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页岩生、排烃组分特征及页岩油相态演化
1
作者 柳波 蒙启安 +7 位作者 付晓飞 林铁锋 白云风 田善思 张金友 姚瑶 程心阳 刘召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6-419,共14页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跨度大、烃类流动性差异强。页岩油相态分析预测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难题。用低成熟页岩样品开展封闭体系及半封闭体系有机质热解实验,根据生、排烃组分特征对滞留烃的轻烃...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跨度大、烃类流动性差异强。页岩油相态分析预测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难题。用低成熟页岩样品开展封闭体系及半封闭体系有机质热解实验,根据生、排烃组分特征对滞留烃的轻烃散失进行补偿校正,研究了页岩油组分演化特征。结合中央坳陷区主要生油凹陷典型井埋藏史、热演化史,研究了页岩油相态演化规律,提出了轻质页岩油勘探有利区和开发压力保护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地质条件下随着有机质成熟度的升高,页岩油组分中轻质组分比例不断增加、气体逐渐增多,相包络线从高露点温度、低泡点压力依次向低露点温度、高泡点压力演化。齐家-古龙凹陷青一段页岩油在嫩江组中期油藏向挥发油油藏转化,长岭凹陷青一段页岩油从嫩江组末期开始油藏向挥发油油藏转化,三肇凹陷青一段页岩油则始终为黑油油藏。无论是黑油油藏还是挥发油油藏,均为单一液相。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青一段页岩油挥发油油藏主要分布在齐家-古龙凹陷中心和长岭凹陷北部有机质成熟度(镜质体反射率Ro)为1.3%~1.6%、地层压力为12.2~22.4 MPa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补偿 相态动力学 露点温度 泡点压力 挥发油 页岩 青山口组一段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变质岩潜山多尺度裂缝发育特征及裂缝网络结构模式:以渤中Z变质岩潜山为例
2
作者 巩磊 秦欣楠 +3 位作者 高帅 付晓飞 宿晓岑 王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2-343,共12页
天然裂缝是变质岩潜山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有效的渗流通道。多尺度裂缝组合在空间形成连通性良好的连续网络是致密变质岩形成优质连片储层和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综合利用成像测井、岩心、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变质岩潜山储... 天然裂缝是变质岩潜山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有效的渗流通道。多尺度裂缝组合在空间形成连通性良好的连续网络是致密变质岩形成优质连片储层和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综合利用成像测井、岩心、薄片和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变质岩潜山储层中不同尺度裂缝进行精细表征,建立了多尺度裂缝的幂律分布规律,明确了不同尺度裂缝对储层的贡献,分析了裂缝网络空间结构模式及其对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尺度裂缝系统相关参数发生规律性变化,随着裂缝规模的降低,裂缝发育程度呈幂律函数增加。宏观裂缝的规模大,连通性好,为致密储层提供重要的渗流通道,但裂缝密度相对较低,为储层提供的孔隙度有限。微观裂缝密度大,可以为致密储层提供储集空间,但裂缝规模较小,裂缝连通性有限,主要起到沟通基质孔隙的作用。根据不同尺度裂缝的空间组合模式,建立了5种缝网结构。其中,多尺度高密度多组系缝网和大尺度中密度多组系缝网能够形成大面积连续型优质储层,可以获得高产和稳产;小尺度高密度多组系缝网和大尺度低密度多组系缝网需要压裂改造才能获得稳产;小尺度低密度单组系缝网不能有效改善致密储层,很难获得工业油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潜山 多尺度裂缝 网络结构模式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3
作者 王琦 孙永河 +4 位作者 付晓飞 张万福 李熹微 王有功 彭贤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60,共14页
为了分析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机制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基于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地质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构造转换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南部衡水调节带两侧地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为了分析冀中坳陷南部中—新生代构造转换机制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基于地震解释资料,对该区地质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构造转换过程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冀中坳陷南部衡水调节带两侧地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北部为“双断-双向滑脱-背倾半地堑”结构,南部为“多断-单向滑脱-复式半地堑”结构;冀中坳陷南部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大致分为基底演化(中生代)、初始裂陷演化(孔店组—沙四段沉积时期)、强裂陷演化(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弱裂陷演化(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及后裂陷演化(馆陶组沉积时期以来)5个阶段;冀中坳陷南部经历了基底NNE向构造体系向新生代NE向构造体系的转换,区域中—新生代以来应力场变化是冀中坳陷多方位复杂构造形成的原因;冀中坳陷南部构造转换作用通过影响洼槽迁移进而影响有效烃源岩分布,通过控制砂体入盆通道影响储层砂体展布,构造变换过程中主干断层位移梯度变化导致横向背斜形成指示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构造体制转换形成的不同规模变换构造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断层活动性 构造转换 构造演化 油气分布
