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105内燃机主轴翻边轴瓦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郜宏建 陈仲祥 +3 位作者 蔡建军 李文忠 谌涛 袁国中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期38-40,共3页
4105内燃机主轴用翻边轴瓦要承受较重的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需要良好的减摩耐磨性能。该翻边轴瓦采用AlSn20Cu/08A1双金属板制成,其成型工艺对质量有很大影响。首先在压力机上将板材冲压成U形,上下冲压模具材料分别为Cr12、45。然后用... 4105内燃机主轴用翻边轴瓦要承受较重的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需要良好的减摩耐磨性能。该翻边轴瓦采用AlSn20Cu/08A1双金属板制成,其成型工艺对质量有很大影响。首先在压力机上将板材冲压成U形,上下冲压模具材料分别为Cr12、45。然后用三辊式专用滚圆机加工成半圆形轴瓦,上滚轮材料选用9Cr2Mo,下滚轮材料为40Cr,后顶轮材料为Cr12。最后采用专用工装在压力机上对轴瓦进行整形,提高轴瓦的贴合度。该成型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完成后的翻边轴瓦尺寸稳定,贴合度高,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边轴瓦 成型 双金属 冲压 卷圆
下载PDF
基于真实解剖模型的肺肿瘤微波消融研究
2
作者 刘菊 高宏建 +4 位作者 王琦 张宇博 何慧静 吴薇薇 吴水才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9期27-34,共8页
目的:基于真实解剖模型研究肺肿瘤的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结果,以更有效地规划微波天线的穿刺方向,实现个性化术前仿真。方法:首先,基于真实患者的肺部CT数据构建由肺组织、肿瘤和血管系统等组成的个性化MWA仿真模型。其次... 目的:基于真实解剖模型研究肺肿瘤的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结果,以更有效地规划微波天线的穿刺方向,实现个性化术前仿真。方法:首先,基于真实患者的肺部CT数据构建由肺组织、肿瘤和血管系统等组成的个性化MWA仿真模型。其次,通过对电磁场和生物传热场2个物理场进行耦合求解来仿真MWA效果,得到消融热凝固区的大小和肺组织的温度分布。最后,从电导率和血液灌注2个维度定量评估血管网络对消融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大血管与天线处于不同距离(大血管与天线尖端相距5和10 mm)和穿刺方向下(大血管相对于天线尖端平行和相交)的消融结果。结果:血管网络的存在使热凝固区体积减小0.5%~3.7%,且血液灌注使得消融温度大幅下降、热凝固区体积大幅减小。随着大血管与天线之间的距离增加,大血管所带来的降温效果逐渐减小。在相同的治疗参数下,大血管与天线处于平行方向形成的热凝固区明显大于相交方向形成的热凝固区。结论:基于真实CT数据的个性化MWA仿真分析可获得更接近实际情况的温度分布和损伤估算,从而为MWA精准治疗肺肿瘤以及协助医生确定微波天线的穿刺方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肺肿瘤 微波消融 真实解剖模型 仿真分析
下载PDF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网络在线课程设计与教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水才 周著黄 +2 位作者 高宏建 林岚 杨春兰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0年第4期85-88,共4页
目的:建设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网络在线课程,探索在线课程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方法:根据课程大纲委托专业在线课程制作公司录制教学视频,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开课。授课过程分为线上学习和课堂学习... 目的:建设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网络在线课程,探索在线课程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方法:根据课程大纲委托专业在线课程制作公司录制教学视频,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开课。授课过程分为线上学习和课堂学习两部分。课堂教学之前学生在线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重难点问题,课后学生在线进行复习,完成在线测试,并可在线与教师进行讨论。结果:教学实践表明,该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且学生对老师的各项评教指标明显提升。结论: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网络在线课程结合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可做到优势互补,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在线课程 课堂教学 混合式教学 中国大学MOOC网
下载PDF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践综合训练平台的建设和教学探索 被引量:9
4
作者 高宏建 白燕萍 +1 位作者 王笑茹 吴水才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9年第3期89-92,共4页
