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分析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高中良 冯登艳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2期52-56,共5页
中国日益成为开放的经济大国,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既是深化改革开放、逐步松绑制约因素的过程,也是加强人民币国际营销、提高人民币国际可接受度的过程。当前,人民币已具备了行使世界货币职能的法治、信用... 中国日益成为开放的经济大国,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既是深化改革开放、逐步松绑制约因素的过程,也是加强人民币国际营销、提高人民币国际可接受度的过程。当前,人民币已具备了行使世界货币职能的法治、信用、设施和技术等条件与能力。而建设先进的人民币清算系统和推进数字人民币工程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机理 人民币清算系统 数字人民币
下载PDF
基于硅纳米线的PEDOT:PSS/Si杂化太阳电池结构优化及实验研究
2
作者 高中亮 耿奇 +4 位作者 王哲 高婷 李英峰 陈雷 李美成 《发电技术》 CSCD 2023年第5期685-695,共11页
硅纳米线(silicon nanowires,SiNWs)越长,光学性能越好,但这会使太阳电池的电学性能损失越来越大。采用模拟和实验的方法,对PEDOT:PSS/Si杂化太阳电池的SiNWs进行优化,重点研究了SiNWs长度造成的表面复合速率和串联电阻对太阳电池性能... 硅纳米线(silicon nanowires,SiNWs)越长,光学性能越好,但这会使太阳电池的电学性能损失越来越大。采用模拟和实验的方法,对PEDOT:PSS/Si杂化太阳电池的SiNWs进行优化,重点研究了SiNWs长度造成的表面复合速率和串联电阻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NWs长度的增加,表面复合主要影响开路电压,对太阳电池的性能影响较大;串联电阻主要影响填充因子,对太阳电池的性能影响较小。实验证明,当SiNWs长度为246nm左右时,PEDOT:PSS/Si杂化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最高,为12.88%。研究结果可为含SiNWs的硅基太阳电池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纳米线(SiNWs) PEDOT:PSS/Si杂化太阳电池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数据的火烧迹地提取研究
3
作者 韩丽 高启 +2 位作者 王秋华 高仲亮 王锲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130,共8页
昆明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森林火灾多发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准确提取火烧迹地有利于掌握林火规律,加强森林火险区划,通过合理配备资源提高森林防火效率。以昆明地区2016—2020年Sentinel-2数据、高温火点数据和土... 昆明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森林火灾多发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准确提取火烧迹地有利于掌握林火规律,加强森林火险区划,通过合理配备资源提高森林防火效率。以昆明地区2016—2020年Sentinel-2数据、高温火点数据和土地利用分类数据为基础,基于差分归一化火烧比率(dNBR)提取该地区火烧迹地面积,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数据有利于提高火烧迹地提取效率,但高温火点数据错漏较多,对火烧迹地提取贡献不大。Sentinel-2数据与dNBR指数的结合在单火场可以达到平均89%以上的提取精度,有较高适用性。昆明地区火灾高发区为安宁市、晋宁区等地,过火区域集中在高程1700~2300 m、坡度6°~25°的林地耕地混杂地区,阴坡过火面积略大于阳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迹地 差分归一化火烧比率 Sentinel-2 林火 昆明地区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油气地质新认识与勘探突破 被引量:4
4
作者 高阳东 彭光荣 +3 位作者 陈兆明 于水明 高中亮 姜大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历经40年勘探,长期未能实现勘探突破。针对成盆机制及洼陷结构、烃源发育层段和分布范围、成藏规律这3方面,通过精细地震解释、烃源岩评价、成藏综合分析等研究,取得了新认识。研究认为:(1)开平凹陷具有“拆离-核杂...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历经40年勘探,长期未能实现勘探突破。针对成盆机制及洼陷结构、烃源发育层段和分布范围、成藏规律这3方面,通过精细地震解释、烃源岩评价、成藏综合分析等研究,取得了新认识。研究认为:(1)开平凹陷具有“拆离-核杂岩”型成盆机制及“早断陷—中拆离—晚断坳转换”演化特征;(2)文三段和文四段是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开平主洼、开平西洼以及开平东洼;(3)开平主洼缓坡带具有“源-断-储”三元耦合成藏模式,是油气勘探有利区带。认识指导勘探,2022年获得了开平11-4油田重要发现,实现了开平南部斜坡带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开平凹陷 拆离断层 核杂岩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在潜山裂缝定量预测中的应用——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惠州26构造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中亮 李洪博 +4 位作者 张丽丽 陈兆明 吴哲 吴婷婷 马云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1-602,共12页
