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陡山沱组黑色页岩古海洋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剑 肖洒 +7 位作者 杜秋定 周刚 王铜山 李秋芬 付修根 韦恒叶 和源 沈利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92,共17页
四川盆地下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不仅是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也是页岩气勘探的潜力层位,目前对其黑色页岩古海洋环境演化与异常富有机质形成的响应关系还不清楚,因此制约了盆地烃源岩整体评价与资源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以... 四川盆地下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不仅是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也是页岩气勘探的潜力层位,目前对其黑色页岩古海洋环境演化与异常富有机质形成的响应关系还不清楚,因此制约了盆地烃源岩整体评价与资源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城口区块陡山沱组二段(以下简称陡二段)黑色页岩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环境特征矿物(草莓状黄铁矿)粒径与形态统计分析结果,以黑色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古海洋环境关键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研究为依据,重建了该区陡二段黑色页岩形成的古海洋环境模式,探讨了古海洋环境演化与有机质富集响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陡二段黑色页岩整体为斜坡—盆地相沉积环境,可划分为灰色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灰色浊积泥岩—粉砂岩、灰黑色块状含钙粉砂质泥岩、黑色薄层富有机质泥岩、灰黑色薄层钙质泥岩5个沉积微相,异常富集有机质层段主要发育于后面2个微相;②环境特征矿物(草莓状黄铁矿)粒径与形态统计分析、U与Mo富集系数(UEF、MoEF)分析共同揭示陡二段早期古海洋为缺氧沉积环境,晚期逐渐过度贫氧环境;③陡二段古生产力水平整体为低—中等水平,期间有间歇性高生产力沉积期;④陡二段沉积晚期与早期相比,陆源碎屑输入量明显增加,其中下部异常富集有机质层泥岩及钙质泥岩TOC介于1.89%~7.26%,均值为4.09%。结论认为,该区氧化还原条件与TOC具有良好的协变关系,是有机质富集主要控制因素;间歇性高生产力是钙质泥岩相异常富集有机质的原因,而较多的陆源碎屑输入通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有机质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震旦统陡山沱组 黑色页岩 沉积微相 古海洋环境 有机质富集 响应关系 草莓状黄铁矿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上三叠统—下侏罗统海相页岩油特征及发现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安江 付小东 +13 位作者 张建勇 魏学斌 胡安平 王剑 熊绍云 付修根 谢渊 刘思琪 李茜 王鑫 贺训云 乔占峰 郑剑锋 段军茂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2-974,共13页
羌塘盆地油气地质调查和浅钻在中生界海相地层发现了页岩油显示。基于露头、岩心样品系统分析测试,研究了海相页岩沉积发育条件与特征,评价了地球化学与储集特征。研究了中生界海相页岩油发育特征,取得以下认识:①羌塘盆地发育下侏罗统... 羌塘盆地油气地质调查和浅钻在中生界海相地层发现了页岩油显示。基于露头、岩心样品系统分析测试,研究了海相页岩沉积发育条件与特征,评价了地球化学与储集特征。研究了中生界海相页岩油发育特征,取得以下认识:①羌塘盆地发育下侏罗统曲色组和上三叠统巴贡组两套海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由纹层状页岩夹块状泥岩构成。曲色组纹层状富有机质泥页岩位于该地层下部,厚度为50~75 m,主要分布于南羌塘和北羌塘中西部。巴贡组纹层状富有机质泥页岩位于地层中部,厚度为250~350 m,在南北羌塘均有分布。②两套纹层状富有机质泥页岩页理发育,同时发育多种类型的微孔隙和微裂缝,脆性矿物含量平均70%,可压裂性强,孔隙度均值5.89%,储集物性好,达到中等—好的页岩油储集层标准。③曲色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Ⅱ1和Ⅱ2型有机质,TOC均值8.34%,氯仿沥青“A”含量均值0.66%,残余生烃潜量(S1+S2)均值29.93 mg/g,R_(o)值0.9%~1.3%,达到优质烃源岩标准。巴贡组富有机质泥页岩为混合型有机质,TOC值为0.65%~3.10%,R_(o)值1.17%~1.59%,达到中等烃源岩标准。④4口井深50~250 m浅钻分别在巴贡组下部井深50~90 m井段和曲色组中部井深30~75 m井段的有机质泥页岩中见油花,原油饱和烃含量高,结合露头和浅钻样品分析测试确认巴贡组和曲色组发现海相页岩油,其中,巴贡组好的页岩油段位于剖面下部18—20层,S0+S1值大于1 mg/g的泥页岩厚206.7 m,S0+S1值最高1.92 mg/g,均值1.81 mg/g;曲色组好的页岩油段位于剖面下部4—8层,S0+S1值大于1 mg/g的泥页岩厚58.8 m,S0+S1值最高6.46 mg/g,均值2.2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油 上三叠统巴贡组 下侏罗统曲色组 毕洛错地区 石油沟地区 羌塘盆地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overy significance of the Upper Triassic–Lower Jurassic marine shale oil in Qiangtang Basin,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SHEN Anjiang fu Xiaodong +13 位作者 ZHANG Jianyong WEI Xuebin HU Anping WANG Jian XIONG Shaoyun fu xiugen XIE Yuan LIU Siqi LI Xi WANG Xin HE Xunyun QIAO Zhanfeng ZHENG Jianfeng DUAN Junm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3年第5期1105-1119,共15页
