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肺部手术后恶心呕吐严重程度与术后恢复质量及活动能力的相关性
1
作者 闫翔 蒋嘉 +1 位作者 傅毅立 魏昌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评估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严重程度与术后恢复质量及早期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125例,男80例,女45例,年龄18~64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采用PONV影响量表评估术后第1天PON... 目的评估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严重程度与术后恢复质量及早期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125例,男80例,女45例,年龄18~64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采用PONV影响量表评估术后第1天PONV的严重程度,根据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无PONV组(n=87)、轻度PONV组(n=38)和中重度PONV组(n=7)。采用15项恢复质量(QoR-15)量表评估术后第1天的恢复质量,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估术后第2天的活动能力。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ONV严重程度与术后恢复质量及活动能力的相关性。结果校正后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无PONV患者比较,轻度和中重度PONV患者术后第1天QoR-15量表评分分别降低4.5分(95%CI-8.9~-0.04分,P=0.048)和15.8分(95%CI-24.8~-6.8分,P=0.001);轻度(MD=-27.4 m,95%CI-70.1~15.4 m,P=0.207)和中重度PONV(MD=-57.0 m,95%CI-145.7~31.6 m,P=0.204)与术后第2天6-MWT距离缩短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肺部手术患者中,PONV严重程度的增加与更差的恢复质量存在相关性。积极地预防和治疗PONV可能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手术 术后恶心呕吐 恢复质量 6分钟步行实验 胸腔镜
下载PDF
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
作者 付宜利 潘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共15页
为实现外科手术的微创化、精确化、智能化、远程化,将机器人技术与微创外科手术相结合,在综述国内外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和分析从操作手设计、控制结构与控制方法,对力反馈主手、手术器械及力感知、增强现实、... 为实现外科手术的微创化、精确化、智能化、远程化,将机器人技术与微创外科手术相结合,在综述国内外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和分析从操作手设计、控制结构与控制方法,对力反馈主手、手术器械及力感知、增强现实、半自主手术、手术训练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基于上述技术研发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改善了医生进行微创手术的环境和工具,提高了外科手术的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对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微创外科手术 主从控制 远心运动 力反馈
下载PDF
Vision-based Stabilization of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s by Integrating Sliding-mode Control and Adaptive Approach 被引量:4
3
作者 CAO Zhengcai YIN Longjie fu yil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1-28,共8页
Vision-based pose stabilization of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s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At present, most of the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 do not take the robot dynamics into account in the controller design, so... Vision-based pose stabilization of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s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At present, most of the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 do not take the robot dynamics into account in the controller design, so that these controllers are difficult to realize satisfactory control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Besides, many of the approaches suffer from the initial speed and torque jump which are not practical in the real world. Considering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a two-stage visual controller for solving the stabilization problem of a mobile robot is presented, applying the integration of adaptive control, sliding-mode control, and neural dynamics. In the first stage, an adaptive kinematic stabilization controller utilized to generate the command of velocity is developed based on Lyapunov theory. In the second stage, adopting the sliding-mode control approach, a dynamic controller with a variable speed function used to reduce the chattering is designed, which is utilized to generate the command of torque to make the actual velocity of the mobile robot asymptotically reach the desired velocity. Furthermore, to handle the speed and torque jump problems, the neural dynamics model is integrated into the above mentioned controllers. The stabilit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ystem is analyzed by using Lyapunov theory. Finally, the simulation of the control law is implemented in perturbed case,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scheme can solve the stabilization problem effectively. The proposed control law can solve the speed and torque jump problems, overcome external disturbances, and provide a new solution for the vision-based stabilization of the mobile rob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s vision-based stabilization sliding-mode control adaptive control neural dynamics