潜山储层的裂缝发育预测是勘探开发领域一个技术难题。目前多采用地震刻画、地震属性提取、周边钻井资料揭示以及岩芯观察等方法对地下裂缝的分布情况进行预测,但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等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珠江口盆地惠州26构造裂... 潜山储层的裂缝发育预测是勘探开发领域一个技术难题。目前多采用地震刻画、地震属性提取、周边钻井资料揭示以及岩芯观察等方法对地下裂缝的分布情况进行预测,但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等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珠江口盆地惠州26构造裂缝发育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预测流程。该方法首先采用断层生长连接分析结合演化史分析建立合适的几何模型和数理模型,通过给定力学参数和边界条件,模拟裂缝主要形成期文昌期、恩平期的古构造应力场,最终通过对张应力和剪应力大小及分布的分析来预测储层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模拟结果显示,文昌期裂缝强烈发育区位于F2断层西段和F1断层西段,在惠州26构造处,构造的高部位裂缝发育强度较强,在4井位置裂缝发育较弱,在7井位置发育较好的裂缝。恩平期受应力方向和大小的改变影响,主要的裂缝发育区集中在F2断层下盘惠州26构造高部位。将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进行比较,预测结果和钻探结果较一致,印证了该方法在古潜山裂缝预测中的实用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不仅能够恢复构造裂缝形成期构造应力场的分布情况,也可以对储层构造裂缝的分布及发育程度进行预测,为裂缝型潜山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裂缝 有限元数值模拟 断层生长连接 古构造应力场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省林火演变特征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泽南 高仲亮 +1 位作者 王何晨阳 杨红艳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火灾频发,探究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的关系有利于开展森林火灾防控工作。选择云南省1980-2020年的森林火灾次数、过火面积和极端气候事件年份,分析森林火灾发生规律、极端气候年份之间及其与普通年份林火发生情况...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火灾频发,探究气候变化与森林火灾的关系有利于开展森林火灾防控工作。选择云南省1980-2020年的森林火灾次数、过火面积和极端气候事件年份,分析森林火灾发生规律、极端气候年份之间及其与普通年份林火发生情况的组间差异;并选择聚类分析法划分森林火灾形势等级,以及应用马尔科夫链研究各等级转移规律和预测2023-2027年各年不同等级发生的概率。结果表明:云南省林火演变特征表现为火灾次数与过火面积变化相关系数为0.931;火灾次数时间序列断点分别为1989年、2012年;1980-1989年厄尔尼诺年与拉尼娜年的火灾次数存在显著差异(Sig.<0.05),但过火面积无显著差异(Sig.>0.05);1990-2012年火灾次数与过火面积均存在显著差异(Sig.<0.05);其他情况无显著差异(Sig.>0.05);K-聚类划分森林火灾形势为Ⅰ级(轻度)、Ⅱ级(一般)、Ⅲ级(中度)、Ⅳ级(高度)、Ⅴ级(极高度)5个等级,Ⅰ、Ⅱ级相互转移的概率约占全部转移事件的78%,Ⅰ~Ⅲ级相互转移的概率高于90%。2023-2027年云南省森林火灾形势等级为Ⅰ~Ⅴ级的概率分别在0.683~0.702、0.251~0.253、0.036~0.048、0.003~0.006和0.007~0.012,云南省未来5年森林火灾形势总体平稳,发生Ⅰ~Ⅱ级的概率高于93%,Ⅳ~Ⅴ级的概率低于2%。该结论可为气候变化下森林火灾管理及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极端气候 林火演变 组间差异 火灾形势 转移规律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东部)潜山类型及裂缝型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
7
作者 高中亮 吴哲 +2 位作者 陈兆明 李洪博 劳妙姬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4期29-37,共9页
