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相学”实验课短视频作业教学效果分析
1
作者 高文元 黄菲 +3 位作者 陈家富 刘博 郭荣荣 高荣臻 《中国地质教育》 202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矿相学”实验课涉及比较复杂的矿相显微镜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较多的矿石矿物鉴定特征,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本文通过设置短视频形式的实验课作业,要求学生录制一段独立口述的实验操作环节或对比两个相似矿石矿物... “矿相学”实验课涉及比较复杂的矿相显微镜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较多的矿石矿物鉴定特征,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本文通过设置短视频形式的实验课作业,要求学生录制一段独立口述的实验操作环节或对比两个相似矿石矿物鉴定特征的短视频,并发布在个人社交平台上。通过课后的问卷调查发现,实验课短视频作业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课的课堂实践,提高学生掌握矿相学的观察和描述方法的水平,完成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转变,同时还兼顾了地学科普和专业宣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相学 实验课 短视频 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
下载PDF
冷涡背景下山东省“5·17”极端强对流天气环境条件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侯淑梅 朱晓清 +5 位作者 史茜 唐巧玲 孟宪贵 刘畅 高荣珍 刁秀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28-1342,共15页
2020年5月17日,山东省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简称“5·17”强对流),冰雹范围之广为近10年之首。对流风暴高度组织化,区域性的超级单体群以及一条长度超过500 km的强飑线造成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利用ERA5再分析、加密自动气象观测... 2020年5月17日,山东省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简称“5·17”强对流),冰雹范围之广为近10年之首。对流风暴高度组织化,区域性的超级单体群以及一条长度超过500 km的强飑线造成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利用ERA5再分析、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剖析了此次极端强对流天气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冷涡位于最有利于山东出现强对流的关键区,大尺度天气系统强迫强,对流层中层异常强的冷空气南下影响前期异常增暖的山东地区,造成“5·17”极端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异常程度更能代表动热力强迫的强度,异常程度达到2σ以上有可能造成极端强对流天气。当冷涡南下过程中强度减弱,但异常程度增加时,其东南象限仍能产生极端强对流天气。强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风暴组织化发展,飑线的长轴走向与0~6 km垂直风切变矢量方向相同,新单体发生、发展、合并的区域位于风矢量差大值中心前沿。低层暖湿平流源源不断地向山东输送暖湿空气,是CAPE重建的机制,是超级单体群和长飑线得以长时间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强对流 高度组织化 天气尺度系统异常 CAPE重建
下载PDF
“4·29”山东近海10级以上雷暴大风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侯淑梅 李昱薇 +6 位作者 张鹏 朱晓清 高荣珍 张永婧 梅婵娟 石磊 朱义青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2-1256,共15页
2021年4月29日山东近海出现10~13级雷暴大风,造成一艘渔船翻扣。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ERA5再分析及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雷暴大风的成因,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后部强盛的西北气流携带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温度... 2021年4月29日山东近海出现10~13级雷暴大风,造成一艘渔船翻扣。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ERA5再分析及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雷暴大风的成因,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后部强盛的西北气流携带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温度脊之上,强烈的位势不稳定层结和垂直风切变为当天产生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高空强劲的西北气流,一方面导致阵风锋移动速度快,另一方面高空动量下传,增大了下沉气流的角动量。阵风锋移动速度快、持续时间长,是造成所经之地产生10级以上雷暴大风的直接原因。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干燥,高层水凝物下落过程中蒸发降温,在近地面形成厚度高达120 hPa的冷池。小尺度冷池造成的加压与大尺度气旋后部增压叠加,与气旋的减压区形成变压风。冷池与日照暖温度脊之间产生的密度流与变压风叠加,造成地面大风强度增强。冷池小高压入海后气压梯度方向转变造成风向发生旋转,增加了渔船翻扣的风险。日照上空的蒸发作用、锋区梯度、密度流强度、多尺度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均比青岛强,导致处于青岛雷暴边缘的日照市出现10级以上雷暴大风的强度和范围均比受青岛雷暴主体影响的青岛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锋 密度流 多尺度天气系统叠加 蒸发降温 高空动量下传 变压风
下载PDF
Cloudiness regime shift during 1946—1992 recorded by coral in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5
4
作者 gao rongzhen SUN Donghuai +1 位作者 WANG Dongxlao YANG Xiaoy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7-34,共8页
By extracting and comparing long-term trend components of coral gray valu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cloudiness, and net heat flux for the period of 1946-1992,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m are addressed. There exists ... By extracting and comparing long-term trend components of coral gray valu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cloudiness, and net heat flux for the period of 1946-1992,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m are addressed. There exists a prominent regime shift in the cloudiness associa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variabiliti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net heat flux occurred in the mid-1960s, which can be successfully recorded by coral gray value, a climatic proxy. Long-term cloudiness varia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completely opposite to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in the past five decades, whereas they share a similar trend to that over Asian monsoon prevailing waters. The fact that the coral gray value is highly correlated to cloudiness provides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utilizing this coral to study cloudiness variations in the pre-instrumental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al gray value CLOUDINESS regime shift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GRAPES-TYM模式对我国东部近海海雾预报性能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彬 高荣珍 时晓曚 《气象科技》 2022年第6期783-792,共10页
