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间鼠疫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冯一兰 范蒙光 +4 位作者 张忠兵 李建云 张大禹 韩冰 于欣欣 《医学动物防制》 2024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 分析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3例人间鼠疫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当地鼠疫防控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3例人间鼠疫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7月乌拉特中旗1名女性牧民被确... 目的 分析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3例人间鼠疫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当地鼠疫防控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3例人间鼠疫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7月乌拉特中旗1名女性牧民被确诊为腺鼠疫病例,治愈;2020年8月达茂旗1名男性牧民被确诊为肠鼠疫病例,死亡;2020年8月乌拉特前旗1名牧民被确诊为腺鼠疫病例,死亡。以上3例鼠疫病例发病前均有在草场放牧的习惯和经历,无流行病学关联。乌拉特中旗、达茂旗和乌拉特前旗2020年均有动物间鼠疫疫情发生。3例鼠疫病例共33名密切接触者,无续发病例报告。结论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动物间鼠疫疫情已进入大流行阶段,动物疫情扩散至人间。在疫源地内放牧的高危人群缺乏鼠疫防护意识和能力,就医不及时。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监测力度,开展风险提示和预警,对高危人群进行网格化管理和健康教育,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加强基层医务人员鼠疫的鉴别诊断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 人间鼠疫 流行病学特征 分析
原文传递
内蒙古自治区2018—2022年青年MSM人群HIV监测结果分析
2
作者 杲柏呈 范蒙光 +3 位作者 高雅 杨虹 刘静 杨景元 《医学动物防制》 2024年第4期393-398,共6页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2018—2022年男男性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哨点监测中的青年人群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该高危人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况和“知行”特征,为调整青年男男性性行...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2018—2022年男男性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哨点监测中的青年人群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该高危人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况和“知行”特征,为调整青年男男性性行为(youth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Y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2018—2022年YMSM人群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率的变化趋势使用χ^(2)趋势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HIV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2018—2022年共调查YMSM人群553人,民族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0.34,P=0.56);婚姻状态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0.07,P=0.79);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为主,文化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4.27,P=0.04)。共检出HIV抗体阳性29例,阳性率为5.24%,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3.05,P=0.08)。YMSM人群HIV知识知晓率为97.11%,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_(趋势)^(2)=3.06,P=0.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知晓情况与HIV检测结果呈负相关(OR=0.06,P<0.01)。结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YMSM人群HI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为持续减少YMSM人群新发感染,应在继续提高知晓率的同时,持续推动Y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群 男男性性行为者 艾滋病 哨点监测 知晓率 性行为特征 监测 分析
原文传递
2005-2017年全国布鲁氏菌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翠红 董帅兵 +6 位作者 姜海 范蒙光 李月喜 任翔 耿梦杰 李中杰 王丽萍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12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评价我国2005-2017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网络直报质量,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报告质量的提高,提出措施建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按终审日期导出2005-2017年的全部布病个案卡,对个案卡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南北... 