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元并排式阻性消声器消声量计算方法
1
作者 吴健 蒋浩杰 +3 位作者 白晓春 耿明昕 方迪可 翟国庆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2-288,共7页
采用Belov公式计算单元并排式阻性消声器消声量误差较大,为提高计算精度,按以下步骤构建单元并排式消声器消声量计算模型。(1)将消声器划分为角单元、边单元和内部单元等3种基本单元,采用Belov公式计算各基本单元传递损失(Transmission ... 采用Belov公式计算单元并排式阻性消声器消声量误差较大,为提高计算精度,按以下步骤构建单元并排式消声器消声量计算模型。(1)将消声器划分为角单元、边单元和内部单元等3种基本单元,采用Belov公式计算各基本单元传递损失(Transmission Loss,TL);(2)假设消声器入口端声能均匀分布,根据各基本单元入口端声功率和传递损失计算公式确定其出口端声功率;(3)根据消声器入口端和出口端总声功率得到消声量理论值TLt;(4)将11425 Pa·s/m^(2)作为流阻率基准值,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采用该流阻率多孔吸声材料的消声器消声量仿真值TLs,得到仿真值和理论值的比值K_(1)(即TLs/TLt);(5)通过仿真进一步确定多孔吸声材料流阻率和基准流阻率不同情况下消声器消声量的比值K_(2),拟合获得K_(2)与流阻率σ的关系函数K_(2)(σ);(6)建立单元并排式阻性消声器消声量计算模型TL=TLt·K_(1)·K_(2)(σ)。实测结果表明,根据该模型计算得到的消声器各倍频带传递损失值与实测值绝对误差均小于2 d B,相对误差均小于10%。模型适用于计算采用不同多孔吸声材料、具有不同结构尺寸的单元并排式阻性消声器的消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单元并排式 阻性消声器 消声量 计算模型 Belov公式
下载PDF
基于电致噪声频响函数的多谐波工况下换流变压器噪声等效评估方法
2
作者 王世长 祝令瑜 +6 位作者 吴书煜 吴健 刘志远 耿明昕 王绿 张凡 汲胜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6525-6538,共14页
现行变压器噪声测试标准仅规定工频试验条件,使得换流变压器实际运行的噪声远超过测试水平。因此在规划换流站前,需要准确评估换流变压器的出厂噪声。该文以等效实际多谐波运行工况为目标,提出单频叠加和降容量两种换流变压器噪声等效... 现行变压器噪声测试标准仅规定工频试验条件,使得换流变压器实际运行的噪声远超过测试水平。因此在规划换流站前,需要准确评估换流变压器的出厂噪声。该文以等效实际多谐波运行工况为目标,提出单频叠加和降容量两种换流变压器噪声等效评估方法。单频叠加试验是利用单一频率激励加载噪声试验结果,通过叠加定理来评估复合频率激励加载下换流变压器噪声水平;降容量试验是在多频谐波电源容量不能满足直接加载情况下的一种替代加载方案,降容量试验结果加上40 lgm(m为降容比例)得到全容量下的噪声水平,并通过分析比较实测和评估的噪声频率特性及声场分布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单频叠加试验得到的噪声误差均在1.8 dB以内,降容量加载试验得到的噪声误差均在1.6 dB以内,相比以往工频加载方式大幅度提升了换流变压器噪声评估的准确性。所提等效评估测试方法为换流变压器制造厂家掌握产品运行噪声性能提供了有效方法,同时能够为换流站噪声设计与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变压器 运行工况 噪声等效评估方法 噪声特性 声场分布
下载PDF
一种近场麦克风阵列幅相误差校准方法
3
作者 申晨 于喜凤 +6 位作者 路达 魏小龙 郭安祥 王森 耿明昕 赵亚林 马建刚 《电声技术》 2023年第10期19-25,共7页
阵列幅相误差会显著降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性能,因此对麦克风阵列的幅度和相位进行良好校准至关重要。文章针对近场麦克风阵列,引入三维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近场算法,对基于特征结构的阵列幅度和相... 阵列幅相误差会显著降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性能,因此对麦克风阵列的幅度和相位进行良好校准至关重要。文章针对近场麦克风阵列,引入三维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近场算法,对基于特征结构的阵列幅度和相位校正方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校正方法不再局限于特定阵列的拓扑结构,可以实现近场校正,具有较高的定位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模型 幅相校正 误差矩阵 麦克风阵列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Corona-proof Conductive Composite Coatings
4
作者 吴健 韩文 +8 位作者 ZHAO Yalin YANG Bin JING Yan geng mingxin BAI Xiaochun TAN Haiying GE Qizhong LENG Pei 孙九霄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21年第4期505-509,共5页
Because of its merits,acrylic resin was chosen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conductive and hydrophobic properties.Carbon fiber powders (CF),carbon nanotubes (MWCNT),and nano-TiO_(2)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acrylic res... Because of its merits,acrylic resin was chosen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conductive and hydrophobic properties.Carbon fiber powders (CF),carbon nanotubes (MWCNT),and nano-TiO_(2)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acrylic resin to prepare the corona-proof conductive composite coatings.The incorporation of CF and MWCNT may