惠州26潜山油气藏的发现揭示了珠江口盆地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尚未对珠江口盆地潜山类型进行过系统的梳理,潜山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尚不明确,制约了本地区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文章根据珠江口盆地构造背景结合潜山构造位置、构造特... 惠州26潜山油气藏的发现揭示了珠江口盆地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但目前尚未对珠江口盆地潜山类型进行过系统的梳理,潜山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尚不明确,制约了本地区潜山油气藏的勘探。文章根据珠江口盆地构造背景结合潜山构造位置、构造特征及成因特征等将潜山类型划分为5类:剥蚀残丘型、翘倾断块型、断垒型、拱张隆升型、断阶型。通过对各类潜山的静态特征描述、典型潜山的动态演化史分析以及有限元模拟方法,总结了珠江口盆地潜山形成演化的特点,对比了不同类型潜山的裂缝发育程度。研究发现珠江口盆地由于目的层的构造位置不同以及岩性、岩相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应力场分布不同,构造裂缝发育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受断裂切割影响较大的断块型潜山裂缝发育强度较大,为较好的裂缝型储层发育类型。处于洼陷中低部位的断块型潜山裂缝发育,最有利于油气成藏。通过构造演化定性的分析潜山裂缝发育,结合有限元模拟方法定量地模拟潜山裂缝发育程度,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潜山储层发育优劣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潜山 裂缝发育 潜山类型 有限元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8
8
作者 李美成 高中亮 +5 位作者 王龙泽 耿奇 李英峰 崔鹏 纪军 黄浩 《太阳能》 2021年第11期13-18,共6页
在当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下文简称为“‘双碳’目标”)的新形势下,我国太阳能利用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当前,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制造能力持续增强、产业链逐步完善、发展规模位居全球多个第一、技术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仍然面临基础... 在当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下文简称为“‘双碳’目标”)的新形势下,我国太阳能利用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当前,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制造能力持续增强、产业链逐步完善、发展规模位居全球多个第一、技术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仍然面临基础研发能力薄弱、专业人才供给不足、高效利用需进一步提升和缺少公共研发平台及大科学装置等挑战。本文针对当前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形势,梳理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太阳能利用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对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要加强基础性研究、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绿色电力的高效利用能力、加快公共研发平台建设的建议,以期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推动我国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技术 光伏发电 碳达峰 碳中和 发展现状 前景展望
下载PDF
周期性计划烧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文文 王秋华 +3 位作者 龙腾腾 闫想想 高仲亮 魏建珩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1-188,共8页
周期性计划烧除是人类科学用火,进行营林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经济实用性、生态保护性、降低火灾风险性、维护火生态顶级系统等优点。本研究从生境、森林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了周期性计划烧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展望了未... 周期性计划烧除是人类科学用火,进行营林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经济实用性、生态保护性、降低火灾风险性、维护火生态顶级系统等优点。本研究从生境、森林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了周期性计划烧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研究结果有利于更好掌握生态系统计划烧除的基本规律,使火真正成为营林工具和手段,充分发挥火在森林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计划烧除在林火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频率 火周期 火生态 森林生态系统 计划烧除
下载PDF
基于PyroSim的林区道路防火阻隔功能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仲亮 李智 +3 位作者 魏建珩 龙腾腾 王秋华 舒立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1-60,共10页
