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功能内生菌群的筛选及定殖效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帅 王建 +3 位作者 马俊超 高彦征 左翔之 凌婉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4-1561,共8页
为降低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作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从PAEs污染蔬菜中富集驯化具有PAEs降解高效性和广谱性的功能内生菌群,解析菌群群落组成并优化其降解条件,借助水培体系研究了功能内生菌群在作物体内的定殖效能.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 为降低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作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从PAEs污染蔬菜中富集驯化具有PAEs降解高效性和广谱性的功能内生菌群,解析菌群群落组成并优化其降解条件,借助水培体系研究了功能内生菌群在作物体内的定殖效能.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从门的分类水平看,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6.57%)、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1.0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37%)组成;从属的分类水平看,菌群主要由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33.03%)、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40.61%)、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1.70%)、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3.04%)和根瘤菌属(Rhizobium,6.90%)组成.在无机盐纯培养体系中,该菌群在7d内对5mg/L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降解率分别为97.08%、94.47%、98.02%和44.82%.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菌群降解PAEs的最佳条件为:pH值7、25℃、盐度1%、底物浓度5mg/L.水稻水培试验表明,菌群可以定殖到水稻体内并有效促进PAEs的去除,与对照组相比,处理15d后水稻体内DMP、DEP、DBP和∑PAEs含量分别降低了41.09%、45.33%、63.06%和32.3%.菌群的定殖还能够提高水稻根长、株高和生物量,促进水稻的生长.该菌群在降低作物PAEs积累、保障PAEs污染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能有效降低作物PAEs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内生菌群 邻苯二甲酸酯 降解特性 定殖
下载PDF
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锋 宋跃明 +21 位作者 方忠 李毅中 熊伟 马真胜 周晓岗 徐华梓 钱济先 刘文革 孙宇 孙嗣国 杨惠林 杨操 罗卓荆 高延征 梁伟 黄霖 曾建成 沈慧勇 郑召民 林建华 蒋电明 戴闽 《骨科》 CAS 2018年第6期417-422,共6页
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更多集中在四肢关节,脊柱疾病方面往往更关注的是椎间盘退变及相关神经损伤。临床工作中许多医生对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关注,从而导致部分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被误诊误治。通过查... 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更多集中在四肢关节,脊柱疾病方面往往更关注的是椎间盘退变及相关神经损伤。临床工作中许多医生对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关注,从而导致部分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被误诊误治。通过查阅文献,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我们对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问题达成共识,供广大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选择性阻滞术,还需要和多种脊柱疾患相鉴别。治疗手段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广大医生需对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加强重视、进行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小关节 骨关节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髂骨螺钉骨性通道毗连血管及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盛伟超 高延征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髂骨螺钉通道附近的血管、神经分布,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2具防腐骨盆标本,模拟手术操作,从后向前沿骨盆经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骨性通道钻入3.5 mm钢针,观察盆腔内重要的血管神经和钢针空间关系,... 目的探讨经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髂骨螺钉通道附近的血管、神经分布,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12具防腐骨盆标本,模拟手术操作,从后向前沿骨盆经髂后上棘到髂前下棘骨性通道钻入3.5 mm钢针,观察盆腔内重要的血管神经和钢针空间关系,找出在放置髂骨螺钉时血管神经易损伤区域。结果髂骨翼后部,血管、神经与髂骨之间有腰大肌相隔开,进行放置螺钉操作中不易损伤;骨盆壁侧方,闭孔血管和闭孔神经距离盆壁都很近,在进行内固定操作时,如果导针或螺钉进钉角度偏小,对这些结构就有可能造成医源性损伤;髋臼及腹股沟区,因髂前下棘与旋髂深动脉距离最近,所以此动脉损伤几率最大。结论由后向前植入髂骨螺钉时,髂骨翼后部较为安全,但骨盆壁侧方和髋臼及腹股沟区较危险,闭孔血管、神经和旋髂深动脉容易受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髂骨螺钉 骨盆 腰骨盆固定 手术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脊柱外科急诊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4
作者 华文彬 郜勇 +48 位作者 李危石 仉建国 朱泽章 王冰 李方财 何达 马真胜 魏欣 杨磊 任东平 张雪松 李利 吴继功 徐宝山 宁广智 武汉 杨群 戈朝晖 康学文 夏磊 高延征 刘新宇 刘浩 初同伟 熊伟 夏平 陈雄生 白玉树 殷国勇 王向阳 刘向阳 杨军林 万勇 董健文 丁文元 陶惠人 王迎松 吴星火 张宇坤 郑东 潘海涛 吴永超 曾宪林 李锋 邵增务 杨述华 邱海波 王征 杨操 《脊柱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361-368,共8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已有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3月12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截至6月18日,全球已累计有824万余人感染,44万余人死亡,对全世界医疗、政治和经济领域影响巨大[1... 自2019年12月以来,已有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3月12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截至6月18日,全球已累计有824万余人感染,44万余人死亡,对全世界医疗、政治和经济领域影响巨大[1-2]。WHO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病原体被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3-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COVID-19被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病毒性 急诊处理 外科手术
下载PDF
Phytoremediation and its models for organic contaminated soils 被引量:37
5
作者 gao yan-zheng ZHU Li-zh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02-310,共9页