下载PDF
烃源岩作为铀源岩的可能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超 付晓飞 +9 位作者 李扬成 王海学 孙冰 郝炎 胡慧婷 杨子成 李依霖 谷社峰 周爱红 马成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8,共15页
烃源岩与砂岩型铀矿通常同盆共生,除了提供矿化剂之外,烃源岩能否成为铀源岩对砂岩型铀矿的勘探范围向盆地纵深部位拓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针对烃源岩能否成为铀源岩所涉及的三个关键问题,即“铀从烃源岩中迁出的比例、如何随地层流体... 烃源岩与砂岩型铀矿通常同盆共生,除了提供矿化剂之外,烃源岩能否成为铀源岩对砂岩型铀矿的勘探范围向盆地纵深部位拓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针对烃源岩能否成为铀源岩所涉及的三个关键问题,即“铀从烃源岩中迁出的比例、如何随地层流体运移、在何种条件下沉淀和聚集”,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指出了有必要加强研究的薄弱环节。结果表明:热模拟实验证实烃源岩中的铀能够迁出,迁出的铀很可能以U(IV)/U(VI)混合的形式随含烃地层水和石油运移,温度、压力的降低以及pH、Eh变化会导致铀溶解度的下降和铀运移载体的分解而发生铀沉淀,沉淀物也可能重新被含氧的地层水溶解。问题与建议包括:(1)铀从烃源岩中迁出的比例存在不确定性,迁出的机制以及地质规律尚不清楚,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生烃排铀模拟实验及排铀动力学表征研究;(2)铀在低温、含烃、还原性热液中的赋存状态是研究其迁移机制的基础,目前对与铀结合的优势配体的类型、产物热力学性质、铀在含烃地下水与石油中的分布比例所知甚少,有必要开展基于热模拟实验的原位测试研究;(3)携铀流体向浅部运移的过程中温度、压力、pH、Eh、有机无机组分的变化控制铀的迁移/沉淀,不同组合条件下铀赋存形式的转化规律、主控因素尚不清楚,有待开展多因素、多变量的烃铀运移模拟实验进行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铀源 油气 砂岩型铀矿 迁移 成矿机制
下载PDF
超压盆地水力破裂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以莺歌海盆地乐东斜坡区LD-A气田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贾茹 付晓飞 +4 位作者 范彩伟 靳叶军 王升 王海学 罗静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共10页
莺歌海盆地乐东斜坡区LD-A气田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高温高压岩性圈闭领域的巨大资源潜力。该气田储层压力系数最高可达2.3,流体超压诱发的水力破裂对天然气的运聚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明确超压条件下地层是否发生水力破裂及其演化过程是... 莺歌海盆地乐东斜坡区LD-A气田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高温高压岩性圈闭领域的巨大资源潜力。该气田储层压力系数最高可达2.3,流体超压诱发的水力破裂对天然气的运聚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明确超压条件下地层是否发生水力破裂及其演化过程是深入研究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成藏的关键。为此,在明确天然气垂向输导体系的基础上,以岩石破裂准则为理论依据,利用地应力及岩石抗张强度确定水力破裂模式,厘定了地层水力破裂条件;最终结合超压演化,分析了水力破裂动态演化过程对天然气成藏过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断裂、亚地震断裂和裂缝共同构成了LD-A气田天然气垂向输导体系,超压诱发的水力破裂控制了输导体系的启闭性和有效性,决定了天然气能否规模富集。(2)LD-A气田的中深层发育张性水力破裂,其中LD-A1气区现今黄流组顶部处于水力封闭状态,梅山组顶部处于水力渗漏状态;LD-A2气区和LD-A3气区上中新统黄流组顶部和中中新统梅山组顶部现今均处于水力封闭状态。(3)LD-A气田的水力破裂演化存在封闭—破裂—封闭型(LD-A1气区与LD-A2气区)和持续封闭型(LD-A3气区)2种类型,不同的水力破裂演化过程导致了天然气在不同层位砂体差异性充注和富集。结论认为,LD-A1气区与LD-A2气区浅层上新统莺歌海组二段和上中新统黄流组优质砂体是天然气有利富集对象,LD-A3气区应在埋藏更深的梅山组砂岩中寻找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乐东斜坡区 超压 水力破裂 输导体系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厚层盖层段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6
作者 付晓飞 王海学 +2 位作者 宋宪强 王升 樊明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4,共10页
断层和裂缝是导致油气垂向调整运移或散失(圈闭失利)的首要因素,但不同类型盖层段断层的垂向封闭性控制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制约着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以厚层膏岩、泥岩盖层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观察、岩石力学测试和室内油气藏解剖,建立... 断层和裂缝是导致油气垂向调整运移或散失(圈闭失利)的首要因素,但不同类型盖层段断层的垂向封闭性控制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制约着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以厚层膏岩、泥岩盖层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观察、岩石力学测试和室内油气藏解剖,建立了基于拜尔利摩擦定律、莫尔-库伦破裂准则和盖茨准则的盖层脆韧性转化量化评价方法,揭示出不同脆韧性盖层段断裂带内部结构的差异性,构建了不同盖层脆韧性条件下的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厚层膏岩、泥岩盖层段断层的垂向封闭性主控因素是盖层的脆韧性、断层在盖层段的变形机制及垂向封闭能力;采用断接厚度(HCJT)法量化表征准南地区安集海河组脆性域泥岩盖层段断层的垂向封闭性,其HCJT临界值约为400 m;采用泥岩涂抹系数(CSSF)量化表征库车坳陷东秋背斜南翼脆韧性域膏岩盖层段断层的垂向封闭性,其CSSF临界值为3.5~4.0。研究成果对中国沉积盆地断块油气藏三维立体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有效性 脆韧性 变形机制 垂向封闭性 油气保存