下载PDF
基于碳中和的中国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三重意蕴 被引量:2
4
作者 邵宏珠 付义理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92-96,共5页
能源安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决定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和质量。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对中国... 能源安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决定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和质量。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对中国能源安全提出“平衡能源消费和能源生产、确保低碳语境下能源供给安全、通过参与和主导全球能源治理化解能源安全风险”三项全新要求。因此,中国应以新时代能源安全战略为分析对象,构建“内涵—制度—实践”分析框架,把握新时代能源安全战略的三重意蕴,即安全内涵、破解全球能源治理赤字和探索经济增长“低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碳中和 能源安全新战略 能源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机器人消化内镜系统的研制及机械模型与活体动物实验研究(含视频)
5
作者 刘冰熔 付宜利 +18 位作者 刘凯鹏 李德亮 潘博 刘丹 邱豪 贾晓灿 陈建平 张冀豫 王玫 李凤东 张晓朋 阚宗灵 李静豪 高渊 苏敏 谢荃沁 杨骏 刘毓 赵丽霞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研制机器人消化内镜系统(robotic digestive endoscope system,RDES),验证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操控性能。方法基于主从控制系统设计RDES,包含3部分:整合内镜主体包括内镜和与之整合的内镜旋钮/按钮控制系统;机械臂系统包括基座、机... 目的研制机器人消化内镜系统(robotic digestive endoscope system,RDES),验证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操控性能。方法基于主从控制系统设计RDES,包含3部分:整合内镜主体包括内镜和与之整合的内镜旋钮/按钮控制系统;机械臂系统包括基座、机械臂及连接在其上的内镜进退操控装置(有力反馈)和内镜轴向旋转操控装置;操控台包括内镜控制主手和图像显示器。操作者坐在远离检查台的操控台前,操控主手实现内镜头端弯曲、镜身进退及旋转,并通过主手上的按钮实现送气、送水、吸引、定图以及运动比切换功能。(1)活体猪胃镜检查实验:初学组、高级组医师各5名,每人分别操控RDES及普通内镜(间隔2周)行活体猪胃镜检查6次,比较检查时间。(2)仿真胃模型内壁画圆实验:初学组、高级组医师各5名,每人分别操控RDES1:1、RDES5:1模式和普通内镜完成画圆实验各6次,比较3种方式完成时间、准确度(即轨迹偏差)和工作量。结果RDES运行良好,力反馈良好。活体猪胃镜检查实验中,胃镜检查均顺利完成,无黏膜损伤及出血、穿孔。初学组和高级组医师操控RDES的检查时间均随操控例次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操控RDES的下降值大于操控普通内镜(初学组P=0.033;高级组P=0.023)。仿真胃模型内壁画圆实验中,初学组医师操控RDES1:1、5:1模式完成内镜下画圆时间均短于普通内镜[1.68(1.40,2.17)min、1.73(1.47,2.37)min比4.13(2.27,5.16)min,H=32.506,P<0.001],轨迹偏差均优于普通内镜[(0.50±0.11)mm、(0.46±0.11)mm比(0.82±0.26)mm,F=38.999,P<0.001],工作量均小于普通内镜[42.00(30.00,50.33)分、43.33(35.33,54.00)分比52.67(48.67,63.33)分,H=20.056,P<0.001);高级组医师操控RDES1:1、5:1模式完成时间均长于普通内镜[1.72(1.37,2.53)min、1.57(1.25,2.58)min比1.15(0.86,1.58)min,H=13.233,P=0.001],但轨迹偏差[0.47(0.13,0.57)mm、0.44(0.39,0.58)mm比0.52(0.42,0.59)mm,H=3.202,P=0.202]、工作量[(44.62±21.77)分、(41.24±12.57)分比(44.71±17.92)分,F=0.369,P=0.693]和普通内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DES可实现远台操控,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RDES可同时调控大小旋钮,使操控更灵活;RDES增加了运动比模式,使操控更精细;RDES易于初学者掌握,有望缩短医师培养周期;RDES为实现内镜远程操控和全自动消化内镜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主从控制系统 机器人消化内镜系统 第五代消化内镜
原文传递
Avoiding obstacles by using a proximity infrared sensor skin
6
作者 曹政才 fu yili +2 位作者 Wu Qidi Wang Shuguo Wang Guangguo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07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关键词 传感器 红外线 机器人 设计工艺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症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与术前血红蛋白含量的关系分析
7
作者 蔡永圣 陈青山 +9 位作者 董红红 陈硕 李欣 叶鑫 傅毅立 陈其瑞 游宾 苗劲柏 李辉 胡滨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61-1566,共6页
目的研究术前血红蛋白含量与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 目的研究术前血红蛋白含量与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VTE患者和非VTE患者血液指标,通过四分位数分组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术前血红蛋白与术后VTE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22例患者,其中男50例、女72例,年龄(52.52±12.29)岁。支气管扩张症术后VTE的总发生率为9.02%(11/122)。术前血红蛋白含量[OR=0.923,95%CI(0.870,0.980),P=0.008]和术后D-二聚体含量[OR=1.734,95%CI(1.087,2.766),P=0.021]是支气管扩张症术后VT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术前血红蛋白含量的升高,支气管扩张症术后VTE的发生率逐渐降低。单独术后D-二聚体预测术后VT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术后D-二聚体联合术前血红蛋白含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结论术前血红蛋白较低是支气管扩张症术后发生VT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D-二聚体联合术前血红蛋白对术后VTE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血红蛋白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胸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的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63
