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预后因素分析及基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矫形策略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杜传超 海宝 +7 位作者 刘宇 商玉臣 何保华 石航 朱伟 高延征 李危石 刘晓光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患者术后2年功能性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基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手术策略。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急总医院采用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矫形的ADS患者79例,记录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 目的分析影响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患者术后2年功能性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基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手术策略。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急总医院采用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矫形的ADS患者79例,记录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采集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患者问卷(SRS-22)评分、腰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测量术前及术后2年的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垂直偏距(SVA)、冠状面平衡、T1骨盆角(T1PA)及PI-LL,记录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2年ODI将患者分为功能最佳组(ODI≤15%)和功能最差组(ODI>50%),比较2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79例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1.8%(33/79),术后2年ODI、SRS-22评分、腰背部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功能最差组21例,功能最佳组30例。功能最差组患者BMI、术后重症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功能最佳组;术前ODI、SRS-22评分差于功能最佳组,术前矢状面失衡(SVA≥5 cm)患者比例高于功能最佳组;术后2年ODI、SRS-22评分、腰背部和下肢痛VAS评分差于功能最佳组,矢状面失衡患者比例、PI-LL和T1PA高于功能最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术前高ODI、术后2年SVA≥5 cm和术后2年高T1PA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矫形能够改善ADS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BMI、术前ODI、术后2年SVA和术后2年T1PA影响术后功能恢复,故应基于脊柱矢状面整体平衡状态制订ADS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滑膜组织中SOST、u-PA、β-catenin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丁帅 张广泉 +3 位作者 高延征 王红强 余正红 李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295-3299,共5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关节滑膜组织中骨硬化蛋白(SOST)、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AS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关节滑膜组织中骨硬化蛋白(SOST)、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AS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80例创伤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不同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髋关节滑膜组织中SOST、u-PA、β-catenin表达,并分析髋关节滑膜组织中SOST、u-PA、β-catenin表达对AS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髋关节滑膜组织中SOST、u-PA、β-catenin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极高疾病活动度、高疾病活动度患者髋关节滑膜组织中SOST、u-PA表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极高疾病活动度患者髋关节滑膜组织中β-catenin表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BASDAI≥5分患者髋关节滑膜组织中SOST、u-PA、β-catenin表达高于BASDAI<5分患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SOST、u-PA、β-catenin及三者联合预测A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1、0.818、0.860、0.905,最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SOST为78.8%、88.7%,u-PA为95.0%、56.2%,β-catenin为68.8%、91.2%,三者联合为92.5%、83.8%。结论AS患者髋关节滑膜组织中SOST、u-PA、β-catenin表达升高,与疾病活动度、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髋关节滑膜组织中SOST、u-PA、β-catenin联合对AS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 滑膜组织 骨硬化蛋白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β-连环蛋白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术后翻修的手术策略分析
3
作者 张修儒 高延征 +3 位作者 高坤 余正红 邵佳 毛克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61-969,共9页
