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可持续性的RC结构全寿命多属性决策
1
作者 吴柯娴 金德均 +3 位作者 金伟良 范雪华 黄跃林 何晓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62-1572,共11页
为了有效延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降低其对环境和社会的不利影响,针对氯盐环境中钢筋混凝土(RC)结构的设计与维护提出考虑可持续性成本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工程决策中不同属性排序不一致的问题,为不同风险态度的决... 为了有效延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降低其对环境和社会的不利影响,针对氯盐环境中钢筋混凝土(RC)结构的设计与维护提出考虑可持续性成本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工程决策中不同属性排序不一致的问题,为不同风险态度的决策者提供综合考虑可持续性的决策指标和排序方法.多属性决策方法设置性能评估、成本分析和效用分析模块,依次分析RC结构在氯盐环境下的长期性能劣化规律、不同维护措施的提升效果与维护时机(包括环氧涂层、双向电迁移、黏贴钢板和黏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措施)、全寿命可持续性成本及其不确定性,进一步通过组合赋权法确定经济、环境和社会成本的权重,计算得到不同设计与维护方案的多属性效用值用于决策.对设计使用寿命为200 a的RC箱梁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始设计时能够合理提高结构性能、降低失效风险、减少维护次数的长寿命方案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但必须权衡各类成本和性能提升之间的综合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RC)结构 多属性决策 效用理论 可持续性 长期性能 维护措施
下载PDF
316L奥氏体不锈钢在不同电位下的点蚀和再钝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樊学华 于勇 +4 位作者 张子如 冯喆 陈丽娟 董磊 张雷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87-293,318,共8页
目的研究外加电位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点蚀和再钝化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循环极化、恒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EIS)等多种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系列电位与混合电位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点蚀敏感性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 目的研究外加电位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点蚀和再钝化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循环极化、恒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EIS)等多种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系列电位与混合电位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点蚀敏感性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观察分析钝化膜点蚀形貌和元素含量。结果在60℃的饱和CO_2的10 g/L NaCl溶液中,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钝化区间为-0.394~0.168 V,但电位在-0.100~0.168V之间,即亚稳态点蚀区时,电流出现一定的波动。在钝化区极化时,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稳态电流密度非常低,随外加电位的升高而略有增加,极化后试样表面无点蚀;在亚稳态点蚀区,极化的电流密度较高,极化后,试样表面出现明显的点蚀坑;混合区极化时,电位从0.1 V转换到-0.1 V时,电流密度急剧下降,并稳定在一个较低的电流值。XPS结果表明,在钝化区电位极化后,Cr、Mo元素含量有所升高,而Fe元素发生了选择性溶解。结论 Cr、Mo元素是耐蚀性元素,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存在可促进钝化膜的局部修复,因此电位转换到低电位后,试样表面发生再钝化现象,钝化膜的稳定性增强,材料的耐蚀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极化 电化学阻抗谱 点蚀 再钝化
下载PDF
高温高压条件下流速对X70钢CO2冲刷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樊学华 柳伟 +4 位作者 祝亚茹 蔡峰 于勇 孙万卿 李向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6-304,共9页