8
作者 宋春凤 李辉 +9 位作者 田博 陈硕 苗劲柏 傅毅立 游宾 陈其瑞 李彤 胡晓星 张文谦 胡滨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胸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及发生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除术前常规检查以外,所有患者于手术前后... 目的探讨胸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率及发生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除术前常规检查以外,所有患者于手术前后行下肢多普勒超声以明确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如患者出现肺动脉栓塞的典型症状、Caprini评分≥9分或新发DVT,则行CT肺动脉造影除外有无新发肺动脉栓塞(PE)。全部患者接受Caprini风险评估。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VTE预防。分别对定量资料、分类资料等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45例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男性207例,女性138例,年龄范围:15-85岁。包括145例良性疾病患者和200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类型包括285例肺手术、27例食管手术、22例纵隔手术及11例其他手术。全组共48例发生VTE(13.9%),其中包括39例(81.2%)DVT,1例(2.1%)PE和8例(16.7%)DVT+PE。诊断VTE的中位时间为术后4.5 d。胸部良性疾病术后VTE发生率为9.0%,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7.5%(χ2=5.112, P〈0.05)。肺手术后VTE发生率为12.6%,其中肺良性疾病为7.5%,肺恶性肿瘤为16.4%(χ2=4.946,P〈0.05)。按Caprini评分分组,低危组(≤4分)发生率为0(0/77)、中危组(5-8分)为15.2%(33/217),高危组(≥9分)为29.4%(15/51)(Z=-12.166,P〈0.05)。98.2%的肺恶性肿瘤患者为中危或高危组,仅3例为低危组,低至高危组的VTE发生率分别为0、13.4%和32.1%。结论胸外科大手术术后VTE的总体发生率为13.9%,其中肺恶性肿瘤为16.4%。术后VTE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Caprini评分可有效筛选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 胸外科手术 肺肿瘤
原文传递
CT引导经皮与电磁导航引导经支气管微波消融治疗肺磨玻璃结节近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6
9
作者 傅毅立 张文谦 +4 位作者 陈硕 李欣 刘毅 胡滨 李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3期2576-2581,共6页
目的比较CT引导经皮与电磁导航引导经支气管微波消融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及呼吸科收治的无法耐受手术的22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资料,男6例,女16例,年龄57~8... 目的比较CT引导经皮与电磁导航引导经支气管微波消融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及呼吸科收治的无法耐受手术的22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资料,男6例,女16例,年龄57~86(70.5±9.0)岁。患者经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ⅠA期)。根据结节所在位置以及结节是否位于小气道旁选择给予CT引导经皮微波消融(CT组,17例)或电磁导航引导经支气管微波消融(电磁导航组,5例)。通过复查胸部CT评价病灶近期局部控制率,从而判定治疗的有效性,并对气胸、咯血、术后疼痛等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评估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的大小、实性成分及病灶所在区域等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疼痛、气胸及咯血等常见手术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期疗效评价方面,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CT,电磁导航组病灶缩小的患者比例较CT组高(4/5比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3个月复查胸部CT,两组病灶缩小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7(88.2%)比5/5(100.0%),P=0.420]。结论两种路径的微波消融治疗方法均可对已确诊的ⅠA期恶性肺磨玻璃结节达到良好的局部控制,电磁导航组治疗可以在术后1个月更早地判定治疗效果,常见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磨玻璃 计算机断层扫描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微波消融
原文传递
胸腔镜下解剖性联合肺段切除治疗支气管扩张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毅立 刘毅 +2 位作者 苗劲柏 胡滨 李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解剖性联合肺段切除应用在支气管扩张患者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支气管扩张症接受胸腔镜联合肺段切除的患者资料。手术指征是经高分辨CT(HRCT)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患者,影像学存在手术靶区... 目的:探讨解剖性联合肺段切除应用在支气管扩张患者外科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支气管扩张症接受胸腔镜联合肺段切除的患者资料。手术指征是经高分辨CT(HRCT)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患者,影像学存在手术靶区,同时存在反复感染、咯血或持续咳痰等临床症状且接受内科治疗症状缓解欠佳。资料完整患者11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解剖性联合肺段切除(解剖组,62例)和非解剖性联合肺段切除(非解剖组,51例)两组。检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持续漏气、支气管胸膜瘘、咯血、肺部感染等)等指标来评估手术安全性,术后1年随访复查,记录两组术后1年肺功能变化、肺部感染再入院就诊次数以及咯血症状控制等评估手术效果。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灶范围、切除范围、术后肺功能(包括FEV1占预计值%变化,DLCO占预计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解剖组(116.9±29.7)min,非解剖组(107.3±28.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天数解剖组(5.6±3.8)天,非解剖组(6.9±5.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在术后并发症方面,非解剖组在术后再咯血、支气管胸膜瘘术以及后1年内因肺部感染入院次数多于2次的患者均多于解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采用胸腔镜解剖性联合肺段切除的手术方式安全性良好,且并发症更少,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肺段切除 解剖性
