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中段内蒙古扎赉特旗地区石炭纪高镁闪长岩、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对嫩江洋俯冲作用的指示
1
作者 庞雪娇 付俊彧 +2 位作者 钱程 杨晓平 汪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0-1445,共16页
扎赉特旗地区的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对于揭示嫩江洋的俯冲过程与机制具有重要的约束意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定年研究,在扎赉特旗元宝山和贾家屯地区新发现了晚石炭世早期的高镁闪长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2... 扎赉特旗地区的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对于揭示嫩江洋的俯冲过程与机制具有重要的约束意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定年研究,在扎赉特旗元宝山和贾家屯地区新发现了晚石炭世早期的高镁闪长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20.5±1.2 Ma)和O型埃达克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17.9±3.3 Ma)。元宝山高镁闪长岩具有低SiO_(2)、高MgO、高Mg^(#)和富Na_(2)O的特点,且Ni、Cr含量高,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认为其形成于消减带之上的地幔楔环境,是由消减板片部分熔融衍生的富Si质流体交代地幔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贾家屯石英闪长岩具有高SiO2、富Na2O、高Sr和低Yb、Y的特点,K2O/Na2O值低,稀土元素强烈分异,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无负Eu异常,且贫Mg、Cr、Ni,为消减板片部分熔融后经结晶分异形成的O型埃达克岩。新发现的晚石炭世早期的埃达克岩−赞岐岩组合,与研究区石炭纪花岗岩的形成时间(333~304 Ma)同步,且高镁闪长岩与辉长岩(325.2~317.3 Ma)伴生,反映扎赉特旗地区处于松嫩地块西缘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推测嫩江洋至少从晚石炭世早期开始就存在向东南侧松嫩地块之下的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赉特旗 石炭纪 高镁闪长岩 埃达克岩 俯冲作用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白乃庙-吉中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地层的识别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那福超 付俊彧 +4 位作者 宋维民 孙巍 刘英才 伍月 赵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3-1141,共19页
白乃庙-吉中造山带中的诸多前寒武纪地体是否属于同一个微陆块一直存在着争议,由此制约了对该造山带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及其中微陆块基底构造亲缘性的认识。对造山带东段吉林南部头道沟组的野外观察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地层形成... 白乃庙-吉中造山带中的诸多前寒武纪地体是否属于同一个微陆块一直存在着争议,由此制约了对该造山带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及其中微陆块基底构造亲缘性的认识。对造山带东段吉林南部头道沟组的野外观察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地层形成时代为631~460Ma,是长春-延吉蛇绿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白乃庙-吉中造山带东、西两段前寒武纪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和εHf(t)值均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同时造山带不同地区岩浆岩的锆石Hf同位素模式年龄和全岩Nd同位素年龄均具有很好的对应性,表明卷入该造山带的前寒武纪地体曾同属于一个微陆块;白乃庙-吉中造山带内的下古生界中存在大量泛非期碎屑锆石(~600Ma),结合造山带与冈瓦纳大陆的前寒武纪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和εHf(t)值的高度吻合性,我们认为该造山带中的微陆块可能来自于冈瓦纳大陆,但其在冈瓦纳大陆中的位置与中亚造山带东段的其他地块(额尔古纳、兴安及布列亚-佳木斯-兴凯地块)相距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乃庙-吉中造山带 头道沟组 碎屑锆石 冈瓦纳大陆 构造亲缘性
下载PDF
减施氮肥和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理生长与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向友珍 张威 +3 位作者 唐子竣 付骏宇 李志军 张富仓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51,共12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接种根瘤菌、施用氮素等措施来促进大豆生长以提高产量,然而少有研究讨论接种根瘤菌与施用氮素的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通过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N0:0 kg/hm^...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接种根瘤菌、施用氮素等措施来促进大豆生长以提高产量,然而少有研究讨论接种根瘤菌与施用氮素的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本研究通过为期2年的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N0:0 kg/hm^(2);N1:6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和2种接种水平,即接种根瘤菌(R)和清水拌种。