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池塘中斑索蟾的种群结构、个体生长与存活率(英文)
1
作者 francis lemckert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3-400,共8页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南部沿海,作者搜集了一个池塘繁殖的斑索蟾(Crinia signifera)的种群统计资料。通过捕捉进出池塘的1 612只个体,获得种群大小、结构、生长率、性成熟时的大小和年龄、死亡率及寿命资料。迁移高峰从6月持续到11月,...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南部沿海,作者搜集了一个池塘繁殖的斑索蟾(Crinia signifera)的种群统计资料。通过捕捉进出池塘的1 612只个体,获得种群大小、结构、生长率、性成熟时的大小和年龄、死亡率及寿命资料。迁移高峰从6月持续到11月,蛙的最高、最低遇见数量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但第2年,该池塘蛙的数量明显减少,可能是由于补充到种群中的幼体数量很少的缘故。6个月后个体的重捕率很低;但距第一次捕获18个月以后,仍有个别个体再次被捕获。性成熟时,雌性比雄性的身体大一些。生长曲线显示,雌性比雄性的生长更快,所以更早地达到性成熟。研究种群的数量、结构和死亡率趋势等与已知的其它Crinia signifera种群基本一致。但研究种群迁移活动的高峰出现较晚,并且夏季的活动水平明显很高。这种长的活动时间可能会导致存活率的下降,同时有利于选择迅速性成熟的雌性[动物学报51 (3) : 393 -400 , 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斑索蟾 种群结构 个体生长 存活率 性成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