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 被引量:6
1
作者 高建芹 浦惠明 +4 位作者 龙卫华 胡茂龙 张洁夫 陈松 戚存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2-611,共10页
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以宁杂1818和秦优10号为试验材料,设0kg/hm^2(N0)、120kg/hm^2(N120)、240kg/hm^2(N240)和360kg/hm^2(N360)4个氮肥水平处理,于2014-2016年度在南京市、扬州市和泰州市进行大田试... 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以宁杂1818和秦优10号为试验材料,设0kg/hm^2(N0)、120kg/hm^2(N120)、240kg/hm^2(N240)和360kg/hm^2(N360)4个氮肥水平处理,于2014-2016年度在南京市、扬州市和泰州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产油量、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油酸和芥酸含量的响应较小,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硫苷含量的响应因品种、试点和年度的不同均有明显差异,部分试点达到显著水平。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对施氮量的响应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研究结果还表明籽粒产量、产油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含油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硫苷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试验中发现每增施120kg/hm^2氮肥,3个施氮处理的籽粒增产效率依次为81.11%、34.12%和-2.24%,籽粒增产效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下降,品种间表现一致。在南京、扬州和泰州试点,每1kg氮肥供给平均可增收菜籽11.94kg、11.35kg和12.36kg,最适施氮量宁杂1818分别为300~310kg/hm^2、300~320kg/hm^2和270~300kg/hm^2,秦优10号分别为315~335kg/hm^2、295~315kg/hm^2,300~310kg/hm^2,最适施氮量下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产量 品质 氮肥用量
下载PDF
油菜乙酰乳酸合酶基因BnALS3的亚细胞定位、原核表达及其酶活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胡茂龙 龙卫华 +6 位作者 高建芹 陈锋 周晓婴 张维 陈松 张洁夫 浦惠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9-317,共9页
为了研究油菜乙酰乳酸合酶基因BnALS3的亚细胞定位与酶学特性,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系N131为材料,采用RT-PCR法克隆到BnALS3的c DNA序列。该序列含有一个长度为1 95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为652个氨基酸,在N端含有一个... 为了研究油菜乙酰乳酸合酶基因BnALS3的亚细胞定位与酶学特性,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系N131为材料,采用RT-PCR法克隆到BnALS3的c DNA序列。该序列含有一个长度为1 95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为652个氨基酸,在N端含有一个由4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叶绿体信号肽序列。将该信号肽序列构建至植物表达载体35S::BnALS3-GFP,利用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进行瞬时表达,结果显示BnALS3蛋白定位在叶绿体中。构建去除叶绿体信号肽序列的BnALS3原核表达载体p Czn1-BnALS3,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11℃条件下以终浓度为0.2mmol·L^(-1)的IPTG诱导8h后,p Czn1-BnALS3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His-BnALS3呈部分可溶性,分子量约为67k D。酶活分析表明,原核表达的His-BnALS3最适反应p H值为7.0,最佳反应温度为37℃,酶学常数Km值和Vmax值分别为6.55mmol·L^(-1)和6.40μmol·mg^(-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乙酰乳酸合酶 叶绿体信号肽 亚细胞定位 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酶活
下载PDF
油菜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基因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胡茂龙 程丽 +5 位作者 郭月 龙卫华 高建芹 浦惠明 张洁夫 陈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39-1646,共8页
草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油菜生产的重要因素。种植抗除草剂品种和采用化学除草是防控草害的经济有效途径。为了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育种,加速抗除草剂品种培育,本研究针对已发现的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油... 草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油菜生产的重要因素。种植抗除草剂品种和采用化学除草是防控草害的经济有效途径。为了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育种,加速抗除草剂品种培育,本研究针对已发现的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油菜M9中BnALS1R基因编码区第1913位点的SNP变异,开发高通量、低成本的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标记。采用筛选出的KBA1R19681913B标记在2个F2群体中进行KASP反应。结果表明,该标记能有效检测群体中存在的BnALS1R 3种基因型,其分离比均为1︰2︰1,遵循单基因遗传规律,且基因型与表型完全吻合。将该标记用于BnALS1R抗性纯合基因的回交转育,获得200多个抗咪唑啉酮油菜恢复系。该标记还可在油菜苗期鉴定抗性杂交种的纯度。KASP标记KBA1R19681913B的获得为油菜抗除草剂MAS育种以及抗性新种质的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害 油菜 标记辅助选择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 KASP标记