下载PDF
钻井液侵入纹层状页岩的模型
7
作者 索彧 李芬芬 +4 位作者 何文渊 付晓飞 潘哲君 冯福平 赵万春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7-555,共9页
井壁失稳一直是钻井工程中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纹层状页岩弱面发育以及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导致井眼坍塌的风险增加,极大地制约了页岩水平井的高效开发.为了研究钻井液在纹层状页岩中的侵入规律,开展了驱替实验和核磁扫描,确定了不同驱替时... 井壁失稳一直是钻井工程中的世界性技术难题,纹层状页岩弱面发育以及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导致井眼坍塌的风险增加,极大地制约了页岩水平井的高效开发.为了研究钻井液在纹层状页岩中的侵入规律,开展了驱替实验和核磁扫描,确定了不同驱替时间下钻井液侵入纹层状页岩的深度,基于实验结果建立了新的包含纹层侵入的纹层状页岩的流体侵入数学模型,在总吸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侵入时间求得钻井液在纹层的侵入深度以及侵入量,基于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采用有限元-离散元法描述钻井液侵入过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钻井液使用量一定的条件下,钻井液沿纹层状页岩油的侵入深度与侵入时间呈正向对数关系,随着侵入时间、纹层张开度的增大,侵入深度逐渐变大,但后期增长缓慢最终趋于不变;随着纹层数量的增加,侵入深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纹层状 钻井液 侵入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雷61储气库边界断层封闭能力评价
8
作者 程佳薪 付晓飞 孟令东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在雷61储气库运行中发现F2断层承压上限不明确的问题,该问题可能会导致储气库发生天然气泄漏。因此以雷61储气库边界断层F2为研究对象,针对F2断层的封闭能力进行评价。首先在对断层的地震剖面和测井数据进行解释的基础上,统计边界断层F... 在雷61储气库运行中发现F2断层承压上限不明确的问题,该问题可能会导致储气库发生天然气泄漏。因此以雷61储气库边界断层F2为研究对象,针对F2断层的封闭能力进行评价。首先在对断层的地震剖面和测井数据进行解释的基础上,统计边界断层F2储层段厚度和断距,建立断层三角图,确定边界断层F2的封闭类型。对接封闭的封闭能力远大于断层岩封闭的封闭能力,因此主要评价断层岩封闭能力。基于测井数据和断距距离曲线,使用断裂控藏团队自主研发的FAPSeal_3D软件进行断层带泥质含量计算,基于上述计算结果,调研相关公式并进行烃柱高度计算。结果表明,边界断层F2控圈范围内封闭能力较强,其封闭能力可支撑储气库安全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库 断层封闭性 烃柱高度 泥质含量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吉瑞替尼致QTc间期延长的病例分析
9
作者 崔晓林 付晓菲 +3 位作者 杜艳红 刘娟 朱茜 刘子祺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年第6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吉瑞替尼引起QTc间期延长的病例中的作用,为此类患者的药物治疗和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及时发现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通过分析患者基础疾病、诊疗过程、治疗用药及...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吉瑞替尼引起QTc间期延长的病例中的作用,为此类患者的药物治疗和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及时发现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情况,通过分析患者基础疾病、诊疗过程、治疗用药及其潜在相互作用参与临床诊疗。结果临床药师怀疑QTc间期延长很可能是吉瑞替尼引起的不良反应,建议立即停用该药,复查心电图。医师采纳此建议,及时停止可疑药品吉瑞替尼药物治疗,3 d后复查心电图,患者QTc数值恢复至正常范围内。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诊疗过程,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瑞替尼 QTC间期延长 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电力物资需求预测
10
作者 何培颖 唐昭媛 +2 位作者 傅晓菲 陈涵 陈宇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43-47,共5页
准确、合理的电力物资需求预测,可以为物资采购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企业提前统筹资源创造有利条件。考虑历史需求数据、项目投资及施工进度,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需求预测模型。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历史数据3个方面全量梳理物资需求... 准确、合理的电力物资需求预测,可以为物资采购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企业提前统筹资源创造有利条件。考虑历史需求数据、项目投资及施工进度,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需求预测模型。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历史数据3个方面全量梳理物资需求相关的影响因子,先采用引入时间序列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再利用多元神经网络算法构建需求预测模型。以某公司10 kV电力电缆为例进行需求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预测短期物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资需求预测 多元神经网络 影响因子 时间序列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白垩系营城组—登娄库组石油勘探突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超 付晓飞 +9 位作者 李扬成 王海学 孙立东 陆加敏 李军辉 孙友海 施立冬 胡慧婷 袁红旗 杨子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6,共12页
