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力提升系统气液两相流流动特性研究
1
作者 朱井育 杜燕连 +3 位作者 符孟帝 韩雨彤 甘羽星 沈义俊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3期548-558,共11页
以空气-水作为介质,探究气举泵气液两相流的压力和流量特性,并基于压力信号的时域、功率谱密度函数(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和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分析鉴别流型。结果表明:除了进气喷嘴附近外,其他位... 以空气-水作为介质,探究气举泵气液两相流的压力和流量特性,并基于压力信号的时域、功率谱密度函数(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和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分析鉴别流型。结果表明:除了进气喷嘴附近外,其他位置的局部平均压力随气体流速的增大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减小,峰值随着浸没比的减小而向右移动且上升速度增大;液体流速随着气体流速增大急剧上升达到峰值后几乎保持不变,最大提升效率约为49%,与最大液体流速并不发生在同一个气体流速下;在不同的气流量下,观测到气泡流、帽弹流、弹状流、搅拌流和环状流的出现,不同流型可通过PSD和PDF估计量进行识别;特别是,浸没比越小越有利于形成大气塞。目前,关于气举泵的研究非常有限,本研究结果可为气液固三相流和气液两相流的研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举泵 气液两相流 压力特性 流动特性 流型识别
下载PDF
环渤海滨海湿地鸻鹬类水鸟多样性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9
2
作者 付梦娣 贾强 +5 位作者 任月恒 周汉昌 李俊生 张渊媛 白加德 陈克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8882-8891,共10页
环渤海湿地是水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尤其对于该线路上的鸻鹬鸟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环渤海地区12处典型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6-2020年每年春季开展水鸟调查,明确了鸻鹬类水鸟群落组成及其时空变化,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 环渤海湿地是水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尤其对于该线路上的鸻鹬鸟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环渤海地区12处典型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6-2020年每年春季开展水鸟调查,明确了鸻鹬类水鸟群落组成及其时空变化,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分析了鸻鹬类水鸟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评估了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1)共记录到鸻鹬类水鸟7科51种,几乎全部为旅鸟。全球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3种,近危物种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8种。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灰鸻(Pluvialis squatarola)、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个体数量最多。(2)山东黄河三角洲、辽宁辽河口、天津北大港等河口湿地,水鸟种类多,单位面积水鸟数量较少。(3)河北沧州沿海、山东滨州贝壳堤岛及其周边区域为环渤海地区湿地集中区,水鸟种类较多。(4)综合影响强度为保护强度>食物>气候,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水鸟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5)建议将河北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提升至国家级,扩大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对山东黄河三角洲、辽宁辽河口覆盖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优化整合。研究结果能为环渤海地区鸻鹬类水鸟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鸻鹬类 物种多样性 环境影响因子 结构方程模型 环渤海地区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丰水期上覆水中PAHs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高晓奇 王学霞 +3 位作者 汪浩 付梦娣 李俊生 肖能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1-836,共6页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日益受到关注,但目前对该区域主要河流上覆水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较少,了解黄河三角洲上覆水中PAHs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对于黄河三角洲水环境的管理及水生生物的保护具有重...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日益受到关注,但目前对该区域主要河流上覆水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较少,了解黄河三角洲上覆水中PAHs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对于黄河三角洲水环境的管理及水生生物的保护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气质联用法测定了该区域37个采样点上覆水中PAHs的质量浓度,并分别通过多环芳烃特征比值法和物种联合概率曲线分析了PAHs的来源和∑PAHs的联合生态风险。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上覆水中PAHs质量浓度范围为0.05~4.05μg·L^(-1),平均值为0.59μg·L^(-1)。Shapiro-Wilk检验质量浓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P=0.993),方差分析显示其与黄河口水中∑PAHs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567)。在检出的12种单体中,萘的质量浓度最高,为0~2.95μg·L^(-1);从环数占比来看,2-3环占比最高,为88.19%,未检测到6环单体。源解析结果显示,37个采样点中,17个采样点PAHs来源于石油排放,14个采样点PAHs来源于木材、煤的燃烧,6个采样点PAHs来源于石油类产品的燃烧。商值法生态风险分析显示,各单体风险商均小于1。联合概率曲线对PAHs联合生态风险评价显示,PAHs影响超过5%物种的概率为0.008 2%。结果表明,丰水期黄河三角洲上覆水中PAHs质量浓度较低,其主要来源于石油排放,其次是木材、煤的燃烧,石油类燃烧来源占比最少;各单体不存在生态风险,∑PAHs的联合生态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上覆水 多环芳烃 生态风险
下载PDF
黔西南喀斯特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 技术与实践:以义龙新区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付梦娣 李晨旭 +3 位作者 刘伟玮 冯朝阳 马凌 朱彦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8-686,共9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绘制未来“美丽国土一张蓝图”的重要抓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义龙新区为研究对象,围绕生态保护、农业生产... 国土空间规划是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绘制未来“美丽国土一张蓝图”的重要抓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义龙新区为研究对象,围绕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功能特征,以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依次开展了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集成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并与现状土地利用进行对比,识别其国土空间开发问题和潜力.结果表明:①义龙新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面积占比为36.93%,农业生产适宜区面积占比为24.84%,城镇建设适宜区面积占比为25.08%,三者可分别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发展区.②生态保护极重要区中基本农田面积为23.60 km 2、一般农用地面积为15.21 km 2,农业生产不适宜区中基本农田面积为72.17 km 2、一般农用地面积为27.63 km 2,地块功能指向重叠性较大,建议结合城市发展意向,明确不同区域功能指向的侧重.③后备耕地面积为131.87 km 2,后备建设用地面积为114.85 km 2,与实地核查结果相符.研究显示,构建的喀斯特地区“双评价”方法体系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实现了格网单元地域功能优化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义龙新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视角的生态风险评估及生态修复空间辨识——以长江源区为例 被引量:16