目的:探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践综合训练平台的建设和教学模式,以便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工程学科人才。方法:基于实验室现有条件,构建涉及医学仪器操作、医学信号处理和医学程序模拟仿真的综合训练平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协... 目的:探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践综合训练平台的建设和教学模式,以便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工程学科人才。方法:基于实验室现有条件,构建涉及医学仪器操作、医学信号处理和医学程序模拟仿真的综合训练平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协作意识和专业素质。结果: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医学仪器、医学信号和医学程序的实际处理技能得到大大提高,就业和创新能力得以显著提升。结论:专业实践综合训练平台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将来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专业实践 医学仪器 医学信号 教学
下载PDF
MATLAB自学型课程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学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宏建 王笑茹 吴水才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20期111-114,共4页
自学型课程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结合专业特色,在多年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MATLAB及其医学应用》自学型课程,通过利用易于自学的开发平台MATLAB来分析和处理各种医学信号,锻炼学生深入... 自学型课程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结合专业特色,在多年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MATLAB及其医学应用》自学型课程,通过利用易于自学的开发平台MATLAB来分析和处理各种医学信号,锻炼学生深入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技能。教学实践证明,MATLAB自学型课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学型课程 MATLAB 生物医学工程 自主学习
下载PDF
山区复杂地质条件CFG地基处理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旭斌 魏朝霞 +1 位作者 高洪健 史精 《建筑技术开发》 2021年第13期161-162,共2页
介绍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岩层出露不均匀地区地基处理项目设计的工程实例,着重介绍了CFG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思路以及相关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原条形基础调整为筏板加条形基础,增加基础刚度,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介绍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岩层出露不均匀地区地基处理项目设计的工程实例,着重介绍了CFG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思路以及相关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原条形基础调整为筏板加条形基础,增加基础刚度,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G 地基处理 岩石地层 不均匀沉降
下载PDF
稻虾共作对水稻氮素累积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文博 刘少君 +4 位作者 叶新新 郜红建 刘荣 李登云 姚国亮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1-667,共7页
研究了安徽省铜陵市稻虾共作模式对水稻氮素吸收累积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稻虾共作体系氮素运筹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试验,以水稻单作(R)为对照,探究稻虾共作投食(RCF)和不投食(RC)体系中水稻对氮素的吸收累积规律,比较不同种植体系中... 研究了安徽省铜陵市稻虾共作模式对水稻氮素吸收累积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为稻虾共作体系氮素运筹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田间试验,以水稻单作(R)为对照,探究稻虾共作投食(RCF)和不投食(RC)体系中水稻对氮素的吸收累积规律,比较不同种植体系中水稻产量和品质,计算氮素输入输出平衡状况。在成熟期,处理RC水稻各部位氮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处理R(P<0.05),处理RCF和RC水稻氮素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处理R(P<0.05),分别提高20.9%和26.9%,但处理RCF和RC间水稻氮素含量和累积量没有显著差异。与处理R相比,处理RC水稻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3.0%和8.4%,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则分别降低25.1%、7.5%和6.6%。处理RCF和RC体系中稻谷和稻草输出的氮素均显著高于处理R(P<0.05)。处理R、RCF和RC氮素利用率分别为0.85、0.98和1.11。总体而言,稻虾共作能够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改善水稻品质,提高氮素利用率,但存在消耗土壤氮素养分的风险;处理RC在水稻氮素利用和水稻产量方面与处理RCF没有显著差异,但提升了稻米品质。综合考虑经济与环境效益,稻虾共作适当投食是该区域可持续的高效种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投喂饲料 氮素利用 稻米品质
下载PDF
黑土有机氮肥替代率演变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响应 被引量:8
8
作者 龚海青 付海美 +3 位作者 徐明岗 郜红建 朱平 高洪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20-1527,共8页