目的评价我国2005-2017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网络直报质量,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报告质量的提高,提出措施建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按终审日期导出2005-2017年的全部布病个案卡,对个案卡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南北地区、不同年份与不同省份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7年全国累计报告布病个案卡499 421张,13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14%。及时报告率为95.97%,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61.90%上升至2017年99.47%,从诊断到报告的时间中位数为0.08 d(1.92 h);及时审核率为99.41%,整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95.25%上升至2017年99.70%;报告卡准确率为99.8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5-2017年准确率均为100.00%。报告病例中,多数病例集中在北方地区(98.22%),但南方地区(1.78%)报告病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在病例及时报告方面有一定延迟,病例及时审核率略高。不及时、不准确病例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布病高发省份。结论 2005-2017年我国布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提升明显,能够很好地反映全国布病疫情流行趋势情况。但仍存在病例报告不及时,报告信息不准确问题,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可通过持续开展布病疫情报告要求地培训、加强对重点地区报告质量的督导、以及改进监测系统信息报告设置等方面持续改进布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网络直报 报告质量
原文传递
2005-2017年全国布鲁氏菌病重复报告情况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董帅兵 李言飞 +7 位作者 姜海 张翠红 范蒙光 李月喜 任翔 耿梦杰 李中杰 王丽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9-394,共6页
目的:分析2005-2017年全国布鲁氏菌病(布病)重复报告(重报)现状,了解重报对布病报告发病率的影响,分析可能的重报原因,提出解决策略,进一步提高布病监测数据质量。方法:数据来源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 目的:分析2005-2017年全国布鲁氏菌病(布病)重复报告(重报)现状,了解重报对布病报告发病率的影响,分析可能的重报原因,提出解决策略,进一步提高布病监测数据质量。方法:数据来源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se Report System,NNDRS)布病报告个案卡,使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Python 3.2软件中Spark DataFrame的聚合分析实现重报分析。结果:全国2005-2017年共报告499577张布病个案卡,布病重报率为75.76/万(3785/499577),年内重报率为37.21/万(1859/499577),跨年度重报率为39.87/万(1992/499577),重报病例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同一机构、跨机构的重报率占比分别为33.59%(1271/3785)、66.41%(2514/3785)。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中,医院重报数最多(275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报率最高为281.27/万(123/4373)。2017年全国报告发病率为2.9264/10万,去除布病重报个案后,矫正发病率为2.8448/10万,降幅为2005-2017年的最大值,矫正发病率下降2.79%。2005-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4.7120/10万,去除布病重报个案后,矫正发病率为14.0600/10万,降幅为全国最大值4.43%,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3.9871/10万,矫正发病率为13.6622/10万,降幅为2.32%,排第二位。布病病例年内、年度间在同一机构、不同机构的反复就诊,包括异地就诊等是造成重复报告的主要原因。结论:2005-2017年我国布病重报整体呈上升趋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报,以跨机构、跨年度重报为主。重报对新疆、宁夏等省份的发病率统计影响较大,建议进一步加强布病报告管理要求,改进NNDRS,提高数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重复报告
原文传递
一例重症腺型鼠疫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泽想 马臻 +2 位作者 范蒙光 张大禹 李丽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64-669,共6页
目的了解重症腺型鼠疫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探讨重症腺型鼠疫病例救治经验。方法对2019年11月11日化德县收治的1例重症腺型鼠疫患者的临床资料、救治经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患者为55岁男性,于鼠疫疫源地捕食野兔后发病;临床表现为发热... 目的了解重症腺型鼠疫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探讨重症腺型鼠疫病例救治经验。方法对2019年11月11日化德县收治的1例重症腺型鼠疫患者的临床资料、救治经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患者为55岁男性,于鼠疫疫源地捕食野兔后发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左侧腋下皮肤硬、肿、热、痛,后期淋巴结肿大明显,呃逆及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显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入院第3天经鼠疫菌培养、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阳性确诊为腺型鼠疫。确诊后给予血小板、血浆、液体复苏、链霉素联合莫西沙星等治疗后,纠正DIC,多脏器功能恢复正常,硬肿消退;疗程共19 d,体温恢复正常并达到痊愈。结论本例患者是以淋巴管炎、皮肤硬肿、凝血异常为主要表现的重症腺型鼠疫病例;及时识别、评估以及早期、联合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菌属 鼠疫 危重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脓毒症
原文传递