5
作者 付梦娣 唐文家 +2 位作者 刘伟玮 何跃君 朱彦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46-3855,共10页
辨识生态修复空间是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前提。在流域尺度,以长江源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青藏高原生态修复空间辨识框架,以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依次开展了区域主导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风险评估、植被退化评价,识别了生... 辨识生态修复空间是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前提。在流域尺度,以长江源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青藏高原生态修复空间辨识框架,以定量方法为主、定性方法为辅,依次开展了区域主导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风险评估、植被退化评价,识别了生态修复优先区,提出了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议。结果表明:(1)2000年、2015年长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呈现从西北部向东南部增加的趋势,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土壤保持量分别下降18.06%、22.9%,单位面积防风固沙量增加8.84%,NPP未发生显著变化。(2)生态风险以1、2、3级中低风险为主,面积占比共计74.41%;4级区面积占比19.35%;5级区面积占比仅6.24%,集中分布于称多、玉树和唐古拉山。不同风险等级呈圈层递减的分布格局。(3)2000—2015年NDVI增长率为0.013%/a。绝大部分草地未发生退化,轻度退化草地面积占比0.82%;中重度退化草地面积占比1.09%;(4)严格施行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辅以人工修复,治理黑土滩、沙化土地、水土流失。对于昂日曲、麻多乡北、加巧曲等9个地块(393.75 km^(2)),严格封禁,针对性地实施沙化地修复、黑土滩修复、草原有害生物防控工程等人工干预和保护措施。研究结果能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和提升、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风险 植被退化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国家公园管理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伟玮 付梦娣 +6 位作者 任月恒 李博炎 朱彦鹏 李俊生 闵庆文 彭涛 宋小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201-8210,共10页
国家公园是我国新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之一,在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具有主体地位。为保障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对其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估至关重要。遵循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和全民公益性的理念,及其生态... 国家公园是我国新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之一,在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具有主体地位。为保障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对其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估至关重要。遵循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和全民公益性的理念,及其生态保护和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定位,按照“条件基础 过程行动 取得成效”的思路,构建了包括管理基础、管理行动和管理成效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的国家公园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沿用基于专家评议的快速记分评价法,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和分级赋值,并进行综合评估;基于上述方法,对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管理工作进行了试评估。结果表明,该评估体系能够较好反映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管理的现状,有效指导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管理工作,并可为国家公园管理评估标准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管理评估 指标体系 钱江源
下载PDF
黄河流域濒危物种保护热点区与保护空缺识别 被引量:6
7
作者 任月恒 朱彦鹏 +5 位作者 付梦娣 闻丞 张明海 于胜祥 江建平 李俊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82-989,共8页
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通过研究珍稀濒危物种分布热点区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选取70种濒危维管植物和陆生脊椎动物,综合多来源的分布数据,运用物种分布模型Maxent模拟物种分布区,结合自然地理区划,计算保护价值... 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通过研究珍稀濒危物种分布热点区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选取70种濒危维管植物和陆生脊椎动物,综合多来源的分布数据,运用物种分布模型Maxent模拟物种分布区,结合自然地理区划,计算保护价值,进行热点区分析,并结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分布情况进行空缺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濒危物种分布主要呈现出南高北低、集中于山地的特征,热点区包括秦岭区域、太行山区域、子午岭-六盘山区域、陇中高原至松潘高原、祁连山、贺兰山和沿黄湿地等。在区分自然地理区后,现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覆盖了热点区面积的13.89%,保护空缺主要出现于子午岭南部、六盘山南部、松潘高原南部和拉脊山等。建议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将濒危物种热点区考虑在内,对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优化,并针对黄河流域的三个自然地理分区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此外,研究发现,在进行热点区分析时,考虑自然地理区域划分,并综合多类群叠加和单一生物类群的分析结果进行统筹考虑,可能会更好满足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热点区 保护空缺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国家公园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伟玮 李爽 +3 位作者 付梦娣 任月恒 朱彦鹏 曹恒健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0-95,138,共7页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改革任务,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新类型和主体,有必要对国家公园的利益主体进行研究探讨,为管理决策提供指导。