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大地电磁密集阵列研究蚌埠地震构造环境
1
作者 蔡军涛 陈小斌 +6 位作者 方良好 戚浩 王培杰 张赟昀 刘钟尹 谢兴兵 周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8-658,共21页
本文基于蚌埠及邻区100个高质量测点组成的宽频带大地电磁密集阵列数据,首先利用相位张量和阻抗张量统计成像技术定性分析了研究区构造维性和电性结构特征,然后采用多重网格法结合多次迭代重构的三维反演技术获得了其精细可靠的三维电... 本文基于蚌埠及邻区100个高质量测点组成的宽频带大地电磁密集阵列数据,首先利用相位张量和阻抗张量统计成像技术定性分析了研究区构造维性和电性结构特征,然后采用多重网格法结合多次迭代重构的三维反演技术获得了其精细可靠的三维电阻率结构.结果显示蚌埠隆起南、北部电性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支持其南部和北部存在不同的构造演化和变形机制的观点.蚌埠隆起内部存在多个切割高阻异常体、与断裂带对应的低阻条带,其中下地壳存在高导异常.综合分析推断,该中下地壳高导异常为流体渗入到先存多条交切断层的破碎带所致,深部物质对蚌埠隆起区构造变形的作用不显著.本文研究认为蚌埠及其邻近地区具备强震孕育的深部结构环境,但该区域构造变形驱动机制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 大地电磁 三维电性结构 城市活断层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合肥下蜀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路硕 尹功明 +3 位作者 宋为娟 方良好 疏鹏 郑颖平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428-439,共12页
合肥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下蜀黄土广泛分布,通过对合肥地区BK2钻孔剖面岩性、氧化物含量及其地球化学风化参数的分析,研究合肥地区风成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及其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野外钻孔岩芯剖面显示地层较好连续性,结合年龄... 合肥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下蜀黄土广泛分布,通过对合肥地区BK2钻孔剖面岩性、氧化物含量及其地球化学风化参数的分析,研究合肥地区风成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及其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野外钻孔岩芯剖面显示地层较好连续性,结合年龄数据划分了该孔的第四纪沉积框架,Qh底界为1.20m,Qp^3底界为5m,5~35.10m属Qp^2中晚期地层;合肥下蜀土主要化学成分(SiO2+Al2O3+Fe2O3)的平均含量之和达88.99%,这种显著的富硅铝铁现象表明了该区气候较为湿润;化学风化程度较强,下蜀土的CIA平均值及其脱Ca、Na、K的程度均大于洛川黄土,说明其堆积期古气候比同期堆积的洛川气候温湿,较宣城干凉,与南京、镇江气候较为接近;近0.5Ma以来总体经历由湿热-干冷的变化,大致可分为35~14.50m、14.50~4.50m、4.50~1.20m和1.20~0m四个阶段,气候变化由温暖湿润-温暖偏干-冷凉偏干-温暖湿润,显示了区内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气候变迁具有全球一致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 下蜀黄土 地球化学 化学风化参数、古气候
下载PDF
运用InSAR技术解算四川长宁M_(S)6.0地震三维形变场及时间序列形变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于书媛 方良好 +3 位作者 宴金旭 倪红玉 陈靓 丁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9-1477,1488,共10页
运用升、降轨Sentinel-1A卫星的差分干涉影像,获取2019-06-17四川宜宾长宁M_(S)6.0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场。在此基础上,以升降轨同震形变数据为约束条件,基于Okada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得到发震断层符合走滑和逆冲特征,断层破裂尺度约... 运用升、降轨Sentinel-1A卫星的差分干涉影像,获取2019-06-17四川宜宾长宁M_(S)6.0地震的三维同震形变场。在此基础上,以升降轨同震形变数据为约束条件,基于Okada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得到发震断层符合走滑和逆冲特征,断层破裂尺度约为15 km×20 km,断层滑动角为44.37°,断层倾角为56.42°,震源深度约为10.2 km,矩震级为M_(W)5.8。最后,采用SBAS-InSAR技术获取该地区2019-04-05至2019-08-03各时间段的累计形变,结果认为该区域在震前近场形变波动较小,震后一段时间累积形变增长,分析原因可能是余震分布使得地表变化处于不稳定状态。通过与已有研究文献的比较和对该区域断层构造的分析,推测此次长宁地震发震断层由反演出的断层滑动引起,滑动面上缘接近地表,主震引起的次级断层活动触发短期内强余震频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宁M_(S)6.0地震 Sentinel-1A 三维同震 震间形变 滑动分布 时序InSAR
下载PDF
严家桥—枫沙湖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路硕 疏鹏 +5 位作者 方良好 杨源源 郑颖平 谈昕 潘浩波 宋方敏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3-31,共9页