2021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慧 王文瑞 +7 位作者 范蒙光 刘伯熙 姜晓峰 田晓灵 席云峰 白如玉 迟富利 杨升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分析2021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截至2021年11月13日额济纳旗COVID-19确诊病例的发病时间、病例分布、人群特征、基因测序结果等信息,进行... 目的分析2021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截至2021年11月13日额济纳旗COVID-19确诊病例的发病时间、病例分布、人群特征、基因测序结果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额济纳旗COVID-19疫情首发患者的症状出现于10月7日,病例报告集中在10月19日至11月12日,确诊病例共164例。其中达来呼布镇报告156例(95.12%),主要分布在镇内6个社区。确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1,以20~59岁为主(78.66%)。临床表现主要为咽部不适(91例,91.92%)、咳嗽(49例,49.49%)、发热(23例,23.23%)。临床分型以普通型(81例,49.39%)、轻型(68例,41.46%)为主。病例发现方式主要为集中隔离点检测发现(84例,51.22%)和全员核酸检测发现(62例,37.80%)。本次疫情早期基本再生数(R0)为5.3,平均潜伏期为3.9 d。测序结果显示属于Delta变异株(B.1.617.2进化分支)。主要防控措施为及时启动公共卫生Ⅳ级应急响应,进行多轮核酸检测,针对滞留旅客采用转运方式降低感染风险。结论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COVID-19疫情病毒传播力强、潜伏期短、人群普遍易感、存在聚集性疫情。推测策克口岸为可能的传播源头,本次疫情为一起由Delta变异株引起的境外输入疫情。应继续加强闭环管理、实施疫苗接种策略,借鉴病例和滞留旅客转运的成功经验,为制定科学、精准的常态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特征 防控措施
原文传递
2018-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宋利桃 范蒙光 +5 位作者 塔娜 张文强 尉瑞平 王群颖 司晓艳 白国辉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自内蒙古...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8-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资料,自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上报的年度汇总资料中收集布鲁氏菌病监测数据及确诊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概况、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情况及人群主动监测的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8-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报告布鲁氏菌病病例40665例,年均发病率为53.47/10万。年发病数从2018年的10111例增加至2020年的16406例,年发病率从2018年的39.99/10万增加到2020年的64.60/10万。春夏季为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8月,占64.90%(26390/40665)。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均有布病病例报告,其中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通辽市(9896例)、兴安盟(6136例)、赤峰市(4934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65岁(33539例),男女性别比为2.18∶1.00(27890∶12775);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79.23%(32221/40665);2018-2020年全区主动监测704085人,其中血清学检测391941人,感染率为4.57%(17920/391941);主动监测人群新发病例9539例。3年间共分离出布鲁氏菌羊3型19株、羊1型11株。结论2018-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动监测人群新发病例较多,有较高的病例漏报情况。建议扩大监测范围,加强人畜间病原监测,各部门联合防控,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流行特征 分析
原文传递
苏尼特左旗自毙鼠琥珀葡萄球菌分离株检测研究
8
作者 白雪峰 武彩霞 +6 位作者 丁少环 任广军 徐润娥 毛乌力吉 范蒙光 夏连续 王艳华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19-1323,共5页
目的拟通过实验室检测,探究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长爪沙鼠成批死亡的原因。方法将所有自毙鼠解剖后,取其脏器接种到赫氏培养基和半胱氨酸心琼脂血培养基上。对于分离菌株先排除鼠疫菌后,再接种到含有抗生素的半胱氨... 目的拟通过实验室检测,探究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长爪沙鼠成批死亡的原因。方法将所有自毙鼠解剖后,取其脏器接种到赫氏培养基和半胱氨酸心琼脂血培养基上。对于分离菌株先排除鼠疫菌后,再接种到含有抗生素的半胱氨酸心琼脂血培养基上,同时进行土拉弗朗西斯菌(土拉菌)特异抗原乳胶凝集检测。其次,对于所有分离菌株提取核酸后,采用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并与网上已公布的琥珀葡萄球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另外,用琥珀葡萄球菌悬液感染实验小鼠,在14 d内观察实验小鼠的精神和身体状况。结果分离的所有菌株在土拉菌选择性培养基上均不生长,土拉菌特异抗原乳胶凝集检测均为阴性,由此可以排除土拉菌。经过16S rRNA基因测序和比对,所有分离菌株鉴定为4株琥珀葡萄球菌、1株罗伊乳杆菌、1株阴道乳杆菌和1株粪肠球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本研究获得的3株琥珀葡萄球菌,与9株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琥珀葡萄球菌聚在主要谱系分支上。另外1株琥珀葡萄球菌和来自新疆的琥珀葡萄球菌聚在一个分支上。实验小鼠感染模型得出,琥珀葡萄球菌的最小致死量为5×10^(8)CFU/mL,亚致死量为108 CFU/mL。结论首次发现苏尼特左旗自毙长爪沙鼠体内含有琥珀葡萄球菌,推测琥珀葡萄球菌感染可能是当地长爪沙鼠成批死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毙鼠 长爪沙鼠 琥珀葡萄球菌 16S rRNA 系统进化 内蒙古自治区