论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围绕我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机制和功能定位,...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改革任务,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新类型和主体,有必要对国家公园的利益主体进行研究探讨,为管理决策提供指导。论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围绕我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机制和功能定位,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合法性、利益重要性和利益紧迫性三个维度对国家公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明确国家公园的核心利益主体包括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社区居民、特许经营者和访客;其次,分析了五类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核心利益诉求,并对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了梳理;最后,从利益表达和协商机制、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利益监督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多方利益协调机制构建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利益相关者 协调机制
下载PDF
国家公园基于社区居民利益诉求的社区发展路径探讨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爽 李博炎 +3 位作者 刘伟玮 付梦娣 任月恒 朱彦鹏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0-327,共8页
以9个国家公园试点内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从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建立的态度、主要利益诉求以及二者间的关系出发,探讨国家公园社区发展路径。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对建立国家公园的态度以支持为主;在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关注点主... 以9个国家公园试点内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从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建立的态度、主要利益诉求以及二者间的关系出发,探讨国家公园社区发展路径。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对建立国家公园的态度以支持为主;在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关注点主要在自身发展方面,对国家公园的保护关注度较低;社区居民支持国家公园建立的主要驱动力是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社区居民利益诉求与国家公园管理目标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因此,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建设管理、提升社区居民就业能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社区产业绿色发展这4个方面提出国家公园社区发展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诉求 社区发展 国家公园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挑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爽 刘伟玮 +3 位作者 付梦娣 李博炎 任月恒 朱彦鹏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第3期130-133,共4页
我国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发展关系紧密,如何统筹协调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总结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基础上,从建立社区沟通与参与机制、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改善社区社会服务水平、弘扬... 我国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发展关系紧密,如何统筹协调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总结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基础上,从建立社区沟通与参与机制、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改善社区社会服务水平、弘扬传统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五个方面为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发展提出了具体对策。本研究旨在推动自然保护区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保护区社区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社区发展 对策研究
下载PDF
计及信息失效的柔性配电系统集中-分散协调控制策略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文霞 富梦迪 +1 位作者 李涵深 王丽彬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749-4759,共11页
柔性多状态开关(FMSS)接入配电网,能够通过主动控制实现配电网正常与故障情况下的优化运行,同时也加深了对控制的依赖。为降低通信设备随机故障带来的运行风险,该文提出一种计及信息失效的柔性配电系统集中-分散协调控制策略优化方法。... 柔性多状态开关(FMSS)接入配电网,能够通过主动控制实现配电网正常与故障情况下的优化运行,同时也加深了对控制的依赖。为降低通信设备随机故障带来的运行风险,该文提出一种计及信息失效的柔性配电系统集中-分散协调控制策略优化方法。首先,建立柔性配电信息物理系统模型,分析了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控制方式;然后,采用自适应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与故障树法处理运行和故障场景的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以电压偏差与失负荷量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分布式资源集中-分散控制策略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优化通信故障的分布式资源分散控制策略,下层仿真多场景下的柔性配电系统分布式资源的集中-分散协调优化运行;最后,以三端FMSS连接的三个IEEE 33节点系统作为测试算例,算例结果表明:通信设备随机故障下,分布式电源采用注入上限控制、FMSS延续故障前策略,可有效降低系统运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配电网 分布式资源 通信故障 柔性多状态开关 集中-分散控制
下载PDF
Functional zoning and space management of Three-River-Source National Park 被引量:9
12
作者 fu mengdi TIAN Junliang +3 位作者 REN Yueheng LI Junsheng LIU Weiwei ZHU Yanpe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12期2069-2084,共16页