严家桥—枫沙湖断裂是位于郯庐断裂带前陆冲断带的一条重要隐伏-半裸露断裂,沿断裂附近有文字记载以来发生过数次破坏性地震,然而对于该断裂的几何结构、活动性质、活动时代等目前尚无统一认识。在高精度卫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通过详细... 严家桥—枫沙湖断裂是位于郯庐断裂带前陆冲断带的一条重要隐伏-半裸露断裂,沿断裂附近有文字记载以来发生过数次破坏性地震,然而对于该断裂的几何结构、活动性质、活动时代等目前尚无统一认识。在高精度卫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通过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典型断层剖面分析及部分断层泥年龄样品测试,研究了严家桥—枫沙湖断裂的几何结构及活动特征。研究发现断裂在深部重力场上表现为NNE向异常条带,自严家桥向南经潘家桥,止于枫沙湖附近,主要表现为东西两支断裂的山前断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最新活动可能以走滑为主。结合前人对1585年巢湖5~3/_4级地震及1654年庐江、枞阳间5~1/_4级地震的等震线形态及区域断裂分布的研究,认为这两次地震的发生可能与严家桥—枫沙湖断裂的最新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家桥-枫沙湖断裂 几何结构 典型剖面 1585年巢湖53/4级地震 1654年庐江、枞阳间51/4级地震 最新活动
下载PDF
落儿岭-土地岭断裂几何结构及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疏鹏 路硕 +2 位作者 方良好 郑颖平 宋方敏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7,共11页
落儿岭-土地岭断裂是东大别地区重要的发震构造,然而限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前人对其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以发生多次中强地震的落儿岭-土地岭断裂为研究对象,在高精度卫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尤其是对典型... 落儿岭-土地岭断裂是东大别地区重要的发震构造,然而限于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前人对其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以发生多次中强地震的落儿岭-土地岭断裂为研究对象,在高精度卫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尤其是对典型断层剖面进行分析,研究落儿岭-土地岭断裂的断错地质地貌特征、几何结构及活动特征。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其他资料分析认为落儿岭-土地岭断裂为发育于大别造山带内部的一条走向NE、向NW陡倾的断裂带。依据地质地貌特征及地震活动性,断裂可以划分为杨树沟-黑石渡段和黑石渡-横塘岗乡段两个几何段落。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断裂最新活动继承了中生代以来的运动方式,以兼具右旋走滑的拉张正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儿岭-土地岭断裂 典型剖面 几何结构 活动时代 运动性质
下载PDF
滇西南地区孟连断裂晚第四纪走滑速率的厘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炳旭 袁道阳 +4 位作者 王爱国 何文贵 邵延秀 方良好 高效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0-780,共11页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获得滇西南地区孟连断裂的几何特征和活动性参数。孟连断裂总体走向NE-NEE向,不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连续性较好。断裂从单侧控制着沿线的勐滨、孟连和勐马三个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断裂沿线地貌以线性较好... 通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实地调查,获得滇西南地区孟连断裂的几何特征和活动性参数。孟连断裂总体走向NE-NEE向,不具有明显的分段性,连续性较好。断裂从单侧控制着沿线的勐滨、孟连和勐马三个新生代盆地的发育。断裂沿线地貌以线性较好的断层谷、断层崖和断层陡坎为主,并发育多级左旋位错的河流、冲沟和阶(台)地等,观测到的最小左旋位错约为7m。采用高精度Li-DAR测量方法,对4处典型水平位错地貌进行精细测量,根据获得的相应地貌面年代,得到孟连断裂晚第四纪以来平均左旋走滑速率为2.2±0.4mm/a。其结果与滇西南地区其他NE向左旋走滑断裂滑动速率相当,反映了区域构造活动的整体协调性。根据跨断层地质体最大左旋位错量9.5±1.8km,估算断裂开始左旋走滑的时代为距今4.7±1.6Ma左右,即中新世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连断裂 左旋走滑 走滑速率 走滑起始时间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浮槎山段池河-太湖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方良好 疏鹏 +5 位作者 路硕 郑颖平 解惠婷 杨源源 曹均锋 潘浩波 《华北地震科学》 2021年第3期1-6,16,共7页
在浮槎山西缘开展野外调查发现典型断层剖面,采集断层泥ESR年代样品,测年结果为(152±30)ka BP和(188±23)ka BP;垂直断裂布设1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获得了近地表高精度浅层地震剖面。断层剖面及浅震解译结果显示,该断裂位于元... 在浮槎山西缘开展野外调查发现典型断层剖面,采集断层泥ESR年代样品,测年结果为(152±30)ka BP和(188±23)ka BP;垂直断裂布设1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获得了近地表高精度浅层地震剖面。断层剖面及浅震解译结果显示,该断裂位于元古代石英岩与白垩纪砂岩之间,具有相似的构造特征,有正断分量。综合断层地貌特征、断层泥测年结果、浅层地震勘探结果及区域断裂构造对比,认为郯庐断裂带浮槎山段池河-太湖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但第四纪以来活动程度较弱;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情况与其所在地的弱地震活动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合肥盆地 池河-太湖断裂 ESR测年 第四纪
下载PDF
桥头集-东关断裂合肥盆地段活动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方良好 疏鹏 +4 位作者 路硕 郑颖平 杨源源 潘浩波 李鹏飞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7-776,共10页