在大豆各生育期测量根瘤数、根瘤干质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根系特性等大豆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同时还测定氮素吸收量等指标并计算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RN2处理下的大豆生长状况最佳,2年平均最大根瘤数为241.47、最大根瘤干质量为1.30 g、最大根长密度为15.00 cm/cm^(3)、最大叶面积指数为5.44 cm^(2)/cm^(2)、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为17 530.51 kg/hm^(2)、最大叶绿素含量为53.55、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2.75μmol/(m^(2)·s)、最大种子产量为4 659.4 kg/hm^(2)。由此可见减少氮肥施用量(N2)的同时接种根瘤菌(R)对于促进关中平原大豆的生理生长、提升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可为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大豆生产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施氮 接种根瘤菌 氮肥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1∶150万)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法
4
作者 袁启玉 李仰春 +8 位作者 吴亮 黄辉 李超 李智佩 谷永昌 付俊彧 杨祝良 尹福光 赵小明 《地质学刊》 CAS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依托MapGIS平台,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根据统一标准和要求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1∶150万)和图形空间数据库。该图集成了近20多年来全国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重点成矿区带1∶50万~1∶100万地质编图、部分省区地质志、基... 依托MapGIS平台,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根据统一标准和要求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1∶150万)和图形空间数据库。该图集成了近20多年来全国1∶5万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重点成矿区带1∶50万~1∶100万地质编图、部分省区地质志、基础地质科学研究等新成果和新资料,系统更新了全国区域地层系统、全国岩浆岩时空序列及变质岩分布与变质作用框架,建立并完善了区域地层格架,划分了全国大地构造单元,新确认一批区域性重要构造界面等。应用计算机辅助智能地质编图技术,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区同时编图,按省(区)分别进行地质单元、地理数据、数据结构无缝拼接,绘制“全国地质一张图”,形成库图一体成果。数据库数据量约1.65 GB,标示地质体78194个、火山口或火山喷发中心308个、重要化石点和化石群221个、金钉子12个、同位素年龄数据1197个、代表性钻孔(含大陆深钻)125个。该数据库填补了国家地质数据库体系空白,为地质大数据、“地质云”建设和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源,为自然资源规划管理、基础地质和资源环境背景研究、环境治理和灾害防治、国际合作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 1∶150万 空间数据库 库图一体 MAPGIS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部扎赉特旗晚三叠世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巍 许逢明 +7 位作者 吴大天 赵院冬 秦涛 马永非 臧延庆 司秋亮 付俊彧 宋维民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91,共12页
大兴安岭中部在三叠纪叠加了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影响,其构造背景存较大争议。笔者对大兴安岭中部扎赉特旗中粗粒正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U−Pb年龄加权平... 大兴安岭中部在三叠纪叠加了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影响,其构造背景存较大争议。笔者对大兴安岭中部扎赉特旗中粗粒正长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8.5±2.0)Ma(MSWD=2.8);岩石高Si、富Fe、高K、低Sr和Eu,相对富Nb和富Zr,高10000×Ga/Al(3.0~3.1);全岩锆饱和温度平均值为805℃;综合判定该套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该岩体的εHf(t)值为+5.28~+8.00,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683~832 Ma,指示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新增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扎赉特旗地区的古亚洲洋残余洋盆在二叠纪闭合并进入碰撞造山阶段,晚三叠世A型花岗岩的出现,标志着本区进入造山后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晚三叠世 A型花岗岩 古亚洲洋 扎赉特旗 大兴安岭中部
下载PDF
基于图卷积的双通道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被引量:3
6