Soil pollution has been attracting considerable public attentions over the last decades. Sorts of traditional physiochemical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remove the organic pollutants from soils. However, the enormous co... Soil pollution has been attracting considerable public attentions over the last decades. Sorts of traditional physiochemical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remove the organic pollutants from soils. However, the enormous costs and low efficiencies associated with these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limit their availabilities. Phytoremediation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that uses plants to cleanup pollutants in soils. As overwhelmingly positive results have been shown, phytoremediation is a most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remediation technique for organic contaminated soils. In this paper phytoremediation and its models for organic contaminated soils are viewed. The mechanisms of phytoremediation mainly include the direct plant uptake of organic pollutants, degradation by plant-derived degradative enzymes, and stimulated biodegradation in plant rhizosphere. Phytoremediation efficiency is close related to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organic pollutants,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t types. It is no doubt that soil amendments such as surfactants improve the solubilities and availabilities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soils.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bout effects of soil amendments on phytoremediation efficiencies. Phytoremediation model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simulate and predict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organic pollutants, and progress of models is illustrated. In many ways phytoremediation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n phytoremediation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TOREMEDIATION organic pollutant SOIL
下载PDF
Surfactant-Enhanced Phytoremediation of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s:Potential and Assessment 被引量:11
6
作者 gao yan-zheng LING Wan-Ting +2 位作者 ZHU Li-Zhong ZHAO Bao-Wei ZHENG Qing-S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09-418,共10页
Phytoremediation is becoming a cost-effective technology for the in-situ clean up of sites polluted with 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s (HOCs). The major factors limiting phytoremediation are the mass transfer, ra... Phytoremediation is becoming a cost-effective technology for the in-situ clean up of sites polluted with 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s (HOCs). The major factors limiting phytoremediation are the mass transfer, rate of plant uptake, and microbial biodegradation of HOC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otential of surfactants to enhance desorption, plant uptake, and biodegradation of HOCs in the contaminated sites. Positive effects of surfactants on phytoremediation have been recently observed in greenhouse studies. The presence of some nonionic surfactants including polyoxyethylene sorbltan monooleate (Tween 80) and polyoxyethylene(23)dodecanol (Brij35) at relatively low concentration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phytoremediation for pyrene-contaminated soil. However, the anionic surfactant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and the cationic surfactant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MAB) were not useful because of their phytotoxicity or low efficiency for surfactant-enhanced phytoremediation (SEPR). The mechanisms of SEPR for HOC-contaminated sites were evaluated by considering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In view of concerns about the cost effectiveness and toxicity of surfactants to plants,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enhance the use of SEPR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phobic organic contaminant REMEDIATION SEPR SOIL surfaztant
下载PDF
腰大肌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
7
作者 吴研飞 朱忠培 +5 位作者 李甲振 张岩 肖鹏 毛克政 高延征 廖文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5期6551-6555,共5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腰大肌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的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诊治方面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9年8月明确诊断并采用手术治疗的腰大肌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表现... 目的总结并分析腰大肌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的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诊治方面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9年8月明确诊断并采用手术治疗的腰大肌内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手术方法和病理资料,对肿瘤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12例资料完整且成功获得随访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8例,发病年龄23~60岁,中位发病年龄38(32,45)岁。9例(75.0%)患者以腰背痛或下肢运动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4~9分,中位评分为6(5,7)分。CT可见腰大肌内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内见点状高密度影;MRI平扫及增强可见腰大肌内边界清晰的占位,长T 1混杂长T 2信号,增强扫描后可见不均匀强化。4例患者接受经椎旁肌间隙切除横突入路手术,8例接受腹膜后间隙入路手术,肿瘤均被完整切除,最大的1例瘤体长径为15 cm,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神经鞘瘤。随访10~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5(14.5,34.5)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复查MRI均无复发,神经功能均改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2分,下肢运动感觉异常等症状均恢复正常。结论腰大肌内神经鞘瘤无特异性症状,其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确诊需要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其部位及大小选取相应的手术入路可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腰大肌 诊断 手术入路
下载PDF