【目的】探索长期有机培肥下黑土有机肥替代率与土壤肥力的量化关系,为农田土壤培肥和有机替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公主岭黑土肥力长期试验的32年定位观测数据,选取其中的4个处理即不施肥(C K)、单施化学氮磷钾肥(N P K)... 【目的】探索长期有机培肥下黑土有机肥替代率与土壤肥力的量化关系,为农田土壤培肥和有机替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公主岭黑土肥力长期试验的32年定位观测数据,选取其中的4个处理即不施肥(C K)、单施化学氮磷钾肥(N P K)、单施常量有机肥[3 0t/(h m^2·a), M 1]和单施高量有机肥[60 t/(hm^2·a),M2],试验用化肥为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年施用N 150 kg/hm^2、P_2O_5 75 kg/hm^2、K_2O 75 kg/hm^2。分别测定作物产量、植株含氮量以及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碳含量。基于作物氮素养分吸收量,探讨长期高产条件下施用不同量有机肥其替代率的变化特征,在分析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与土壤肥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数量化关系。【结果】基于作物氮素养分吸收量,长期高产条件下高量有机肥处理(M2)的有机肥替代率高于常量有机肥处理(M1),且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与施肥年限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 <0.01);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对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有显著正效应,是决定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差异的主要土壤肥力要素,决定了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70%的变异。长期施用常量和高量有机肥处理(M1和M2),黑土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P <0.01);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高产条件下有机肥替代率非线性相关,并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 <0.01)。【结论】化肥氮的有机氮替代率70%取决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高低。长期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提升土壤肥力的同时,提升了有机氮对玉米吸收的贡献,减少了对化肥氮的依赖。黑土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24.89g/kg时,有机肥对化肥的替代率趋近95%,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有机碳 黑土 有机肥替代率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高磷小麦秸秆提高砂姜黑土磷有效性并促进土壤磷素的转化 被引量:4
9
作者 查庆南 申昊 +7 位作者 李虹颖 熊启中 徐刚 田达 马超 李军利 郜红建 叶新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001-2010,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含磷量的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理,为秸秆还田促进砂姜黑土磷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方法,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高磷和低磷小麦秸秆取自长期定位试验的施磷和空白对... 【目的】研究不同含磷量的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理,为秸秆还田促进砂姜黑土磷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方法,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高磷和低磷小麦秸秆取自长期定位试验的施磷和空白对照小区,小麦秸秆含磷量分别为2.17、0.51 mg/kg。培养试验设不添加秸秆对照(CK)、添加低磷小麦秸秆(LS)、添加高磷小麦秸秆(HS)3个处理,保持70%田间持水量,25℃下恒温培养90天。在培养0、3、7、15、30、60、90天时,测定土壤Olsen-P、无机磷组分、有机磷组分、磷酸酶活性、解磷菌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磷(MBP),计算土壤MBP的周转量和周转率。【结果】土壤Olsen-P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在培养第15天达到稳定。培养90天时,HS处理Olsen-P含量比CK提高了59.4%,而LS处理土壤Olsen-P含量比CK降低了23.9%(P<0.05)。培养90天时,HS和LS处理土壤Ca_(10)-P和Fe-P含量均显著低于CK处理,而Ca_(8)-P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HS处理的Ca_(2)-P含量显著高于LS和CK处理,而LS和CK处理Ca_(2)-P含量无显著差异。与CK处理相比较,LS和HS处理土壤活性有机磷(LOP)和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含量显著提高,而中等稳定性有机磷(MSOP)含量显著降低,3个处理间高稳定性有机磷(HSOP)含量无显著差异。HS处理的LOP含量比LS和CK处理分别提高了37%和158%。HS和LS处理均促进了MSOP向LOP和MLOP形态转化。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解有机和无机磷细菌数量以及土壤磷酸酶活性。添加秸秆后增加了土壤MBP的累积同化量、累积矿化量、周转量和周转强度,HS处理的提升效果高于LS处理。HS处理下MBP的周转期较LS处理短。【结论】高磷小麦秸秆施用更有利于土壤中Ca_(10)-P和Fe-P向Ca_(2)-P和Ca_(8)-P的有效转化,更有效提升了微生物量磷的矿化和周转,提高砂姜黑土潜在的供磷能力。因此,高磷小麦秸秆还田可增加砂姜黑土磷的有效性,而低磷小麦秸秆还田可能会降低砂姜黑土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秸秆含磷量 砂姜黑土 无机磷转化 有机磷活化 微生物量磷周转