作者 付峻宇 朱小栋 陈晨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在推荐系统中,利用图卷积网络等方法提取图的高阶信息缓解了冷启动问题。为了在此基础上融合神经网络协同过滤的深层特征提取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图卷积的双通道协同过滤推荐算法(GCNCF-2C)。首先,将推荐问题分为上游任务和下游任务;其次... 在推荐系统中,利用图卷积网络等方法提取图的高阶信息缓解了冷启动问题。为了在此基础上融合神经网络协同过滤的深层特征提取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图卷积的双通道协同过滤推荐算法(GCNCF-2C)。首先,将推荐问题分为上游任务和下游任务;其次,在上游任务中,预训练编码器利用包含残差的一维卷积层和多个图卷积层在两个独立通道中对节点特征和图高阶特征进行分离提取,形成节点的特征表示;最后,解码器通过节点特征进行评级预测,进行端到端的训练。在数据集MovieLens-100k和MovieLens-1M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相比于基线模型在两个数据集上的RMSE指标平均提高1.72%和1.76%,MAE指标平均提高2.7%和1.98%,同时在基于用户和项目的冷启动实验中RMSE指标平均提高5.9%,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推荐系统 协同过滤 冷启动
下载PDF
吉林白城岭下地区花岗质糜棱岩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对松辽盆地西缘晚古生代以来的俯冲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6
7
作者 汪岩 钱程 +7 位作者 马永非 庞雪娇 付俊彧 秦涛 杨晓平 杨雅军 钟辉 刘桂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7-137,共21页
东北地区古生代经历了古亚洲构造域演化,中生代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向西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这期间形成了不同期次的岩浆活动。本文对松辽盆地西缘吉林省白城市岭下地区的花岗质糜棱岩首次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 东北地区古生代经历了古亚洲构造域演化,中生代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向西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这期间形成了不同期次的岩浆活动。本文对松辽盆地西缘吉林省白城市岭下地区的花岗质糜棱岩首次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侵位时代、岩石成因,从而揭示区域构造背景及转换机制。岭下地区花岗质糜棱岩中的锆石多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花岗质糜棱岩原岩形成于281.9±7.4Ma和296.2±2.7Ma,为早二叠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岩石具有高硅(SiO2=64.10%~75.98%)、富铝(Al2O3=11.22%~16.00%)、贫铁(Fe2O3多介于0.23%~0.85%)等特征,在地球化学上属于准铝质-过铝质(A/CNK=0.97~1.19)系列。岭下地区花岗质糜棱岩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上述特征表明,岭下地区花岗质糜棱岩的岩浆起源于高温高压下加厚陆壳物质脱水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岭下地区早二叠世花岗质糜棱岩的侵位应与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的弧后拉张体制有关;花岗质糜棱岩的变质岩浆热事件年龄(157~153Ma)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挤压闭合事件有关;而花岗质糜棱岩的主变形时代(137~117Ma)为早垩世早中期,其限定了西太平洋伊泽奈崎板块向欧亚大陆的斜向俯冲的起始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亚洲构造域 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 西太平洋构造域 花岗质糜棱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岭下 松辽盆地西缘
下载PDF
东北地区前中生代花岗岩类年龄与时空分布 被引量:9
8
作者 陈会军 付俊彧 +2 位作者 钱程 庞雪娇 钟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7-844,共18页
通过东北1∶150万、1∶250万地质编图,系统梳理总结了东北地区花岗岩类时空格局。东北地区的花岗岩类岩石分布广泛,活动时代漫长,从太古宙直到新生代呈多幕式展现。收集、梳理了394件前中生代花岗岩类同位素测年数据,锆石年龄总体上出现... 通过东北1∶150万、1∶250万地质编图,系统梳理总结了东北地区花岗岩类时空格局。东北地区的花岗岩类岩石分布广泛,活动时代漫长,从太古宙直到新生代呈多幕式展现。收集、梳理了394件前中生代花岗岩类同位素测年数据,锆石年龄总体上出现3350 Ma,3150 Ma,2550~2450 Ma,2200 Ma,1800 Ma,950 Ma,800 Ma,500 Ma和300 Ma九个明显高峰值和大于3600 Ma,2900~2700 Ma,2400~2250 Ma,2100~1900 Ma,1700~1500 Ma,1400~1300 Ma,和1150~950 Ma 7个空白年龄段,年龄数据的高峰值恰好与研究区基底形成、陆壳生长、超大陆汇聚及分离、地块俯冲、碰撞、拼贴等主要构造事件时间点吻合,反映了研究区构造演化历史。在时空分布上,太古宙花岗岩类主要分布于华北古陆区的辽东鞍山、本溪、清原,辽西建平、锦州,辽南大连和吉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类集中分布在额尔古纳、佳木斯、张广才岭、大兴安岭北端,但在华北古陆上较少;华力西期花岗岩类分布在额尔古纳、大兴安岭主脊、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延边-绥芬河及沿索伦—西拉木伦—长春—延吉一线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花岗岩 前中生代 同位素年龄