基于2020年上半年我国东部近海站点观测资料和葵花-8卫星反演海雾产品对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ES-TYM模式进行了海雾预报性能评估。点、面检验结果表明:模式48 h和72 h TS分别为0.40和0.36,黄海海雾预报性能最优,34°~37°N海域内... 基于2020年上半年我国东部近海站点观测资料和葵花-8卫星反演海雾产品对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ES-TYM模式进行了海雾预报性能评估。点、面检验结果表明:模式48 h和72 h TS分别为0.40和0.36,黄海海雾预报性能最优,34°~37°N海域内大部分站点TS高于0.50。黄海海雾落区预报检验显示均压场形势下预报最准确,平均临界成功指数为0.35;气旋后部海雾多空报。2 m相对湿度预报偏差具有局地性特征,相对湿度低估的站海雾预报击中率、TS相对低,反之亦然。另外,模式对成雾相关气象要素预报误差相对小且对成雾有利时海雾预报基本正确;模式预报风向较实际风向偏东南,易出现冷偏差和湿偏差,虚假的有利温湿条件导致海雾空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TYM模式 我国东部近海 黄海 海雾 预报评估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青岛近海能见度算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荣珍 李欣 +3 位作者 时晓曚 任兆鹏 郝燕 戴京笛 《海洋气象学报》 2018年第2期28-35,共8页
采用GFS背景场资料和ADAS资料同化系统,使用WRF模式对2014—2016年青岛近海17个海雾个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3种能见度算法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FSL(Forecast Systems Laboratory)算法对于沿海站、岸基站雾的预报较SW99(Steolinga and Wa... 采用GFS背景场资料和ADAS资料同化系统,使用WRF模式对2014—2016年青岛近海17个海雾个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3种能见度算法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FSL(Forecast Systems Laboratory)算法对于沿海站、岸基站雾的预报较SW99(Steolinga and Warner 1999)算法有优势;对于海岛站而言,SW99算法则优于FSL算法。混合算法CVIS(Combined Visibility)较单一算法预报雾准确率有所提高。3种能见度算法基本上是高估能见度的,SW99算法能见度预报均方根误差最大。另外,SW99算法对沿海站、岸基站雾开始时间预报较实况多偏晚,结束时间预报较实况多偏早,持续时间预报较实况多偏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能见度预报 青岛近海海雾 SW99算法 FSL算法 CVIS算法
下载PDF
山东一次持续性平流辐射雾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孙颖 马艳 +3 位作者 高荣珍 薛允传 江敦双 凌艺 《海洋气象学报》 2018年第4期128-135,共8页
2017年1月1—5日,山东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平流辐射雾过程。利用山东地区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青岛探空站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分析此次连续大雾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温湿场特征,地面、高空气象要素条件,... 2017年1月1—5日,山东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平流辐射雾过程。利用山东地区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青岛探空站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分析此次连续大雾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温湿场特征,地面、高空气象要素条件,揭示了其形成原因、维持机制和消散机理。结果表明:中高纬度平直的大气环流、静稳的垂直结构是此次大雾形成的背景条件;水汽输送阶段变化造成的低层水汽浓度变化是大雾阶段变化的原因;两次弱低槽冷锋过程显著增加了雾的强度和范围,也使雾的性质由平流雾变为辐射雾。当低层水汽持续减少,中低层东风气流增强并破坏了大气的稳定层结时,大雾逐渐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大雾 平流辐射雾 水汽输送 弱低槽冷锋
下载PDF
台风“巴威”外围致山东半岛西部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环境条件 被引量:4
8
作者 高荣珍 马艳 《海洋气象学报》 2021年第4期26-35,共10页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青岛雷达产品以及“天衍”雷达拼图产品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台风“巴威”外围致山东半岛西部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巴威”在黄海北上期间,其外围暖湿气流与冷空气在山东半...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青岛雷达产品以及“天衍”雷达拼图产品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台风“巴威”外围致山东半岛西部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巴威”在黄海北上期间,其外围暖湿气流与冷空气在山东半岛西部到鲁东南交汇,对流层中低层形成东北—西南向深厚的切变线,高层处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产生强降水,强降水位于850 hPa切变线及其右侧偏东风一侧。2)前期降水回波先后表现为两条有组织的线形回波带,其形成、发展和移动与850 hPa切变线密切相关;后期切变线右侧偏东风气流中γ中尺度辐合不断触发单体新生,青岛即墨境内组合反射率因子CR、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分相移率KDP均显著增大,导致即墨南泉连续两个小时雨强大于100 mm·h^(-1)。3)切变线附近垂直上升运动深厚,850 hPa以下水汽通量辐合较强,为中尺度系统提供了触发条件和水汽条件;850 hPa,θse暖舌位置与切变线一致,暖舌中心达352 K,为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提供了能量条件;对流层中高层弱冷空气对触发强对流天气起到一定作用。4)850 hPa以下水汽通量辐合量值≤-8×10^(-7) g·cm^(-2)·hPa^(-1)·s^(-1)的区域与暴雨区基本吻合,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及垂直上升运动中心越低越有利于出现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巴威” 山东半岛 强降水 台前飑线 中尺度特征
下载PDF
分级结构类球形MgFe_2O_4/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高荣贞 李晓冬 +2 位作者 刘文凤 尹艳红 杨书廷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3-720,共8页
将柠檬酸和Super P (SP)作为碳源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出具有分级结构的类球形MgFe_2O_4/C (MFO/C)复合材料,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表... 将柠檬酸和Super P (SP)作为碳源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出具有分级结构的类球形MgFe_2O_4/C (MFO/C)复合材料,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表征了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0.5 C (500 mA·g^(-1))的条件下这种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62.7 mAh·g^(-1),200次循环后比容量稳定在约734.5 mAh·g^(-1)。在电流密度为1C (1000 mA·g^(-1))条件下,20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保持在约580.4 mAh·g^(-1)。具有优异的循环和倍率性能的原因,可能是SP和柠檬酸分解生成的晶粒间碳形成了良好的导电网络,使材料的导电性提高并缓解了在连续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物质的团聚和体积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喷雾干燥 铁酸镁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revealed by coral gray valu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7
