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异形的五自由度操作机设计
1
作者 高荣钊 吴继飞 +3 位作者 徐来武 曾利权 李玉平 周方奇 《兵工自动化》 2023年第12期91-96,共6页
针对一些大型模型的风洞试验需求,在特定风洞环境中设计五自由度操作机,用于支撑试验模型开展风洞试验。通过分析模型的重力及气动载荷、操作机的安装及使用空间、指标要求,采用串并联结构形式,实现特定风洞环境中的五自由度操作机设计... 针对一些大型模型的风洞试验需求,在特定风洞环境中设计五自由度操作机,用于支撑试验模型开展风洞试验。通过分析模型的重力及气动载荷、操作机的安装及使用空间、指标要求,采用串并联结构形式,实现特定风洞环境中的五自由度操作机设计。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操作机满足刚度、强度指标,精度和行程满足要求,能实现一类模型的风洞试验需求,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操作机 设计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PXIe总线结构的某测控系统
2
作者 高荣钊 滕达 +2 位作者 王志宾 郭民 周润 《兵工自动化》 2023年第11期43-48,共6页
针对已有结构系统,进行测控系统软硬件方案设计和主要器件选型,分析主要技术难点及实现途径。基于PXIe总线结构,采用实时以太网、现场总线的总体架构,以及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集低压电气系统设计、软件编程、计算机通信等技术于一体。... 针对已有结构系统,进行测控系统软硬件方案设计和主要器件选型,分析主要技术难点及实现途径。基于PXIe总线结构,采用实时以太网、现场总线的总体架构,以及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集低压电气系统设计、软件编程、计算机通信等技术于一体。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完善的信号采集与分析处理、运动解算与控制、安全连锁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线 测控系统 运动控制 设计
下载PDF
直流杂散电流对天然气管道干扰影响案例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周军峰 谭海川 +3 位作者 张鑫 高荣钊 宋莹莹 葛彩刚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3-718,共6页
采用试片断电法和电位监测系统,对广东地区的某天然气管道进行24h的通/断电电位检测和长期监测,发现管道存在明显的直流杂散电流干扰。电位检测和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广东地区的天然气管道同时存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不平衡电流、单极大地... 采用试片断电法和电位监测系统,对广东地区的某天然气管道进行24h的通/断电电位检测和长期监测,发现管道存在明显的直流杂散电流干扰。电位检测和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广东地区的天然气管道同时存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不平衡电流、单极大地回路电流和地铁杂散电流干扰;管段由于直流杂散电流的干扰,造成阀室内绝缘卡套放电烧蚀、恒电位仪内部元器件烧毁、恒电位仪无法正常运行以及全线管道的不同位置均有管体腐蚀发生。管体腐蚀最严重的位置腐蚀深度已经达到3.69mm,此位置管道在高压直流接地极输电系统单极大地运行模式时受干扰严重管道电位能达到-174.6V。同时,由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不平衡电流和地铁杂散电流的叠加干扰,造成管道长时间处于欠保护状态,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综合造成此段管道腐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杂散电流 腐蚀 烧蚀 地铁杂散电流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下载PDF
基于五孔探针的大S弯进气道总压畸变测量与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徐诸霖 高荣钊 达兴亚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86,共9页
进气道总压畸变的测量与评定是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大S弯进气道具备出色的隐身性能,但其出口流场非常复杂,传统总压测量方法造成的误差显著增大,进而引起总压畸变评估误差,阻碍进/发一体化设计。为了提高大S弯进气道的总压... 进气道总压畸变的测量与评定是进气道/发动机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大S弯进气道具备出色的隐身性能,但其出口流场非常复杂,传统总压测量方法造成的误差显著增大,进而引起总压畸变评估误差,阻碍进/发一体化设计。为了提高大S弯进气道的总压畸变测量与评估的准确性,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五孔探针的测量方法。分析测量结果表明:分区拟合方法更能适应大S弯进气道强旋流场的总压数据处理;随着马赫数从0.2增加到0.6,周向总压畸变指数从0.005左右递增到0.09左右,径向总压畸变指数最大不超过0.055,马赫数越大,总压畸变越剧烈,周向总压畸变占据主导;出口截面主要总压畸变区的总压恢复系数最低不到0.85;相比数值计算、总压耙测量,五孔探针测得结果更加全面、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弯进气道 五孔探针 总压测量 总压畸变 数据处理
下载PDF
X70管线钢交流腐蚀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谢丝莉 杜艳霞 +1 位作者 高荣钊 肖英武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3,共7页
通过交流腐蚀模拟试验研究了交流电流密度、防腐蚀层的缺陷面积和缺陷形状对X70管线钢交流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流干扰下,随交流电流密度的增大,X70管线钢的腐蚀速率增大;相同的交流干扰电压下,缺陷面积越小,通过X70管线钢的交流电... 通过交流腐蚀模拟试验研究了交流电流密度、防腐蚀层的缺陷面积和缺陷形状对X70管线钢交流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流干扰下,随交流电流密度的增大,X70管线钢的腐蚀速率增大;相同的交流干扰电压下,缺陷面积越小,通过X70管线钢的交流电流密度越大,腐蚀速率越大;在圆形和不同长宽比的矩形这几种缺陷形状中,长宽比为10∶1长条形缺陷处腐蚀速率最大,矩形缺陷处交流腐蚀速率随缺陷长宽比增大而略微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70钢 交流干扰 腐蚀速率 腐蚀电位 电流密度
