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三稀矿产生物找矿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综述 被引量:14
1
作者 于扬 王登红 +3 位作者 高娟琴 刘丽君 王伟 张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3-1542,共10页
生物地球化学作为全球热点学科之一,为找矿工作者探索地壳发生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开展"三稀矿产"生物找矿方法研究并将其应用到找矿实践工作中,将对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产生重要影响。三稀矿产... 生物地球化学作为全球热点学科之一,为找矿工作者探索地壳发生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开展"三稀矿产"生物找矿方法研究并将其应用到找矿实践工作中,将对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产生重要影响。三稀矿产的生物找矿方法包括地植物学(植被观察)、生物地球化学找矿(植物分析测试)、动物找矿以及微生物找矿四个方面。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梳理了当前国内三稀矿产生物找矿研究的特点、概念和内涵,归纳了三稀矿产资源生物找矿常用方法,包括采样、测试和综合分析技术方法,总结了生物找矿方法在稀有金属矿区、稀散金属矿区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并结合项目团队最新成果,提出了对中国三稀矿产生物找矿方法及其应用的几点新认识,进一步阐述了三稀矿产生物找矿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意义。通过川西地区锂铍稀有金属生物找矿方法应用于辅助隐伏矿床勘查,已取得一些成功案例。随着研究的深入,生物找矿方法必将对我国三稀矿产地球化学勘查理论和技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稀矿产 生物找矿 生物地球化学 技术 应用
下载PDF
川西甲基卡稀有金属矿田地表水中稀有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高娟琴 于扬 +3 位作者 王登红 刘丽君 代鸿章 郭唯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1-1341,共11页
2016~2018年系统采集川西甲基卡稀有金属矿田及周边地表水样品88件,测试分析了样品中Li、Be、Rb、Sr、Zr、Nb、Cs、Hf、Ta九种稀有金属元素含量及八种主要阴阳离子含量。结果表明:甲基卡矿田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甲基卡矿... 2016~2018年系统采集川西甲基卡稀有金属矿田及周边地表水样品88件,测试分析了样品中Li、Be、Rb、Sr、Zr、Nb、Cs、Hf、Ta九种稀有金属元素含量及八种主要阴阳离子含量。结果表明:甲基卡矿田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甲基卡矿区地表水中Li、Be、Nb、Rb、Cs、Ta等稀有金属元素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川西河流平均值,Zr、Hf元素含量与川西河流均值相近,Sr含量远低于川西河流均值。经甲基卡矿区地表水稀有金属含量与矿脉分布空间耦合验证,地表水中Li、Rb、Cs、Be元素含量对矿脉的存在有明显的响应特征,其含量分布可以有效地服务于稀有金属矿产勘查,针对甲基卡外围地形高差大、切割深的特点,认为根据水地球化学异常来找矿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尝试运用地表水中稀有金属元素异常来缩小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卡 稀有金属矿区 地表水 稀有金属元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锂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地热流体水岩反应中的应用——以川西现代富锂热泉研究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于沨 于扬 +3 位作者 王登红 高娟琴 王成辉 郭唯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2-482,共11页
高温流体的化学组成及同位素特征是深部环境信息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锂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系统分析了川西现代热泉地热流体的水化学特征、水岩反应过程、补给来源、水岩反应温度及循环深度。研究结果显示,茶洛热泉水化学相类型为HCO_(3... 高温流体的化学组成及同位素特征是深部环境信息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锂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系统分析了川西现代热泉地热流体的水化学特征、水岩反应过程、补给来源、水岩反应温度及循环深度。研究结果显示,茶洛热泉水化学相类型为HCO_(3)-Na型,与地表水和冷地下水的HCO_(3)-Ca型存在明显区别。利用锂同位素温标估算茶洛热泉的水岩反应体系温度为227.80±19.84℃(2σ,n=8),热循环深度为7348.08m±684.26m(2σ,n=8)。茶洛热泉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水岩反应控制,处于非平衡向局部平衡过度。高K、Li、F、Cl等与花岗岩岩体有关的特征元素表明水岩反应中以与花岗岩岩体反应为主导,估算其贡献率约为75.34%。矿物饱和指数的计算,显示了热泉水中的白云石、萤石、霞石、方解石处于过饱和状态;钾盐以及大多数样品的石膏、硬石膏处于不饱和状态;石盐则趋近于平衡状态。锂元素浓度及锂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热泉中的锂元素浓度远高于地表水和冷地下水,且富集较轻的锂元素。锂同位素质量平衡拟合估算与茶洛热泉水进行水岩反应的岩体的锂元素浓度为13.43±7.04×10^(-6)(2σ,n=13),δ^(7)Li _(rock)值为1.14±2.06‰(2σ,n=13)。岩体深度约6958~7450m。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地热流体的富锂机理,拓展地热型锂资源的找矿思路均具有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流体 锂同位素 水岩反应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国内外主要油(气)田水中锂提取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4
4
作者 高娟琴 王登红 +2 位作者 王伟 于沨 于扬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89-1500,共12页