益赛普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 被引量:9
8
作者 翟功伟 张楷广 +3 位作者 高延征 张敬乙 高坤 盛伟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559-1561,共3页
目的观察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3例AS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2例)接受益赛普标准剂量治疗,对照组(41例)接受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标准剂量治疗,... 目的观察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3例AS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2例)接受益赛普标准剂量治疗,对照组(41例)接受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标准剂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晨僵时间、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法(HH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ASDAI评分、BASFI评分、晨僵时间、腰背痛VAS评分、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SDAI评分、BASFI评分、腰背痛VAS评分、髋关节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ESR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SR、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赛普对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益赛普 甲氨蝶呤 柳氮磺吡啶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3
9
作者 曹臣 陈书连 +5 位作者 高延征 张广泉 丁帅 艾进伟 张锴 侯志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4月-2020年12月,在本科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的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总结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学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4月-2020年12月,在本科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的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总结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学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75.37±13.62) min,出血量(61.84±20.45) ml,透视次数(2.84±0.83)次.术后患者腰部及下肢VAS评分显著持续下降(P<0.05),至术后30 d患者疼痛基本消失.随时间推移,患者改良ODI评分显著下降,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按改良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优1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74%.至末次随访时,MRI显示手术节段无突出复发.[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是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脱垂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下清创冲洗术治疗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臣 陈书连 +4 位作者 高延征 艾进伟 张锴 王耀斌 刘利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清创冲洗术治疗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在本科行经皮内镜下清创冲洗术治疗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的1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51~82岁,平均(66.94±9.37...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清创冲洗术治疗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在本科行经皮内镜下清创冲洗术治疗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的1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51~82岁,平均(66.94±9.37)岁;病变节段:L2/33例,L3/44例,L4/57例,L5S13例;7例患者有既往侵入性操作史。总结围手术期、随访与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VAS评分和体温显著下降(P<0.05),至术后14 d患者疼痛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随时间推移,患者改良ODI评分显著下降,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至末次随访时,无原椎间隙感染复发。辅助检查方面,病理检查显示组织炎细胞浸润伴肉芽组织增生。17例患者中12例检出病原菌。随时间推移17例患者WBC、中性粒细胞分类、ESR和CPR均显著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MRI检查显示,病变椎间隙清晰,邻近椎体信号均匀,无混杂信号。[结论]经皮内镜下清创冲洗术是治疗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的有效方法,且手术创伤小,治疗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隙非特异性感染 内镜术 病灶清除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侧卧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耀斌 陈书连 +2 位作者 曹臣 高延征 张锴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8期77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采用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43个椎体)不能耐受俯卧位手术的高龄OVCFs... 目的探讨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采用侧卧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43个椎体)不能耐受俯卧位手术的高龄OVCFs患者行侧卧位PVP,其中左侧卧位4例(6个椎体),右侧卧位28例(37个椎体)。比较术前及术后1、24h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Cobb's角及伤椎前缘高度、骨水泥椎体外渗漏率,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17±3)min/椎,无穿刺并发症;随访3~24(15.0±3.0)个月,术后1、24h、末次随访时VAS评分[(4.34±0.70)、(3.71±0.60)、(2.23±0.60)分]及ODI评分[(48.6±16.2)%、(41.9±18.3)%、(35.2±16.6)%]均较术前[(9.02±0.90)分、(64.1±16.0)%]降低(P<0.05);术后24h及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s角[(5.7±1.2)°、(5.9±1.0)°]较术前[(7.9±1.5)°]降低(P<0.05),椎体前缘高度[(31.5±6.4)、(32.3±5.9)mm]较术前[(18.4±4.7)mm]增高(P<0.05);术后1、24h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术后24h伤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例(2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率4.65%。结论对不能耐受俯卧位手术的老年OVCFs患者,侧卧位下PVP疗效确切,可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维持椎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高龄 经皮椎体成形术 侧卧位
原文传递