原文传递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布鲁菌病高发区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尉瑞平 范蒙光 +1 位作者 塔娜 李晓燕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锡林浩特市畜产品从业人员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暴露因子和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18年在内蒙古畜产品加工区的锡林浩特市,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模牛羊屠宰加工相关企业的员工,以及从事畜产品收... 目的调查分析锡林浩特市畜产品从业人员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暴露因子和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18年在内蒙古畜产品加工区的锡林浩特市,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模牛羊屠宰加工相关企业的员工,以及从事畜产品收购、贩运、市场交易、街头屠宰等活动的个体从业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抽中的企业进行整群调查,对个体从业人员采用市场内寻找和义诊招募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重点包括基本情况、发病情况、工作工种以及工作习惯,并采集调查对象血清进行检测。对布病血清检测阳性病例的工作习惯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15家牛羊屠宰加工企业371名工人,其中24人血清检测阳性;调查个体从业人员219人,其中38人血清检测阳性。不同工种中,企业工人共涉及10个工种,其中死羔处理工人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6.67%(4/15),其次是剔骨肉工人,阳性检出率为14.71%(15/102)。个体从业人员涉及10个工种,其中剔骨肉阳性检出率最高,为50.00%(6/12);其次是处理死羔,阳性检出率为33.82%(23/68)。危险因素调查结果,企业工人调查了13种工作习惯,有5种是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嘴刁工具、划伤皮肤、不戴帽子、污染全身和污染头面;对个体从业人员调查了12种工作习惯,有5种是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不戴口罩、下班后不洗澡、污染四肢、污染头面和饭前不洗手。结论从事剔骨肉和死羔处理工种感染布病风险较高,个体和企业工人均有一些工作习惯,是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今后应加强宣传教育以及行为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高发区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four human plague cases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in 2019 被引量:4
10
作者 Feng Yilan fan mengguang +4 位作者 Gao Yulong Li Jianyun Zhang Dayu Wang Shuyi Wang Wenrui 《Biosafety and Health》 2020年第1期44-48,共5页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cases of human plague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MAR), China, and to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pla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n 12th of November 2019, two herd...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cases of human plague in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MAR), China, and to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pla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n 12th of November 2019, two herdsmen from Sunitezuo Banner, Xilingol League were diagnosed with pneumonic plague in Beijing, China. On November 16th, one resident of Xianghuang Banner, Xilingol League was diagnosed with bubonic plague in Huade County Hospital, Ulanqab, China. On 27th of November, one resident of Siziwang Banner was diagnosed with bubonic plague. In total, 78 close contacts were monitored over a period, but none of them developed symptoms. Plague outbreaks in animals had been reported in Sunitezuo Banner, Xianghuang Banner, and Siziwang Banner in 2019. Two of the four cases were related (husband and wife), but not the other two. All the cas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ontact with rodents (hare) or infected fleas. The case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plague cases in humans in order to stop further infection. This demonstrates the value of monitoring and ongoing vigilance on endemic diseases, the importance of updating medical training and raising public awareness about infectious diseases that even have not been observed over deca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GUE EPIDEMIOLOGY Inner Mongolia Bubonic plague Pneumonic plague
原文传递
稀土氧化钐微粒致大鼠肺损伤的研究
11