目的研究X70管线钢在高温高压CO2饱和溶液中不同流速下的冲刷腐蚀行为。方法通过流体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不同喷射流速下壁面切应力的变化规律。采用喷射冲击试验装置,利用扫描电镜、表面形貌测试仪、维氏硬度仪等设备和失重测量方法... 目的研究X70管线钢在高温高压CO2饱和溶液中不同流速下的冲刷腐蚀行为。方法通过流体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不同喷射流速下壁面切应力的变化规律。采用喷射冲击试验装置,利用扫描电镜、表面形貌测试仪、维氏硬度仪等设备和失重测量方法,分析喷射速度对X70管线钢CO2冲刷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随着喷射流速Uexit的增大,试样表面的壁面切应力和壁面压应力逐渐增大。随距喷射中心距离(径向距离)的增大,壁面切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壁面压应力急剧减小。在低流速(Uexit≤10 m/s)情况下,最大壁面切应力所对应的特征攻角大约为23°;当流速Uexit≥20m/s时,特征攻角迅速增至45°左右,且变化很小。试样表面形貌表现出明显的三个区域:停滞区、过渡区、壁面喷射区,且在低流速下,三个区域划分更为明显。在20m/s喷射速度下,壁面切应力呈现中心轴对称变化,为"M"形状,试样表面的冲蚀轮廓(冲蚀深度)呈现中心对称的"W"形状变化,大约在距中心滞点4 mm左右,即最大壁面切应力附近出现最大冲蚀深度,约55μm。试样表面硬度随径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中心停滞区硬度高达340HV10。喷射流速从10 m/s增加到40 m/s时,冲蚀速率由11.86 mm/a增加到32.97 mm/a。结论X70管线钢的典型形貌特征与喷射流体的壁面切应力大小和CO2腐蚀有关,最大壁面切应力处产生的冲蚀最为严重,冲蚀速率(Rcorr)与喷射流体的流速呈现线性关系,即Rcorr=4.861+0.714×Uex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冲击 冲刷腐蚀 流体动力学 腐蚀形貌 冲蚀速率
下载PDF
Aerosol Type Identification Using PARASOL Multichannel Polarized Data 被引量:2
4
作者 fan xue-hua CHEN Hong-Bi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4年第3期224-229,共6页
PARASOL(Polarization & Anisotropy of Reflectances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coupled with Observations from a Lidar) multi-channel and multi-directional polarized data for different aerosol types were compared.The P... PARASOL(Polarization & Anisotropy of Reflectances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coupled with Observations from a Lidar) multi-channel and multi-directional polarized data for different aerosol types were compared.The PARASOL polarized radiance data at 490 nm,670 nm,and 865 nm increased with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AOT) for fine-mode aerosols;however,the polarized radiances at 490 nm and 670 nm decreased as AOT increased for coarse dust aerosols.Thus,the variation of the polarized radiance with AOT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fine or coarse particle-dominated aerosols.Polarized radiances at three wavelengths for fine-and coarse-mode aerosols were analyzed and fitted by linear regression.The slope of the line for 670 nm and 490 nm wavelength pairs is less than 0.35 for dust aerosols.However,the value for fine-mode aerosols is greater than 0.60.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ethod(SVM) based on 12 vector features was used to discriminate clear sky,coarse dust aerosols,fine-mode aerosols,and cloud.Two cases were given and validated by AErosol RObotic NETwork(AERONET) measurements,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FMF(Fine Mode Fraction at 550 nm) images,PARASOL RGB(Red Green Blue) images,and CALIOP(Cloud-Aerosol Lidar with Orthogonal Polarization) VFM(Vertical Feature Mask)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 typePARASOLpolarized dat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下载PDF
5个栀子农家品种开花性状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范雪华 童勇军 《浙江林业科技》 2018年第6期33-37,共5页