下载PDF
应用OFI和Preston管测量亚跨声速摩擦应力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志勇 李建强 +3 位作者 高荣钊 陶洋 梁锦敏 张长丰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81,共6页
在0.6m×0.6m亚跨超声速风洞中,采用油膜干涉测量技术(OFI)和Preston管方法开展了马赫数0.4~0.8下的平板模型表面摩擦应力测量实验研究。模型头部经过椭圆化处理,避免出现流动分离。实验发现:在亚跨声速条件下,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 在0.6m×0.6m亚跨超声速风洞中,采用油膜干涉测量技术(OFI)和Preston管方法开展了马赫数0.4~0.8下的平板模型表面摩擦应力测量实验研究。模型头部经过椭圆化处理,避免出现流动分离。实验发现:在亚跨声速条件下,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油膜粘性对摩擦应力测量结果影响很小;当来流马赫数或总压发生变化时,摩擦应力系数随来流动压或马赫数与雷诺数的乘积(Ma·Re)的增大而减小。在Ma=0.4和0.6时,观测到一种类似斑纹的干涉图像,基于其特性分析,提出以此作为一种转捩判据的设想;在Ma=0.8时,未观察到类似斑纹,根据油膜图像和数值模拟结果判断,模型头部出现了分离泡,边界层由分离诱导转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I Preston管 摩擦应力 转捩 分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内检测金属损失缺陷数据分析及验证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涛 仇攀 +2 位作者 陈少松 高荣钊 李伟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年第2期52-56,共5页
为了对内检测金属损失缺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进行系统验证,采用内检测缺陷数据分析及开挖验证评价方法,综合考量缺陷深度、环向位置、金属损失速率以及失效压力级别等多个参数,对某天然气管道的内检测金属损失缺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为了对内检测金属损失缺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进行系统验证,采用内检测缺陷数据分析及开挖验证评价方法,综合考量缺陷深度、环向位置、金属损失速率以及失效压力级别等多个参数,对某天然气管道的内检测金属损失缺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选取对管道运行安全威胁最高的缺陷进行开挖验证,将现场的缺陷测量结果与内检测报告的缺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检测器的精度性能和内检测数据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内检测数据的金属损失缺陷深度信息基本符合其设备检测性能指标,内检测数据的深度百分比较实际缺陷深度略微偏小;②金属损失缺陷长度和宽度信息与其设备的检测性能指标存在着差距,检测精度有一定的偶然性偏差。结论认为,通过对内检测金属损失缺陷开挖验证、系统对比分析并深度挖掘内检测的数据,认识到天然气管道金属损失缺陷内检测与现场验证数据的差别,对后期消除缺陷测量偏差、全线进行完整性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 内检测 缺陷 开挖验证 测量偏差 完整性管理
下载PDF
接地极单极大地回路电流运行对天然气管道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谭春波 许罡 +5 位作者 许明忠 夏祝福 高荣钊 阮景红 葛彩刚 路民旭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0-675,共6页
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进行调试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直流输电系统采用单极大地回路电流运行方式,接地极有几千安培的电流流入、流出,会对周围金属结构物造成直流杂散电流干扰。以鱼龙岭接地极单极大地回路运行为例,在不同接地极入地电流下... 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进行调试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直流输电系统采用单极大地回路电流运行方式,接地极有几千安培的电流流入、流出,会对周围金属结构物造成直流杂散电流干扰。以鱼龙岭接地极单极大地回路运行为例,在不同接地极入地电流下,测试受干扰管道不同位置的电位分布和变化,分析广东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天然气管道的受干扰情况,同时测试采取措施后干扰电位的变化,分析缓解措施的效果。通过电位分析,得到接地极入地电流对管道的影响规律:管道的干扰电位和接地极的入地电流成正比关系;管道受到干扰时,管道极化电位明显超过标准要求,管道存在腐蚀和氢脆的风险,同时绝缘接头位置为风险点;在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单极大地回路运行时,管道干扰电压达到140.5 V,管道存在人员和设备风险;采用站内接地网作为缓解措施,对连接点位置管道受干扰程度有明显缓解作用,而对远离接地网的连接点位置管道有负面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杂散电流 接地极 管道电位
原文传递
高压直流接地极对埋地管道的干扰监测及影响规律 被引量:17
9
作者 顾清林 姜永涛 +5 位作者 曹国飞 葛彩刚 丁疆强 高荣钊 修林冉 宋莹莹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2,共7页