基于钻井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生产测试资料,采用含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白垩系营城组—登娄库组含油组合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特征以及烃类生成、圈闭演化和石油充注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分... 基于钻井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生产测试资料,采用含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双城地区白垩系营城组—登娄库组含油组合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特征以及烃类生成、圈闭演化和石油充注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分布在营城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丰度达到优质生油岩级别;原油具有轻质、高凝固点和高蜡的特征,与营城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亲缘关系。储集层包括登娄库组砂岩和营城组砂砾岩两套;直接盖层为登四段泥岩。石油于姚家组—嫩江组沉积期生成,分别于嫩江组沉积期和古近纪—新近纪聚集成藏。圈闭经历了营城组沉积末期、泉头组沉积末期和嫩江组沉积末期3期演化,形成构造和构造-岩性两类油藏。稳定的构造背景、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近距离运移、晚期充注为油藏形成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白垩系营城组 白垩系登娄库组 烃源岩 储集层 石油成藏 双城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页岩中固体沥青的识别、演化路径及地质意义——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柳波 王柳 +4 位作者 付晓飞 霍秋立 白龙辉 吕建才 王博洋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3-1184,共12页
在梳理国内外页岩固体沥青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例,对固体沥青的定义、分类、赋存形式和演化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固体沥青对成熟度的指示意义及其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原生显微... 在梳理国内外页岩固体沥青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例,对固体沥青的定义、分类、赋存形式和演化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固体沥青对成熟度的指示意义及其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原生显微组分类型差异是造成固体沥青演化路径不同的主要原因,油前沥青多为原位固体沥青,而油后沥青和焦沥青则多为迁移固体沥青;②在未成熟—生油阶段早期,沥青质体、镜质体、惰质体可通过光学特性观察与固体沥青进行区分,藻类体可通过荧光特征与固体沥青进行区分;③扫描电镜下可有效识别原位和迁移固体沥青,受脂族结构减少、芳构化增强的影响,固体沥青反射率随着镜质体反射率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④生油窗内的固体沥青主要发育残留孔、脱气裂缝和气泡孔3种次生孔隙类型,高成熟阶段的焦沥青发育海绵状孔隙;⑤扫描电镜结合激光拉曼光谱等原位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反映不同类型固体沥青的结构信息,用于有机质迁移路径、动力等微尺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固体沥青反射率 原生显微组分差异 固体沥青演化路径 储集空间 松辽盆地 白垩系青山口组
下载PDF
海洋直接注入CO_(2)封存技术方法综述 被引量:1
13
作者 柳波 高硕 +8 位作者 许振强 付晓飞 Erfan MOHAMMADIAN 陆红锋 闫百泉 施伟光 杨振 许辰璐 PAN Zhejun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9-1464,共16页
人类活动造成的CO_(2)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CO_(2)封存有望成为全世界减少碳排放份额最大的单项技术。海洋碳捕获、利用和封存(OCCUS)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供最大的碳封存能力,与其他地质封存方法相比更加安全有效。而... 人类活动造成的CO_(2)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CO_(2)封存有望成为全世界减少碳排放份额最大的单项技术。海洋碳捕获、利用和封存(OCCUS)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供最大的碳封存能力,与其他地质封存方法相比更加安全有效。而且,多相态形式的CO_(2)(气态、液态、固态和水合物)可以在海洋纵深尺度上实现直接注入。海洋碳封存是一项发展潜力巨大、优势明显的新兴碳封存技术,是实现大规模碳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笔者等系统地阐述了海洋CO_(2)直接注入、封存(OCS)的基本原理、技术现状、监测与评估,以及环境方面的影响,并对高效CO_(2)注入技术,CO_(2)泄漏的检测、防范与补救技术,以及海洋碳封存的生态后效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排放 碳封存 海洋碳捕获 利用和封存 CO_(2)直接注入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成藏体系的盖层评价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彩伟 贾茹 +3 位作者 柳波 付晓飞 侯静娴 靳叶军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8,共13页
