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生态农场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4
1
作者 乔玉辉 甄华杨 +6 位作者 徐志宇 居学海 王宏燕 陈欣 章家恩 高尚宾 李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生态农场作为生态农业的落地载体,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市场灵活性,在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新形势下,各地已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农场典型案例。2016—2017年,作者重点... 生态农场作为生态农业的落地载体,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市场灵活性,在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新形势下,各地已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农场典型案例。2016—2017年,作者重点围绕面源污染防控与农业清洁生产,以我国东部15个省市的468家生态农场为研究对象,制定调查问卷开展典型案例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90%的农场成立时间在15年以下,生态农场经营者的平均年龄为47.5岁,土地面积在6.6~16.6hm2的农场占到40%,土地平均租金为11 040元·hm?2·a?1;以公司、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组织形式的农场各占23%、40%和30%;进行了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农场占到73%;生态农业措施采用率排在前5位的是有机肥/堆肥、人工/机械除草、轮作、清洁田园、杀虫灯/秸秆还田;养殖农场的生态意识较为淡薄,生态措施的采用情况也不乐观。在农场投入方面,种植农场的肥料投入和养殖农场的饲料投入最高,劳动力工资平均在3~4万元·cap.?1·a?1;种植农场收益率为?21%~70%,养殖农场为13%~337%,种养结合农场为?21%~152%;50%的农场获得过农业补贴。从调研结果看,我国生态农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相应的指导。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还从技术应用、产业融合、成本收益、销售途径及补贴政策等方面分析了生态农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生态农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生态农场 面源污染防控 农业清洁生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重大外来入侵杂草在我国的分布危害格局与可持续治理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瑞 周忠实 +6 位作者 张国良 郭建英 高尚宾 孙玉芳 付卫东 张付斗 万方浩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4期317-320,共4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生物入侵的危害日趋严重(Paini et al.,2016)。生物入侵的防控已成为21世纪全球各国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和科学研究的热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万方浩等,2011)。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生物入侵的危害日趋严重(Paini et al.,2016)。生物入侵的防控已成为21世纪全球各国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和科学研究的热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万方浩等,2011)。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而且还在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不断增强(万方浩等,2009)。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多样,为不同物种的入侵提供了天然生境。因此,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入侵物种,这些物种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杂草 入侵危害 可持续治理 外来生物入侵 入侵物种 科学研究 农业生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基于SVR的吕梁市地方财政收入预测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任晶晶 高上彬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2年第1期46-49,共4页
地方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内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其进行预测,对提高财政决策质量、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机器学习常用算法,通过对吕梁市2006—2019年地方财政收... 地方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内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对其进行预测,对提高财政决策质量、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机器学习常用算法,通过对吕梁市2006—2019年地方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历史数据进行相关性及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关键因素,然后基于灰色预测GM(1,1)建立单个影响因素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建立地方财政收入预测模型,模型使用Python及其第三方库作为实现工具,得到吕梁市未来两年的地方财政收入预测值。实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可作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财政政策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so GM(1 1) SVR 地方财政收入预测
下载PDF
中国生态农场发展空间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尚宾 宋成军 +4 位作者 徐志宇 孙仁华 薛颖昊 胡潇方 乔玉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33-1741,共9页
生态农场是发达国家农业环境政策的主要实施对象,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单位,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抓手。本文依托跨时7年的生态农场调查数据,结合农业农村部5年的生态农业基地建设经验,得出了我国4个区域和3类生态农场的经济参数... 生态农场是发达国家农业环境政策的主要实施对象,是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单位,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抓手。本文依托跨时7年的生态农场调查数据,结合农业农村部5年的生态农业基地建设经验,得出了我国4个区域和3类生态农场的经济参数,进一步依据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划,按照3%~5%生态化转型比例,评估了生态农场在区域和全国尺度的发展空间,分析了生态农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产业价值,从战略层面提出我国近期生态农场建设的最新要求和政策建议。结果显示:1)从区域看,华南地区生态农场投入产出效率最高,东北地区生态农场投入产出效率最低;从类型看,种养结合单体产投比和利润率最高,养殖型和种植型单体产投比、利润率较小。2)到2022年,国内生态农场将达到3万~5万家,生态农场区域规模排序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可有效带动市场投资和提供就业机会。3)近期应在“长三角”地区和部分重点区域,率先建成一批具有全国示范引领作用的生态农场,逐步向全国推广生态农场评价工作,优化生态农场补偿政策,打造生态农场大数据系统,培育生态农场产业化平台,创设生态农场产业投融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场 生态振兴 农业绿色发展 高效生态农业 经济特征 发展趋势 政策建议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分析 被引量:46
5
作者 高尚宾 徐志宇 +4 位作者 靳拓 魏莉丽 居学海 习斌 薛颖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68,共6页
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分析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并就目前的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反思,剖析农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供需不平衡等多方面的压力,指出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的客观要... 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分析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并就目前的生态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反思,剖析农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供需不平衡等多方面的压力,指出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的客观要求,解决农业生产所面临资源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以及对发达国家农业持续发展经验的理性借鉴。在对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七个一批"的发展建议,即编制一批发展规划、出台一批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生态产业、发展一批生态农场、壮大一批生态农庄、培养一批生态农民、构建一批信息平台。以此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村环境宜居及农业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更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同时提升生态农业"养眼、洗肺、悦心"的生态价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更好促进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世界性的农业清洁生产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农业 绿色发展 农业转型发展 七个一批
下载PDF
Establishing an Agro-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 被引量:12
6
作者 JU Xuehai XUE Yinghao +3 位作者 Xl Bin JIN Tuo XU Zhiyu gao shangbi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8年第4期426-433,共8页
In recent years, grain production has been rising steadily, and the income of farmers has been in- creasing dramatically, thanks in part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policy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 In recent years, grain production has been rising steadily, and the income of farmers has been in- creasing dramatically, thanks in part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policy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However, the conventional production mode leads to overconsumption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increas- ingly challeng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s, and higher cos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ose quality falls short of public expectations.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State Council both put ex- tra emphasis on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reform, restructuring of the sector, and a shift in the production mod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gro-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alyzes the efficacy of China's current agricultural subsidy policies, introduces related experience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elaborates options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and propos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accelerate its development. This analysis con- cludes tha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pproaches to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s to shift the existing subsidy policy from one which aims to ensure the yield by purchasing at a protective price, to a green subsidy which focuses on agro-ecological compens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e green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agro-ecological compensationmechanism: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