目的:分析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手术后翻修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行寰枢椎翻修手术的12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9例,翻修时年龄7~62岁[45.5(34.25,52.50)岁]。初次手术距翻修手术间隔... 目的:分析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AAD)手术后翻修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行寰枢椎翻修手术的12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9例,翻修时年龄7~62岁[45.5(34.25,52.50)岁]。初次手术距翻修手术间隔3~360个月[30(5,93)个月]。翻修术中有内固定首先进行内固定及植骨取出,根据1/6体重牵引情况评估是否行前路松解术;根据术前影像结合术中探查,个性化选择原位钉道-增粗增长螺钉、更换螺钉钉道、延长固定节段增加整体内固定强度,选择寰枢侧块关节松解植骨增加植骨融合。翻修后随访12~50个月[24.0(17.25,34.00)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测量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枢椎斜坡角(clivus-axial angle,CAA)、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评价寰枢椎复位情况,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行CT检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2例翻修手术中,8例先进行原内固定及植骨取出,根据牵引情况,4例行前路松解联合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8例行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其中枕骨螺钉翻修4例,均更换螺钉钉道;C1螺钉翻修4例,2例选择增粗、增长螺钉固定,2例选择更换螺钉钉道;C2螺钉翻修8例,5例选择增粗、增长螺钉固定,3例选择更换螺钉钉道;延长固定节段3例;12例患者均进行寰枢侧块植骨。所有患者翻修术后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3d及末次随访ADI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CCA、CMA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所有患者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病例骨性融合,融合率100%,融合时间为3~7个月[3.5(3.0,6.0)个月]。结论:前路松解术适用于拆除初次内固定后大重量牵引下寰枢椎仍未复位的患者。在进行后路翻修手术时,枕骨螺钉需更换钉道以维持内固定牢固,更换更粗、更长螺钉,更换螺钉钉道适用于C1、C2螺钉,延长固定节段适用于C1或C2无法置钉的患者。寰枢侧块关节植骨适用于所有寰枢椎翻修手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翻修手术 手术策略
下载PDF
土壤多环芳烃生物可给性测定的体外胃肠模拟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马俊超 高彦征 秦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1-1169,共9页
经口摄入是土壤多环芳烃(PAHs)人体暴露的重要途径,有效评估土壤中PAHs的生物可给性是全面评估土壤PAHs人体健康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测定土壤PAHs生物可给性的体外胃肠模拟方法众多,至今国内外尚缺乏统一标准。由于不同体外模拟... 经口摄入是土壤多环芳烃(PAHs)人体暴露的重要途径,有效评估土壤中PAHs的生物可给性是全面评估土壤PAHs人体健康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测定土壤PAHs生物可给性的体外胃肠模拟方法众多,至今国内外尚缺乏统一标准。由于不同体外模拟方法测定的结果差异较大,制约了土壤PAHs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综述了PAHs生物可给性测定所用的多种体外胃肠模拟方法及进展,并针对PAHs生物可给性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建议未来构建土壤PAHs生物可给性测定标准方法的相关研究应从生理条件、吸附材料的选择、体内模型的验证这3方面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PAHS 体外胃肠模拟 生物有效性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邢帅 高延征 +2 位作者 王红强 张广泉 张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10-1016,共7页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行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的23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行Quadrant通道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的23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0~40岁(31.0±6.9岁)。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68个月(42.0±6.6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于术前及术后2d、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visualan 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手术的临床效果;于术后2d、末次随访时行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检查,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腰椎MRI检查,应用Pfirrmann分级评估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及信号变化,计算Pfirrmann分级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2.5±11.6min,术中出血量58.8±9.5ml,术后住院时间3.1±0.4d。患者术后2d、末次随访时的ODI、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2d、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及其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以及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d手术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Pfirrmann分级30.5%改善,56.5%无明显改变,13.0%退变加重;邻近节段8.7%改善,73.9%无明显改变,17.4%退变加重。随访期间无椎间盘突出复发,无螺钉松动、断裂、失效等相关并发症。结论:Quadrant通道辅助下腰椎间盘切除单边动态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保留腰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Quadrant通道辅助技术 动态非融合固定系统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茅剑平 肖斌 +12 位作者 行勇刚 田伟 梁裕 高延征 罗卓荆 张文志 邱裕生 赵学凌 陈钢 刘波 陈志刚 郎昭 冯硕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8年第6期363-366,370,共5页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研究,采用"评价脊柱融合系统用于椎体间融合术中效果的开放、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验证[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项目注...