【目的】林道网络及其宽度是林业生产、交通和旅游的需求,在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林火巡护监测、应急救援,以及发生火灾时快速运送扑救人员和装备,阻隔森林火灾蔓延和发挥防火隔离功能。【方法】运用火灾动态仿真模拟软件Pyro... 【目的】林道网络及其宽度是林业生产、交通和旅游的需求,在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林火巡护监测、应急救援,以及发生火灾时快速运送扑救人员和装备,阻隔森林火灾蔓延和发挥防火隔离功能。【方法】运用火灾动态仿真模拟软件PyroSim分别以坡度25°、35°、45°,风速1、2.5、4.5 m/s,林道宽度2、4.5、6 m构建云南松林微观山体模型,施加长12 m、宽1 m、热释放速率4.6×10^4 kW/m^2的带状火源,模拟中等强度林火研究不同林道宽度的防火阻隔功能。【结果】林道宽度2 m无法满足防火隔离需求。林道宽度4.5 m的防火阻隔功能一般,当坡度超过35°、风速大于4.5 m/s时易失效。林道宽度6 m拥有较强的防火隔离功能,能较好阻隔中等强度的林火蔓延,可满足坡度小于45°、风速小于4.5 m/s的情况,当风速大于4.5 m/s时该林道宽度的隔离功能可能失效。中等强度的森林火灾火场中心温度在700~1200℃左右,热释放功率可达3.0×10^5~9.0×10^5 kW,蔓延山坡10m只需约1 min,可燃物燃烧速率60 s可达到40 kg/s以上。【结论】云南省云南松林区道路宽度建议设置为6 m,能够取得较好的防火效益。常年处于高风速,坡度大于45°,树种高大的林区建议增加林道宽度至8~10 m。此外本研究应用PyroSim建立火场模型仿真模拟林道阻火功能是可行的,可为林区道路建设的合理设计、确定林道密度和宽度的阻火功能指标与经济效益相适应的最大限度阈值、降低森林火灾破坏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林道宽度 热释放速率 阻隔功能 PyroSim
下载PDF
柞木燃烧蔓延规律及释烟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建珩 高仲亮 +6 位作者 马泽南 王京鲁 王何晨阳 李智 龙腾腾 王秋华 舒立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71-1380,共10页
【目的】灌木林内植被生长连续、多藤蔓附生,在垂直、水平方向分布紧密,可燃物负荷量大,燃烧蔓延速率快、火强度高。柞木是云南省典型灌木林植物代表,开展燃烧蔓延及释烟特征研究可为灌木林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灌木林火发生频率,保... 【目的】灌木林内植被生长连续、多藤蔓附生,在垂直、水平方向分布紧密,可燃物负荷量大,燃烧蔓延速率快、火强度高。柞木是云南省典型灌木林植物代表,开展燃烧蔓延及释烟特征研究可为灌木林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灌木林火发生频率,保护森林资源。【方法】以云南省局部山地地形、柞木植被数据为基础,利用Fire Dynamics Simulator(FDS)建立微观山体柞木林模型,设置5种坡度(0°、15°、25°、35°、45°)、2个火源位置(火源1、2分别位于坡度15°、0°),分别模拟4种风速(0 m/s、1.5 m/s、2.5 m/s、3.5 m/s)条件下柞木林火燃烧,研究柞木林火燃烧蔓延规律、温度变化趋势、CO浓度、CO_(2)浓度、烟气流速、烟气热辐射。【结果】微观柞木林模型燃烧约100 s趋于稳定,风速≤2.5 m/s的初始燃烧阶段,坡度15°与25°、35°与45°区域燃烧温度几乎同时达到反应温度300℃,柞木林火在以上连续坡度范围内蔓延速度更快;火源1为起火点时,25 s内,3.5 m/s风速时坡度15°区域为主要蔓延位置;平地内燃烧温度可达2000℃、烟气热辐射量为1500~1700 kW/m^(2)、烟气流速约15 m/s,均高于其它坡度;下山火受逆风影响蔓延较为困难,风速3.5 m/s时下山火发生概率较小;在柞木林火模拟过程中,烟气流速与坡度呈负相关,坡度增加风速降低,烟气流速越小;烟气热辐射的初始上升速率较为缓慢,150 s左右数值变化趋于稳定。【结论】FDS软件模拟微观柞木林模型燃烧与实际火灾发生蔓延状况大致相同,可作为森林火灾燃烧蔓延规律及烟气释放特征研究的有力工具。模拟结果可为柞木林火预防、扑救提供科学指导,有效提高森林防火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木林火 数值模拟 FDS 蔓延规律 释烟特性
下载PDF
Si/PEDOT∶PSS杂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如水 高中亮 +6 位作者 崔梦其 刘文健 郑宇鹏 罗佑楠 陈雷 李英峰 李美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6-1017,1025,共13页
硅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结合了硅材料载流子迁移率高的优势,以及有机物的材料易合成、光电特性可调的特点,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以及柔性等适合未来应用发展的潜力特征。在介绍硅基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硅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结合了硅材料载流子迁移率高的优势,以及有机物的材料易合成、光电特性可调的特点,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以及柔性等适合未来应用发展的潜力特征。在介绍硅基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从硅基材料的优化、有机导电聚合物PEDOT∶PSS改性、硅与PEDOT∶PSS界面修饰和结构优化,以及杂化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4个方面概况了近期的研究进展,重点针对Si/PEDOT∶PSS杂化太阳能电池结构优化及性能改进方面的最新研究热点,分析了当前硅基杂化电池发展的问题,指出了Si/PEDOT∶PSS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杂化太阳能电池 PEDOT∶PSS改性 界面接触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滇中灌木林火灾发生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建珩 赵恒 +5 位作者 高仲亮 王何晨阳 马泽南 王秋华 舒立福 杨红梅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9-116,共8页