为了掌握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接地极对埋地管道杂散电流干扰的影响规律,在17个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接地极附近的12条管道上安装了电位远程监测系统,对管道电位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通过管道电位变化分析接地极的干扰频次和干扰时间,以及管道... 为了掌握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接地极对埋地管道杂散电流干扰的影响规律,在17个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接地极附近的12条管道上安装了电位远程监测系统,对管道电位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通过管道电位变化分析接地极的干扰频次和干扰时间,以及管道受干扰程度、影响范围。监测结果显示:通过对管道电位长时间连续监测能够准确判断出接地极对管道的干扰影响,2017年17个接地极的总干扰频次为201次,干扰总时长为657.31 h,较2016年略有下降;监测到1987 km管道受到接地极的干扰,其中华南地区接地极对管道的干扰较华东、华中及西北地区大。干扰电位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接地极与管道的垂直距离越短,靠近接地极端杂散电流流入流出的管段越短,其对远离接地极端的管道的干扰程度越大、干扰范围越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接地极 电位远程监测系统 杂散电流
原文传递
单边膨胀喷管内流动分离非定常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成军 李建强 +4 位作者 范召林 李耀华 梁锦敏 高荣钊 苗磊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39-2346,共8页
结合聚焦纹影和动态压力测量技术,对基于特征线法设计的单边膨胀喷管(SERN)不同落压比(NPR)条件下喷管内流场结构和壁面压力进行了试验测量,通过壁面压力时域和频域综合分析获得了喷管内流动分离非定常特性。结果表明:过膨胀状态下单边... 结合聚焦纹影和动态压力测量技术,对基于特征线法设计的单边膨胀喷管(SERN)不同落压比(NPR)条件下喷管内流场结构和壁面压力进行了试验测量,通过壁面压力时域和频域综合分析获得了喷管内流动分离非定常特性。结果表明:过膨胀状态下单边膨胀喷管内流场结构具有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喷管上壁面流动分离模态为受限激波分离(RSS),而下壁面流动分离模态为自由激波分离(FSS);相比于FSS模态,RSS模态下出口附近壁面压力振荡更剧烈。喷管上、下壁面压力标准差峰值均在分离点附近,且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向一侧偏斜或出现双峰现象。RSS模态下,激波运动呈明显低频特性;FSS模态下,激波非定常特性不仅受回旋区压力扰动的影响,且受分离剪切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膨胀喷管(SERN) 受限激波分离(RSS) 自由激波分离(FSS) 非对称 非定常特性
原文传递
Crescent aromatic oligothioamides as highly selective receptors for copper(Ⅱ) ion
11
作者 HE LuTao JIANG Qian +6 位作者 gao rongzhao YANG XinShi FENG Wen LUO ShunZhong YANG YanQiu YANG Liang YUAN LiHu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1246-1256,共11页
A series of crescent aromatic oligothioamides(4, 6, 8, 15, and 18) bearing different number of sulfur atom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via thionation of their corresponding aromatic oligoamides(3, 5, and 7) using L... A series of crescent aromatic oligothioamides(4, 6, 8, 15, and 18) bearing different number of sulfur atom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via thionation of their corresponding aromatic oligoamides(3, 5, and 7) using Lawesson's reagent. The X-ray structure of a trimeric analogue(13)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intramolecular three-center hydrogen bond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rigidification of the molecular backbone. The extraction by these novel receptors toward some representative heavy metal cations(Zn2+, Cd2+, Co2+, Ni2+, Pb2+, and Cu2+) and 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 cations(Li+, Na+, K+, Rb+, Cs+, Ca2+, and Sr2+) demonstrated high efficiency(83.5%–96.4%) and superior selectivity for Cu2+ over other selected metal cations. Particularly, the extractability was correlated to both the number of sulfur atoms and orientation of thiocarbonyl groups as revealed in the order: 6 > 4 > 18 > 15. This is in stark contrast to the oligoamides that only gave much lower extractability(5.9%–16.4%), suggestive of the importance of replacement of carbonyl oxygen atoms with sulfur atoms in the extraction of Cu2+. The complexation behavior of 4, 6, and 8 with Cu2+ was also examined by UV-Vis and NMR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omatic oligothioamide hydrogen bonding copper selective extraction cation recept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