"低成本-高健康获益"的改造模式,应在今后社区改造更新中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社区居住院落空间 环境特征 健康可供性
下载PDF
国内外城市绿地游憩制约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凌菲 徐煜辉 +1 位作者 付而康 高银宝 《风景园林》 2021年第3期62-68,共7页
虽然城市绿地是广受欢迎的城市游憩空间,但是现实中不愿参与、不能参与绿地游憩活动的现象仍客观存在,这反映出城市绿地游憩存在制约因素。目前有关城市绿地游憩制约的分析多分散于各类城市绿地研究中,尚未进行系统性综述。在梳理国内... 虽然城市绿地是广受欢迎的城市游憩空间,但是现实中不愿参与、不能参与绿地游憩活动的现象仍客观存在,这反映出城市绿地游憩存在制约因素。目前有关城市绿地游憩制约的分析多分散于各类城市绿地研究中,尚未进行系统性综述。在梳理国内外城市绿地游憩制约文献的基础上,介绍绿地游憩制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经历,对绿地游憩制约影响因素、游憩制约强度序列、游憩制约机制、不同人群面临的绿地游憩制约和游憩制约改善途径5个方面进行分类归纳。随着休闲时间深夜化、加班常态化、长距离通勤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等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起,城市居民开展绿地游憩活动将面临"时间不巧,供需错配"等多维制约,仅用绿地可达性已经不能解释"邻绿无暇、有暇无伴"等新的绿地游憩制约现象,今后应当尝试将绿地游憩制约多维性嵌入到城市绿地游憩规划实践当中,构建城市绿地游憩研究的综合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游憩制约 游憩行为 改善途径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低碳目标下我国城市土地开发与交通组织模式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修华 付而康 《中外建筑》 2018年第4期69-71,共3页
本文通过对“TOD”模式的解读及其在我国推行状况的分析,提出低碳目标下我国城市用地开发与交通组织的理想模式——“CL—TOD”模式,并进一步提出“CL—TOD”模式下我国城市用地开发与交通组织应为应遵循的三个原则:以公共交通可达性... 本文通过对“TOD”模式的解读及其在我国推行状况的分析,提出低碳目标下我国城市用地开发与交通组织的理想模式——“CL—TOD”模式,并进一步提出“CL—TOD”模式下我国城市用地开发与交通组织应为应遵循的三个原则:以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确定用地开发强度、实现土地“有效混合”、划分适合行人与自行车的地块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 CL—TOD 土地开发 交通组织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识别的户外环境情绪感受测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付而康 周佳玟 +1 位作者 姚智 李西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21年第5期46-59,共14页
良好的户外环境有利于改善人群身心健康,环境中个体情绪感受的实时测度能客观反映人群对户外环境品质的满意程度,但目前应用于户外环境中的情绪感受测度方法还较少,且无法在场地面积大、样本量较多的情境下实现大范围的高效测度。人工... 良好的户外环境有利于改善人群身心健康,环境中个体情绪感受的实时测度能客观反映人群对户外环境品质的满意程度,但目前应用于户外环境中的情绪感受测度方法还较少,且无法在场地面积大、样本量较多的情境下实现大范围的高效测度。人工智能领域的机器视觉识别可通过视频数据实现对动态面部表情特征的准确识别,使得开展高精度、长周期的户外环境情绪感受测度成为可能。本文以城市社区广场环境为实证实验场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同步收集人群在户外环境体验时的面部视频数据和皮电数据,训练生成和检验测试可判别户外环境中个体面部情绪的深度学习算法模型——编解码器-SVM优化模型,并在街头绿地环境中展开拓展实验检验模型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实证实验和拓展实验中的人群情绪感受测度准确度分别达到82.01%、65.08%;2)拓展实验证实该算法模型具备推广应用潜力;3)模型对于人群行为丰富、视野开阔的空间更具适用性。因此,基于机器视觉识别的户外环境情绪感受测度将有助于在场地面积较大、样本量较多的情境下揭示人群在环境体验中的心理状态,提升景观品质优化策略的有效性,同时也将为存在沟通或阅读障碍的特殊人群的情绪感受识别提供技术支撑,有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精细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识别 户外环境体验 情绪感受测度 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 健康促进 设计研究
原文传递
Elements and Element Components of the Rural Landscape in Linpan of Western Sichuan in Relation to Perception,Preference and Stress Recovery 被引量:4
6
作者 LUO Hao DENG Li +8 位作者 JIANG Songlin fu erkang MA Jun SUN Lingxia JIANG Mingyan CAI Shizhen JIA Yin CAI Jun LI Xi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1年第3期384-396,共13页
Natural environments contribute to people’s perception,preference and health restoration.Many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either on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overall rural environments on stress recovery or concentrated o... Natural environments contribute to people’s perception,preference and health restoration.Many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either on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overall rural environments on stress recovery or concentrated on the perception and preference aspects of the rural landscape,but few have integrated perception,preference and stress recovery simultaneously.This paper developed a framework which includes 11 elements and 38 element components related to Linpan,China,and distributed it online as part of a survey.As a result,a total of 32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demographic details,perception and preference degree for Linpan,as well as self-estimations of stress recovery.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was employed,and revealed 16 significant predictors for the perception,preference and stress recovery in rural environments.In terms of elements,atmosphere and imagery were the two elements that could be best perceived,while woodland,farmland,water,residence and road were the fiv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for the preference.Moreover,seven elements were also identified as significant predictors for stress recovery.Among the element components,tranquility as well as road and water proximity were the two significant predictors for perception,while wide visibility as well as woodland and residence blending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stress recovery.The five element components of woodland interior,vegetable field,stream,courtyard space and branch road each had a significantly predictive ability for preference and stress recovery.These findings exte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erception,preference and restorative properties of rural environment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and element components in Linpan of Western Sichuan,help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external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s and create health-promoting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element element components PERCEPTION PREFERENCE stress recove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