下载PDF
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穿刺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睿 周著黄 +2 位作者 吴薇薇 高宏建 吴水才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0年第4期27-34,共8页
目的:研究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穿刺路径的自动规划方法,以期指导或辅助临床医师自动规划消融针穿刺路径,提高肝肿瘤热消融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基于改进的立方体映射算法,在患者CT图像的包围盒表面二值化分类,得到满足临床强... 目的:研究CT引导肝肿瘤热消融治疗穿刺路径的自动规划方法,以期指导或辅助临床医师自动规划消融针穿刺路径,提高肝肿瘤热消融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基于改进的立方体映射算法,在患者CT图像的包围盒表面二值化分类,得到满足临床强约束条件的可行穿刺(进针)区域;再针对不同的临床弱约束条件,分别生成对应的弱约束条件灰度约束图,并由加权乘积的方式加以整合,最终于可行穿刺区域内择优规划出几条最佳穿刺路径以供医师选择。将穿刺路径自动规划算法生成的穿刺路径与2位医师手工规划的穿刺路径进行定性比较。结果:该方法生成的规划路径中超过78%被认作是有效的,超过39%被认为优于医师手工规划的穿刺路径,且算法的规划效率高于医师手工规划。结论:提出的CT引导下肝肿瘤热消融术穿刺路径规划算法有望指导临床医师进行肝肿瘤热消融治疗的术前路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肝肿瘤 热消融 临床约束条件 自动路径规划算法
下载PDF
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远芃 史燕捷 +4 位作者 管浩 叶新新 郜红建 华胜 王宜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96-2605,共10页
利用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量施用对土壤钾素含量、水稻产量和钾素累积量以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小麦秸秆还田后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还田+配方施肥(K100%)... 利用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钾肥减量施用对土壤钾素含量、水稻产量和钾素累积量以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为小麦秸秆还田后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还田+配方施肥(K100%),秸秆还田+配方施肥钾肥减量10%(K90%),秸秆还田+配方施肥钾肥减量20%(K80%),秸秆还田+配方施肥钾肥减量30%(K70%),秸秆还田+配方施肥不施钾肥(K0)。采集3年水稻不同生育期植株和土壤样品,分析土壤钾素动态变化和水稻钾素吸收富集规律,并统计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3年试验结果表明,与K100%相比,K90%处理的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13%和6.38%,水稻钾素总累积量和净累积量平均提高1.55%和5.13%,水稻平均增产2.19%;K80%和K70%处理的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平均减少12.58%~15.31%和4.26%~10.64%,水稻钾素总累积量平均减少了7.49%~13.62%,水稻净累积量平均增加了0.48%~1.78%,K80%处理的水稻产量平均增加2.32%,而K70%处理的水稻产量则平均降低了6.43%。与K100%相比,钾肥减量(K90%、K80%、K70%)能够显著增加水稻钾肥农学效率(15.51%~24.53%)、偏生产力(17.96%~25.40%)和钾素吸收利用率(17.53%~55.36%)(P<0.05)。当钾肥减量大于20%时,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与配方施肥相比(K100%),钾肥减量10%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显著,但能够提高水稻钾素累积量;钾肥减量20%~30%会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以及水稻钾素累积量,提高水稻钾素净累积量;钾肥减量10%~20%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但可以增加钾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和钾肥吸收利用率及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秆还田 钾肥减量 水稻 产量 钾肥利用率 土壤钾素
下载PDF
育秧基质配施腐植酸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安之冬 管浩 +4 位作者 朱远芃 柴如山 郜红建 华胜 王宜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3-181,共9页