滇中地区原植被破坏严重,易燃灌木连片生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灌木林为主的森林火灾频发,因此预测灌木林火对保护滇中地区森林资源有着重要作用。以云南省滇中地区1999—2019年灌木林火发生及其对应的气象数据为基础,选择自适应模糊... 滇中地区原植被破坏严重,易燃灌木连片生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灌木林为主的森林火灾频发,因此预测灌木林火对保护滇中地区森林资源有着重要作用。以云南省滇中地区1999—2019年灌木林火发生及其对应的气象数据为基础,选择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推理系统(Adaptive Neuro 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逻辑斯蒂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LR),利用MATLAB、SPSS 25等软件,建立基于气象因子的滇中地区灌木林火发生预测模型,其中70%数据用于建立模型,30%用于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气象因子形成3个主成分作为ANFIS模型输入因子,3个主成分能解释9个气象因子77.663%的信息;LR模型经过多重共线性检验,依据VIF<10,得出24小时降水量、平均2分钟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日最小相对湿度为LR模型的自变量输入。由2种模型的气象因子筛选结果可知,影响滇中地区灌木林火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温度、风速、湿度。对比ANFIS,LR模型拟合结果,ANFIS模型训练集准确率大于LR模型12%,测试集准确率高于LR模型10%。ANFIS模型训练集、测试集AUC值分别为0.961,0.884;LR模型训练集、测试集AUC值分别为0.875,0.816。对比2种模型拟合结果,利用ANFIS模型建立滇中地区气象因子与灌木林火发生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能可为滇中地区灌木林火灾预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算法 灌木林火 滇中地区
下载PDF
硅/有机杂化太阳电池中PEDOT∶PSS改性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郑宇鹏 林归陆 +4 位作者 高中亮 桑娜 姜冰 陈雷 李美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5-864,共10页
近年来,硅/PEDOT∶PSS杂化太阳电池因其材料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和效率极限高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作为空穴选择接触,PEDOT∶PSS具备与硅匹配的能带结构,但其电导率低、功函数不理想和成膜质量差等缺点将限制硅/PEDOT∶PS... 近年来,硅/PEDOT∶PSS杂化太阳电池因其材料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和效率极限高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作为空穴选择接触,PEDOT∶PSS具备与硅匹配的能带结构,但其电导率低、功函数不理想和成膜质量差等缺点将限制硅/PEDOT∶PSS杂化太阳电池的性能。共溶剂、表面活性剂和下转换效应材料等物质的掺杂或后处理可以改善PEDOT∶PSS的电导率、成膜质量和光子利用能力等性质。通过上述改性来克服PEDOT∶PSS的缺点是提升此类太阳电池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PEDOT∶PSS的性质和硅/PEDOT∶PSS杂化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详细阐述了PEDOT∶PSS改性的原理及研究进展,总结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杂化太阳电池 PEDOT∶PSS 改性 功函数 电导率 下转换效应 成膜 稳定性
下载PDF
太阳能光伏光热高效综合利用技术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英峰 张涛 +8 位作者 张衡 崔鹏 付在国 高中亮 耿奇 柳志晗 朱群志 李和兴 李美成 《发电技术》 2022年第3期373-391,共19页
太阳能的高效综合利用对于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光伏和光热2种最主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系统介绍光伏发电技术的主要类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光热利用中热发电、建筑采暖与制冷、... 太阳能的高效综合利用对于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光伏和光热2种最主要的太阳能利用方式,系统介绍光伏发电技术的主要类型、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光热利用中热发电、建筑采暖与制冷、海水淡化和工业供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探讨了光伏光热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类型和研究进展,特别讨论了与相变传热方式相结合的集成技术;最后,对灵活多变的多种“光伏+”太阳能利用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光伏、光热、光伏光热一体化和“光伏+”技术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存在大量的技术增长点和巨大的应用潜力,对解决能源和环境危机,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综合利用 光伏 光热 光伏光热一体化 光伏+