通过对‘早红98’、‘赣湘1号’、‘金栀1号’、‘金栀2号’和‘长江1号’5个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农家品种开花物候期、花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及其花粉生活力的测定,对其开花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个栀子农家品种的开花期集中... 通过对‘早红98’、‘赣湘1号’、‘金栀1号’、‘金栀2号’和‘长江1号’5个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农家品种开花物候期、花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及其花粉生活力的测定,对其开花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个栀子农家品种的开花期集中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持续21~28 d;栀子花瓣数多为6瓣,个别花朵为7瓣,花瓣数与雄蕊数严格一致,且雄蕊略长于柱头,花丝极短,花药线形;5个栀子农家品种在开花当天花粉生活力均达到50%以上,且不同农家品种间花粉生活力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农家品种 开花性状 比较分析
下载PDF
An Improved Atmospheric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Incorporating Rough Ocean Boundaries 被引量:2
6
作者 fan xue-hua Chen Hong-Bin +1 位作者 Han Zhi-Gang Lin Long-F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0年第3期139-144,共6页
The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RT3), a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VRT) scheme in a plane-parallel atmosphere, was bounded by a rough ocean surface in this study. The boundary problem was solved using a Fourier series d... The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RT3), a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VRT) scheme in a plane-parallel atmosphere, was bounded by a rough ocean surface in this study. The boundary problem was solved using a Fourier series decomposition of the radiation field as a function of the azimuth. For the case of a rough ocean surface, the decomposition was obtained by developing both the Fresnel reflection matrix and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water facet orientation as Fourier series. The effect of shadowing by ocean surface waves was also considered in the boundary condition. The VRT model can compute the intensity and degree of polarization of the light at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TOA), the ocean surface, and any level of the atmosphere in the ocean-atmosphere system.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our model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computed by Ahmad’s model.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adow effects of wave facets on the intensity and the degree of polarization are negligible except at the ocean surface near the grazing angle, possibly because we did not consider the effect of white ca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rough ocean fresnel reflection matrix wave facet distribution function
下载PDF
高流速、高盐、高CO_(2)湿气条件下X60管线钢顶部的腐蚀行为
7
作者 于勇 樊学华 +4 位作者 张玉楠 朱金阳 陈丽娟 刘兆文 张雷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9-63,共5页
为明确X60管线钢在高流速、高含盐、高含CO_(2)湿气条件下的顶部腐蚀行为和规律,采用高速湿气环路系统对X60管线钢进行湿气顶部腐蚀模拟评价试验。通过腐蚀前后试样的失重量评估X60管线钢湿气顶部腐蚀的情况,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为明确X60管线钢在高流速、高含盐、高含CO_(2)湿气条件下的顶部腐蚀行为和规律,采用高速湿气环路系统对X60管线钢进行湿气顶部腐蚀模拟评价试验。通过腐蚀前后试样的失重量评估X60管线钢湿气顶部腐蚀的情况,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含水率和不同Cl-浓度对X60管线钢湿气顶部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MPa CO_(2)、气体流速10 m/s、Cl^(-)含量分别为130000,170150 mg/L,含水率分别为0.03%和0.05%的工况下,X60管线钢试样表面均有结晶盐粒分布,即在较长服役周期下存在结垢风险。在Cl^(-)含量为130000 mg/L时,高含水率能促进X60管线钢的腐蚀;当Cl^(-)含量增至170150 mg/L时,含水率的升高反而抑制X60管线钢的顶部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部腐蚀 湿气环路 X60管线钢 结垢 腐蚀失重
