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城镇人口和用地变化的关联格局及地域类型
1
作者 朱肖勇 付占辉 +2 位作者 乔家君 黄梦姣 杨宇豪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0-460,共11页
黄河流域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的关联格局及地域类型对人地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人口普查和城镇用地栅格数据,运用城镇人口变化指数、城镇用地扩展强度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2000—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 黄河流域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的关联格局及地域类型对人地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人口普查和城镇用地栅格数据,运用城镇人口变化指数、城镇用地扩展强度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2000—2020年黄河流域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时空分异动态特征,并构建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协同发展系数,划分城镇化地域类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2000—2020年城镇人口增长和城镇用地扩展均呈阶段式变化,城镇人口由中高速增长为主,转为以中低速增长为主,城镇用地面积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同一城市不同阶段的城镇扩展强度具有由强变弱的特征;(2)黄河流域2000—2020年城镇人口和城镇用地的标准差椭圆长、短轴的差值不断增大,城镇人口增长和城镇用地扩张在时空格局上吻合性较强;(3)黄河流域城镇化地域类型可以划分为5类,2000—2010年城镇化地域类型呈现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的趋势,2010—2020年呈现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的格局。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应构筑区域协同发展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促进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人口 城镇用地 关联格局 地域类型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分异机制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艳军 刘德刚 +2 位作者 付占辉 于会胜 祝丽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2-671,共10页
通过构建空间开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概念,并应用变异系数、趋势面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模型研究2000~2014年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通过构建空间开发、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概念,并应用变异系数、趋势面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模型研究2000~2014年哈大巨型城市带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2000年以来哈大巨型城市带各城市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度均处在不同程度失调状态,且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但耦合度水平总体趋于上升。哈长次区域和辽中南次区域以及哈大巨型城市带整体的耦合度波动性均先升高后下降,总体趋势不断向好;(2)政府投入强度是2000年影响哈大巨型城市带各城市耦合度差异的重要作用因素,资本投入强度与科技投入规模是2007年、2014年2个阶段的主导影响因素,且城市发展能级差异与2007年各城市间的耦合度差异表现出一致性;(3)在政府投入强度、科技投入规模、资本投入强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哈长次区域空间开发-经济发展-环境演变的耦合程度出现空间分异。辽中南次区域耦合度分异的影响因素由人力资本效率和行政等级逐渐演变为以资本投入强度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开发 经济发展 环境演变 耦合分异机制 哈大巨型城市带
下载PDF
东北三省城乡收入差距空间格局及其分异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付占辉 梅林 +1 位作者 刘艳军 郑茹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73-1483,共11页
借助多元逐步线性回归、GWR等模型方法,探讨1990年以来东北三省城乡收入差距空间格局、类型特征及其分异机制,最后提出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 1990年以来,东北三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但大部分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 借助多元逐步线性回归、GWR等模型方法,探讨1990年以来东北三省城乡收入差距空间格局、类型特征及其分异机制,最后提出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 1990年以来,东北三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但大部分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整体有所拉大,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空间特征。2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分布格局受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拉动效应、服务业带动力和交通通达程度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由早期的正向拉大作用为主,逐步演变为负向抑制效应。3据此提出对策建议: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比重,激发市场活力,破解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资源开发,开辟致富增收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 城乡统筹 东北老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
下载PDF
河南省南阳市县域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时空格局及耦合关系 被引量:12
4
作者 付占辉 梅林 +2 位作者 刘艳军 郑茹敏 田靖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5-79,共5页
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脱钩模型等方法探讨1997—2015年县域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时空演进特征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南阳市县域城镇化水平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基本公共服务高... 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脱钩模型等方法探讨1997—2015年县域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时空演进特征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南阳市县域城镇化水平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基本公共服务高水平和中等水平类型由带状分布逐步演变为连片分布,继而演变为分散布局。总体来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空间不匹配,多错位发展。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耦合协调度值较低,二者耦合协调水平较差,总体以失调和勉强协调为主。从脱钩状态来看,主要以脱钩和负脱钩为主;从脱钩程度来看,方城、西峡、内乡、淅川等4个县(市)为扩张负脱钩,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为正向增长;南召、镇平、桐柏属于城镇化水平下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长、脱钩系数小于0的强脱钩;而唐河、邓州则与南召相反,属于强负脱钩。11个县域中仅有社旗、新野的脱钩关系较好,属于增长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基本公共服务 耦合协调度 脱钩 南阳市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茹敏 梅林 +2 位作者 姜洪强 付占辉 甄硕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63-1772,共10页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方法,分析中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整体水平较低,空间分布地带性特征不明显;特大...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随机森林回归方法,分析中国2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整体水平较低,空间分布地带性特征不明显;特大、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分别以较低、中等水平为主,省会城市、直辖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分别以较低、中等水平为主,其余城市多数为中等水平;城市社会融合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以峰值为中心向外圈层递减和以低值为中心向外圈层递增的特征。(2)随机森林模型的拟合度和回归精度比多元线性回归更高,能够更好地解释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非线性影响机制。(3)个人教育水平、家属是否随同、流入城市经济结构、流动人口的户口类型、流入城市公共设施以及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留时间依次为六大重要影响因子,它们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作用呈现复杂性和非线性。(4)需要根据影响因子在不同阈值内的作用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流动人口及流入城市进行管理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 随机森林模型
下载PDF
Influential Intensity of Urban Agglomeration on Evolu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A Case Study of Changchun,China 被引量:3
6
作者 LIU Yanjun ZHANG Jing +3 位作者 LI Chenggu ZHOU Guolei fu zhanhui LIU Deg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638-647,共10页