原文传递
PBL教学模式在胸部损伤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其瑞 李辉 +4 位作者 傅毅立 张文谦 陈硕 胡晓星 胡滨 《中国病案》 2018年第4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PBL)在胸部损伤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7年胸部损伤见习的同学64名,分为传统教学组(LBL)30名,接受传统讲解授课;PBL教学组34名,进行PBL授课。课后进行理论测试并对PBL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 目的观察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PBL)在胸部损伤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7年胸部损伤见习的同学64名,分为传统教学组(LBL)30名,接受传统讲解授课;PBL教学组34名,进行PBL授课。课后进行理论测试并对PBL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PBL组94%的同学理论测试成绩超过85分,与LBL组相比,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4%与73%,χ2=5.222,P=0.022)。97%的同学对PBL教学法感到满意;94%认为PBL教学提高了学习主动性,88%认为PBL教学法可以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85%认为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有提高,85%认为PBL教学有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91%认为课后理论知识水平有提高。结论 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临床思维的建立,可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启发式教学 胸部损伤 临床思维
原文传递
胸腔镜解剖性亚肺叶切除在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其瑞 胡滨 +5 位作者 王洋 李彤 苗劲柏 游宾 傅毅立 李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解剖性亚肺叶切除治疗肺结节的指征选择、技术要点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在我院行解剖性亚肺叶切除的242例ⅠA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161例,中位年龄57.0(50.0,65.0)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肺... 目的探讨解剖性亚肺叶切除治疗肺结节的指征选择、技术要点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在我院行解剖性亚肺叶切除的242例ⅠA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161例,中位年龄57.0(50.0,65.0)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肺段组(n=148)、联合肺段组(n=31)、扩大肺段组(n=43)和解剖楔形组(n=20),总结各组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结果242例患者中位病史4.0个月;胸部CT结节的中位最大径1.1 cm,81.0%的患者实性占比≤0.25;术后病理为原发肺腺癌240例;中位手术时间130.0 min,中位出血量50.0 mL,术后中位引流时间3.0 d,总住院费用(5.3±1.2)万元。组间比较,联合肺段切除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肺段切除(P=0.001);解剖楔形切除组手术时间(P=0.000)、术中出血量(P=0.000)、术中淋巴结采样数量(P=0.007)、住院费用(P=0.000)均短于或少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总引流量、术后漏气和术后住院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段切除与楔形切除技术联合应用为磨玻璃结节为主的早期肺癌外科治疗提供了更灵活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亚肺叶切除 肺段切除术 肺楔形切除术
原文传递
基于EtherCAT和TwinCAT的微创手术机器人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涛 潘博 +1 位作者 付宜利 王树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共7页
在分析几种微创手术机器人控制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Ethercat总线和TwinCAT运动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架构,该系统架构采用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I/O(输入和输出).基于该控制系统提出了主从控制映射算法,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并设计了相关... 在分析几种微创手术机器人控制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Ethercat总线和TwinCAT运动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架构,该系统架构采用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I/O(输入和输出).基于该控制系统提出了主从控制映射算法,编写了相应的程序,并设计了相关实验对该控制系统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稳定可靠,实时性强,灵活易扩展,应用于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中极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机器人 控制系统 EtherCAT总线 TwinCAT运动控制器 主从控制
原文传递
微创手术机器人力反馈主手重力补偿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涛 潘博 +1 位作者 付宜利 王树国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5-533,共9页
针对医生操作微创手术机器人力反馈主手进行主从微创手术时力反馈主手各杆件重力阻碍操作性能的问题,基于虚位移原理对力反馈主手各关节的重力矩进行推导,并采用Adams仿真软件对其进行验证.该方法适用于开链和闭链结构的机器人臂,与传... 针对医生操作微创手术机器人力反馈主手进行主从微创手术时力反馈主手各杆件重力阻碍操作性能的问题,基于虚位移原理对力反馈主手各关节的重力矩进行推导,并采用Adams仿真软件对其进行验证.该方法适用于开链和闭链结构的机器人臂,与传统的牛顿-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相比,它不需考虑速度、加速度,且简单有效.然后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对力反馈主手的各连杆重力进行补偿,实现了重力的完全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虚位移原理的主动重力补偿能够达到较好的补偿效果,将未补偿前的重力矩作用减小了60%以上,提高了力反馈主手的操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反馈主手 重力补偿 虚位移原理 ADAMS仿真 主动补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