下载PDF
油菜抗除草剂新种质PN19的交互抗性鉴定及其抗性基因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月 卢鑫宇 +7 位作者 王婷 李伟龙 祁余容 吕欣蕾 彭琦 高建芹 张洁夫 胡茂龙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6-1216,共11页
鉴定抗除草剂油菜种质对不同种类除草剂的交互抗性,获得可安全交替使用的其他类型除草剂,可延长抗性品种使用时间。本研究以油菜抗SU类除草剂新种质PN19及转抗性基因的拟南芥和烟草为材料,在3-5叶期喷施不同浓度梯度的五大类ALS抑制类... 鉴定抗除草剂油菜种质对不同种类除草剂的交互抗性,获得可安全交替使用的其他类型除草剂,可延长抗性品种使用时间。本研究以油菜抗SU类除草剂新种质PN19及转抗性基因的拟南芥和烟草为材料,在3-5叶期喷施不同浓度梯度的五大类ALS抑制类除草剂(SU、IMI、TP、PB和SCT类),通过抗性鉴定以确定PN19对各类除草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SU和SCT类交互抗性最强,IMI和TP类其次,PB类最低。转基因植株除草剂抗性评价及烟草ALS酶体外活性分析表明,五类除草剂交互抗性功能源于靶标ALS酶对各除草剂敏感性下降。且五类除草剂处理后PN19抗性基因较野生型表达上调。本研究为田间ALS类除草剂混合使用进行杂草防控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ALS抑制类除草剂 交互抗性 基因表达 体外酶活
下载PDF
景观油菜花期调控技术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建芹 龙卫华 +3 位作者 陈锋 彭琦 张洁夫 胡茂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5-1473,共9页
为满足休闲观光需求,延长油菜花观赏期,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摘薹、增施氮肥、烯效唑处理、苯磺隆处理和分期播种对油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薹处理可推迟初花期3.0~10.0 d,终花期2.0~12.0 d,与不摘薹组合应用可将整个观花期增加7.5~10... 为满足休闲观光需求,延长油菜花观赏期,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摘薹、增施氮肥、烯效唑处理、苯磺隆处理和分期播种对油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摘薹处理可推迟初花期3.0~10.0 d,终花期2.0~12.0 d,与不摘薹组合应用可将整个观花期增加7.5~10.5 d;摘薹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可增加17.7~19.3 d。薹期增施氮肥对花期调节效果好于越冬期增施氮肥,与不增施氮肥组合应用,可将观花期增加8.5~9.0 d;增施氮肥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可增加15.0~17.7 d。喷施烯效唑可延长花期0~5.0 d,与不喷施烯效唑组合应用,观花期可增加9.5~10.0 d;喷烯效唑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平均增加17.5 d。平头期喷施苯磺隆可使花期增加1.5~13.5 d,与不喷施苯磺隆搭配,观花期增加16.0~18.5 d;喷施苯磺隆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增加约25.0 d。分期播种可显著延长油菜观花期,3个品种分期播种的平均总观花期为46.5 d, 40.5 d和38.5 d,分期播种与品种组合应用,观花期可达66.0~72.0 d,增加39.8~42.5 d,观花期延长1倍以上。综上,分期播种、品种搭配及其组合处理是调节景观油菜花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油菜花景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花期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油菜 花期调控 观花期
下载PDF
苏中地区硼肥与油菜籽同播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瑛 张云虹 +6 位作者 张永吉 高建芹 惠飞虎 赵元凤 刘翠莲 周如美 张永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31-35,共5页
对苏中地区硼含量差异较大的仪征市真州镇和扬州市江都小纪镇开展了不同用量的硼肥与油菜籽同播试验,分析了专用硼肥与油菜籽同播对油菜生长、产量的影响,明确了缺硼土壤油菜籽与硼肥同施效果并确定了硼肥适宜用量,以期为种肥同播技术... 对苏中地区硼含量差异较大的仪征市真州镇和扬州市江都小纪镇开展了不同用量的硼肥与油菜籽同播试验,分析了专用硼肥与油菜籽同播对油菜生长、产量的影响,明确了缺硼土壤油菜籽与硼肥同施效果并确定了硼肥适宜用量,以期为种肥同播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硼肥种肥同播对油菜籽出苗没有不利影响,同播可以有效促进油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生物量,延长花期,增加角果数和每果粒数,降低空瘪籽率,从而提高油菜产量。在硼肥缺乏地区(土壤有效硼含量0.5 mg/kg左右),同播施硼量以9 kg/hm^(2)最适宜;而在硼肥极缺地区(土壤有效硼含量0.2 mg/kg左右),同播硼肥量以13.5 kg/hm^(2)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硼肥 同播 效果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核盘菌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及BnJar1互作蛋白筛选
7
作者 彭琦 周晓婴 +8 位作者 高建芹 张维 孙程明 胡茂龙 浦惠明 郭月 付三雄 王晓东 张洁夫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9-1127,共9页