莺歌海盆地是我国南海重要的天然气探区。通过对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不同成藏体系典型气藏和含气构造的精细解剖,评价了盖层的有效性及控制因素,并分析了盖层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浅层和超浅... 莺歌海盆地是我国南海重要的天然气探区。通过对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不同成藏体系典型气藏和含气构造的精细解剖,评价了盖层的有效性及控制因素,并分析了盖层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莺歌海盆地中央坳陷带浅层和超浅层成藏体系中,盖层的封盖有效性受到盖层、底辟构造及底辟构造活动伴生断裂的共同控制;中深层成藏体系中普遍存在异常高流体压力,且断裂不太发育,盖层水力封闭是控制油气差异富集的关键因素。(2)浅层和超浅层成藏体系内,脆性盖层保持封盖有效性的临界断接厚度为86~98 m;中深层成藏体系内,盖层的封盖有效性可以通过水力破裂压力系数进行评价,当系数大于1时,意味着盖层已发生破裂或具有极强的水力破裂的风险。(3)整体上中央坳陷带超压诱发的水力破裂是中深层盖层封闭失效的根本原因,深层天然气通过水力破裂通道运移至浅层,最终经断裂调整至超浅层成藏,气源充足的条件下,超浅层及浅层气藏主要集中分布在底辟的顶部,而中深层气藏主要集中分布于底辟翼部及斜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层 超压 突破压力 断裂 水力破裂 控藏作用 中央坳陷带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含电动汽车的不确定性微电网鲁棒优化调度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邵嗣杨 马翔 +3 位作者 袁伟 张开宇 傅晓飞 黄晨宏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201-209,共9页
针对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微电网造成的负荷压力以及用户电动汽车充电的强不确定性,分别建立了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和有序充放电两种模型。同时,考虑微电网中新能源发电及负荷需求的间歇不确定性,在日前计划阶段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入网... 针对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微电网造成的负荷压力以及用户电动汽车充电的强不确定性,分别建立了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和有序充放电两种模型。同时,考虑微电网中新能源发电及负荷需求的间歇不确定性,在日前计划阶段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入网的鲁棒优化经济调度方法。模型以微电网最小运行成本为目标,分别在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和有序充放电两种模式下,通过列约束生成算法决策出不确定场景集中的最恶劣场景及该场景下的经济最优日前调度方案,并得出日前计划的运行成本。随后在日内调度阶段,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负荷需求的实时数据,在微电网系统不同保守度水平下,针对预测误差对日前计划方案和运行成本进行补偿微调。最终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电动汽车 无序充电 有序充放电 鲁棒优化 列约束生成
下载PDF
地下成胶堵水体系在海上油田的适应性及先导性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安 刘星 +4 位作者 李云鹏 山金城 王天慧 付校飞 吕国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6-661,共6页
为了控制海上油田油井过量产水,评价了地下成胶堵水体系(1%功能微球+3%功能单体+0.8%促胶剂)在海上油田的注入性、封堵性、选择性、耐水冲刷性等性能,并进行了堵水先导性试验。研究表明,地下成胶堵水体系从A级到I级强度的成胶时间长达13... 为了控制海上油田油井过量产水,评价了地下成胶堵水体系(1%功能微球+3%功能单体+0.8%促胶剂)在海上油田的注入性、封堵性、选择性、耐水冲刷性等性能,并进行了堵水先导性试验。研究表明,地下成胶堵水体系从A级到I级强度的成胶时间长达134 h,能满足现场施工对成胶时间的要求;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在渗透率为1020×10^(-3)μm^(2)的填砂管中,注入压力仅为0.28 MPa,且随渗透率的增加而降低;体系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封堵性及耐水冲刷性,能优先进入高渗窜流区域,成胶后对高渗窜流区域的封堵率达90%以上,连续用水冲刷100PV,封堵率仅下降约5.0%;体系成胶后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在65℃下浸泡60 d后强度损失率仅为4.1%。现场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地下成胶堵水体系堵水效果明显,能有效控制目标井复杂来水,实现目标井的“降水增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地下成胶 堵水体系 性能评价 先导性试验
下载PDF
经济学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符晓菲 《全国流通经济》 2023年第6期120-123,共4页