下载PDF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来自侵入岩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的制约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帆 汪岩 +7 位作者 那幅超 付俊彧 张广宇 孙巍 庞雪娇 陈井胜 刘淼 李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96-1710,共15页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为了精确厘定该矿床的成矿时代,对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及流纹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定年,获得花岗闪长斑岩与流纹斑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5...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为了精确厘定该矿床的成矿时代,对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及流纹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定年,获得花岗闪长斑岩与流纹斑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53.4±0.9)Ma和(133.6±0.7)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斑岩为准铝质岩石,流纹斑岩为过铝质岩石,两者均具有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点。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及前人在区域上的研究成果,认为白音诺尔铅锌矿床存在两期明显的矿化事件,早期矿化发生在253.4 Ma左右,晚期矿化发生在133.6Ma左右。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早期矿化很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碰撞后伸展有关,晚期矿化受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矿床 LA-ICP-MS锆石定年 侵入岩 地球化学 白音诺尔铅锌矿床 内蒙古
下载PDF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那福超 宋维民 +7 位作者 刘英才 汪岩 付俊彧 孙巍 李林川 武将伟 葛锦涛 谭红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07-1619,共13页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出露较多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包括先前认为是古元古代的兴华渡口群、新元古代的佳疙瘩组和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倭勒根岩群,但一直缺少精确的年代学依据。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这3个变质岩群的原岩时... 大兴安岭扎兰屯地区出露较多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包括先前认为是古元古代的兴华渡口群、新元古代的佳疙瘩组和新元古代—早寒武世的倭勒根岩群,但一直缺少精确的年代学依据。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对这3个变质岩群的原岩时代进行了厘定。结果显示,兴华渡口群中绿泥石白云母片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20.1±4.3Ma(n=11,MSWD=1.6),佳疙瘩组中长英质糜棱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12.0±2.9Ma,倭勒根岩群中绿泥绢云片岩最年轻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91.7±11.9Ma,年龄最密集区加权平均值为516.7±4.5Ma。锆石图像特征及Th/U值均显示岩浆型锆石特征。综上所述,扎兰屯地区出露的兴华渡口群、佳疙瘩组和倭勒根群形成时代均为早古生代早期,而非先前认为的"前寒武纪"。同时,上述年龄谱系表明,该地区在480~500Ma和500~530Ma存在2期强烈的岩浆活动,应与东北地区晚泛非期岩浆-变质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兰屯地区 前寒武纪 变质岩系 早古生代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 Nestoria 动物群分布、时限及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的厘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雅军 杨晓平 +6 位作者 江斌 张渝金 刘桂香 谭红艳 汪岩 付俊彧 邵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7-838,共12页
为了提高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的区域对比性,通过大兴安岭地区1∶100万地质编图工作,对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划分。依据岩石组合、地层关系、古生物化石组合,结合同位素测年数据,将大兴安岭地... 为了提高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的区域对比性,通过大兴安岭地区1∶100万地质编图工作,对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划分。依据岩石组合、地层关系、古生物化石组合,结合同位素测年数据,将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含Nestoria动物群的火山-沉积地层分别归属为白音高老组和梅勒图组,确认大兴安岭地区Nestoria动物群主要演化时代在127.6~141 Ma之间,与冀北大北沟组时代(137~133 Ma)相当,进一步细化了白音高老组(133~142 Ma)和梅勒图组(131~138 Ma)的形成时代。根据Nestoria动物群赋存层位和同位素测年数据,将原满克头鄂博组、木瑞组、上库力组、光华组中含Nestoria动物群的酸性火山-沉积地层厘定为白音高老组,原玛尼吐组含Nestoria动物群的中基酸性火山-沉积地层厘定为梅勒图组,依据地层上下关系对原填图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为进一步研究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地区 晚中生代 火山-沉积地层 Nestoria动物群
下载PDF
蒙古-鄂霍茨克洋南向俯冲:小兴安岭西北部落马湖群中三叠世岩浆记录 被引量:4
12
作者 付俊彧 那福超 +7 位作者 李仰春 孙巍 钟辉 杨浩 杨晓平 张广宇 刘英才 杨雅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9-904,共16页