Mesozoic marine shale oil was found in the Qiangtang Basin by a large number of hydrocarbon geological surveys and shallow drilling sampling.Based on systematic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outcrop and cor... Mesozoic marine shale oil was found in the Qiangtang Basin by a large number of hydrocarbon geological surveys and shallow drilling sampling.Based on systematic observa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outcrop and core samples,the de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shale are revealed,the geochemical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 shale are evaluated,and the layers of marine shale oil in the Mesozoic are determined.The following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s are obtained.First,there are two sets of marine organic-rich shales,the Lower Jurassic Quse Formation and the Upper Triassic Bagong Formation,in the Qiangtang Basin.They are mainly composed of laminated shale with massive mudstone.The laminated organic-rich shale of the Quse Formation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tratum,with a thickness of 50–75 m,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southern Qiangtang Basin and the central-west of northern Qiangtang Basin.The laminated organic-rich shale of the Bagong Formation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stratum,with a thickness of 250–350 m,and distributed in both northern and southern Qiangtang Basin.Second,the two sets of laminated organic-rich shales develop foliation,and various types of micropores and microfractures.The average content of brittle minerals is 70%,implying a high fracturability.The average porosity is 5.89%,indicating good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to the level of moderate–good shale oil reservoirs.Third,the organic-rich shale of the Quse Formation contains organic matters of types II1 and II2,with the average TOC of 8.34%,the average content of chloroform bitumen'A'of 0.66%,the average residual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S1+S2)of 29.93 mg/g,and the Ro value of 0.9%–1.3%,meeting the standard of high-quality source rock.The organic-rich shale of the Bagong Formation contains mixed organic matters,with the TOC of 0.65%–3.10%and the Ro value of 1.17%–1.59%,meeting the standard of moderate source rock.Fourth,four shallow wells(depth of 50–250 m)with oil show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organic shales at 50–90 m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Bagong Formation and 30–75 m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Quse Formation.The