北西走向的桥头集-东关断裂与郯庐断裂带南段相交切,横跨合肥盆地及其东缘的隆起区,在合肥盆地内呈隐伏状态。本研究跨桥头集-东关断裂合肥盆地段布设3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揭示断裂浅部构造特征。解译出的F_(P1)、F_(P2)和F_(P3)断层性... 北西走向的桥头集-东关断裂与郯庐断裂带南段相交切,横跨合肥盆地及其东缘的隆起区,在合肥盆地内呈隐伏状态。本研究跨桥头集-东关断裂合肥盆地段布设3条浅层地震勘探测线,揭示断裂浅部构造特征。解译出的F_(P1)、F_(P2)和F_(P3)断层性质相同,倾向一致,上断点深度相近,反映出桥头集-东关断裂合肥盆地段是一条走向NW、倾向SW、具有逆断分量的断裂。3条浅层地震反射剖面中第四系的底界面反射波组TQ呈连续近水平展布,表明桥头集-东关断裂两侧的第四系厚度无明显变化。在浅震剖面解译的基础上,布设了1条跨断层钻孔联合剖面,剖面揭露出的第四系没有被错动。结合本区第四系地层发育情况及钻孔地层年龄分析,认为桥头集-东关断裂中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根据本文探测结果,尚不能排除桥头集-东关断裂早更新世有一定的弱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头集-东关断裂 合肥盆地 地震反射剖面 钻孔联合剖面 断裂活动性
下载PDF
合肥盆地东缘北西向断裂活动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方良好 郑颖平 +3 位作者 疏鹏 路硕 杨源源 李鹏飞 《华北地震科学》 2020年第3期6-12,共7页
对合肥盆地东缘基岩区的NW向断层剖面进行了观察和年代样品测试,并跨其中1条断层布设了浅层地震勘探测线;结合本区第四系厚度和沉积特征,对浅震测线时间剖面进行了地质解释。根据调查所揭示的剖面特征、断层泥ESR测年数据、浅层地震勘... 对合肥盆地东缘基岩区的NW向断层剖面进行了观察和年代样品测试,并跨其中1条断层布设了浅层地震勘探测线;结合本区第四系厚度和沉积特征,对浅震测线时间剖面进行了地质解释。根据调查所揭示的剖面特征、断层泥ESR测年数据、浅层地震勘探结果及本区的中强地震活动构造背景,认为这组NW向断裂中更新世有过活动;合肥盆地东缘NW向横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情况与断裂所在地区的新构造环境有关,尽管断层泥测年结果表明断裂在中更新世有过活动,但其活动强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合肥盆地 NW向横向断裂 断裂活动性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庐江段嘉山-庐江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良好 疏鹏 +4 位作者 路硕 郑颖平 杨源源 潘浩波 李鹏飞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3-38,共6页
郯庐断裂带庐江段嘉山-庐江断裂位于大别山东侧的山前盆地内,断裂线性特征较明显,沿一系列NNE向长条状低丘边缘展布。本文对该断裂开展了野外调查,为了确定断裂的形迹及其活动性,我们沿长条状低丘边缘进行详细的追索,发现了多个典型的... 郯庐断裂带庐江段嘉山-庐江断裂位于大别山东侧的山前盆地内,断裂线性特征较明显,沿一系列NNE向长条状低丘边缘展布。本文对该断裂开展了野外调查,为了确定断裂的形迹及其活动性,我们沿长条状低丘边缘进行详细的追索,发现了多个典型的断层剖面,并采集了断层泥ESR年龄样品。3条剖面中断层特征相似,倾角都较陡,沿断面可均见近水平擦痕,显示该断裂是一条倾角较陡的以走滑为主的断裂。结合断层地貌特征、断层泥测年结果及区域内重要断裂的构造对比,认为郯庐断裂带庐江段嘉山-庐江断裂是一条中更新世断裂。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情况与断裂所在地的弱地震活动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嘉山-庐江断裂 ESR测年 走滑断裂 中更新世
下载PDF
郯庐断裂南段怀远—池河北西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来自韭山东北缘的地质证据
11
作者 方良好 路硕 +4 位作者 疏鹏 潘浩波 戚浩 王扬帆 汪凡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48-2258,共11页
怀远—池河断裂与郯庐断裂带南段相交,处在郯庐断裂带活动性逐渐减弱的地段。为获取断裂活动的地质证据,选取安徽韭山东北缘进行地貌调查、探槽开挖、年龄样品测试等工作。研究表明,韭山东北缘的线性地貌受断裂活动控制,在调查揭示的多... 怀远—池河断裂与郯庐断裂带南段相交,处在郯庐断裂带活动性逐渐减弱的地段。为获取断裂活动的地质证据,选取安徽韭山东北缘进行地貌调查、探槽开挖、年龄样品测试等工作。研究表明,韭山东北缘的线性地貌受断裂活动控制,在调查揭示的多个剖面中,断层表现出一致的活动性质,走向NW,倾向NE,倾角70°左右,具有正断性质;断层垂直断距在第四系中由下往上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在第四纪覆盖层中,说明断裂具有多期活动,进入中更新世后活动性逐渐减弱。通过跨断层探槽剖面分析及测年结果可知,断层最新活动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上覆的中更新世顶部地层及晚更新世地层未受影响,说明该断裂是一条中更新世断裂,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怀远—池河断裂的活动情况与其所在地区的新构造环境有关。郯庐断裂带是本区规模最大的控制性构造,它的活动性对区内其他断裂具有重要影响,断裂带明光以南段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受其影响,与它相交的怀远—池河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也表现为中更新世。这或是蚌埠—凤阳地区以中小地震活动为主的一个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远—池河断裂 郯庐断裂南段 第四纪活动性 探槽 韭山
下载PDF
Geological Evid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ity of the Wuhe-Mingguang Section of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in Late Pleistocene 被引量:2
12