小兴安岭西北部出露的落马湖群被认为是兴安地块新元古代变质基底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卧都河乡附近的落马湖群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46±1 Ma形成年龄,认为落马湖群是一套包含不同时代地质体的构造杂岩... 小兴安岭西北部出露的落马湖群被认为是兴安地块新元古代变质基底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卧都河乡附近的落马湖群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46±1 Ma形成年龄,认为落马湖群是一套包含不同时代地质体的构造杂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的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原岩为基性岩浆岩,具有较高的MgO、TFeO含量及Mg^(#)值相对富Na_(2)O,低K_(2)O,中等的Cr、Ni、Co含量,与下地壳平均成分类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Hf;锆石原位εHf(t)值介于+9.55~+14.43之间,Hf同位素单阶段模式年龄(t_(DM1))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分别介于319~520 Ma和350~666 Ma之间,Hf同位素组成与中亚造山带兴安岛弧显生宙火成岩中锆石Hf同位素组成类似;岩浆源自"水化"古生代多宝山岛弧带增生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有陆壳物质混染,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南向俯冲有关,可能受到北北东向陆内转换构造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都河地区 落马湖群 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中三叠世
下载PDF
吉林永吉县头道沟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U-Pb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付俊彧 孙巍 +5 位作者 汪岩 钟辉 那福超 杨帆 张广宇 于宏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59-1872,共14页
吉林省永吉县头道沟地区出露许多与头道沟岩组相伴产出的镁铁—超镁铁质岩,鉴于其处于长春-延吉构造带附近而受到业内关注,但由于缺少高精度年代学资料,制约了对区域大地构造的深入研究。本文采用锆石U-Pb(LA-ICP-MS)方法,对镁铁—超镁... 吉林省永吉县头道沟地区出露许多与头道沟岩组相伴产出的镁铁—超镁铁质岩,鉴于其处于长春-延吉构造带附近而受到业内关注,但由于缺少高精度年代学资料,制约了对区域大地构造的深入研究。本文采用锆石U-Pb(LA-ICP-MS)方法,对镁铁—超镁铁质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变质辉绿岩年龄为270±5 Ma,变质橄榄岩中捕获锆石最小年龄为297 Ma,考虑岩石组合及二者紧密相伴产出,认为二者均形成于中二叠世。镁铁—超镁铁质岩中捕获的锆石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及其北缘多次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其中,变辉绿岩中获得446±6 Ma的年龄与变质橄榄岩中获得的不一致线下交点434±240 Ma年龄共同对应了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古生代的重要构造岩浆热事件;大量的1.8~2.4Ga年龄对应古元古代辽吉造山带热事件;1377 Ma、1542 Ma与蓟县系建造时代对应;869~997 Ma与青白口系建造时代对应;在变质辉绿岩中还存在众多3.0~3.2Ga锆石年龄。分析上述年龄结构及龙岗陆块北缘古生代地质体分布特征,推测研究区深部可能存在古老的变质基底,同时也表明研究区出露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形成于陆内构造环境,而非蛇绿岩的组成成分,这对深化区域大地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道沟地区 镁铁—超镁铁质岩 锆石U-PB LA-ICP-MS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协和尔斯德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时代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俊彧 那福超 +5 位作者 郑少林 钟辉 汪岩 宋维民 孙巍 杨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协和尔斯德一带出露一套中生代地层,岩石组合主要为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夹碎屑沉积岩及酸性火山熔岩。1∶50000区调依据在该套地层上部层位发现的木化石组合确定其时代为中—晚侏罗世,结合岩石组合,将...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协和尔斯德一带出露一套中生代地层,岩石组合主要为酸性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夹碎屑沉积岩及酸性火山熔岩。1∶50000区调依据在该套地层上部层位发现的木化石组合确定其时代为中—晚侏罗世,结合岩石组合,将该套地层划分为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为了准确厘定该套地层时代,为木化石延限研究及区域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在低于产木化石层位的酸性火山碎屑岩中采取了锆石测年样品(LA-ICP-MS),获得锆石U-Pb年龄(165±1)Ma,时代为中侏罗世。同时采取了侵入该套地层的斑状细晶闪长岩测年样品,获得锆石年龄(131±1)Ma,限定了地层形成的上限年龄。根据岩性组合的区域对比、测年结果、木化石组合时限、地层产状特征,认为该套地层应划为中侏罗统新民组,是突泉火山-沉积盆地充填物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和尔斯德 中生代火山岩 年代学 木化石 新民组
下载PDF
吉林省张广才岭塔东岩群年代学: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俊彧 孙巍 +3 位作者 杨帆 那福超 葛锦涛 钟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80-2395,共16页