crude oil contains a high content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Analysis and testing of outcrop and shallow well samples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marine shale oil in the Bagong Formation and the Quse Formation.Good shale oil intervals in the Bagong Formation are observed in layers 18–20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ction,where the shales with(S0+S1)higher than 1 mg/g are 206.7 m thick,with the maximum and average(S0+S1)of 1.92 mg/g and 1.81 mg/g,respectively.Good shale oil intervals in the Quse Formation are found in layers 4–8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ction,where the shales with(S0+S1)higher than 1 mg/g are 58.8 m thick,with the maximum and average(S0+S1)of 6.46 mg/g and 2.23 mg/g,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shale oil Bagong Formation Upper Triassic Quse Formation Lower Jurassic Biluocuo area Shiyougou area Qiangtang Basin
下载PDF
残留海湾环境有机质富集影响因素分析——以羌塘盆地早白垩世富有机质页岩为例
4
作者 林飞 付修根 +1 位作者 王剑 宋春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3-1106,共14页
【研究目的】羌塘盆地从海相向陆相转换的过程中,形成了残留海湾盆地,该过渡沉积环境能够形成富有机质的页岩,由于其生物母源复杂,有机质富集机理尚不清楚。【研究方法】本文选择长梁山地区残留海湾环境沉积的页岩,开展有机质富集机理... 【研究目的】羌塘盆地从海相向陆相转换的过程中,形成了残留海湾盆地,该过渡沉积环境能够形成富有机质的页岩,由于其生物母源复杂,有机质富集机理尚不清楚。【研究方法】本文选择长梁山地区残留海湾环境沉积的页岩,开展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EF值、Mn含量、U/Th等氧化还原指标揭示页岩沉积期水体为次还原—还原环境,生物钡含量指示水体具有较低的初始生产力。【研究结果】氧同位素、Mg/Ca、Fe/Mn等气候指标表明页岩沉积期发生了明显的气候变化,由泥灰岩沉积期的干燥寒冷转换为页岩沉积期的温暖潮湿。【结论】结合相对较快的沉积速率及页岩以Ⅱ型干酪根为主的情况,长梁山页岩的有机质富集可能与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相对较快的沉积速率和高的陆源有机质输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 富有机质页岩 有机质富集机理 残留海湾沉积 早白垩世 羌塘盆地 油气地质调查工程 西藏
下载PDF
羌塘盆地唢呐湖组时代归属新证据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剑 曾胜强 +3 位作者 付修根 陈文彬 戴婕 任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56-1258,共3页
唢呐湖组湖相地层广泛发育于羌塘地块北部、可可西里地块和昆仑地块南部。最初唢呐湖组由西藏区调队建立,创名剖面位于唢呐湖东面,其岩石组合特征为紫红色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夹多层石膏组合,偶夹少量火山岩及沉凝灰岩... 唢呐湖组湖相地层广泛发育于羌塘地块北部、可可西里地块和昆仑地块南部。最初唢呐湖组由西藏区调队建立,创名剖面位于唢呐湖东面,其岩石组合特征为紫红色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夹多层石膏组合,偶夹少量火山岩及沉凝灰岩。区域上,唢呐湖组角度不整合于侏罗系之上,总厚度约4300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唢呐 时代归属 羌塘盆地 证据 羌塘地块 岩石组合特征 含砾砂岩 角度不整合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巴贡组烃源岩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宋春彦 王剑 +3 位作者 付修根 陈文彬 谢尚克 何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114,131,132,共13页
羌资7井钻遇的羌塘盆地东部巴贡组烃源岩是羌塘盆地迄今发现的优质烃源岩之一,也是首次获取来自地下深部的三叠系烃源岩。利用岩石热解、干酪根镜鉴和GC-Ms等分析方法,研究羌塘盆地东部巴贡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有机质... 羌资7井钻遇的羌塘盆地东部巴贡组烃源岩是羌塘盆地迄今发现的优质烃源岩之一,也是首次获取来自地下深部的三叠系烃源岩。利用岩石热解、干酪根镜鉴和GC-Ms等分析方法,研究羌塘盆地东部巴贡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有机质来源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巴贡组烃源岩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32%~1.29%,干酪根类型指数为-33.50~11.25,碳同位素为-28.4‰^-24.5‰,镜质体反射率为1.46%~1.90%,热解生烃温度为470~551℃,反映巴贡组是一套有机质质量分数较高、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的烃源岩,具有混合来源特征,有机质成熟度属于高成熟—过成熟,为生凝析油—湿气阶段的良好烃源岩。该结果对研究区烃源岩的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三叠系 巴贡组 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