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研究,采用"评价脊柱融合系统用于椎体间融合术中效果的开放、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验证[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项目注册号为NCT02252185,方案版本号(日期)为V1. 2(2015-04-01)]"数据,依据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8所医疗机构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TLIF手术的患者,提取其一般临床资料、手术资料、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的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和腰椎JOA评分改善率]以及术后严重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等数据信息,采用SPSS 20.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97例患者,男32例,女65例,年龄为(54. 04±10. 13)岁。术后随访时间为(5. 68±1. 13)个月。手术时间为(173. 28±92. 98) min,估计失血量为(438. 14±226. 39) ml。术前与末次随访的平均腰VAS评分(4. 97 vs. 0. 98)、平均下肢VAS评分(5. 38 vs. 0. 65)和平均腰椎JOA评分(12. 54 vs.25. 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01)。腰椎JOA评分改善率为(77. 75±25. 01)%。未见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腰椎 治疗结果 多中心研究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
下载PDF
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宁 高延征 +5 位作者 高坤 张敬乙 余正红 盛伟超 邢帅 吕东波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9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单侧Isobar TLL动态内固定术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 目的探讨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单侧Isobar TLL动态内固定术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腰椎前凸角、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以及改良Pfirrmann分级。结果随访时间为(53. 6±32. 3)个月。术后24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 <0. 05),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 013)。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 0. 05),相邻上节段椎间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 <0. 05),固定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 <0. 05),腰椎前凸角无明显变化(P=0. 100)。手术前后椎间盘退变UCLA分级和改良Pfirr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单侧Isobar TLL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费用低及患者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关节突关节 动态非融合内固定系统 单边动态稳定
下载PDF
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栗启迪 刘涛 +4 位作者 高延征 代志鹏 陈光 于博凡 王东杰 《骨科》 CAS 2018年第2期85-89,95,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我院采用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的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病人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为23~65岁、平... 目的探讨采用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我院采用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的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病人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为23~65岁、平均(51.3±8.4)岁。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通过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人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l cord,SAC)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3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17~35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呼吸困难1例、脑脊液漏1例、切口渗液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症状后均好转。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效及寰枢椎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时,寰枢椎间植骨均获得较满意的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36例病人JOA评分、SAC及NDI分别为(14.36±1.69)分、(14.58±1.86)mm、19.24±7.57,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9例非外伤病人末次随访时颈椎屈伸活动度与术前相比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活动度相比术前受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可有效复位、牢靠固定,且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颈寰椎 枢椎 脱位
下载PDF