塔东岩群是一套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岩系,被认为是"松嫩-张广才岭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一部分,但其形成时代一直没有定论。采用锆石U-Pb(LA-MC-ICP-MS)测试方法,对塔东岩群朱敦店岩组黑云二长片麻岩进行年代学研究;10... 塔东岩群是一套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岩系,被认为是"松嫩-张广才岭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一部分,但其形成时代一直没有定论。采用锆石U-Pb(LA-MC-ICP-MS)测试方法,对塔东岩群朱敦店岩组黑云二长片麻岩进行年代学研究;105次测试中104个有效测点年龄介于239~2690 Ma之间。年龄频谱图显示众多年龄组:2690~2679 Ma(n=2)、2509~2304 Ma(n=8)、2287~2173 Ma(n=5)、1924~1836 Ma(n=4)、1428~1352 Ma(n=2)、1171~1017 Ma(n=3)、997~929 Ma(n=12)、922~822 Ma(n=40)、812~793 Ma(n=14)、745~738 Ma(n=2)、279~239 Ma(n=8);其中早前寒武纪锆石占~18%、格林威尔造山期锆石占~53%、Rodinia超大陆裂解期锆石占~14%。锆石年龄谐和图反映前寒武纪锆石都有不同程度的Pb丢失,以1428~239 Ma、2690~1836 Ma两个年龄区段分别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前者不一致线下交点为476±84 Ma,后者不一致线下交点1711±210Ma,可能反映两次重要构造热事件。年龄为晚古生代者,尽管锆石Th/U比值普遍大于0.1,显示为岩浆锆石特点,但其复杂的CL图像特征,包括云雾状、流动状、楔状、冷杉叶状环带,并具有规则的外形,表明为后期热事件改造的结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区域地质建造特征,认为塔东岩群主体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可能是对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经历了~516 Ma、~476 Ma、~426 Ma构造改造事件,可能为早古生代末的构造杂岩,于~260 Ma又遭受后期强烈热事件的影响;大量早前寒武纪碎屑锆石的存在支持"松嫩-张广才岭地块"古老基底存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东岩群 锆石U-PB年龄 RODINIA 超大陆裂解 构造杂岩
下载PDF
吉林延吉开山屯地区柯岛群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俊彧 杨晓平 +6 位作者 杨帆 汪岩 那福超 钟辉 于宏斌 孙巍 宋维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7-1049,共13页
柯岛群分布于长春-延吉构造带东部的开山屯—汪清地区,开山屯地区出露的柯岛群缺少化石依据,其时代归属依旧存疑。在柯岛群上部及下部分别采集代表性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LA-ICP-MS)测年,上部细碎屑岩锆石年龄介于252~2304Ma之间,下部... 柯岛群分布于长春-延吉构造带东部的开山屯—汪清地区,开山屯地区出露的柯岛群缺少化石依据,其时代归属依旧存疑。在柯岛群上部及下部分别采集代表性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LA-ICP-MS)测年,上部细碎屑岩锆石年龄介于252~2304Ma之间,下部粗碎屑岩锆石年龄介于260~713Ma之间,并分别形成2个相近的峰值年龄;前者2个峰值年龄分别为263±2Ma、460±4Ma;后者2个峰值年龄分别为266±3Ma、463±4Ma,反映沉积碎屑物主要来源于奥陶纪及二叠纪地质体;最年轻的锆石为252Ma,其余相对年轻的锆石年龄集中于晚二叠世早期。结合柯岛群沉积建造组合特征及区域对比,认为其形成时代应为早三叠世,是古亚洲洋闭合后,造山带快速隆升形成的山间类磨拉石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岛群 开山屯地区 碎屑锆石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地质意义
下载PDF
龙江盆地西缘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渝金 杨雅军 +8 位作者 梁飞 吴新伟 张超 付俊彧 汪岩 张淑芹 刘淼 丁秋红 张德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5-919,共15页
对产于龙江盆地中侏罗统万宝组含煤地层中的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识别出中侏罗世孢粉化石45属73种,蕨类植物孢子15属16种,裸子植物花粉30属57种,自下而上建立了Alisporites-Chasmatosporites-Cyclogranisporites,Chasmatosporites-... 对产于龙江盆地中侏罗统万宝组含煤地层中的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识别出中侏罗世孢粉化石45属73种,蕨类植物孢子15属16种,裸子植物花粉30属57种,自下而上建立了Alisporites-Chasmatosporites-Cyclogranisporites,Chasmatosporites-Piceites-Cyclogranisporites及Cyclogranisporites-Baculatisporites-Protopinus 3个孢粉组合。该孢粉植物群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蕨类孢子次之,其中,裸子植物花粉以松柏类植物的双囊花粉和苏铁类、本内苏铁类、银杏类植物的单沟花粉为主。通过对龙江盆地万宝组孢粉植物群的组成分析,其时代应为中侏罗世。结合对该地质时期的植物群生态环境的研究,万宝组孢粉植物群反映了由半湿润到湿润的暖温带-亚热带的气候特点,并存在一定低矮山地的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中侏罗世 古气候 古环境 龙江盆地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中部石场山侵入体锆石U-Pb定年及构造意义
18
作者 宋维民 庞雪娇 +4 位作者 那福超 陶楠 刘英才 付俊彧 谭红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36-1747,共12页