下载PDF
羌塘盆地南部古油藏带布曲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9
7
作者 万友利 王剑 +2 位作者 付修根 谭富文 王忠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探讨羌塘盆地南部古油气藏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的成因机制。通过对布曲组岩心观察、岩石学研究及微区C、O、Sr同位素分析,确定布曲组白云岩包括保留先驱灰岩原始组构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白云石充填物。其中保留先驱灰岩原始组构的白云... 探讨羌塘盆地南部古油气藏中侏罗统布曲组白云岩的成因机制。通过对布曲组岩心观察、岩石学研究及微区C、O、Sr同位素分析,确定布曲组白云岩包括保留先驱灰岩原始组构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白云石充填物。其中保留先驱灰岩原始组构的白云岩Sr同位素值与同期海水相似,C-O同位素值较同期灰岩偏正,属于准同生阶段高位体系域晚期局限环境中蒸发的咸化海水,高度过饱和的白云石化流体快速通过有利于原始组构的保存。晶粒白云石中分别由细晶自形白云石和细晶半自形白云石构成的白云岩Sr同位素值与同期海水相似,C-O同位素值较同期灰岩偏正,较保留先驱灰岩原始组构白云岩负偏,为浅埋藏阶段、高位体系域晚期局限环境中因蒸发咸化的海水回流或下渗扩散交代先驱灰岩而来,过度白云石化是形成细晶半自形白云石的主要原因。由中-粗晶他形白云石构成的白云岩形成于中-深埋藏阶段,Sr同位素值与同期海水相似;但O同位素值较前几种白云岩负偏,可能为早期白云石重结晶的结果;部分样品C同位素值与灰岩相似,可能为不彻底交代灰岩的结果;较高的成岩温度是晶体发生曲面化的主要原因。细-中晶自形-半自形白云石充填形成于浅埋藏阶段末期到中-深埋藏阶段初期,是化学沉淀或结晶作用的产物。鞍形白云石充填物Sr同位素值普遍高于同期海水,C同位素分布范围较宽,O同位素值比中-粗晶他形白云岩偏负,可能与早白垩世末期的剪切背景造成大气淡水下渗及64~78 Ma B.P.的构造热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结构 同位素地球化学 白云石化机制 布曲组 羌塘盆地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鸭湖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平康 祝有海 +10 位作者 张帅 付修根 吴纪修 李宽 王大勇 姚大为 肖睿 张旭辉 罗大双 范瑞宝 李国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1-615,共15页
近年来中国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气源条件是制约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为明确鸭湖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潜力,基于近年来的钻探调查成果,从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理论出发,系统分析了影... 近年来中国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气源条件是制约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为明确鸭湖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潜力,基于近年来的钻探调查成果,从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理论出发,系统分析了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冻土、气源、储集、构造等地质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鸭湖地区局部具有较好的冻土、地温、气源、储集、构造及水源条件,具备一定的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潜力,继续寻找充足的烃类气源是下一步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主要方向。同时,选取钻探调查获取的地温梯度、气体组分等参数,结合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冻土厚度调查成果,对鸭湖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和底界深度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当甲烷为85%、乙烷为9%、丙烷为6%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与冻土厚度分布变化基本一致,稳定带厚度400~630m,底界深度400~680m。当甲烷为98%、乙烷为2%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急剧减薄,大部分地区仅有0~30m,最厚仅有150m,局部地区稳定带底界最深仅为240m。结合气测录井结果,认为渐新世唢呐湖组比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更具备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潜力,土门格拉组自身具备较强的生排烃能力,可作为寻找常规油气或页岩气的一个重要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条件 鸭湖地区 羌塘盆地