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产出/投入”比,本文在经济学视角下对其管理成本展开了分析。通过成本分析,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影响成本控制绩效的因素:福利水平评价因素、人才资源规划因素、人才队伍建设因素、劳资关系管理因素、个体职业规... 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产出/投入”比,本文在经济学视角下对其管理成本展开了分析。通过成本分析,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影响成本控制绩效的因素:福利水平评价因素、人才资源规划因素、人才队伍建设因素、劳资关系管理因素、个体职业规划因素。以影响因素作为问题域,给出了相应对策:建立科学动态的福利水平评价机制、形成人才引进与专项合作的新模式、围绕岗位群建设突出能力自我养成、创新管理模式形成良性的劳资关系、定向开展职业规划培训以提升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 成本 管理 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据中台的面向多级调度管理业务数据资源检索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傅晓菲 陈涵 +2 位作者 陈磊 翁斌新 严安 《现代计算机》 2023年第9期98-102,共5页
随着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程度的不断加深,再加之电力用户的急剧增加,致使多级调度管理业务数据资源体量呈现暴增的趋势,为其需求数据资源查询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故提出基于数据中台的面向多级调度管理业务数据资源检索方法研究。搭建... 随着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程度的不断加深,再加之电力用户的急剧增加,致使多级调度管理业务数据资源体量呈现暴增的趋势,为其需求数据资源查询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故提出基于数据中台的面向多级调度管理业务数据资源检索方法研究。搭建电力行业数据中台,存储、管理多级调度管理业务数据资源,并应用深度学习模型分类处理数据资源,以不同类别数据资源特点为依据,结合层次化索引思想,构建双层索引结构,应用DTW算法度量数据资源索引之间的相似性,当相似性数值大于或者等于设定阈值时,确定其为数据资源检索目标,从而实现数据资源的精准检索。实验数据显示:提出方法获得的数据资源检索时间最小值为0.98 s,检索结果中正确数据资源占比概率最大值为98%,充分证实了提出方法应用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资源 多级调度管理 数据检索 数据中台 业务数据 数据可视化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evolution and geological indications of solid bitumen in shales: A case study of the first member of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in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19
作者 LIU Bo WANG Liu +4 位作者 fu xiaofei HUO Qiuli BAI Longhui LYU Jiancai WANG Boy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6期1345-1357,共13页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solid bitumen (SB) in shales and taking organic-rich shales in the first member of the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in the Songliao Basin as an example, the def...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solid bitumen (SB) in shales and taking organic-rich shales in the first member of the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in the Songliao Basin as an example,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occurrence and evolution path of SB are systemtically studied, and the indicative significance of SB reflectance (Rob) on maturity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rvoir space are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of primary maceral types is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t evolution paths of SB. Most of the pre-oil bitumen is in-situ SB with only a small amount being of migrated SB, while most of the post-oil bitumen and pyrobitumen are migrated SB. From the immature to early oil maturity stage, bituminite, vitrinite, and inertinite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SB based on their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reflected light, and alginite can be differentiated from SB by their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n-situ SB and migrated SB can be effectively identified. Rob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vitrinite reflectance (Ro), as a result of a decrease of aliphatic structur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aromatization of SB. Within the oil window