经第2骶椎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在脊柱骨盆稳定性重建中的价值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周献伟 高延征 +3 位作者 刘玉峰 张迪 戴磊 张文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19-423,438,共6页
背景:在脊柱骨盆稳定性重建中,第2骶椎骶髂关节(S2AI)螺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目的:评价徒手置入S2AI螺钉在脊柱骨盆稳定性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应用S2AI螺钉内固定技术重建脊柱骨盆稳定性的... 背景:在脊柱骨盆稳定性重建中,第2骶椎骶髂关节(S2AI)螺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目的:评价徒手置入S2AI螺钉在脊柱骨盆稳定性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应用S2AI螺钉内固定技术重建脊柱骨盆稳定性的9例腰骶段脊柱肿瘤及7例骨盆、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女9例,男7例;年龄36~73岁,平均(62.5±10.3)岁,其中5例腰骶段脊柱肿瘤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查示T值均<-2.5。9例腰骶段脊柱肿瘤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行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S2AI螺钉内固定、钛网重建、肿瘤病灶清除术,7例骨盆、骶骨骨折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通过术后X线片和CT评价S2AI螺钉的位置,观察S2AI螺钉的相关并发症、肿瘤复发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6例共徒手置入30枚S2AI螺钉,冠状面螺钉的外展角(α)为50°~80°(64.4°±11.5°),矢状面螺钉与S1上终板的夹角(β)为-15°~14°(0.1°±12.3°),横断面上螺钉与中垂线的夹角(θ)为44°~56°(49.1°±8.5°)。术后CT检查发现2枚(6.7%)螺钉穿破髂骨内皮质,2枚(6.7%)螺钉穿破髂骨外皮质,穿出长度均<5mm,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16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2.4±2.5)个月。1例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的双侧(6.7%)S2AI螺钉周围均出现明显透光带,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及肿瘤复发,骨盆、骶骨骨折均获得愈合。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由术前6~9分,平均(7.4±2.1)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4分,平均(3.1±0.7)分(P=0.035)。结论:徒手置入S2AI螺钉在腰骶段脊柱肿瘤与骨盆、骶骨骨折患者脊柱骨盆稳定性重建中可行且相对安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骶2髂骨螺钉 腰椎骨盆内固定
下载PDF
真菌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斌峰 杨光 高延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51-955,共5页
真菌性脊柱炎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约占各类脊柱感染的0.5%~1.6%。广泛使用免疫抑制药物、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恶性肿瘤、器官移植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等因素会使真菌性脊柱炎患病风... 真菌性脊柱炎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约占各类脊柱感染的0.5%~1.6%。广泛使用免疫抑制药物、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恶性肿瘤、器官移植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等因素会使真菌性脊柱炎患病风险增加,近年来其相关的文献报道正在逐年增加。由于病史、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且病原学培养和药敏试验耗时较长,导致真菌性脊柱炎极易被漏诊或误诊,错失早期治疗的机会。此外,真菌性脊柱炎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应用抗真菌药物,但长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药物选择及用药疗程的规范化尤为重要,若病情严重或诊疗不规范则可能还需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在真菌性脊柱炎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识尚且不足,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因此我们针对真菌性脊柱炎的病原学、临床特点、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真菌性脊柱炎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使真菌性脊柱炎患者获得更加及时、规范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药物 患病风险 脊柱炎 脊柱感染 器官移植 真菌性 抗真菌药物 广谱抗生素
下载PDF
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建超 高延征 +1 位作者 廖文胜 盛伟超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常规闭式引流技术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患者资料,经保守治疗...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常规闭式引流技术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患者资料,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清创封闭冲洗引流。根据引流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行常规闭式引流的22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7例;平均年龄(58.0±4.6)岁。行改良封闭负压引流的20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56.0±7.9)岁。比较两组清创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并观察两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血沉)结果。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4±2.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最终均完全愈合。观察组患者清创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创术后3 d C反应蛋白、血沉均明显下降,术后1个月均持续下降,术后3个月均降至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未出现感染复发、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可显著减少治疗期间清创手术次数、加速切口愈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 腰椎 内固定 切口感染