下载PDF
羌塘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讨论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文彬 付修根 +2 位作者 谭富文 曾胜强 冯兴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9-510,共12页
长期以来,羌塘盆地烃源岩的研究一直限于中生代地层,而对其古生代地层生烃能力一直缺乏系统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择羌塘盆地石炭—二叠系8条剖面的暗色泥岩及碳酸盐岩样品,对其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 长期以来,羌塘盆地烃源岩的研究一直限于中生代地层,而对其古生代地层生烃能力一直缺乏系统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选择羌塘盆地石炭—二叠系8条剖面的暗色泥岩及碳酸盐岩样品,对其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发现,石炭—二叠系可能烃源岩类型包括泥岩和碳酸盐岩两种,其分布总体上受沉积相的控制,碳酸盐岩烃源岩可能为局限台地相发育的泥晶灰岩,而泥质烃源岩主要为三角洲及斜坡相发育的暗色泥岩及凝灰质泥岩。石炭—二叠纪泥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生烃能力,大多达到烃源岩标准,尤其是刻莫石炭系剖面及贡日二叠系剖面,大多为中等—好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总体比较低,为非烃源岩。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泥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Ⅲ型。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热演化程度总体较高,除盆地东部刻莫石炭系剖面处在成熟阶段外,大都处在高成熟—过成熟阶段,非常有利于天然气的生成,具备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石炭-二叠系 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成熟度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沉积环境转变研究——来自地质浅钻岩芯的证据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胜强 王剑 +4 位作者 陈文彬 付修根 宋春彦 孙伟 王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31-1244,共14页
位于羌塘盆地东部的羌资-16井首次在羌塘盆地钻遇了完整的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地层,清晰的记录了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沉积环境转变。本文在对羌资-16井岩芯的野外详细观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在该区实施的羌资-... 位于羌塘盆地东部的羌资-16井首次在羌塘盆地钻遇了完整的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地层,清晰的记录了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的沉积环境转变。本文在对羌资-16井岩芯的野外详细观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在该区实施的羌资-7井和羌资-8井资料,综合分析了羌塘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过渡时期的沉积环境变化特征。上三叠统地层主要包括波里拉组、巴贡组和鄂尔陇巴组,分别形成于局限台地、三角洲和火山喷发环境,标志着羌塘盆地前陆盆地演化结束和新一轮裂谷盆地的开启。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底部紫红色底砾岩沉积代表了裂谷盆地开启后的初始沉积,形成于河流沉积环境,而后随着南部海水侵入,逐渐过渡为陆缘近海湖沉积环境。总体上,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时期,羌塘盆地东部表现为前陆盆地海相沉积的消亡→裂谷盆地的开启→裂谷盆地早期充填的演化过程。晚三叠世诺利期开始(~220 Ma),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海相沉积结束,逐渐向早中侏罗世陆相沉积转变,开始了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羌资-16井 沉积环境转变 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井下布曲组含油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忠伟 王剑 +3 位作者 付修根 陈文彬 卫红伟 宋春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1-600,共10页