对大兴安岭中部石场山侵入体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表明,石场山侵入体似斑状细粒(细中粒)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1.69±0.72Ma和202.09±0.69Ma,表明该侵入体是晚三叠世侵位... 对大兴安岭中部石场山侵入体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表明,石场山侵入体似斑状细粒(细中粒)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1.69±0.72Ma和202.09±0.69Ma,表明该侵入体是晚三叠世侵位形成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属于碱性、过铝质系列花岗岩。岩石具有高硅、富碱、高铁镁比、贫钙、贫镁和低钛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具有较高的Zr、Yb和Y含量,较低的Sr、B含量,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明显的Sr、Ba和Ti负异常。以上特征表明,石场山侵入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岩石具有高的Rb/Sr值和Rb/Nb值,显示壳源岩浆的成分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本区似斑状细粒(细中粒)二长花岗岩为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根据岩石构造环境判别,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似斑状细粒(细中粒)二长花岗岩为受前造山期控制下的伸展、裂解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中部 石场山侵入体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基于烧结助剂和烧结温度协同优化的高强韧Si3N4陶瓷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聪 郭伟明 +2 位作者 付君宇 童文欣 伍尚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69,共5页
以Al_2O_3-Y_2O_3和Mg O-Y_2O_3为烧结助剂,通过热压烧结分别在1600℃和1800℃下制备Si_3N_4陶瓷。结果表明:以Al_2O_3-Y_2O_3助剂时,在1800℃热压烧结制备的Si_3N_4陶瓷具有显著的双峰结构和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硬度、抗弯强度、断... 以Al_2O_3-Y_2O_3和Mg O-Y_2O_3为烧结助剂,通过热压烧结分别在1600℃和1800℃下制备Si_3N_4陶瓷。结果表明:以Al_2O_3-Y_2O_3助剂时,在1800℃热压烧结制备的Si_3N_4陶瓷具有显著的双峰结构和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分别为15.60±0.27 GPa、1105.99±68.39 MPa和7.13±0.37 MPa·m^(1/2);以Mg O-Y_2O_3为助剂时,在1600℃热压烧结制备的Si_3N_4陶瓷具有较高的致密度,显微结构含有长径比较高的晶须状Si_3N_4晶粒,并且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其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分别为16.53±0.21 GPa、1166.90±61.73 MPa和6.74±0.17 MPa·m^(1/2)。因此,在研究烧结助剂对Si_3N_4陶瓷性能的影响时,需结合其特定合适的烧结温度,才能有望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Si_3N_4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3N4陶瓷 烧结助剂 烧结温度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New Discovery of the Devonian Orthoclase Granite of Nenjiang–Heihe Structural belt, China and its Zircon U-Pb Data
20
作者 YANG Fan NA fuchao +9 位作者 ZHANG Guangyu WANG Yan fu junyu SUN Wei CHEN Jingsheng LI Bin LIU Miao PANG Xuejiao SHI Yi SHI L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2期874-875,共2页
Objective The Nenjiang-Heihe structural belt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Xing'anling Mongolian Orogenic Belt between the Songnen block and Xiang'an block. This structural belt has long been the focus of geological sc... Objective The Nenjiang-Heihe structural belt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Xing'anling Mongolian Orogenic Belt between the Songnen block and Xiang'an block. This structural belt has long been the focus of geological scholars (Miao Laicheng et al., 2003; Liang Chenyue et al., 2011; Li Chao et al., 2017), which has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 strong metamorphism and deformation and serious vegetation cover. There is a great dispute about the time limit of collage of the structural bel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reports a newly discovered Devonian orthoclase granite near Hadayang in Molidawa banner in the middle of this structural belt, which will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Nenjiang-Heihe structural and Xing'anling Mongolian Orogenic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ICP MS China and its Zircon U-Pb Dat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