通过田间秧盘育秧试验,以徽两优882为供试材料,研究水稻育秧基质与腐植酸配施对机插秧幼苗素质、养分吸收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水稻育秧基质以腐熟秸秆、腐熟稻壳、蛭石和干细土按体积3∶2∶2∶3配成。试... 通过田间秧盘育秧试验,以徽两优882为供试材料,研究水稻育秧基质与腐植酸配施对机插秧幼苗素质、养分吸收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水稻育秧基质以腐熟秸秆、腐熟稻壳、蛭石和干细土按体积3∶2∶2∶3配成。试验共设置不施肥(CK)、单施腐植酸(HA)、缺氮施肥(PK)、配施氮磷钾肥(NPK)和腐植酸优化施肥(HNPK)5个处理。秧苗株高、地上部干物质量、根系形态和植株养分吸收量均随播种时间的延长呈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的趋势。NPK和HNPK处理所育秧苗地上部生长特征、根系形态和植株养分吸收量在育秧10 d后显著优于CK处理(P<0.05)。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HNPK处理所育水稻秧苗在秧龄20d时秧苗壮苗指数比NPK处理提高8.62%;水稻植株氮、磷和钾净吸收量分别比NPK处理提高3.65%~13.12%、3.76%~16.06%和4.22%~13.12%,以上指标均在秧龄15 d时达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HNPK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比NPK处理分别高2.63%和1.19%,水稻产量增加4.30%,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水稻育秧基质配施氮磷钾肥和腐植酸均能提高秧苗素质和养分吸收累积量,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秧苗 有机无机复混基质 腐植酸 秧苗素质 水稻产量
下载PDF
钾肥减施对稻麦轮作区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鑫尧 王箫璇 +5 位作者 陈磊 张敏 惠晓丽 柴如山 郜红建 罗来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5-588,共14页
【目的】巢湖流域稻麦轮作区农田钾肥施用严重过量的农户比例高达70%,探究钾肥减量施用对水稻和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实现钾肥科学施用。【方法】2017—2019年,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试验设置不施钾肥(... 【目的】巢湖流域稻麦轮作区农田钾肥施用严重过量的农户比例高达70%,探究钾肥减量施用对水稻和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实现钾肥科学施用。【方法】2017—2019年,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试验设置不施钾肥(CK)、农户模式(K1,K_(2)O 90 kg/hm^(2))以及在农户模式基础上减钾10%(K2,K_(2)O 81 kg/hm^(2))、减钾20%(K3,K_(2)O 72 kg/hm^(2))和减钾30%(K4,K_(2)O 63 kg/hm^(2)),共5个处理。收获期测定作物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分析籽粒中的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K3和K4处理的水稻和小麦籽粒产量与K1处理无显著差异。K3处理对水稻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也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水稻籽粒醇溶蛋白含量37.5%,显著降低了麦谷蛋白含量32.3%,对小麦籽粒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组分含量无显著影响;K4处理的水稻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了5.4%和17.5%,水稻籽粒醇溶蛋白含量提高了43.8%,麦谷蛋白含量降低了32.3%,小麦籽粒仅醇溶蛋白显著降低了16.3%。钾肥减量施用提高了水稻和小麦籽粒中的铁、铜和锌含量,增幅分别为3.3%和6.7%、34.5%和7.8%、18.6%和5.7%,降低了P/Fe、P/Cu和P/Zn的摩尔比,增幅分别达7.1%和18.3%、34.1%和23.1%、19.1%和17.9%,从而提高了作物籽粒铁、锰、铜和锌的生物有效性。【结论】在巢湖流域稻麦轮作区,减少20%的钾肥常规用量不会降低小麦和水稻产量,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水稻和小麦籽粒的蛋白含量和组成,提高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因此,推荐钾肥减量20%施用较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钾肥减施 籽粒产量 蛋白质及组分 微量元素及其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in soil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age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China 被引量:20
14
作者 WANG Fang JIANG Xin +5 位作者 BIAN Yong-rong YAO Fen-xia gao hong-jian YU Gui-fen Jean Charles MUNCH Reiner SCHROL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84-590,共7页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China in 2004 to reveal the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concentrations in soils after the ban of these substances in the year 1983. Thirteen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China in 2004 to reveal the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concentrations in soils after the ban of these substances in the year 1983. Thirteen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were analyzed in soils from paddy field, tree land and fallow land. Total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residues were higher in agricultural soils than in uncultivated fallow