下载PDF
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下颈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12
作者 王庆德 贺园 +52 位作者 陈伯华 初同伟 都金鹏 董健 冯皓宇 范顺武 冯世庆 高延征 官众 郭华 海涌 贺利军 蒋电明 姜建元 林斌 刘斌 刘宝戈 李淳德 李放 李锋 吕国华 李利 廖琦 李危石 刘晓光 刘宏建 刘勇 刘忠军 鲁世保 邱勇 戎利民 申勇 沈慧勇 舒钧 宋跃明 孙天胜 王岩 王哲 王征 夏虹 殷国勇 闫景龙 袁文 叶招明 赵杰 仉建国 朱悦 周英杰 张忠民 梅伟 郝定均 贺宝荣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6,共10页
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下颈椎骨折多属不稳定骨折,具有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由于肩部遮挡等因素影响X线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首诊时易漏诊。非手术治疗存在骨不连等并发症且有神经功能再损伤的可能。而在手术时机、入... 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下颈椎骨折多属不稳定骨折,具有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由于肩部遮挡等因素影响X线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首诊时易漏诊。非手术治疗存在骨不连等并发症且有神经功能再损伤的可能。而在手术时机、入路及方式选择方面尚存争议。目前,AS合并下颈椎骨折伴或不伴脱位的诊疗方案尚无临床实践指南。因此,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组织相关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制订《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下颈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从诊断、影像学评估、分型及治疗等方面提出11条推荐建议,为AS合并下颈椎骨折的诊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颈椎 脊柱骨折 指南
原文传递
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操作指南(2024版)
13
作者 都金鹏 陈伯华 +57 位作者 程黎明 初同伟 董健 段永超 樊珊 冯皓宇 范顺武 冯世庆 郭华 高延征 官众 海涌 何达 贺利军 贺园 黄云飞 蒋电明 姜建元 林斌 刘斌 刘宝戈 李淳德 李放 李锋 李水霞 吕国华 李利 廖琦 李危石 刘晓光 刘忠军 刘勇 刘宏建 鲁世保 梅伟 邱勇 戎利民 申勇 沈慧勇 舒钧 宋跃明 孙宏慧 孙天胜 苏佳灿 王岩 王哲 王征 夏虹 闫景龙 闫亮 殷国勇 袁文 赵杰 仉建国 朱悦 郝定均 贺宝荣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8-309,共12页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抗拔出强度,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创伤、退变等疾患。但颈椎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诸多重要结构,螺钉误置易造成严重并发症。导航、机器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但辅助下...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抗拔出强度,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创伤、退变等疾患。但颈椎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诸多重要结构,螺钉误置易造成严重并发症。导航、机器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但辅助下颈椎椎弓根固定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之辅助置钉存在一定难度,不规范操作易导致辅助手术失败。目前国内外未见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手术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为了规范该项技术的操作,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订《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操作指南(2024版)》,就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常见问题及防止措施等方面提出10条推荐意见,为各级医院规范地开展该手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颈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手术导航系统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切除术
14
作者 张锴 高延征 +4 位作者 王红强 邢帅 张广泉 胡巍然 朱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1-645,共5页
[目的]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切除术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2月对14例先天性颈胸段半椎体畸形患者行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切除矫形术。术前使用Mimics软件行矫形设计并模拟矫形过程,术中采... [目的]介绍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切除术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2月对14例先天性颈胸段半椎体畸形患者行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切除矫形术。术前使用Mimics软件行矫形设计并模拟矫形过程,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确保手术矫形的安全性,按照术前设计精准置入椎弓根螺钉、切除半椎体、钉-棒系统矫正侧凸畸形。术后佩戴支具,维持矫形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见严重血管、神经及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共置入140枚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97.1%。平均随访(35.5±13.2)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颈胸段侧凸[(53.9±17.9)°,(11.5±2.5)°,P<0.001]、局部后凸Cobb角[(27.8±9.8)°,(10.7±1.6)°,P<0.001]均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斜颈角、T1倾斜角及锁骨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随访过程无矫形丢失、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发生。[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颈胸段半椎体切除矫形术安全有效,可精准置入椎弓根螺钉并完整切除半椎体,提高手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椎 半椎体 计算机辅助设计 椎弓根螺钉固定