下载PDF
微波灭菌对中药汤剂微生物限度的影响
8
作者 于若祎 苗妍 +6 位作者 施钧瀚 王盼盼 范雪花 董峰宇 桂新景 李学林 刘瑞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81-2388,共8页
目的考察不同微波灭菌参数对汤剂微生物限度的影响,以探讨其应用于汤剂灭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4组汤剂(普通方、含动物药方、含矿物药方、含后下药方,共四类)煎煮后密封包装,冷却至25℃后使用900W微波炉进行灭菌。以灭菌时间为控制条... 目的考察不同微波灭菌参数对汤剂微生物限度的影响,以探讨其应用于汤剂灭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4组汤剂(普通方、含动物药方、含矿物药方、含后下药方,共四类)煎煮后密封包装,冷却至25℃后使用900W微波炉进行灭菌。以灭菌时间为控制条件分为两组:灭菌60s组与90s组,灭菌后室温储存,于第1,3,7,14,21,30天进行性状观察,并依据《中国药典》(2020版)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结果第1、3天,灭菌后的14组汤剂均合格;第7天,灭菌60s、90s组合格汤剂分别为12组、13组;第14、21天两种灭菌时长下合格汤剂分别为10组、9组;第30天,灭菌60s、90s组合格汤剂分别为7组、8组。灭菌90s组需氧菌含量均显著低于灭菌60s(P<0.05),霉菌和酵母菌含量部分组显著低于灭菌60s组(P<0.05),其余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煎煮、灭菌和储存条件下,不同类别汤剂的含菌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微波灭菌60s、90s置于室温储存30天后分别有50.0%、57.1%的汤剂微生物限度符合药典规定,其具体使用规律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 微波灭菌 贮藏 微生物限度
原文传递
基于经典人群口尝法的中药伴侣抑苦规律及应用规律研究
9
作者 张迪 张耀 +7 位作者 施钧瀚 王艳丽 李晨旭 苗妍 范雪花 李涵 李学林 刘瑞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6603-6615,共13页
目的掌握中药复合掩味佐剂-中药伴侣的抑苦规律,促进其科学规范地应用于临床。方法以御寒汤(Yuhan Decoction,YD)、龙胆泻肝汤(Longdan Xiegan Decoction,LXD)、三黄泻心汤(Sanhuang Xiexin Decoction,SXD)的传统汤剂(traditional decoc... 目的掌握中药复合掩味佐剂-中药伴侣的抑苦规律,促进其科学规范地应用于临床。方法以御寒汤(Yuhan Decoction,YD)、龙胆泻肝汤(Longdan Xiegan Decoction,LXD)、三黄泻心汤(Sanhuang Xiexin Decoction,SXD)的传统汤剂(traditional decoction,TD)与配方颗粒汤剂(formula granule decoction,FGD)为载体,以甜橙味(M_(1))、巧克力味(M_(2))、咖啡味(M_(3))中药伴侣为掩味佐剂,制备原始汤剂和掩味汤剂,及其2、4、8、16、32倍稀释液,基于经典人群口尝法(traditional human taste panel method,THTPM),以苦度降低值(ΔI_(1))、修正抑苦率(calibrated rate of bitterness suppressing,CRBS)为指标,评价中药伴侣抑苦效能,并通过建立①原始汤剂苦度(I0)及掩味汤剂苦度值(I0’)与二者体积(V)、②同体积下掩味汤剂较原始汤剂的苦度降低值(ΔI_(1))与二者体积(V)、③稀释前后掩味汤剂苦度降低值(ΔI2)与稀释前后体积差值(V’)的预测模型,探索不同稀释倍数下中药伴侣的抑苦规律,进而总结应用规律以指导实际应用。结果测得不同体积下的中药伴侣对中药汤剂的ΔI_(1)、CRBS,中药伴侣对TD掩味效果相对较好(P<0.05),M_(2)掩味效果相对较好(P<0.05);抑苦规律:①I0/I0’-V共24组(R^(2)≥0.7242,P<0.05),随等比稀释,二者并非平行降低(P<0.01);②ΔI_(1)-V共18组(R^(2)≥0.8428,P<0.01),掩味汤剂在100~800 mL时,3种中药伴侣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中药汤剂的苦度(P<0.01);③ΔI2-V’共18组,拟合出17组预测模型(R^(2)≥0.7564,P<0.05),M_(1)掩味汤剂随稀释苦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小(P<0.01);应用规律:同等剂量等比稀释条件下,M_(1)适合“浓喝”,M_(2)、M_(3)适合“稀喝”。结论基于口尝法揭示了中药伴侣抑苦规律,进而总结了中药伴侣的应用规律,为中药伴侣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伴侣 抑苦 经典人群口尝法 食品型复合掩味佐剂 御寒汤 龙胆泻肝汤 三黄泻心汤 传统汤剂 配方颗粒汤剂 苦度 修正抑苦率
原文传递
基于智能视觉技术的白及饮片真伪快速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侯富国 桂新景 +6 位作者 王艳丽 李海洋 范雪花 李涵 施钧瀚 刘瑞新 李学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9-519,共11页