three types of secondary pores may develop in SB, including modified mineral pores, devolatilization cracks and bubble holes. At a high maturity stage spongy pores may develop in pyrobitume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mbined with in-situ SEM-Raman spectroscopy can further reveal the structral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SB, thus providing crucial data for understanding for understanding OM migration paths, dynamics, and distances at micro-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solid bitumen reflectance primary maceral difference solid bitumen evolution path reservoir space Songliao Basin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下载PDF
Petroleum exploration breakthrough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Cretaceous Yingcheng and Denglouku formations of Shuangcheng area,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20
作者 LIU Chao fu xiaofei +9 位作者 LI Yangcheng WANG Haixue SUN Lidong LU Jiamin LI Junhui SUN Youhai SHI Lidong HU Huiting YUAN Hongqi YANG Ziche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3年第1期72-84,共13页
Based on drilling geological,geochemical,geophysical and production test data,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s,reservoir rocks and caprocks,as well as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trap evolution and oil ac... Based on drilling geological,geochemical,geophysical and production test data,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urce rocks,reservoir rocks and caprocks,as well as 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trap evolution and oil accumulation of the oil-bearing assemblage composed of the Cretaceous Yingcheng Formation(K1yc)and Denglouku Formation(K1d)in the Shuangcheng area,northern Songliao Basin,NE China,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for petroleum systems.The source rocks mainly exist in K1yc,with the organic matter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lower aquatic organisms and algae,and reaching the grade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 in terms of organic abundance.The crude oil,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density,high freezing point and high wax content,is believed to have generated by the K1yc source rocks.The reservoir rocks include K1d sandstones and K1yc glutenites.The mudstone in the fourth member of K1d serves as the direct caprock of the oil reservoir.The oil was generated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Yaojia Formation and Nenjiang Formation,and then accumulated during the periods of Nenjiang Formation and Paleogene–Neogene.The traps evolved in three stages:the late Yingcheng Formation,the late Quantou Formation and the late Nenjiang Formation,forming structural and structural-lithologic reservoirs.It is concluded that good source-reservoir-caprock assemblage,late hydrocarbon charging,short migration distance and stable tectonic setting are favorable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oil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eum system Cretaceous Yingcheng Formation Cretaceous Denglouku Formation source rock reservoir oil accumulation Shuangcheng area Songliao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