作者 赵敖宁 阴海静 +3 位作者 范蒙光 张喆 李楠 马腾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81-886,共6页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钐(Sm_(2)O3)微粒对大鼠肺组织的影响,并与相同剂量的二氧化硅(SiO_(2))微粒比较,以期寻找尘肺病的早期筛检参考指标。方法于2018年10月,将72只SPF级健康雄性大鼠以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SiO_(2)组、Sm_(2)O3组,...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钐(Sm_(2)O3)微粒对大鼠肺组织的影响,并与相同剂量的二氧化硅(SiO_(2))微粒比较,以期寻找尘肺病的早期筛检参考指标。方法于2018年10月,将72只SPF级健康雄性大鼠以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SiO_(2)组、Sm_(2)O3组,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灌注法分别向各组大鼠肺部灌注2.0 ml/kg生理盐水和280 mg/kg的SiO_(2)、Sm_(2)O3微粒悬浮液。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染色大鼠肺脏,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SNAIL同源物1(SNAI1)、SNAIL同源物2(SNAI2)、热休克蛋白-27(HSP-27)浓度。取染尘56 d Sm_(2)O3组、对照组大鼠肺组织0.5 g进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环状RNA(circRNA)筛检。结果染尘7 d时,SiO_(2)组和Sm_(2)O3组大鼠肺泡排列紊乱,围绕支气管壁可见淋巴组织聚集增生;14 d时SiO_(2)组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Sm_(2)O3组分散存在少量含Sm_(2)O3的巨噬细胞及纤维化结节;28 d时SiO_(2)组出现少量淋巴细胞浸润,Sm_(2)O3组部分区域可见纤维化结节;56 d时SiO_(2)组有少量纤维母细胞增生,Sm_(2)O3组可见大量含灰黑色物质的纤维化结节。不同染尘时间各组大鼠肺脏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尘14 d时SiO_(2)组大鼠血清中SNAI1、SNAI2含量低于对照组,Sm_(2)O3组血清中SNAI2含量低于对照组,但SNAI1、SNAI2含量高于SiO_(2)组(P<0.05);染尘28 d时SiO_(2)组HSP-27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染尘56 d后,Sm_(2)O3组HSP-27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染尘56 d后,Sm_(2)O3组lncRNA上调148个、下调725个,circRNA上调16个、下调153个。结论Sm_(2)O3可致大鼠肺损伤,早期即可检测到SNAI2含量的改变,可以作为尘肺病的早期筛检参考指标。大鼠染尘56 d后lncRNA、circRNA表达有差异,可能与尘肺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肺损伤 三氧化二钐 二氧化硅 SNAIL同源物1 SNAIL同源物2 热休克蛋白质类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原文传递
布鲁菌病4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飞 范蒙光 +5 位作者 塔娜 尉瑞平 宋利桃 李晓燕 郭威 张文强 《医学动物防制》 2023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目的观察布鲁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的4种实验室检测方法,探讨其在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病门诊就诊的119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97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采用虎红... 目的观察布鲁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的4种实验室检测方法,探讨其在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布病门诊就诊的119例患者为病例组,同期97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荧光偏振试验(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FP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ELISA)、血清凝集试验(serum agglutination test,SAT)进行布病血清学检测,比较RBPT、iELISA、FPA和确诊方法SAT的一致性,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以SAT为金标准,SAT与RBPT、iELISA、FPA的一致性比较符合(Kappa=0.759、0.898、0.842)。iELISA的灵敏度(94.02%)高于FPA(93.04%)和RBPT(90.18%),漏诊率(5.98%)低于FPA(6.96%)和RBPT(9.82%);iELISA的特异度(95.96%)高于FPA(91.09%)和RBPT(85.58%),误诊率(4.04%)低于FPA(8.91%)和RBPT(14.42%)。以确诊病例为金标准,灵敏度SAT(95.80%)>iELISA(94.96%)>FPA(93.28%)>RBPT(90.76%),特异度SAT(100.00%)>iELISA(96.91%)>FPA(92.78%)>RBPT(86.60%)。结论布病实验室检测FPA和iELISA灵敏度较好、特异度较高,采用FPA、IELISA初筛,SAT确诊相结合,能简便、迅速、精确地对布病进行诊断。多种血清学检测联合应用,能降低布病误诊、漏诊率,提高其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检测 荧光偏振试验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清学检测 分析
原文传递