下载PDF
New Approaches and Markers for Identifying Secondary Biogenic Coalbed Gas 被引量:4
16
作者 TAO Mingxin LI Jing +6 位作者 LI Xiaobin MA Yuzhen LI Zhongping WANG Zuodong gao zhongliang ZHANG Xiaojun WANG Yanl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99-208,共10页
According to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gas and analysis of various experimental data,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generation of secondary biogenic gas (SBG) and its mixing of with the res... According to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gas and analysis of various experimental data,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generation of secondary biogenic gas (SBG) and its mixing of with the residual thermogenic gas at an early stage inevitably lead to secondary changes of the thermogenic gas and various geochemical additive effects.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fractionation of the carbon isotope of methane of coal core desorption gas changes very little; the δ13C1 value of the mixed gas of biogenic and thermogenic gases is between the δ13C1 values of the two "original" gases, and the value is determined by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and mixing proportions of the two "original" methanes.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study on the secondary changes of the thermogenic gas and various additive effects is a new effective way to study and identify SBG. Herein, a systematic example of research on the coalbed gas (Huainan coalbed gas) is further conducted, revealing a series of secondary changes and additive effect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markers of which are: (1) the contents of CO2 and heavy-hydrocarbons decrease significantly; (2) the content of CH4 increases and the gas becomes drier; (3) the δ13C and δD values of methane decrease significantly and tend to have bio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4) the values of 513C2 and δ13Cc02 grow higher. These isotopic values also change with the degradation degrees by microbes and mixing proportions of the two kinds of gases in different locations. There exist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13C1 It'S δ13Cco2 values. The δ13Cc2-c1 values obviously become higher.