Functional zoning is a key step for the integrated planning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a national park.Selecting the Three-River-Source National Park(TNP)as the study area,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evaluation system... Functional zoning is a key step for the integrated planning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a national park.Selecting the Three-River-Source National Park(TNP)as the study area,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ing 13 evaluation indexes which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namely:ecosystem services;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key species habitats;ecological sensitivity;and ecological resilience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regional eco-environmental features in the study area.The results of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combined with the functions and requirements of management of national parks,indicate that TNP is divided into the first-level zone(the core conservation area,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rea and the traditional utilization area)with definite targets of space management and the second-level zone with implementation of control measures.This method of functional zoning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of TNP;moreover,our stud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other national parks’functional z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parks Three-River-Source NATIONAL Park(TNP) FUNCTIONAL ZONING index system space management
原文传递
Père David’s Deer(Elaphurus davidianus)in China:Population Dynamics and Challenges 被引量:3
13
作者 XUE Dayuan ZHANG Yuanyuan +5 位作者 CHENG Zhibin ZHONG Zhenyu CAO Ming fu mengdi BAI Jiade YUAN Xuejiao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2年第1期41-50,共10页
The reintrodu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roaches to conservation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but it has still proven to be an adventurous undertaking and most reintroduction prog... The reintroduc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roaches to conservation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but it has still proven to be an adventurous undertaking and most reintroduction programmes fail,so successful demonstrations are needed.Père David’s deer(Elaphurus davidianus,Milu in Chinese)could be considered one of conservation’s great success stories,as this species’path on the road to extinction has been reversed by a combination of ex-situ conservation and successful re-introduction in China.The species had been consigned to an imperial hunting ground when the last Chinese herds were exterminated during the fall of the Qing Dynasty(1644-1912).Fortunately,a few of the last remaining individuals were sent to European zoos.From these animals,a herd was bred on the 14;Duke of Bedford’s estate,Woburn Abbey,and between 1985and 1987,and 38 Milu were donated back to China for re-introduction in Beijing Milu Park(BMP),the former imperial hunting ground.An additional 39 deer were released at Dafe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DFNNR),Jiangsu Province in 1986.In both of these safe and protected locations,the Milu thrived allowing for over 700 Milu to be sent to a further 82 sites throughout the species’original Chinese range over the last 36 years.As a result,the Milu population totaled 9136 by 2021,with 2855 individuals now living back in the wild;while another 5681 individuals inhabit the DFNNR,and 186 reside in BMP.Wild Milu,however,still face significant conservation challenges.The population lacks genetic diversity,leading to severe inbreeding depression and carrying multiple risks,such as high miscarriage rates,a reduced lifespan,and susceptibility to disease.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such as pollution and habitat fragmentation further result in small,fragmented wild populations.Moreover,the species currently lacks a national level conservation master plan,the associated coordinated monitoring platforms,and breeding plans for China’s captive populations.Finally,there is now a lack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conservation of this species.We therefore call for both a national-level conservation master plan in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develop a shared database and germplasm databank covering Milu across all countries with ex-situ populations,as crucial steps for securing the long-term conservation of Milu and preventing it from ever becoming“extinct in the wild”ag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phurus davidianus Milu REINTRODUCTION ex-situ conservation population dynam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