land soils. Among all the pesticides, ΣDDX (DDD, DDE and DDT) ha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for all the soil samples, ranging from 3.10 ng/g to 166.55 ng/g with a mean value of 57.04 ng/g and followed by ΣHCH, ranging from 0.73 ng/g to 60.97 ng/g with a mean value of 24.06 ng/g. Dieldrin, endrin, HCB and α-endosulfan were also found in soils with less than 15 ng/g. Ratios of p,p'-(DDD+DDE)/DDT in soils under three land usages were: paddy field 〉 tree land 〉 fallow land, indicating that land usage inlfuenced the degradation of DDT in soils. Ratios of p,p'-(DDD+DDE)/DDT 〉1, showing aged residues of DDTs in soils of the Taihu Lake region.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with data from a former study that showed very low actual concentrations of HCH and DDT in soils in the Taihu Lake region, but according to the chemical half-lives and their concentrations in soils in 1980s, the concentration of DDT in soils seemed to be underestimated. In any case our data show that the ban on the use of HCH and DDT resulted in a tremendous reduction of these pesticide residues in soils, but there are still high amounts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soils, which need more remedia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T HCH land-use pesticide residue DEGRADATION
下载PDF
氨基酸增值尿素对水稻苗期生长及根际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程林 章力干 +6 位作者 张国漪 齐永波 郜红建 疏晴 张富源 朱荣 蒋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4,共10页
【目的】研究氨基酸增值尿素(AU)对不同稻作水稻生长、根际养分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水稻早期水氮合理调控及氨基酸增值尿素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两优华6’水稻和氨基酸增值尿素(AU)为试材,开展了水作/旱作盆栽试验... 【目的】研究氨基酸增值尿素(AU)对不同稻作水稻生长、根际养分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水稻早期水氮合理调控及氨基酸增值尿素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两优华6’水稻和氨基酸增值尿素(AU)为试材,开展了水作/旱作盆栽试验。试验共设旱作不施尿素(GCK)、旱作施普通尿素(GU)、旱作施氨基酸增值尿素(GAU)、水作不施尿素(SCK)、水作施普通尿素(SU)、水作施氨基酸增值尿素(SAU)6个处理,除对照外,其余处理氮磷钾施用量相同。水稻生长30天后,采集水稻植株和根际土壤样品,分析水稻根系生物学性状和根系形态学特征,测定根际土壤养分状况和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氨基酸增值尿素(AU)较普通尿素(U)促进了根系生长,旱作和水作根系鲜重分别增加9.65%和7.56%;旱作模式下,GAU较GU水稻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和根尖数分别提高45.06%、25.93%、6.17%和90.52%,水作模式下,SAU较SU处理上述各指标同样有所提高,但增幅有所降低;施氮量相同条件下,旱作水稻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和根尖数均明显低于水作,其中GU较SU处理的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和根尖数分别降低了26.20%、15.63%、2.52%和13.95%,GAU较SAU处理的根长、根直径、根表面积和根尖数分别降低6.00%、6.42%、5.49%和13.28%,降幅明显减小。旱作GAU较GU处理根际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7.04%、18.18%和30.00%,水作SAU较SU处理根际铵态氮和微生物氮分别增加了39.70%、38.01%,而硝态氮下降幅度达33.70%。旱作和水作条件下,氨基酸增值尿素、普通尿素处理的细菌总数分别为1.88×10^7、1.59×10^7 cfu/g和1.93×10^7、1.57×10^7 cfu/g,分别增加18.23%和22.93%(P<0.05),氨化细菌数量分别为1.62×10^7、8.14×10^6 cfu/g和2.26×10^7、8.46×10^6 cfu/g,硝化细菌数量分别为1.96×10^3、1.13×10^3 cfu/g和1.64×10^3、1.08×10^3 cfu/g,增加幅度在0.52~1.67倍。旱作优势种群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相对丰度为18.78%~22.59%;水作则以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为优势种群,相对丰度分别为43.09%~52.72%和14.86%~18.87%。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SAU处理根际土壤Aeromonas和旱作根际土壤Sphingomonas显著降低,而GAU处理uncultured_bacterium_c_Subgroup_6显著增加;土壤全氮、铵态氮和有机碳含量与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相关。【结论】与普通尿素相比,氨基酸增值尿素可显著促进水稻生育早期根系生长和根系形态建成,增加根际生物量碳、氮,降低水作根际硝态氮含量,增加铵态氮含量,增加根际细菌总量,提升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有利于水稻氮素吸收。在旱作条件下,氨基酸增值尿素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和土壤细菌数量的效果优于水作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增值尿素 水稻 根际 土壤养分 微生物菌群