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glomeration of urban elements and the evolu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We build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agglomeration of urban elemen... In this paper,we study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glomeration of urban elements and the evolu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We build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agglomeration of urban elements and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Using the entropy method and response intensity model,we analyze how urban elements agglomeration influenced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 Changchun from 1990 to 2012,eliciting the changing feature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Ultimately,we conclud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glomeration of urban elements and the evolution of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 Changchun.This is inferred from the degree of this agglomeration in Changchun having increased since 1990,with the degree of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 first decreasing and then increasing.Alongside this,the impact of urban elements agglomeration on eco-environmental pressure has changed from negative to positive.The main reasons behind this shift are arguably the rapid growth of urban investment and ongoing urba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压力 生态环境 强度模型 城市群 长春 集聚程度 演化 中国
下载PDF
Spatial Pattern of Femal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 Guangdong Province,China:A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and Family-level
7
作者 fu zhanhui MEI Lin +3 位作者 LIU Yanjun TIAN Junfeng ZHENG Rumin TIAN J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725-735,共11页
Promoting women’s employment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also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liberating women.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the 1%Population Sample Survey,taken in Guangdong Pro... Promoting women’s employment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also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liberating women.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the 1%Population Sample Survey,taken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5,to explore how women’s marital status,education,and family environment affect the femal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rate(FNAER)on a county scale using a spatial-lag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femal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rate in coun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is low,with more than three-quarters of counties having femal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rate less than 50%.Moreover,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NAER is uneven,with the high-value areas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east and the low-value are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Guangdong Province.2)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there are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s among women.In the southeast,women are mainly engaged in the secondary industry,while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women are mainly engaged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3)Women having better skills and more effective support from the elderly can improve the FNAER.Women having lower skills,smaller-scale families,a higher fertility rate,and households with two or more elderly member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FNAER.4)Public policies suggest that improving women’s education and their family environment,building social welfare facilities,and repairing the family environment will increase the FNA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ale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FNAER) spatial distribution driving factors family environment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下载PDF
黄河流域县域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及乡村振兴路径
8
作者 付占辉 杨雅涵 +2 位作者 乔家君 朱肖勇 江孝君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9-1059,共11页
“人”是乡村生产发展的主体,从人口演变视角揭示黄河流域乡村空心化的地域类型及其驱动机制,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利用人口普查资料和XGBoost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县域乡村空心化的地域类型、时空差... “人”是乡村生产发展的主体,从人口演变视角揭示黄河流域乡村空心化的地域类型及其驱动机制,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利用人口普查资料和XGBoost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县域乡村空心化的地域类型、时空差异及其形成机制,提出不同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乡村空心化可划分为空废型、衰败型、衰退型、衰弱型、增长型等5种地域类型,其中,衰败型增长幅度最大,由2000—2010年的16%增长到2010—2020年的39%;衰弱型的降幅最大,由29%下降到12%。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正向变化最大的为中游的衰败型(增幅为43个百分点),负向变化最大的为下游的衰弱型(降幅为34个百分点)。(2)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的时空差异显著,且空间集聚特征逐渐显现,增长型和衰弱型空间分布范围不断萎缩,衰败型空间分布呈扩张态势,衰弱型和衰败型逐渐向黄河上游集聚。(3)从黄河流域整体看,不同阶段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不同,但县域城镇化、地形等因素一直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上游地区受县域城镇化的影响一直较大,对中游地区影响较大的因素由2000—2010年的县域城镇化演变为2010—2020年的农业现代化,县域城镇化、地形对下游地区的作用更大。(4)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经济的空间差异大,乡村空心化地域类型的流域差异显著,各地区乡村振兴路径务必要结合地方特色,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工农互促的良性格局,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演变 乡村空心化 地域类型 XGBoost模型 乡村振兴 黄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东北地区城市女性就业水平空间分异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付占辉 梅林 +1 位作者 郑茹敏 王彤彤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08-1318,共11页
促进女性就业,不仅能够提高女性社会经济地位,还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力。论文以东北三省"五普""六普"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空间自回归模型方法,探讨东北地区城市女性就业水平的时空特征... 促进女性就业,不仅能够提高女性社会经济地位,还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力。论文以东北三省"五普""六普"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空间自回归模型方法,探讨东北地区城市女性就业水平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城市女性就业水平整体较低,其中南部城市的女性就业水平高于北部。(2)从影响因素来看,高学历、便捷的交通、较高的工业水平、完整的家庭以及更多的家庭支持对城市女性就业水平具有积极效应;而养育负担对女性就业水平具有负向效应。其中,三代及以上家庭户比例是2000—2015年老工业基地城市女性就业水平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可见,一个完整的家庭对女性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就业 空间分异 空间自相关 影响因素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