油菜与核盘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JA(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升高,但是JA信号传递却受到了抑制,推测核盘菌分泌的效应蛋白可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JAR1蛋白,使其活性降低,从而抑制依赖JA途径的油菜防御系统。前期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了差... 油菜与核盘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JA(茉莉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升高,但是JA信号传递却受到了抑制,推测核盘菌分泌的效应蛋白可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JAR1蛋白,使其活性降低,从而抑制依赖JA途径的油菜防御系统。前期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了差异表达基因BnJar1全长序列,为进一步揭示BnJar1基因参与油菜-核盘菌相互作用过程的机理,本研究对BnJAR1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预测,构建了核盘菌-油菜互作表达基因酵母文库,并以BnJar1作为诱饵蛋白对文库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获得了5个来自油菜的互作蛋白:丙二烯氧化物环化酶2(BnAOC2)、COP9信号复合物(BnCOP9)、4a-羟基四氢生物蝶呤脱水酶(BnDcoH)、腈水解酶2(BnNIT2)和茎特异性蛋白(BnTSJT1);2个来自核盘菌的互作蛋白:MFS结构域蛋白(SsMFS)和Rho3 GTP酶(SsRho3)。相关结果为研究油菜-核盘菌的相互作用,挖掘致病或抗病相关基因,进一步解析其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核盘菌 酵母双杂交文库 BnJar1蛋白 互作蛋白
下载PDF
M342抗除草剂基因CAP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程丽 胡茂龙 +7 位作者 浦惠明 龙卫华 高建芹 陈锋 周晓婴 张维 陈松 张洁夫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1-247,共7页
M342是利用EMS诱变定向选育获得的甘蓝型油菜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新种质。通过M342抗性基因与敏感型油菜的AL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342的BnALS3基因存在1处SNP突变,导致编码的蛋白质第556位色氨酸突变为亮氨酸,该突变导致基因序列对BsrD ... M342是利用EMS诱变定向选育获得的甘蓝型油菜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新种质。通过M342抗性基因与敏感型油菜的AL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342的BnALS3基因存在1处SNP突变,导致编码的蛋白质第556位色氨酸突变为亮氨酸,该突变导致基因序列对BsrD I内切酶消化的差异。为此设计了8条引物,从中筛选到引物对SU54F/SU58R在不同油菜品种中可以特异性扩增出目的片段,该片段经BsrD I酶切分型正确,从而开发了检测M342中抗性基因BnALS3R的CAPS标记。运用该标记对除草剂敏感型油菜、纯合抗性油菜及杂合抗性油菜BnALS3的基因型进行验证,并应用该标记对F_2、BC_1分离群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标记验证的基因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F_2分离群体有Als3Als3、Als3als3、als3als3 3种基因型,BC_1分离群体有Als3als3、als3als3 2种基因型,与表型鉴定结果一致,遵循单基因遗传分离规律,表明该标记可以应用于抗性基因的检测。CAPS标记的获得为抗除草剂油菜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磺酰脲类除草剂 乙酰乳酸合酶 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CAPS)标记
下载PDF
油菜杂交种宁杂21号及其双亲苗期在盐胁迫条件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月 于艳芳 +9 位作者 龙卫华 杜建厂 刘静 付丽 浦惠明 张洁夫 高建芹 袁娜 胡琼 胡茂龙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3-612,共10页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在盐胁迫中的表现,遏制减产,以油菜强优势杂交种宁杂21号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鉴定得到1078个芽苗期差异表达基因(DEG)与耐盐杂种优势密切相关,并能被已有盐胁迫相关QTL注释,部分基因的表达能被...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在盐胁迫中的表现,遏制减产,以油菜强优势杂交种宁杂21号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鉴定得到1078个芽苗期差异表达基因(DEG)与耐盐杂种优势密切相关,并能被已有盐胁迫相关QTL注释,部分基因的表达能被荧光定量PCR验证,说明所得DEG具有可靠性,有潜在的油菜耐盐育种价值。杂交组合中耐盐杂种优势相关DEG表达模式与母本更为类似,大部分表现为正调控,功能倾向于生物合成的同化作用,而表达模式类似父本的DEG其功能倾向于氧化还原等调节作用。本研究还对耐盐性杂种优势特异的SNP位点进行了预测和注释,以期为杂交油菜耐盐分子标记的开发以及耐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耐盐 杂种优势 转录组 遗传机制
下载PDF
整合关联分析和共表达网络分析挖掘甘蓝型油菜籽粒质量候选基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元军 马娟娟 +12 位作者 史睿 李伟龙 王婷 彭琦 张维 陈锋 王晓东 高建芹 付三雄 张洁夫 孙程明 季彪俊 胡茂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3-930,共18页