油(气)田中常伴生油(气)田水,与自然界其他水体相比常具有较高的锂含量,部分可达工业品位。我国油(气)田水储量大,锂资源量可观,但在过去却长期被忽视。近年来,在盐湖卤水型液体锂资源提取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大背景下,卤水型锂资源产量... 油(气)田中常伴生油(气)田水,与自然界其他水体相比常具有较高的锂含量,部分可达工业品位。我国油(气)田水储量大,锂资源量可观,但在过去却长期被忽视。近年来,在盐湖卤水型液体锂资源提取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大背景下,卤水型锂资源产量占比逐年升高,油(气)田水型锂资源也应当受到重视。本文通过研究大量国内外主要油(气)田中伴生的油(气)田水锂含量及分布特征,归纳国内外油(气)田水提锂技术现状,为我国油(气)田水中锂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水 锂资源 分布特征 地球化学 综合利用
下载PDF
国外锂矿找矿的新突破(2017~2018年)及对我国关键矿产勘查的启示 被引量:46
5
作者 刘丽君 王登红 +2 位作者 高娟琴 于沨 王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79-1488,共10页
全球范围内锂矿的勘查保持活跃态势,本文仅就2017年和2018年国外锂矿勘探的进展情况及动向做一些简单介绍,重点概述非洲、澳洲、北美洲、欧洲等地伟晶岩型锂矿勘探的新进展,区域上以非洲和西澳为热点,类型上以卤水型和沉积型锂矿的相关... 全球范围内锂矿的勘查保持活跃态势,本文仅就2017年和2018年国外锂矿勘探的进展情况及动向做一些简单介绍,重点概述非洲、澳洲、北美洲、欧洲等地伟晶岩型锂矿勘探的新进展,区域上以非洲和西澳为热点,类型上以卤水型和沉积型锂矿的相关进展最为突出。通过借鉴国外锂矿勘探项目的新进展和新趋势,认为国内应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勘探投入工作,努力提高关键矿产资源的自我保障能力;摸清国内关键矿产资源家底,加强各类型锂矿的基础研究,以伟晶岩型锂矿勘查为主导,兼顾花岗岩型锂矿的调查,查明卤水型锂矿和沉积型锂矿的赋存状态;加速国内优势资源的转化,建立完整产业链;在海外投资勘查时宜加强研究,优选项目,通过合作等多种方式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矿 伟晶岩型 卤水型 沉积型 勘探进展
下载PDF
Source and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Lithium in the Triassic Argillaceous Marine Sediments from Huangjinkou, Sichuan, China
6
作者 QIN Yan WANG Denghong +5 位作者 ZHAO Yue YU Yang gao juanqin YU Feng ZHONG Jiaai LIU Zh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536-545,共10页
In the Triassic marine sediments, an obvious enrichment of lithium has been found. The source and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lithium is unknown. Here, we report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 and isotope analyses for Trias... In the Triassic marine sediments, an obvious enrichment of lithium has been found. The source and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lithium is unknown. Here, we report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 and isotope analyses for Triassic sedimentary samples from core ZK601, recovered from the Huangjinkou anticline in the Xuanhan basin. Lithium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Leikoupo and Jialingjiang formation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in the crust of eastern China and in other marine sediments. Lithium concentrations are highest at depths of 3300–3360 m(in argillaceous marine sediments), and Li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b, Ga, Zr, Nb and other trace elements. The range of δ^(7)Li values in our samples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in other Triassic marine carbonate rocks. Lithium concentrations and isotope ratio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in the argillaceous dolomite samples at depths of 3300–3360 m. We compared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with trace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in the clay from Sichuan and Chongqing, and propose that the clay in the argillaceous marine evaporites from Huangjinkou formed via the hydrolysis of volcanic ash during Early–Middle Triassic volcanic eruptions into brine basins, during which clay adsorbed Li from the brine and formed Li-rich argillaceous dolomites. The addition and hydrolysis of volcanic ash in the evaporative brine is also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new type of polyhal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argillaceous marine sediments CLAY TRIASSIC Xuanhan salt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