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δ^13Cco2-C1 values are within certain limits and show regularity. There exist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2 versus Ar contents,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2 versus CH4 contents, indicating the down forward infiltration of the surface water containing air. These are important markers of the generation and existence of SB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ary biogenic gas thermogenic coalbed gas components and isotopes secondary change mixing effect differentiating markers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CO_(2)分布特征与成藏机制浅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中亮 王艳飞 +5 位作者 雷胜兰 王文勇 江宁 姜大朋 刘军 李克成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68,共12页
珠江口盆地多个凹陷均有钻井钻遇CO_(2)气体,个别井钻遇的CO_(2)体积分数高达90%以上,这些CO_(2)气体直接驱替了早期油藏或影响了油气充注规模,增加了勘探风险。运用钻井数据、地球化学分析数据、重磁研究结果,通过分析CO_(2)分布特征,... 珠江口盆地多个凹陷均有钻井钻遇CO_(2)气体,个别井钻遇的CO_(2)体积分数高达90%以上,这些CO_(2)气体直接驱替了早期油藏或影响了油气充注规模,增加了勘探风险。运用钻井数据、地球化学分析数据、重磁研究结果,通过分析CO_(2)分布特征,总结CO_(2)分布与断裂、火成岩的关系,明确CO_(2)分布的主控因素,预测珠江口盆地高CO_(2)风险带的分布。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对油气成藏有影响的CO_(2)主要为无机幔源成因,受区域盖层和储层的控制,CO_(2)主要分布在上渐新统到下中新统地层及以下地层,向上CO_(2)逐渐减少,同时无机幔源CO_(2)分布明显受控于断裂体系,与基底断裂和火成岩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无机CO_(2)气源主要为幔源岩浆的脱气作用,垂向运移主要受不同级别断裂控制,尤其该区深大断裂和基底长期活动断裂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幔源岩浆活动与断裂体系是CO_(2)汇聚的主控因素。由于珠江口盆地不同凹陷结构差异的影响,幔源CO_(2)运聚成藏机制可概括为两类:一是在北部坳陷带,地壳厚度大,CO_(2)沿着深大断裂逐级向中上地壳运移形成“中转站”,然后在基底断裂的沟通下向浅层运移成藏;二是在珠二坳陷,由于地壳减薄作用,并且发育拆离体系,幔源岩浆首先到达拆离面,脱出的CO_(2)沿着拆离面运移,当遇到深切至拆离面的断裂后继续向浅层运移成藏。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运聚条件预测出珠江口盆地分布着7个高CO_(2)风险带,这7个高CO_(2)风险带均位于深大断裂带附近,并且周边火成岩较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幔源成因 成藏机制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抑制ERK1/2、GATA4信号通路改善小鼠心力衰竭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仁山 肖惠珍 +5 位作者 刘宁 王帅 丘文军 杨天化 高忠良 陈清辉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SQ)治疗小鼠心力衰竭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SQ低剂量组、SQ高剂量组,每组10只。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诱导小鼠心力衰竭模型。SQ低剂量组和SQ高剂量组分别腹...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SQ)治疗小鼠心力衰竭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SQ低剂量组、SQ高剂量组,每组10只。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诱导小鼠心力衰竭模型。SQ低剂量组和SQ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20、40 ml/kg参芪扶正注射液,阳性组给予80 mg/kg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相应的0.9%氯化钠溶液。疗程14 d。观察治疗后小鼠左小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血清BNP浓度,心脏和肺脏脏器系数,心脏病理切片及心肌ERK1/2/GATA4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LVEF和LVFS水平均有显著性降低,BNP浓度、心脏和肺脏脏器系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SQ低剂量组、SQ高剂量组的LVEF和LVFS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BNP浓度、心脏和肺脏脏器系数明显下降(P<0.05),其中,SQ高剂量组LVEF、LVFS和BNP浓度改善优于SQ低剂量组(P<0.05)。