羌资11、12井是羌塘盆地揭示隆鄂尼-昂达尔错古油藏展布规律的资料井。对这2口钻井揭示的含油岩层进行取样分析,结合前人该区石油地质调查报告中羌资2井布曲组、夏里组及曲色组烃源岩的分析数据,从类异戊二烯烃、甾烷、萜烷等系列生物... 羌资11、12井是羌塘盆地揭示隆鄂尼-昂达尔错古油藏展布规律的资料井。对这2口钻井揭示的含油岩层进行取样分析,结合前人该区石油地质调查报告中羌资2井布曲组、夏里组及曲色组烃源岩的分析数据,从类异戊二烯烃、甾烷、萜烷等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方面进行油-岩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羌资11、12井揭示的原油为同一种类型,但11井原油生物降解程度强于12井。各原油的母质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和藻类;各原油的母质形成于还原-弱还原、盐度值不高的咸水环境。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烃、萜烷、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与羌资2井布曲组泥晶灰岩与夏里组和曲色组烃源岩之间具有较好的亲缘性。结合南羌塘地区烃源岩有机碳资料,油源可能主要来自于曲色组,混入了部分夏里组及布曲组的油源,具有混源的特征。该研究结果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含油白云岩 布曲组 油-岩对比 羌塘盆地
下载PDF
羌塘盆地现代泥火山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颜泽 冯兴雷 +3 位作者 侯明才 付修根 陈文彬 谭志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0-1156,共7页
在羌塘盆地唢呐湖地区发现现代泥火山,通过采集泥浆样、水样等样品,开展水化学离子、水溶烃类气体、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等测试分析,对现代泥火山的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水化学类型和氢氧同位素表明,该地区地下可能存在油气藏;水溶烃... 在羌塘盆地唢呐湖地区发现现代泥火山,通过采集泥浆样、水样等样品,开展水化学离子、水溶烃类气体、碳氢氧稳定同位素等测试分析,对现代泥火山的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水化学类型和氢氧同位素表明,该地区地下可能存在油气藏;水溶烃类气体测试结果表明,气体成分为C1~C5,以甲烷为主,与常规气藏的气体成分一致;碳同位素判别结果表明,其为热解成因的油成气。结合泥火山的地质背景,表明泥火山为油气藏破坏渗漏的产物,在保存良好的未泄露地区,油气勘探具有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泥火山 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羌塘盆地白垩纪以来快速隆升剥蚀的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春彦 王剑 +3 位作者 付修根 陈文彬 谢尚克 何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72,125,共12页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方法,研究青藏高原腹地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的杂岩体隆升与剥蚀。结果表明:研究区15件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的表观年龄为(57.0±5.0)~(118.0±7.0)Ma,混合年龄分解的峰年龄为(33.0±6.0)~(132.0±...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方法,研究青藏高原腹地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的杂岩体隆升与剥蚀。结果表明:研究区15件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的表观年龄为(57.0±5.0)~(118.0±7.0)Ma,混合年龄分解的峰年龄为(33.0±6.0)~(132.0±7.0)Ma;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演化史反演结果,羌塘盆地的构造隆升主要发生于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新生代,其中晚白垩世(100.0~80.0Ma)是构造隆升的主体阶段,构造隆升剥蚀的厚度约为3.200km。该结果对青藏高原腹地的隆升过程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盆地 白垩纪 隆升剥蚀作用 热年代学 磷灰石裂变径迹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东部鄂尔陇巴组上部火山碎屑岩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胜强 王剑 +4 位作者 陈文彬 付修根 颜泽 李金锋 刘君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73-1575,共3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晚三叠世火山-沉积事件在羌塘盆地广泛分布,此次火山-沉积事件主要有陆上喷发和水下沉积两种岩相组合类型,显示出典型的双峰式组合特征,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羌塘盆地东部将该套火山-沉积序列称之为鄂尔... 1研究目的(Objective)晚三叠世火山-沉积事件在羌塘盆地广泛分布,此次火山-沉积事件主要有陆上喷发和水下沉积两种岩相组合类型,显示出典型的双峰式组合特征,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羌塘盆地东部将该套火山-沉积序列称之为鄂尔陇巴组,对其研究的程度相对较低,前人在该组的中下部获取的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220.4±2.3)Ma,但对该组的上部地层缺乏精确的年龄限定。笔者在羌塘盆地东部雀莫错地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在玛曲乡玛托地区鄂尔陇巴组上部发现一套火山碎屑岩夹层,与上部早—中侏罗世雀莫错组紫红色底砾岩呈不整合接触。因此,获取该层火山碎屑岩的锆石U-Pb年龄可以很好的限定鄂尔陇巴组上部的形成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碎屑岩 羌塘盆地 不整合接触 沉积事件 早—中侏罗世 底砾岩 沉积序列 组合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尼玛盆地东部古近系昆虫化石的发现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胜强 陈文彬 +3 位作者 付修根 刘君豪 李金锋 仇季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21-1124,共4页