10
作者 WANG Xin WANG DongXiao +1 位作者 gao rongzhen SUN DongHua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13期1304-1310,共7页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coral growth band from a colony in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The coral growth band can provide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on climate. The trend from the two-century-long an...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coral growth band from a colony in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The coral growth band can provide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on climate. The trend from the two-century-long annual density of the coral is in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at of the global CO2 concentration. Both trends were small prior to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fter that, trends became clear, more so from the 1960s to the 1990s (the end of the coral record). The overall coral density shows a steady decrease from the late 19th century to the late 20th century. Therefore, the trend from the annual density of the coral reveals the history of the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which is coherent with instrumental and other proxy records. We propose a simple coral-based proxy for reconstructing the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past two centu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气候变化 珊瑚 南中国海 灰度值 二氧化碳浓度 中国西北部 作者分析 环境信息
原文传递
2018年6月青岛近岸一次海雾导致能见度变化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兆鹏 高荣珍 +1 位作者 时晓曚 张星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90,共10页
2018年6 月5~9日青岛近海发生一次海雾天气过程,为6月9日2018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开幕式演出的天气预报服务,特别是能见度精细化预报带来了很大的预报难点。本文分析了此次海雾天气的生消过程,并重点讨论了6月9日能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8年6 月5~9日青岛近海发生一次海雾天气过程,为6月9日2018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开幕式演出的天气预报服务,特别是能见度精细化预报带来了很大的预报难点。本文分析了此次海雾天气的生消过程,并重点讨论了6月9日能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4~7日边界层内接近接地的强逆温层的建立,有利于海雾的形成与维持。由于白天时段日射增温导致能见度好转,海雾出现日变化。自7日夜间开始地面气压场梯度明显减弱,南风减弱转为偏东风,暖湿气流供应减弱不利于海雾天气的维持。8日之后,边界层内上升运动逐渐增强且混合层高度明显增加,中低层干冷空气的侵入,导致边界层内逆温结构被破坏、近地面湿层消失,使此次海雾过程趋于消散。9日傍晚的能见度条件基本达到演出要求。9日夜间受焰火燃放污染物影响,能见度短时波动。各种海雾客观预报方法预报准确率达到66%左右,主观预报订正准确性高于客观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变化 海雾 2018上合峰会 逆温层 预报检验
原文传递
The coral grayness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description of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2
12
作者 GU Dejun WANG Dongxiao +2 位作者 SUN Donghuai gao rongzhen JI Zhongp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B12期59-65,共7页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coral grayness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is studied using the annual mean coral grayness in northern SCS from 1789 to 1992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at Guangzhou from 1908 to 1992 ...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coral grayness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is studied using the annual mean coral grayness in northern SCS from 1789 to 1992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at Guangzhou from 1908 to 1992 by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 correlation analysis, Mann-Kendall’s abrupt change analysis and composite analysis.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outh China precipitation as reflected by the series of Guangzhou precipitation rebuilt with the coral grayness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of coral grayness in SCS has significant terms of tendency, much-weighted interdecadal variation and weak interannual variation. There was a century-scale abrupt change of coral grayness at the end of the 1880s that changed from positive anomalies to negative anomalies. The global field of SST difference corresponding to the point of abrupt change was negative anomalies over the SCS and neighboring northern Indian Ocean, most of central and western Pacific Ocean and coastal areas of the northern Atlantic Ocean. The large-scale distribution of SST anomalies is concomitant with the century-scale abrupt change of coral grayness in SCS. Negativ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coralgrayness in SCS and precipitation in Guangzhou on the interdecadal scale and the interdecadal precipitation in Guangzhou as reflected by the interdecadaldata of SCS coral grayness shows that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outh China precipitation changes significantly from phase to phase. The current study aims at contributing in the effort of identifying alternative indexes for climate change in south China on the interdecadal scale and bey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南海北部海域 珊瑚变灰 十年变异性 华南 年度降水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