作者 Shu Peng fang lianghao +4 位作者 Zheng Yingping Lu Shuo Pan Haobo Song fangmin Li Shengqi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6年第4期485-499,共15页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strike-slip fault in East China,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draws scholars attention for its strong seismic activity. Nevertheless,most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along segments in Shandon...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strike-slip fault in East China,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draws scholars attention for its strong seismic activity. Nevertheless,most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along segm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Bohai Bay where huge earthquakes occur frequently. Meanwhile,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segments lying to the south of Huaihe River have been inactive since the late Quaternary and thus it is incapable of generating moderate or strong earthquakes. However,these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have been questioned by our recent work for part of the fault south to the Huaihe River. Based on interpretation of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detailed field investigations near Wuhe county and Mingguang City in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and elaborate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w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mainly consists of four branches and at least one should be active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for the Wuhe-Mingguang section. This segment is monopolized by dextral strike-slip motion in late Quaternary. Different from obvious faults in bed rocks or consolidated sediments,the latest activity trace in Quaternary loose sediment revealed by trench excavation is not obvious or even invisible to visual observation. According to our recent work and previous studies, we call for more attention to be paid to invisible faults in young sediment and also suggest that more research be conducted along this seemingly placid seg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城-庐江断裂带 晚更新世 活动特征 地质证据 高分辨率卫星图像 松散沉积物 强地震活动 第四纪晚期
下载PDF
我国公众对猴痘知晓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张微 方良好 +4 位作者 温韵菁 廖鑫龙 秦鹏哲 甄若楠 许建雄 《华南预防医学》 2023年第7期818-823,共6页
目的了解当下我国公众对猴痘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和头脑风暴法结合设计调查问卷,通过互联网发布电子问卷招募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对猴痘疫情的关注情况、猴... 目的了解当下我国公众对猴痘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和头脑风暴法结合设计调查问卷,通过互联网发布电子问卷招募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对猴痘疫情的关注情况、猴痘知识知晓情况等。结果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共招募调查对象10556人,对猴痘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在20~<35岁(OR=1.33)和35~<50岁(OR=1.38),已婚(OR=1.39)、离异或丧偶(OR=1.79),职业为学生(OR=2.55)、干部职员/企业/事业单位人员(OR=2.05)、工人(OR=2.01)和个体户(OR=2.40),月收入/生活费在2500~<5000元(OR=1.72)、5000~<10000元(OR=1.63)和≥10000元(OR=1.33),文化程度为硕士及以上(OR=1.50),性取向为同性恋(OR=1.36)的人群猴痘知识知晓率较高;性取向不确定(OR=0.40)、对我国猴痘防控工作持不确定态度(OR=0.64)和没有信心(OR=0.49)、未主动了解过有关猴痘的知识(OR=0.22)的人群猴痘知识知晓率较低。此外,60.4%的人群希望可以通过专业新闻媒体,53.7%的人群希望通过社交媒体获取猴痘知识。结论公众对猴痘知识的总体知晓情况良好,但现阶段仍需采取多重手段,个性化制定人群科普宣教策略,提高公众对猴痘的重视程度和防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知识 知晓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