目的 利用电子眼和色差仪分别对白及Bletillastriata及其伪品进行辨识,旨在建立白及真伪的快速辨识方法。方法 首先基于《中国药典》、地方标准和HPLC指纹图谱对多采集来源的134批白及及其伪品样品进行综合鉴别,以确定标杆辨识信息(Y)... 目的 利用电子眼和色差仪分别对白及Bletillastriata及其伪品进行辨识,旨在建立白及真伪的快速辨识方法。方法 首先基于《中国药典》、地方标准和HPLC指纹图谱对多采集来源的134批白及及其伪品样品进行综合鉴别,以确定标杆辨识信息(Y)。然后基于电子眼和色差仪分别获取上述样品的智能视觉信息(X)。最后利用Matlab建立Y=F(X)模型,即分别建立白及真伪二分类(白及、非白及)和四分类(白及、天麻Gastrodiaelata、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的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iscriminant analysis,PCA-D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和K最近邻(K nearest neighbor,KNN)辨识模型并验证。结果 经留一法交互验证,基于电子眼建立的二分类最优辨识模型为KNN模型,正判率为99.25%;四分类最优辨识模型为LS-SVM模型,正判率为97.01%。基于色差仪建立的二分类最优辨识模型为KNN模型,正判率为99.25%;四分类最优辨识模型为PLS-DA模型,正判率为97.67%。基于2类智能视觉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建立二分类最优辨识模型为PCA-DA和KNN模型,正判率均为98.51%,相较于融合前有所降低;四分类最优辨识模型为LS-SVM模型,正判率为97.76%,相较于融合前有所升高。结论 2类智能视觉技术均可用于白及真伪的快速辨识。可为中药品质的快速准确辨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智能视觉技术 真伪快速辨识 多源信息融合 电子眼 色差仪 天麻 玉竹 黄花白及 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K最近邻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智能感官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五味药性二分类辨识方法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任延娜 冯文豪 +6 位作者 李涵 范雪花 李海洋 姚静 王艳丽 刘瑞新 李学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80-3092,共13页
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感官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用于中药五味药性二分类辨识方法的可行性,为中药药性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借鉴。方法 选取122种仅含单一味不含兼味的5类代表性中药饮片(源自《中国药典》2020年版)及14种常用的食品类样本,使用PEN... 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感官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用于中药五味药性二分类辨识方法的可行性,为中药药性评价提供新的方法借鉴。方法 选取122种仅含单一味不含兼味的5类代表性中药饮片(源自《中国药典》2020年版)及14种常用的食品类样本,使用PEN3型电子鼻及ASTREE、SA402B型电子舌采集136种样本的智能感官信息,以得到的信息矩阵作为自变量(X),药典项下的性味描述等作为标杆信息(Y),利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iscriminant analysis,PCA-DA)、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2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分别基于单一型号智能感官设备(单源)和多智能感官信息融合(多源)建立五味二分类(酸/非酸、咸/非咸、辛/非辛、甘/非甘、苦/非苦)辨识模型Y=F(X),以交互验证的正判率作为模型优选指标。结果 经留一法交互验证,基于单源信息的五味二分类模型中最大正判率分别是98.53%(ASTREE/PCA-DA、LS-SVM)、97.06%(ASTREE/PCA-DA)、84.56%(ASTREE/LS-SVM)、89.71%(ASTREE/LS-SVM)、84.56%(ASTREE/LS-SVM),基于多源信息的五味二分类辨识模型的最大正判率分别是99.26%[(ASTREE+SA402B)/PCA-DA]、99.26%[(ASTREE+SA402B、PEN3+ASTREE+SA402B)/PCA-DA]、88.97%[(PEN3+ASTREE+SA402B)/LS-SVM]、91.91%[(PEN3+ASTREE+SA402B)/PCA-DA]、86.76%[(ASTREE+SA402B)/PCA-DA],多源信息融合后模型的正判率有所提高,平均提高2.35%(P<0.01)。结论 ASTREE型电子舌对于中药五味二分类辨识方面表现良好;多源信息融合后模型的正判率较单独使用任一电子鼻或电子舌均有所提高,为中药五味药性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 药性 二分类 智能感官 多源信息融合
原文传递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白及与黄花白及辨识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范雪花 王艳丽 +6 位作者 侯富国 李涵 李海洋 姚静 施钧瀚 桂新景 刘瑞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90-3998,共9页
目的通过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与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进行辨识研究。方法采用Shim-pack GIST C_(18)-AQ(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体积流... 目的通过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与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进行辨识研究。方法采用Shim-pack GIST C_(18)-AQ(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nm;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Chem Pattern TM软件对白及、黄花白及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SIMCA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二者进行定性辨识研究。