原文传递
Microplastics may reduce the fish bioaccumul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15
作者 YANG Bing ZHOU Xian +3 位作者 HU XiaoJie QIN Chao WANG Jian gao yanzhe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079-3090,共12页
Microplastics have frequently been regarded as a threat to aquatic organisms due to their 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accessibility of organic pollutants.However,studies of microplastics as“carriers”in the process of b... Microplastics have frequently been regarded as a threat to aquatic organisms due to their 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accessibility of organic pollutants.However,studies of microplastics as“carriers”in the process of bioaccumulation have only been conducted on a few organic contaminants.In this study,we employed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to predict the sorption capacity of 83 exogenous organic pollutants(in CCL4)on microplastics,the prediction model exhibits exceptional predictive performance,achieving R^(2) values of 0.8651 and 0.6962,RMSE values of 0.4625 and 0.1841 for the sorption coefficients Kf and n,respectively,and quantitatively estimated the contribution of microplastics to the bioaccumulation levels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Gadus morhua.By considering both natural and microplastic-ingesting pathways,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gestion of microplastics containing organic pollutants facilitates the entry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to Gadus morhua.However,due to their robust sorption capacity,microplastics transport the organic pollutants accumulated through the natural pathway out of the fish,thereby preventing bioaccumulation.These findings elucidate the“cleaning”mechanism of microplastics concerning various organic pollutants in aquatic organisms,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accurately assessing the risk of microplastics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lastics aquatic organisms organic pollutants machine learning RISKS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强直伴脊柱后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影响
16
作者 孔德付 高延征 +1 位作者 余正红 母心灵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9期894-898,共5页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伴轻中度脊柱后凸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改善效果,探讨其安全性。方法2021年2月—2023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伴轻中度脊柱后凸患者12例(23髋),均行髋关节...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伴轻中度脊柱后凸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改善效果,探讨其安全性。方法2021年2月—2023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伴轻中度脊柱后凸患者12例(23髋),均行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随访。记录随访期间假体障碍、脱位及异位骨化发生情况,腰背痛、膝关节痛缓解情况。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患侧髋关节活动度以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结果(1)12例手术均顺利,术中均按照术前骨盆后倾程度放置假体,手术时间(321.25±69.12)min,术中出血量(529.17±253.57)mL。术后1周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随访(10.91±1.89)个月,12例均未发生假体障碍、脱位、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背痛、膝关节痛明显减轻。(2)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1.33±1.21)分]低于术前[(6.17±1.94)分](t=5.175,P<0.001),Harris评分[(90.09±9.46)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79.24±11.89)分]均高于术前[(32.08±20.93)、(20.50±13.23)分](t=-6.191,P<0.001;t=-8.090,P<0.001),髋关节屈曲[(95.17±8.38)°]、后伸[(11.67±4.68)°]、内收[(13.17±2.14)°]、外展[(36.50±6.89)°]、内旋[(11.17±3.06)°]、外旋[(35.50±3.94)°]角度均大于术前[(18.00±10.86)°、(2.95±2.50)°、(6.67±3.39)°、(8.33±5.57)°、(4.00±3.29)°、(5.17±4.79)°](t=-25.874、-3.841、-8.510、-8.431、-6.468、-9.941,P均<0.05),颌眉角[(6.6±5.3)°]、脊柱与骨盆的匹配度[(17.0±12.4)°]、矢状位平衡距离[(150.0±141.4)mm]均小于术前[(13.3±6.0)°、(28.5±14.6)°、(272.0±186.9)mm](t=4.250,P=0.008;t=3.136,P=0.026;t=4.029,P=0.010),脊柱整体后凸角、胸椎后凸角、胸腰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伴轻中度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可纠正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强直 脊柱后凸 髋关节置换术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