2009-2020年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晨曦 李建云 +3 位作者 刘芳 范蒙光 刘洋 吴宜伟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8-561,共4页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掌握该疫源地鼠疫疫情的发展和变化特点。方法2009-2020年,每年5-9月在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开展监测,采用一日弓形夹法调查达乌尔黄鼠密度,5 m... 目的分析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掌握该疫源地鼠疫疫情的发展和变化特点。方法2009-2020年,每年5-9月在满洲里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开展监测,采用一日弓形夹法调查达乌尔黄鼠密度,5 m夹线法调查其他小型啮齿类动物;对达乌尔黄鼠体外寄生蚤,于低倍光镜下进行分类鉴定,对获取的鼠、蚤可检材料,按照《鼠疫诊断标准》(WS 279-2008),进行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分离培养;采集捕获的活鼠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进行鼠疫抗体检测。结果2009-2020年,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达乌尔黄鼠平均密度为0.45只/hm2;其他小型啮齿类动物捕获率为1.25%(787/63091),共获鼠类4科8属9种;达乌尔黄鼠总染蚤率为28.37%(1945/6856),蚤指数为1.04,共获蚤类2科3属3种;共剖检达乌尔黄鼠6674只,培养各种蚤类2537组6787只,鼠疫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共检测达乌尔黄鼠血清6795份,检出阳性血清11份,阳性检出率为0.16%,阳性血清最高滴度为1∶1280。2010-2014年连续5年均发现间接血凝试验阳性血清,且均分布在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右旗。结论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多个年度检出达乌尔黄鼠鼠疫菌抗体阳性血清,值得高度警惕,今后应持续开展监测工作,加强检菌工作,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鼠疫疫情,做好各项鼠疫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呼伦贝尔高原 蒙古旱獭 疫源地 达乌尔黄鼠
原文传递
呼和浩特地区1940例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尉瑞平 王美霞 +4 位作者 范蒙光 宋利桃 塔娜 李晓燕 米景川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近期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确诊的呼和浩特市布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地区、年龄、性...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近期布鲁菌病(简称布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确诊的呼和浩特市布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地区、年龄、性别、职业、时间分布)。结果共收集1940例布病患者资料,平均年龄为50.8岁。其中,男性1464例,平均年龄为50.4岁;女性476例,平均年龄为51.9岁;男女性别比为3∶1。2014-2017年发病人数分别为612、649、402、277人。主要分布在和林格尔县(937例)、土默特左旗(236例)、托克托县(191例),占总病例数的70.31%(1364/1940);发病年龄范围为1~86岁,45~<65岁年龄段居多,占总病例数的53.92%(1046/1940);职业分布以农民(1795例)、牧民(13例)、兽医(17例)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4.07%(1825/1940);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3-7月份,共1157例。结论呼和浩特地区布病病例主要来自和林格尔县、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春夏季多发;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65岁,以男性、农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数据收集 流行病学研究
原文传递
间接血球凝集试验在内蒙古长爪沙鼠疫源地的应用与评价
15
作者 范蒙光 尉瑞平 +3 位作者 李建云 米景川 张忠兵 赵刚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分析并评价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在内蒙古长爪沙鼠疫源地的应用。方法收集1996-2016年内蒙古各年度鼠疫监测总结和疫情分析报告(来自内蒙古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IHA法检测血清结果,包括时间、地区、宿主动物分布情况。结果19... 目的分析并评价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在内蒙古长爪沙鼠疫源地的应用。方法收集1996-2016年内蒙古各年度鼠疫监测总结和疫情分析报告(来自内蒙古综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IHA法检测血清结果,包括时间、地区、宿主动物分布情况。结果1996-2016年共采用IHA法检测各种宿主动物血清38096份,检出阳性172份,阳性率为0.45%;21个年度中除2001、2015年外,其余19个年度均通过IHA法判定有动物鼠疫的发生和流行;25个旗(县、市)中有10个通过IHA法检出阳性血清;共6种宿主动物血清中IHA法检出阳性结果,其中啮齿类动物5种、食肉类1种,大沙鼠阳性率达6.17%(91/1475),检出宿主动物血清阳性最高滴度达1:10240。结论 IHA法易于操作、经济合算,在内蒙古长爪沙鼠疫源地系统监测中为及时发现疫情提供了巨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长爪沙鼠 自然疫源地 间接血球凝集试验
原文传递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应用于布鲁菌病检测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吴飞 塔娜 +4 位作者 范蒙光 尉瑞平 宋利桃 郭威 张文强 《医学动物防制》 2023年第12期1201-1204,共4页
布鲁菌病是布鲁菌侵入机体,引起变态反应的人畜共患疾病。早期感染的检测对预防、治疗和控制布病有重要意义。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抗体或抗原相对快速和准确检... 布鲁菌病是布鲁菌侵入机体,引起变态反应的人畜共患疾病。早期感染的检测对预防、治疗和控制布病有重要意义。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抗体或抗原相对快速和准确检测的新型免疫分析法。本文将对布鲁菌病血清学检测技术研究、荧光偏振技术原理进行阐述,并重点介绍荧光偏振法在布鲁菌病检测中的运用,以期为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在布病检测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分析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 布鲁菌病 检测 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