结果在相似度分析中,45批白及的相似度为0.74~0.97,相似度较好,29批黄花白及的相似度为0.44~0.83,部分黄花白及与白及较为相似;聚类分析与PCA分析结果较为一致,部分样品可分为2类;PLS-DA分析分类效果显著,模型参数Q^(2)为0.80,R^(2)Y为0.85,完全能将两者区分开。通过PLS-DA分析结合VIP值筛选出了影响白及与黄花白及质量差异的8个共有峰,对这8个共有峰进行分析,二者之间除15号峰(militarine)峰面积没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7个共有峰峰面积白及均显著小于黄花白及(P<0.01)。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能够实现白及与黄花白及的鉴别,可为白及饮片的质量辨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黄花白及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1 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 天麻素 质量辨识
原文传递
基于GC-IMS的白及饮片与黄花白及饮片的挥发性有机物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海洋 王艳丽 +8 位作者 岳佑凇 侯富国 李涵 范雪花 姚静 施钧瀚 李学林 桂新景 刘瑞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4-1083,共10页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建立白及饮片和黄花白及饮片的挥发性有机物指纹图谱,对比两者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方法基于GC-IMS检测白及饮片和黄花白及饮片的挥发性有机物,采用直观法和指纹图谱法对比两者挥发性有机物的差...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建立白及饮片和黄花白及饮片的挥发性有机物指纹图谱,对比两者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方法基于GC-IMS检测白及饮片和黄花白及饮片的挥发性有机物,采用直观法和指纹图谱法对比两者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借助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对指纹图谱筛选出的差异峰进行分析,并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值)和P值筛选两者的差异标志物。结果基于软件内置的NIST数据库和IMS数据库,在两种饮片中共定性出60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以醇类、醛类、酮类为主;通过初步分析可观察到两种饮片部分挥发性有机物的峰强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进一步通过对比指纹图谱和峰体积发现两种饮片共有65种含量差异较大的挥发性有机物,其中,白及有41种含量较高的成分,黄花白及有24种。最后结合VIP值和P值还确定了4-甲基-2-戊酮(二聚体)、樟脑(单体)、5-甲基-2-呋喃甲醇(二聚体)等12种差异标志物。结论GC-IMS技术可用于白及饮片与黄花白及饮片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分析和对比,为后期开展两者的整体差异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黄花白及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有机物
原文传递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涵 谢梦迪 +6 位作者 桂新景 侯富国 范雪花 李海洋 王艳丽 李学林 刘瑞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35-2852,共18页
中药质量评价是关乎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关键问题之一,中药质量评价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传统评价(性状、显微和理化)、化学评价和生物评价。由于中药组成复杂,上述评价技术体系中的单一检测手段通常无法获得足够的质量信息,信息融合策略... 中药质量评价是关乎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关键问题之一,中药质量评价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传统评价(性状、显微和理化)、化学评价和生物评价。由于中药组成复杂,上述评价技术体系中的单一检测手段通常无法获得足够的质量信息,信息融合策略可有机整合来自多个分析检测技术的数据,获取样本更全面的信息,提高质量评价效果。目前,信息融合策略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和食品等领域,在中药质量评价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介绍了多源信息融合的定义、结构、方法及融合层次,综述了其在中药产地溯源、品种鉴别和制药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并整理了各篇文献中数据融合的具体方法,最后对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中药质量评价方面的应用、发展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展望和讨论,以期为拓宽该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质量评价 信息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