原文传递
"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胸段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被引量:3
17
作者 邢帅 高延征 +4 位作者 王红强 张锴 张广泉 施新革 朱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1-358,共8页
目的探讨"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胸段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颈胸段半椎体畸形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9.4±2.6)岁(范围... 目的探讨"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胸段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0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颈胸段半椎体畸形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9.4±2.6)岁(范围4~15岁)。术中采用神经监测系统确保手术矫形的安全性,采用"O"型臂导航系统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切除半椎体,矫形侧凸畸形。术后采用CT评估置钉准确性,术前、术后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末次随访时计算脊柱侧凸及后凸矫正率、内固定、双肩高度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2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08枚,置钉准确率为96.3%(104/108)。随访时间(37.9±10.2)个月(范围24~61个月)。融合节段为(5.4±1.1)个(范围4~7个)。术后1周脊柱侧凸Cobb角矫正率为78.5%±3.2%,后凸Cobb角矫正率为70.1%±5.4%。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侧凸、后凸角度及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12例植骨均达EckⅠ级融合。术前双肩高度差(shoulder imbalance,SI)为(2.4±0.8)cm,术后1周为(1.0±0.6)cm,末次随访为(0.7±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0,P<0.001)。术中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假关节形成、明显的矫正角度丢失、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O"型臂导航系统航辅助置钉矫形植骨融合固定联合半椎体切除治疗颈胸段半椎体畸形具有矫形效果好、放射暴露减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精准植入椎弓根螺钉和切除半椎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颈椎 胸椎 手术导航系统
原文传递
寰枢椎脱位伴复杂椎动脉变异的枢椎置钉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修儒 高延征 +2 位作者 高坤 邵佳 毛克政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43-549,共7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伴复杂椎动脉变异的枢椎置钉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寰枢椎脱位患者55例,男14例、女41例,年龄(54.0±12.8)岁(范围22~78岁)。单侧椎动脉高跨对侧无椎动脉10例、双侧椎动...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伴复杂椎动脉变异的枢椎置钉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寰枢椎脱位患者55例,男14例、女41例,年龄(54.0±12.8)岁(范围22~78岁)。单侧椎动脉高跨对侧无椎动脉10例、双侧椎动脉高跨伴一侧优势30例、双侧椎动脉高跨双侧发育对称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复位减压内固定手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14.6±5.5)个月(范围6~24个月)。单侧椎动脉高跨的无椎动脉侧及双侧椎动脉高跨伴一侧优势椎动脉的非优势侧行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40椎);单侧椎动脉高跨侧和双侧椎动脉高跨伴一侧优势椎动脉的优势侧行C2内侧"in-out-in"螺钉固定(10椎)、C2峡部螺钉固定(21椎)、C2不置钉仅延长固定节段(9椎)。双侧椎动脉高跨双侧发育对称者,一侧行C2外侧"in-out-in"椎弓根螺钉固定(左10椎,右5椎),另一侧行C2内侧"in-out-in"螺钉固定(8椎)、C2峡部螺钉固定(5椎)、C2不置钉仅延长固定节段(2椎)。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8.5±1.8)分、(13.9±1.3)分、(14.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40,P<0.001);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JOA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颈椎VAS分别为(3.7±1.9)分、(2.1±0.9)分、(1.6±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3,P<0.001);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VAS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颈椎VAS大于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寰枢椎脱位伴复杂椎动脉变异患者的内固定方式可选择C2外侧"in-out-in"螺钉、C2内侧"in-out-in"螺钉、峡部螺钉固定或C2不置钉仅延长固定节段,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寰枢椎关节 关节脱位 椎动脉 椎弓根钉
原文传递
