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肿瘤乏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6
1
作者
文碧秀
王振宇
fuqiu he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4-527,共4页
大量临床和实验动物研究表明乏氧见于90%以上的实体肿瘤,其生物等效致死剂量是富氧细胞的2-3倍;肿瘤治疗的总体疗效取决于肿瘤内乏氧细胞所占比例,因为乏氧细胞的存在明显增加了肿瘤对放疗、化疗的抗拒性和肿瘤自身的侵袭性,分子...
大量临床和实验动物研究表明乏氧见于90%以上的实体肿瘤,其生物等效致死剂量是富氧细胞的2-3倍;肿瘤治疗的总体疗效取决于肿瘤内乏氧细胞所占比例,因为乏氧细胞的存在明显增加了肿瘤对放疗、化疗的抗拒性和肿瘤自身的侵袭性,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基本明确了其作用机制[1-4]。而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改善肿瘤内乏氧状态的手段,虽能提高某些肿瘤的疗效,但总体治疗效果无显著提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更新与完善,为肿瘤治疗的计划制定及预后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乏氧
乏氧细胞
治疗效果
分子影像技术
总体疗效
分子生物学
实体肿瘤
实验动物
原文传递
X射线诱导γH2AX焦点形成的定量分析及其致DNA双链断裂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董隽
王成涛
+7 位作者
张纯
任玉峰
欧阳斌
张天
王振宇
Gloria C.Li
fuqiu he
文碧秀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308,共6页
目的 比较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Kcs^+/+)和DNA-PKc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 X射线诱导γH2AX焦点形成的定量分析,并对鼻咽癌SUNE-1细胞进行X射线致DNA DSB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检测DNA-PKcs蛋白表达情况,细...
目的 比较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Kcs^+/+)和DNA-PKc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 X射线诱导γH2AX焦点形成的定量分析,并对鼻咽癌SUNE-1细胞进行X射线致DNA DSB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检测DNA-PKcs蛋白表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检测X射线5 Gy诱导的γH2AX焦点形成,通过ImageJ软件分析γH2AX焦点形成数量的差异。结果 DNA-PKcs在DNA-PKcs^-/-和DNA-PKcs^+/+ MEF细胞中分别表达缺失和正常。应用γH2AX焦点/细胞和γH2AX焦点/mm2分析方法动态分析X射线诱导的DNA-PKcs^+/+、DNA-PKcs^-/-MEF细胞和SUNE-1细胞DSB形成的总体趋势一致;照后 0.5~1.0 h大量γH2AX焦点形成,DNA-PKcs^+/+ MEF细胞于照后6.0 h完成修复,DNA-PKcs^-/-MEF和SUNE-1细胞X射线后于照后24.0 h完成修复。γH2AX焦点/细胞的峰值出现在照后1.0 h,γH2AX焦点/mm2的峰值则出现在照后0.5 h。对于DNA-PKcs^+/+和DNA-PKcs^-/-MEF细胞,γH2AX焦点/细胞在照后0.5、1.0、3.0、6.0、12.0 h的不同,而γH2AX焦点/mm2在照后3.0、6.0、12.0 h不同。结论 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动态检测照后致γH2AX焦点/细胞或γH2AX焦点/mm2的分析方法为动态定量研究DSB损伤及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源末端连接
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
γH2AX焦点
SUNE-1细胞系
原文传递
题名
肿瘤乏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6
1
作者
文碧秀
王振宇
fuqiu he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
New York
出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4-527,共4页
基金
985学科建设启动基金(800000181301)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8031600090)
文摘
大量临床和实验动物研究表明乏氧见于90%以上的实体肿瘤,其生物等效致死剂量是富氧细胞的2-3倍;肿瘤治疗的总体疗效取决于肿瘤内乏氧细胞所占比例,因为乏氧细胞的存在明显增加了肿瘤对放疗、化疗的抗拒性和肿瘤自身的侵袭性,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基本明确了其作用机制[1-4]。而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改善肿瘤内乏氧状态的手段,虽能提高某些肿瘤的疗效,但总体治疗效果无显著提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更新与完善,为肿瘤治疗的计划制定及预后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肿瘤乏氧
乏氧细胞
治疗效果
分子影像技术
总体疗效
分子生物学
实体肿瘤
实验动物
分类号
R730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X射线诱导γH2AX焦点形成的定量分析及其致DNA双链断裂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
3
2
作者
董隽
王成涛
张纯
任玉峰
欧阳斌
张天
王振宇
Gloria C.Li
fuqiu he
文碧秀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
东莞市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
Department ofMedical Physics and Radiation Oncology
出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308,共6页
文摘
目的 比较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Kcs^+/+)和DNA-PKc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 X射线诱导γH2AX焦点形成的定量分析,并对鼻咽癌SUNE-1细胞进行X射线致DNA DSB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检测DNA-PKcs蛋白表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检测X射线5 Gy诱导的γH2AX焦点形成,通过ImageJ软件分析γH2AX焦点形成数量的差异。结果 DNA-PKcs在DNA-PKcs^-/-和DNA-PKcs^+/+ MEF细胞中分别表达缺失和正常。应用γH2AX焦点/细胞和γH2AX焦点/mm2分析方法动态分析X射线诱导的DNA-PKcs^+/+、DNA-PKcs^-/-MEF细胞和SUNE-1细胞DSB形成的总体趋势一致;照后 0.5~1.0 h大量γH2AX焦点形成,DNA-PKcs^+/+ MEF细胞于照后6.0 h完成修复,DNA-PKcs^-/-MEF和SUNE-1细胞X射线后于照后24.0 h完成修复。γH2AX焦点/细胞的峰值出现在照后1.0 h,γH2AX焦点/mm2的峰值则出现在照后0.5 h。对于DNA-PKcs^+/+和DNA-PKcs^-/-MEF细胞,γH2AX焦点/细胞在照后0.5、1.0、3.0、6.0、12.0 h的不同,而γH2AX焦点/mm2在照后3.0、6.0、12.0 h不同。结论 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动态检测照后致γH2AX焦点/细胞或γH2AX焦点/mm2的分析方法为动态定量研究DSB损伤及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非同源末端连接
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
γH2AX焦点
SUNE-1细胞系
Keywords
Non-homologous terminal connection
DNA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γH2AX foci formation
SUNE-1 cell line
分类号
R730.55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肿瘤乏氧研究新进展
文碧秀
王振宇
fuqiu he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
6
原文传递
2
X射线诱导γH2AX焦点形成的定量分析及其致DNA双链断裂的动态变化
董隽
王成涛
张纯
任玉峰
欧阳斌
张天
王振宇
Gloria C.Li
fuqiu he
文碧秀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