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心肌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明显,阳性组、SQ低剂量组、SQ高剂量组心肌纤维大部分完整无炎症浸润。Western blot显示,模型组ERK1/2、p-ERK1/2、GATA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阳性组、SQ低剂量组及SQ高剂量组ERK1/2、p-ERK1/2、GATA4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改善心力衰竭小鼠的心脏收缩功能、减轻心肌纤维化,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MAPK/ERK1/2/GATA4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参芪扶正注射液 信号通路 动物实验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GATA结合蛋白4
下载PDF
昆明市林火驱动因子及火险区划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政 赵璠 +3 位作者 王秋华 高仲亮 邓小凡 黄鹏桂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0-387,共8页
【目的】对昆明市2000—2015年的火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主要林火驱动因子,建立昆明市林火预报模型并进行火险区划,为昆明市林火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林火数据,选取气象、地形、植被、人为等17个林火驱动因子构建Logistic回归林火... 【目的】对昆明市2000—2015年的火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主要林火驱动因子,建立昆明市林火预报模型并进行火险区划,为昆明市林火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林火数据,选取气象、地形、植被、人为等17个林火驱动因子构建Logistic回归林火概率模型,并划分5个中间模型选取全样本的显著变量因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模型检验与评价,基于全样本的模型结果分析昆明市主要林火驱动因子,并计算得到林火发生概率的最佳阈值,根据Logistic模型结果划分五级火险区。【结果】海拔、距居民点距离、距铁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月均地表温度、月均气压、月均相对湿度、月均风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等9个因子与昆明市林火发生概率存在显著关系;Logistic模型的预测准确率高达81.7%;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值为0.905;划分的最佳阈值为0.342;火险区划的五级火险区面积比率分别为48.82%、35.17%、11.26%、2.55%、2.20%。【结论】昆明市林火主要驱动因子是气象因子;昆明市高火险区集中分布在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呈贡区、西山区、安宁市等西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驱动因子 LOGISTIC回归模型 火险区划 卫星林火数据 昆明市
下载PDF
基于缓冲区分析的云南省文山州森林火灾分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何晨阳 赵恒 +1 位作者 高仲亮 魏建珩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56-1562,共7页
为研究文山州森林火灾分布特征,选取2012-2019年文山州森林火灾数据,采用ArcGIS的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方法探究居民点、道路、水系、GDP与森林火灾的关系,绘制火点分布图,建立居民点缓冲区Ⅰ、Ⅱ、Ⅲ区,道路缓冲区Ⅰ、Ⅱ、Ⅲ区,水系缓... 为研究文山州森林火灾分布特征,选取2012-2019年文山州森林火灾数据,采用ArcGIS的缓冲区分析与叠加分析方法探究居民点、道路、水系、GDP与森林火灾的关系,绘制火点分布图,建立居民点缓冲区Ⅰ、Ⅱ、Ⅲ区,道路缓冲区Ⅰ、Ⅱ、Ⅲ区,水系缓冲区Ⅰ、Ⅱ、Ⅲ、Ⅳ区,和4个GDP缓冲区,剖析云南省文山州森林火灾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文山州道路缓冲区Ⅱ区、居民点缓冲区Ⅱ区、水系缓冲区Ⅲ区、GDP缓冲区Ⅰ区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最多,火灾风险等级最高;2012-2015年和2016-2019年森林火灾次数在居民点、道路和水系缓冲区内均服从正态分布,道路、居民缓冲区Ⅱ区森林火灾次数分别占60.28%、62.30%,53.73%、59.01%,缓冲区Ⅰ、Ⅲ区均在28%以下;水系缓冲区Ⅲ区分别占37.85%、39.34%,其他区域呈阶梯式下降,2012-2015年文山州水系缓冲区林火次数Ⅱ区>Ⅳ区>Ⅰ区,2016-2019年Ⅳ区>Ⅱ区>Ⅰ区。2012-2019年平均火灾下降率排序为GDP缓冲区>水系缓冲区>居民点缓冲区>道路缓冲区。GDP缓冲区Ⅱ区、居民点缓冲区Ⅲ区、水系缓冲区Ⅰ区森林火灾数量下降率最高,分别是89.74%、83.67%、80%。因此,森林火灾防控管理优先级为道路缓冲区>居民点缓冲区>水系缓冲区>GDP缓冲区;可优先考虑道路缓冲区Ⅱ区、居民点缓冲区Ⅱ区、水系缓冲区Ⅲ区、GDP缓冲区Ⅰ区的森林火灾防控。研究可为文山州及云南省森林火灾防范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空间缓冲区分析 叠加分析 正态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