甘蓝型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籽粒质量是油菜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A-D Test模型对496份油菜的籽粒质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9个显著位点,联合解释34.1%的表型变异。整合A-D Test及前期混合线性模型和一般线性... 甘蓝型油菜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籽粒质量是油菜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A-D Test模型对496份油菜的籽粒质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19个显著位点,联合解释34.1%的表型变异。整合A-D Test及前期混合线性模型和一般线性模型结果后得到71个位点,联合解释50.1%的表型变异。在22个位点置信区间内找到ARF2、NPC6、TTG2和WRI1等已被报道的拟南芥中的籽粒质量基因的同源基因。同时,利用大粒品种中双11和中小粒品种中油821的籽粒和角果皮转录组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构建了13个共表达模块,其中紫色(purple)和洋红色(magenta)模块与籽粒质量表型显著相关。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2个模块在L-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硫双加氧酶活性、焦磷酸酶活性和RNA解旋酶活性等显著富集。2个模块中的枢纽基因BnaA06g00850D、BnaA01g00990D、BnaC06g10000D和BnaC02g44260D等的同源基因为ETHE1、DAR1、GLN1;1和SMG7等拟南芥籽粒质量已知基因。整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的分析结果,在42个显著位点的置信区间内找到90个属于purple和magenta模块的基因,其中BnaA01g06210D、BnaA07g14990D和BnaA07g03030D等拟南芥同源基因已被报道参与种子发育进程调控。本研究整合GWAS与WGCNA 2种分析方法,挖掘甘蓝型油菜的籽粒质量候选基因,为研究籽粒质量的调控机制、指导籽粒质量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籽粒质量 产量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共表达网络分析
下载PDF
Inheritance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resistance to AHAS- inhibiting herbicides in rapeseed 被引量:13
11
作者 HU Mao-long PU Hui-ming +7 位作者 gao jian-qin LONG Wei-hua CHEN Feng ZHOU Xiao-ying ZHANG Wei PENG Qi CHEN Song ZHANG Jie-f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2421-2433,共13页
Rapeseed is a very important oil crop in China; however, its production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absence of effective we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is is predominantly because of a shortage of herbicide resistance ge... Rapeseed is a very important oil crop in China; however, its production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absence of effective we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is is predominantly because of a shortage of herbicide resistance genes. 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 (AHAS) herbicides inhibit AHAS, a key enzyme involved in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synthesis that is required for plant growth. A rapeseed line designated M342 with AHAS herbicide resistance was developed through seed muta- genesis and was studied to assess the level and mode of inheritance of the resistance and to identify the molecular basis of resistance. M342 possessed a high level of cross-resistance to sulfonylureas (SUs) and imidazolinones (IMIs). This resistance was due to AHAS insensitivity to these herbicides and was inherited as a dominant trait conferred by a single nuclear-encoded gene. Molecular analysi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a Trp574Leu mutation in M342, and an allele-specific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 (AS-CAPS) marker was developed and cosegregated with herbicide resistance in the F2, BC1, and BC2 populations. This mutation altered the transcript levels of BnAHAS1 and BnAHAS3 in M342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wild type, but it did not affect the agronomic or quality traits. The simple genetic inheritance of this mutation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 (CAPS) marker and herbicide resistance gene should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herbicide-resistant rapeseed cultivars for effective weed control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ESEED acetohydroxyacjd synthase (AHAS) SULFONYLUREA IMIDAZOLINONE herbicide resistance mut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