藏北尼玛盆地自白垩纪以来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夹灰岩地层,由于缺乏生物化石证据,其地层时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最近,在尼玛盆地东部赛布错一带的细碎屑岩夹灰岩地层中发现大量的昆虫、鱼类和植物化石。昆虫化石主要为伦坡拉大黾蝽... 藏北尼玛盆地自白垩纪以来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夹灰岩地层,由于缺乏生物化石证据,其地层时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最近,在尼玛盆地东部赛布错一带的细碎屑岩夹灰岩地层中发现大量的昆虫、鱼类和植物化石。昆虫化石主要为伦坡拉大黾蝽Aquarius lunpolaensis,与伦坡拉盆地达玉地区和尼玛盆地西部江弄淌噶地区报道的种属形态特征基本一致,显示该套地层为晚渐新世丁青湖组沉积,而不是竟柱山组或牛堡组。另外,伦坡拉大黾蝽主要生活在温暖湿润的低海拔地区,结合近年在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和尼玛盆地晚渐新世地层中发现的热带-亚热带鱼类和大植物化石组合,指示青藏高原腹地在晚渐新世为温暖湿润的低地环境,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高寒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化石 晚渐新世 丁青湖组 尼玛盆地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发生幽闭恐惧症的综合干预 被引量:5
16
作者 付秀根 肖志平 +4 位作者 王笑 敖义 尹龙斌 郑祖安 何细飞 《中国临床护理》 2018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接受调强放射治疗时合并幽闭恐惧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某三甲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18例头颈部肿瘤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中2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幽闭恐惧症。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分...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接受调强放射治疗时合并幽闭恐惧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3月某三甲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18例头颈部肿瘤行调强放射治疗患者中2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幽闭恐惧症。根据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其心理状态,并进行心理疏导,安排经验丰富且固定的治疗师,优化放射治疗计划,给予适宜的面膜固定以及口服镇静剂等方法进行干预。结果 22例患者首次CT定位均未成功,进行综合干预后16例(72.7%)患者第2次定位成功,5例(22.7%)患者第3次定位成功,1例(4.6%)患者放弃定位。干预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脉搏、血压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轻幽闭恐惧症患者的症状,提高CT定位与治疗摆位的成功率,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整个疗程的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幽闭恐惧症 放射治疗 心理
下载PDF
南羌塘鄂斯玛地区早白垩世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17
作者 陈文彬 占王忠 +2 位作者 付修根 曾胜强 贺永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4-633,共10页
首次在南羌塘安多县鄂斯玛地区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沥青。从沥青有机碳含量、族组分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方面综合研究了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有机碳含量为3.42%~75.01%,显示其有较高的沥青含量;族组成... 首次在南羌塘安多县鄂斯玛地区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沥青。从沥青有机碳含量、族组分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方面综合研究了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有机碳含量为3.42%~75.01%,显示其有较高的沥青含量;族组成中重烃组分(非烃+沥青质)质量分数最高,其次为芳香烃,饱和烃质量分数最低。生物标志物研究表明,沥青的成熟度较高,沥青母岩的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其有机母质主要为混合来源,特别是藻类做出了重要贡献。运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指标进行油源对比研究表明,沥青可能来源于索瓦组泥岩。该研究成果对南羌塘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油源对比 早白垩世 羌塘盆地
