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神户地震前的地下水氡异常 被引量:1
1
作者 g.igarashi S.Saeki +6 位作者 N.Takahata K.Sumikawa S.Tasaka Y.Sasaki M.Takahashi Y.Sano 吕春来 《世界地震译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1-72,共2页
在1995年1月17日兵库县南部(神户)地震之前数个月,地下水中的氡浓度增加了。从1994年10月下旬观测开始,到1994年12月底,氡浓度增加了约4倍。在1月8日,即神户地震前9天,氡浓度在开始降低前达到比观测开始时高10倍多的一个峰值。这些氡值... 在1995年1月17日兵库县南部(神户)地震之前数个月,地下水中的氡浓度增加了。从1994年10月下旬观测开始,到1994年12月底,氡浓度增加了约4倍。在1月8日,即神户地震前9天,氡浓度在开始降低前达到比观测开始时高10倍多的一个峰值。这些氡值变化可能是这次灾难性地震的前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地下水 氡异常
下载PDF
与1989年伊豆半岛近海地震和火山活动有关的水文和地球化学变化
2
作者 K.Notsu H.Wakita +2 位作者 g.igarashi T.Sato 唐仲兴 《世界地震译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7-72,共6页
我们对伊豆市一个温泉的水位、中伊豆的温泉水氡浓度以及伊豆-大岛火山喷发气体的温度变化进行了监测。在伊豆半岛东面近海1989年6月30日地震和火山活动之前和活动时期,这些观测数据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将这些观测结果和其他报道的水文... 我们对伊豆市一个温泉的水位、中伊豆的温泉水氡浓度以及伊豆-大岛火山喷发气体的温度变化进行了监测。在伊豆半岛东面近海1989年6月30日地震和火山活动之前和活动时期,这些观测数据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将这些观测结果和其他报道的水文变化一起加以概述。这些变化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在震群当中最大地震发生时的震时变化,这种变化是在离Teisi喷发中心20—30km的几个温泉中观测到的。另一种是在靠近喷发中心地区和离伊豆-大岛火山40 km处观测的前兆变化。由于岩浆可能呈一种岩墙状的侵入,它的上涌便会对伊豆市和宇佐美镇的水文系统产生强烈地扰动。由伊豆-大岛火山的一个钻孔中喷气温度的前兆变化意味着伊豆-大岛和Teisi岩浆系统可能是有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火山活动 水文 地球化学 伊豆半岛 近海
下载PDF
与地震有关的地下水氡异常
3
作者 g.igarashi H.Wakita 柳百琪 《世界地震译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8-40,共13页
在一条正好位于东北日本的活动大断层上的一个灵敏测点测到了与地震有关的地下水氡变化。成功地应用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的时间序列分析,消除了水氡观测资料中的背景变化,使我们能够详尽地检验与地震有关的变化。对水氡资料中测到的氡值... 在一条正好位于东北日本的活动大断层上的一个灵敏测点测到了与地震有关的地下水氡变化。成功地应用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的时间序列分析,消除了水氡观测资料中的背景变化,使我们能够详尽地检验与地震有关的变化。对水氡资料中测到的氡值异常,我们建立了变化幅度和持续时间的简单判据;并把氡值变化保持在大于2σ(σ是整个观测期间的标准偏差)水平,而且持续在1天以上的定义为异常。我们从1984年1月到1988年12月观测到有20个氡值异常可满足这一判据。其中的大多数异常被证明与日本东部及其周围地区发生的大震有关;我们从震级 M≥6.0和震源距 D≤1000 km 的总共30次地震中,识别出了12个震后氡值异常和两个震前氡值异常。震后水氡异常的典型图象为地震刚发生后,氡值就开始下降,其持续时间从几天到1周以上。震后异常的变化幅度取决于地震震级和震源距离,一般可用简单的震级—距离关系表示。观测期间,在该区发生的最大地震(1984年3月6日,M=7.9,D=1000 km)之前一周左右,观测到了一种可能的震前异常。在附近发生的两次大震(1987年2月6日,M=6.4和 M=6.7,D=130 km)前大约3天,观测到了另一种可能的震前异常,这两次大震发生在几乎同一地点,时间相差53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下水 氡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