下载PDF
巢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区大气氮磷沉降及对巢湖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帅 单旭东 +4 位作者 程启鹏 徐刚 郜红建 华胜 高时凤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8-966,共9页
为研究巢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区大气氮磷沉降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选择巢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区布设大气氮磷沉降监测点,收集大气沉降样品进行氮磷质量浓度、沉降通量及输入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内大气总氮(TN)、总磷(TP)年沉降通... 为研究巢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区大气氮磷沉降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选择巢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区布设大气氮磷沉降监测点,收集大气沉降样品进行氮磷质量浓度、沉降通量及输入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内大气总氮(TN)、总磷(TP)年沉降通量分别为98.22 kg/hm~2、3.27 kg/hm~2,其中TN沉降以可溶性有机氮(DON)为主,占TN沉降总量的49.56%,而可溶性无机氮(DIN)则以NH~+-N(14.48 kg/hm~2)为主,NO~--N含量相对较低(5.85 kg/hm~2)。TP沉降以可溶性无机磷(DIP)(2.36 kg/hm~2)为主,可溶性有机磷(DOP)含量较低。水稻季(6-10月)、小麦季(11月至次年5月)大气TN沉降通量分别为45.84 kg/hm~2、52.38 kg/hm~2,分别相当于当季氮肥施用量的20%、23%。据此估算,巢湖湖面大气TN和TP年沉降量分别为7 661.16 t和255.06 t,分别占巢湖主要河流入湖负荷的48.41%和32.57%。综上所述,巢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区大气氮磷沉降是农田生态系统和巢湖水体氮磷输入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稻麦轮作 氮磷沉降 农田生态系统 巢湖水体
下载PDF
Effect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n Adsorption-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sorption Hysteresis of Hexachlorobenzene in Soils 被引量:3
17
作者 gao hong-jian JIANG Xi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04-110,共7页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are important processes that influence the transport, transform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hexachlorobenzene (HCB) in soils. To examine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CB, equ...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are important processes that influence the transport, transform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hexachlorobenzene (HCB) in soils. To examine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CB, equilibrium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wo soils (red soil and paddy soil) with different initial HCB concentrations (0.25, 0.50, 0.75, 1.00, 1.50, 2.50, 3.50, and 5.00 mg L-1 ) by using 0.01 mol L-1 calcium chloride as the background solution. The successive desorption experiments (48, 96, 144, 192, and 240 h) were conducted after each adsorption equilibrium experiment.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isotherms of HCB on two soils were nonlinear, which can be best described by the Freundlich equation with the square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2 ) ranging from 0.97 to 0.99. Desorption of HCB from the two soils exhibited hysteresis at all HCB concentrations because the Freundlich desorption coefficients were always higher than the Freundlich adsorption coefficients. The hysteretic effect was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HCB concentration, and positive hysteresis was observed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undlich equation sorption coefficients sorption isotherms