两种术式治疗长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钦玮 朱忠培 +2 位作者 邵佳 高延征 廖文胜 《医药论坛杂志》 2022年第8期5-10,共6页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所致颈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颈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所致颈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颈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纳入的62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34例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8例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分别记为单开门组和全椎板组。62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估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的神经功能;测量术前与术后12个月颈椎曲度CCI、颈椎活动度CROM与颈椎矢状面垂直轴偏距C2-7SVA,并记录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单开门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89±1.27),(1.56±0.88),JOA评分分别为(7.78±1.92),(15.78±0.97),全椎板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22±1.40),(1.12±0.98),JOA评分分别为(9.11±1.17),(15.44±1.01),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2个月VAS与JOA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CCI与CROM均有不同程度丢失,单开门组CCI丢失较多但CROM丢失较少,全椎板组与之相反,2组患者术后CCI及CROM丢失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单开门组C2-7SVA增加量大于全椎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组术后轴性症状7例(20.6%),C5神经根麻痹2例(5.9%),脑脊液漏1例(2.9%),切口感染2例(5.9%),总发生率35.3%(12/34);全椎板组术后轴性症状1例(3.6%),C5神经根麻痹4例(14.3%),脑脊液漏3例(10.7%),切口感染1例(3.6%),总发生率32.1%(9/28),2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12个月的随访期内,两种术式在颈椎曲度、活动度及平衡维持方面存在差异,但临床疗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管扩大成形术 全椎板切除术
原文传递
超声骨刀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颈前路骨化灶切除术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邢帅 高延征 +4 位作者 王红强 张锴 朱宇 邵佳 高坤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2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颈前路骨化灶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例颈椎OPLL患者均行超声骨刀辅助下颈前路骨化灶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颈前路骨化灶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例颈椎OPLL患者均行超声骨刀辅助下颈前路骨化灶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4~46个月,记录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末次随访时计算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优良率;术后3、6、9、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或颈椎CT检查评估植骨融合情况。结果4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后纵韧带骨化灶完全切除,脊髓及神经根压迫完全解除;手术时间80~160(118.1±19.3)min,术中出血量45~185(98.1±35.6)mL,术后住院时间2~3(2.2±0.4)d。43例患者随访(42.0±6.6)个月,术后6个月时均植骨融合良好。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9.9±1.4)、(13.0±0.8)、(14.3±0.7)、(15.5±1.0)、(16.8±0.6)分]依次升高(P<0.05),NDI评分[(48.8±8.6)、(28.8±3.3)、(11.3±2.3)、(6.2±0.6)、(4.2±0.9)分]依次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优良率为86.0%。43例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声音沙哑3例,吞咽困难2例,给予对症治疗后逐渐恢复;未发生切口感染、食管瘘、气管损伤、喉上神经损伤、血肿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植骨融合良好,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下沉等并发症。结论颈椎OPLL患者行超声骨刀辅助下颈前路骨化灶切除术,骨化灶切除完全,脊髓减压充分,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前路骨化灶切除术 超声骨刀
原文传递
超声骨刀在腰椎管狭窄症椎板切除术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浩浩 高延征 +2 位作者 张敬乙 盛伟超 杨光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1期13-15,19,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骨刀在腰椎管狭窄症全椎板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18年12月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并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的153例患者... 目的分析超声骨刀在腰椎管狭窄症全椎板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18年12月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并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超声骨刀组78例,传统工具组75例(传统骨刀+椎板咬骨钳)。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全椎板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JOA改善率、VSA改善率、术中有无神经根损伤或马尾损伤、有无硬膜囊损伤或脑脊液漏、术后住院日等情况。结果超声骨刀组与传统手术相比,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日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两组在JOA评分和VSA评分的改善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骨刀组有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1例患者出现神经根损伤,传统工具组有8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3例患者出现神经根损伤。结论进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中使用超声骨刀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能避免硬膜囊损伤及脑脊液漏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腰椎管狭窄症 神经根损伤
原文传递
基于CT三维重建的髂后上棘上连线在腰椎体表定位中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月鹏 施新革 +4 位作者 高延征 胡巍然 马浩浩 邢帅 吴肖南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8期68-72,76,共6页
目的比较CT三维重建后髂后上棘上连线与髂棘最高点连线(Tuffier’s线)和相应触诊间隙(棘突中点之间)位置的对应关系,探讨髂后上棘上连线在腰椎体表定位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腰椎64... 目的比较CT三维重建后髂后上棘上连线与髂棘最高点连线(Tuffier’s线)和相应触诊间隙(棘突中点之间)位置的对应关系,探讨髂后上棘上连线在腰椎体表定位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腰椎64排CT平扫的患者,男83例,女91例,年龄18~75岁(46.7±15.9岁)。将其CT原始数据导入宝葫芦三维模拟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标出两侧髂后上棘上连线(髂后上棘连线上1.5cm)及Tuffier’s线,观察其与相应触诊间隙的相对位置关系。结果174例患者中Tuffier’s线分布在L_(3)~L_(4)触诊间隙18例(10.3%),L_(4)~L_(5)触诊间隙116例(66.7%),L_(5)~S_(1)触诊间隙40例(23.0%)。髂后上棘上连线分布在L_(5)~S_(1)触诊间隙156例(89.7%);S_(1)~S_(2)触诊间隙18例(10.3%)。髂后上棘上连线的位置与L_(5)~S_(1)触诊间隙的一致性高于Tuffier’s线与L_(4)~L_(5)触诊间隙的一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935,P<0.05)。Tuffier’s线的位置与性别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Tuffier’s线的位置有向头侧移位的趋势(P<0.05)。髂后上棘上连线的位置与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髂后上棘上连线的位置有向头侧移位的趋势(P<0.05)。结论髂后上棘上连线和L_(5)~S_(1)触诊间隙相对位置的一致性较Tuffier’s线和L_(4)~L_(5)触诊间隙相对位置的一致性好,髂后上棘上连线在临床应用中有可能成为一种更好的腰椎体表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腰椎 髂后上棘 髂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