下载PDF
北羌塘坳陷东缘石炭纪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18
作者 冯兴雷 付修根 陈文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57-1966,共10页
为了探讨羌塘盆地石炭纪的演化特征,于羌塘盆地北坳陷东部刻莫地区采集了一批早石炭世早期杂多群砂岩样品,对其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测试。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矿物成分主要在方解石-石英到含镁黑云母组分端元之间,部分样品接近钾... 为了探讨羌塘盆地石炭纪的演化特征,于羌塘盆地北坳陷东部刻莫地区采集了一批早石炭世早期杂多群砂岩样品,对其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测试。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矿物成分主要在方解石-石英到含镁黑云母组分端元之间,部分样品接近钾长石组分端元;化学风化作用指标(CIW)、化学蚀变作用指标(CIA)和A-CN-K图解,反映该组砂岩的碎屑成分受到了中等的风化作用,并在风化过程中发生微弱钾交代,长石发生伊利石化。化学组分指标(ICV)表明岩石碎屑为第一次旋回沉积物,受沉积分选和再循环作用影响不大;A-CN-K图解还反映出砂岩碎屑源岩中斜长石含量高于钾长石含量,主要在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之间变化。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指示,该组砂岩的沉积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的性质,说明在早石炭世早期古特提斯大洋已经开始进入俯冲消亡和萎缩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砂岩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北羌塘坳陷东缘
下载PDF
论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36
19
作者 王剑 付修根 +3 位作者 沈利军 谭富文 宋春彦 陈文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91-1113,共23页
羌塘盆地与中东油气区同属于特提斯构造域,是我国陆上新区面积最大的海相盆地。近20年来,我国油气地质工作者在条件极其艰苦的藏北高原开展了系统的油气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完成了从含油气盆地分析到资源潜力评价、战略选区、靶区预测... 羌塘盆地与中东油气区同属于特提斯构造域,是我国陆上新区面积最大的海相盆地。近20年来,我国油气地质工作者在条件极其艰苦的藏北高原开展了系统的油气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完成了从含油气盆地分析到资源潜力评价、战略选区、靶区预测、井位论证及实施科探井的全过程,获得了一系列新发现和新认识,提出了羌塘盆地是我国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油气勘探新区。但是,对上述认识也还存在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油气保存条件和盆地生烃潜力,还存在"好"与"不好"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根据最近完成的羌塘盆地科探井工程(羌科-1井)及其配套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所取得的最新资料,结合近20年来羌塘盆地油气地质调查所取得的成果,重点围绕烃源岩与保存条件这两个方面,对羌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进行论述,力求客观、准确评价羌塘盆地油气保存条件,同时分析、预测了盆地生烃潜力及油气远景,并提出下一步油气勘探建议,以期持续推进羌塘盆地未来油气勘探工作,早日实现盆地油气勘探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羌科-1井 烃源岩 保存条件 油气资源潜力
下载PDF
藏北地区钻孔大地热流值测量 被引量:7
20
作者 金春爽 付修根 +5 位作者 陈文彬 乔德武 葛佳 祝有海 卢振权 王平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95-3105,共11页
本文利用藏北地区三口天然气水合物钻孔测温数据,在分析样品热导率测试结果基础上,计算了藏北地区的热流值.对于样品热导率值,首先根据样品孔隙度对实验室测试结果进行了饱水校正,计算热流时采用的是对应井段的岩石热导率饱水校正值的... 本文利用藏北地区三口天然气水合物钻孔测温数据,在分析样品热导率测试结果基础上,计算了藏北地区的热流值.对于样品热导率值,首先根据样品孔隙度对实验室测试结果进行了饱水校正,计算热流时采用的是对应井段的岩石热导率饱水校正值的厚度加权平均值.地温梯度以三口钻孔48h的测温数据为基础,回归三口井的地温梯度,计算时去除了浅部受地表温度和冻土带对温度影响的数值.A钻孔地温梯度分为200~438m和438~882m两段回归,分段热流的加权平均值作为钻孔热流值,计算结果为42.7mW·m^-2;B钻孔和C钻孔回归地温梯度时未分段,热流计算结果分别为58.3mW·m^-2、70mW·m^-2.综合分析认为,岩石圈断裂、地幔上涌、碰撞造山过程中的剪切生热等因素可能造成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南热流值较高,而北部羌塘地块热流值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地区 钻孔 热流 热导率 地温梯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