下载PDF
柱塞式高压水泵十字头滑套的研制
18
作者 郜宏建 陈仲祥 +3 位作者 蔡建军 李文忠 谌涛 袁国中 《内燃机与配件》 2023年第6期41-43,共3页
传统的水清洗用柱塞式高压水泵的十字头在工作中与泵体对摩,会使泵体严重磨损。为此,研制了一种双金属滑套,安装在泵体内侧,与十字头对摩。滑套采用双金属板材三次弯曲法冲压成圆,上下冲压模具材料分别为Cr12MoV、40Cr。滑套接缝采用焊... 传统的水清洗用柱塞式高压水泵的十字头在工作中与泵体对摩,会使泵体严重磨损。为此,研制了一种双金属滑套,安装在泵体内侧,与十字头对摩。滑套采用双金属板材三次弯曲法冲压成圆,上下冲压模具材料分别为Cr12MoV、40Cr。滑套接缝采用焊接或搭扣连接的方式,最后滑套的内外圆表面需经过精加工达到使用要求。研制的滑套不仅可以用于修复旧的柱塞泵泵体,还可以用于新开发的泵体上,磨损之后直接更换滑套即可,提高了泵的可维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塞式 高压泵 十字头 滑套 冲压模具
下载PDF
产黄青霉菌对不同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能力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利妍 韩明雪 +5 位作者 张晓茹 胡俊 张硕 王德超 郜红建 田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43-1351,共9页
【研究目的】探究了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对不同难溶性磷酸盐(磷酸铁、磷酸铝和磷酸三钙)的溶解效率及机理。[试验方法]供试产黄青霉菌株为本研究筛选的高效解磷真菌菌株。试验采用蒙金娜液体培养基,分别加入磷酸铁(FePO... 【研究目的】探究了产黄青霉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对不同难溶性磷酸盐(磷酸铁、磷酸铝和磷酸三钙)的溶解效率及机理。[试验方法]供试产黄青霉菌株为本研究筛选的高效解磷真菌菌株。试验采用蒙金娜液体培养基,分别加入磷酸铁(FePO_(4)·2H_(2)O,Fe-P)、磷酸铝(AlPO_(4),Al-P)和磷酸三钙[Ca_(3)(PO_(4))_(2),Ca-P]作为难溶性磷源,接种产黄青霉菌孢子悬液培养。在培养1、3、5天后,过滤培养液,测定滤液pH、溶磷量、有机酸含量及酶活性,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Fe-P、Al-P和Ca-P处理滤渣的矿物官能团和形貌变化。【结果】青霉菌对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培养5天后,Fe-P、Al-P和Ca-P的溶磷量分别为153.8、215.9和569.4 mg/L,对Ca-P的溶解量最高。红外光谱图显示,Fe-P、Al-P和Ca-P的PO_(4)^(3−)振动吸收峰强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弱。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pH均呈下降趋势,在培养5天后,Fe-P、Al-P和Ca-P处理的培养液pH由培养初期的6.5分别下降至2.0、2.3和5.0。对于不同难溶性磷酸盐,青霉菌分泌的丙酮酸脱氢酶、柠檬酸合成酶活性以及有机酸含量不同,与Al-P和Ca-P处理相比,Fe-P处理显著增强了青霉菌中丙酮酸脱氢酶和柠檬酸合成酶活性,草酸和柠檬酸分泌量分别为1086.6和806.4 mg/L,而在Al-P和Ca-P处理中,分泌的有机酸主要是草酸,分泌量分别为261.1和201.3 mg/L。草酸对Fe-P、Al-P和Ca-P的释放率分别为14.8%、32.4%和39.6%,分别比柠檬酸高出37、3和2倍。通过扫描电镜发现,草酸可与Ca-P螯合形成草酸钙(CaC_(2)O_(4))。【结论】产黄青霉菌对不同难溶性磷酸盐的释放能力表现为Ca-P>Al-P>Fe-P。与Al-P和Ca-P相比,Fe-P能够提高产黄青霉菌丙酮酸脱氢酶和柠檬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产黄青霉菌分泌更多的草酸和柠檬酸。虽然草酸溶解难溶性磷酸盐的能力强于柠檬酸,但是与Fe-P相比,Ca-P抑制了产黄青霉菌分泌草酸的能力。因此,利用产黄青霉菌活化土壤难溶性磷酸盐时,可通过添加Fe-P诱导提高其分泌柠檬酸和草酸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黄青霉菌 难溶性磷酸盐 有机酸 磷释放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乔鲁冀 高宏建 赵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7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在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进行探讨分析,将128例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在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进行探讨分析,将128例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12.869,P<0.05),引流时间少于对照组(t=16.911,P<0.05)、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16.34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手术在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治疗方面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肠镜 结直肠肿瘤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