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ZnO/Cu^(2+)-Chitosan/Montmorillonite 被引量:1
1
作者 MA Xiaoxia gao lingjuan +1 位作者 MA Yulong ZHANG Xiaogua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21年第4期510-516,共7页
A new composite antibacterial material ZnO/Cu^(2+)-Chitosan/Montmorillonite (ZCCM) was prepared with montmorillonite as carrier,Zn(Ac)_(2)·2H_(2)O,Cu(NO_(3))_(2)·3H_(2)O and chitosan as raw materials.ZCCM wa... A new composite antibacterial material ZnO/Cu^(2+)-Chitosan/Montmorillonite (ZCCM) was prepared with montmorillonite as carrier,Zn(Ac)_(2)·2H_(2)O,Cu(NO_(3))_(2)·3H_(2)O and chitosan as raw materials.ZCCM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nitrogen physical adsorp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on spectrometry.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ZCCM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Salmonella typhimurium,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 evaluated by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growth curves.ZCCM displays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hich is higher than ZnO-Montmorillonite,Cu^(2+)-Montmorillonite and ZnO/Cu^(2+)-Montmorillonite.In addition,th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ZCCM wa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bacterial morphology,integrity of cell membrane,lipid peroxidation and the effect of histidine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materials.It is found that cell morphologies of bacteria are damaged and bacterial cells are shrunken.With the increase of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the intracellular dissolved matters leak continuously.What’s more,th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re generated and biomacromolecules are oxid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MORILLONITE CHITOSAN ZNO Cu^(2+)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在维生素D促进神经递质分泌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淑梅 李丽华 +2 位作者 鲁俊华 高玲娟 郎玉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97-1602,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amin D,VD)调节海马神经元细胞促进神经递质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2例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患者以及31例健康产妇分别进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amin D,VD)调节海马神经元细胞促进神经递质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2例产后抑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患者以及31例健康产妇分别进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检测;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细胞施加不同作用因素,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增殖率;免疫印迹法检测总Akt(total Akt,T-Akt)及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 Akt,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轻度抑郁组患者的血清25(OH)D、5-HT和NE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重度抑郁组患者的血清25(OH)D、5-HT和NE水平与轻度抑郁组(均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VD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调节海马神经元细胞增殖率及5-HT、NE的分泌水平;与对照组比较,VD+阴性小干扰RNA(negative siRNA)组神经元细胞增殖率及5-HT、NE分泌水平增高(均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VD+VD受体小干扰RNA(VDR siRNA)组神经元细胞增殖率及5-HT、NE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Akt蛋白的表达在VD+negative siRNA组显著增加(P<0.01);而VD+VDR siRNA组与对照组比较,p-Akt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VD+DMSO组神经元细胞增殖率及5-HT、NE分泌水平显著增加(均P<0.05);而VD+LY294002(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组神经元细胞增殖率及5-HT、NE分泌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D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活性及促进5-HT和NE的分泌,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此作用可能在PPD的临床防治及产后护理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维生素D PI3K/AKT信号通路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下载PDF
血清Hcy、RBP和Cys C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3
作者 宫辉 高玲娟 陈亚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胱抑素C(Cys C)对妊娠期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妊娠期DN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早期DN组(44例)和临床DN组...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胱抑素C(Cys C)对妊娠期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妊娠期DN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早期DN组(44例)和临床DN组(38例),另选择同期同孕周健康孕妇48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的Hcy、RBP和Cys 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cy、RBP和Cys C对妊娠期DN的早期诊断效能。结果Hcy、RBP、Cys C水平在临床DN组均高于早期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RBP和Cys C 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Hcy和RBP 2项指标联合检测(P<0.05)。Hcy、RBP和Cys C 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结论Hcy、RBP和Cys C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妊娠期DN的早期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同型半胱氨酸 视黄醇结合蛋白 胱抑素C
下载PDF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及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桂凌 陈亚军 +1 位作者 高玲娟 曾玉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8年第6期587-588,59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 (OH) D]及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取乳腺恶性肿瘤33例,乳腺良性肿瘤58例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 (OH) D]及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25(CA125)联合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取乳腺恶性肿瘤33例,乳腺良性肿瘤58例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25 (OH) D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A153、CEA和CA125含量。结果老年组乳腺癌患者血清25 (OH) D水平(19.34±6.34)显著低于非老年组(41.42±11.3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5 (OH) D高水平组,其肿瘤标志物CA153(57.24±6.12)、CEA (4.32±1.85)、CA125(98.12±12.25)水平显著低于25 (OH) D低水平组(分别为71.34±13.31、5.13±1.13、102.13±14.2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乳腺肿瘤大体为≥5 cm乳腺肿块、低分化乳腺肿块、临床分期III-IV期的乳腺肿块、存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肿块,其血清25 (OH) D水平明显低于对应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CEA浓度显著高于其对应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清25 (OH) D与肿瘤标志物CA153、CEA、CA125联合诊断对早期乳腺癌及病情进展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乳腺癌 1 25羟基维生素D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儿童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平均血小板体积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汪晓曼 朱怡恬 +1 位作者 高玲娟 周璐雅 《精准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红蛋白(HGB)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健康检查的2个月~5岁儿童994例,根据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A组)、维生素D不足组(B组)和维生素D正常... 目的分析儿童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红蛋白(HGB)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健康检查的2个月~5岁儿童994例,根据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A组)、维生素D不足组(B组)和维生素D正常组(C组)3组,分析3组儿童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MPV及HGB的关系。结果 A、B、C组血清中MPV分别为(9.71±0.54)、(9.36±0.77)、(8.78±0.81)fL,HGB水平分别为(115.18±5.57)、(119.75±8.14)、(122.98±7.99)g/L;3组血清中MPV以及HGB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90.49、45.78,q=6.21~15.86,P<0.05)。结论儿童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的下降,可导致MPV增高及HGB水平的降低,因此对儿童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应给与足够的重视,以免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红蛋白类 儿童 学龄前
下载PDF
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62和LC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正孟 李凤玉 +5 位作者 恩和 高灵娟 李洪艳 张秀坤 魏淑霞 赵增虎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1年第8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和p6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原发性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2例ESCC组织...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和p6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原发性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2例ESCC组织及31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eclin-1、p62和LC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自噬相关标志物在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12例ESCC组织中Beclin-1、LC3和p6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14%(36/112)、37.50%(42/112)和63.39%(71/112),31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9%(19/31)、64.52%(20/31)和32.26%(1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15、7.216、9.584,均P<0.01)。Beclin-1、LC3在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p62在ESCC中的阳性表达率则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Beclin-1表达与ESCC患者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P<0.05);LC3表达与ESCC患者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均有关(均P<0.01);p62表达与ESCC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在ESCC中,LC3与Beclin-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31,P=0.001),而与p62的表达呈负相关(r=-0.215,P=0.023)。结论自噬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联合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62和LC3可辅助临床诊断并指导后续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自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