不同时期颈椎减压手术治疗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帅 贺园 +12 位作者 高延征 蒋电明 舒均 陈建 都金鹏 朱雷 黄云飞 昌震 闫亮 惠华 杨小彬 孔令擘 贺宝荣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0-1078,共9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颈椎减压手术治疗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等6家医院收治的96例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28~42岁[(...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颈椎减压手术治疗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等6家医院收治的96例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36例;年龄28~42岁[(35.2±6.7)岁]。损伤节段:C37例,C415例,C520例,C623例,C731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59例,C级27例,D级10例。36例伤后24 h内行颈椎减压手术(早期组),33例伤后24~72 h行颈椎减压手术(晚期组),27例伤后4~14 d内行颈椎减压手术(延迟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 d Cobb角、椎间隙高度、椎管占位;术前,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ASIA运动评分、ASIA轻触觉评分、ASIA针刺觉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1个月[(16.4±4.2)个月]。三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312.5±5.2)ml、(165.3±45.8)ml,多于晚期组的(253.5±40.0)ml、(120.4±60.6)ml和延迟组的(267.3±36.8)ml、(130.4±38.6)ml(P均<0.01);晚期组和延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组住院时间为(5.2±1.6)d,短于晚期组的(7.6±2.3)d和延迟组的(8.0±1.3)d(P均<0.05);晚期组和延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及术后3 d Cobb角、椎间隙高度、椎管占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术前ASIA分级,ASIA运动评分、轻触觉评分、针刺觉评分,VAS、JOA评分、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组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优于晚期组和延迟组(P<0.05或0.01),晚期组和延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组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ASIA运动评分分别为(56.4±4.5)分、(76.3±3.6)分、(85.4±6.5)分,高于晚期组的(52.3±2.4)分、(60.3±8.6)分、(72.3±2.4)分和延迟组的(51.9±2.3)分、(62.8±4.6)分、(71.9±1.3)分;轻触觉评分分别为(70.2±2.9)分、(72.6±4.3)分、(78.3±2.3)分,高于晚期组的(66.2±3.7)分、(68.3±1.6)分、(73.3±1.6)分和延迟组的(65.2±2.1)分、(67.8±1.9)分、(72.3±2.5)分;针刺觉评分分别为(71.9±3.1)分、(80.1±3.8)分、(89.1±7.6)分,高于晚期组的(67.4±2.7)分、(72.6±3.7)分、(77.9±1.8)分和延迟组的(68.3±2.2)分、(72.6±3.1)分、(77.2±1.9)分(P均<0.05)。早期组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4.3±0.6)分、(2.4±0.3)分、(1.6±0.2)分,低于晚期组的(5.1±1.3)分、(4.1±0.6)分、(3.0±0.6)分和延迟组的(5.0±1.7)分、(4.0±0.8)分、(3.1±0.2)分;JOA评分分别为(12.8±1.6)分、(14.4±2.6)分、(17.9±3.3)分,高于晚期组的(11.9±1.9)分、(13.3±1.6)分、(8.9±1.3)分和延迟组的(11.6±1.8)分、(13.2±1.4)分、(9.3±2.1)分;NDI分别为12.1±3.3、10.1±2.1、7.3±1.4,低于晚期组的14.4±3.1、12.3±1.6、8.9±1.3和延迟组的14.1±2.3、12.9±1.9、9.5±2.1(P均<0.05)。术后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晚期组和延迟组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9/36),晚期组为27.3%(9/33),延迟组为37.0%(10/27)(P均>0.05)。结论与伤后24~72 h和4~14 d内相比,伤后24 h内行颈椎减压手术治疗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减轻疼痛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损伤 减压术 外科 手术时机
原文传递
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嘉男 陈伯华 +52 位作者 初同伟 陈乙瑞 董健 冯皓宇 范顺武 冯世庆 高延征 官众 海涌 贺利军 贺园 蒋电明 姜建元 林斌 刘斌 刘宝戈 李淳德 李放 李锋 吕国华 李利 廖琦 李危石 刘晓光 刘勇 刘忠军 鲁世保 梅伟 邱勇 戎利民 申勇 沈慧勇 舒钧 宋跃明 孙宏慧 孙天胜 王岩 王哲 王征 西永明 夏虹 闫景龙 闫亮 袁文 赵罡 赵杰 仉建国 周晓中 朱悦 张英泽 郝定均 贺宝荣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学组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4-213,共10页
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腰椎骨折具有骨折不稳定、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致残和致死率高等特点。AS合并胸腰椎骨折多由低能量损伤造成,且脊柱强直及骨质疏松对影像学检查准确性的干扰较大,故易漏诊。同时,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存在争议性,缺... 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腰椎骨折具有骨折不稳定、神经损伤发生率高、致残和致死率高等特点。AS合并胸腰椎骨折多由低能量损伤造成,且脊柱强直及骨质疏松对影像学检查准确性的干扰较大,故易漏诊。同时,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存在争议性,缺少相关规范。非手术治疗易导致骨不连、假关节形成及迟发性神经损伤,而手术治疗也存在内固定失效导致手术失败的风险。对于AS合并胸腰椎骨折,目前尚无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疗指南。因此,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学组组织专家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制订《成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从诊断、影像学评估、分型及治疗等方面提出10条推荐建议,以规范AS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指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