improve the conductivity and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coatings.However,the addition of nano-TiO_(2) may increase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coatings.Thus,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additive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conductivity,hydrophobicity and heat resistance of the conductive film were studi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carbon fiber powders and multi 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both the conductiv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nductive coatings,and the addition of nano titanium dioxide can improve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conductive fi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fiber powders carbon nano tube acrylic resin coating mechanical performance SELF-CLEANING
下载PDF
交流输电线下建筑物邻近区域电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彬 韩文 +5 位作者 吴健 王曙鸿 景龑 王绿 耿明昕 赵亚林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2-96,102,共6页
为改善交流输电线路附近建筑物邻近区域的电磁环境,建立了交流输电线路及其邻近建筑物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了输电线路呼高、建筑物材料以及建筑物楼层高度等因素对距地面1.5 m电场及屋内电场的影响,并对建筑物电场的畸变情况进行了分... 为改善交流输电线路附近建筑物邻近区域的电磁环境,建立了交流输电线路及其邻近建筑物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了输电线路呼高、建筑物材料以及建筑物楼层高度等因素对距地面1.5 m电场及屋内电场的影响,并对建筑物电场的畸变情况进行了分析。以电磁环境安全为目标,计算了不同情况下输电线路与邻近房屋的安全距离。研究结果可为国内外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优化设计、输电线路建设选址、沿线房屋拆迁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建筑物 电场强度 安全距离
下载PDF
基于矢量传声器阵列的低频声源定位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健 赵明宇 +5 位作者 耿明昕 路达 白晓春 杨坤德 申晨 李朋涛 《电声技术》 2018年第2期6-12,23,共8页
矢量传声器由传统的声压传感器和三维振速传感器组成,提供了更加完备的声场信息,理论上具有不随频率变化的空间指向性,为小孔径阵列定位低频声源提供了可能。为了实现小孔径阵列低频声源的精确定位,提出了矢量传声器频域校准合成孔径和... 矢量传声器由传统的声压传感器和三维振速传感器组成,提供了更加完备的声场信息,理论上具有不随频率变化的空间指向性,为小孔径阵列定位低频声源提供了可能。为了实现小孔径阵列低频声源的精确定位,提出了矢量传声器频域校准合成孔径和稀疏表示定位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固定点声压传声器来校准阵列不同位置时声源初始相位信息的方式实现阵列孔径虚拟扩大,该方法易于工程实现,在频域进行校准可以减小不同频率之间的交叉项干扰,将频域校准合成孔径与稀疏表示定位方法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低频分辨率和降低定位误差,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传声器阵列 低频声源定位 合成孔径 稀疏表示
下载PDF
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变压器表面A计权声级分布测量 被引量:2
7
作者 耿明昕 吴健 +4 位作者 张峰 李朋涛 杨彬 王军娥 赵亚林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113,120,共7页
为了确定变压器噪声分布及对人耳影响程度,提出利用传声器阵列获得变压器表面噪声定位并获取噪声A计权声级的方法。采用伞形阵列波束输出的能量反算到变压器表面,并对反算后的能量以不同频率进行A计权加权。采用线性摄像机模块将A计权... 为了确定变压器噪声分布及对人耳影响程度,提出利用传声器阵列获得变压器表面噪声定位并获取噪声A计权声级的方法。采用伞形阵列波束输出的能量反算到变压器表面,并对反算后的能量以不同频率进行A计权加权。采用线性摄像机模块将A计权后的声能量图和摄像机拍摄的照片叠加,可以直观地获得不同频率时变压器表面的噪声分布和辐射A声级。在某1000kV变电站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得到变压器表面噪声分布规律,验证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源定位 A声级分布 声像合成
下载PDF
750 kV变电站电晕噪声的影响与防治
8
作者 吴健 赵亚林 +4 位作者 耿明昕 刘志远 王绿 薛志伟 王帆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59,共8页
电晕噪声不同于的传统的电气设备噪声,其发声位置高、频带宽、声源分散,是750 kV变电站噪声控制的薄弱环节。该文以西北某750 kV变电站为例,使用紫外成像仪定位了36处主要电晕噪声点,基于噪声实测和全站声场仿真分析,研究了电晕噪声对... 电晕噪声不同于的传统的电气设备噪声,其发声位置高、频带宽、声源分散,是750 kV变电站噪声控制的薄弱环节。该文以西北某750 kV变电站为例,使用紫外成像仪定位了36处主要电晕噪声点,基于噪声实测和全站声场仿真分析,研究了电晕噪声对变电站声环境的影响。针对主要电晕点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电晕噪声防治措施。治理措施在该站750 kV I母第6间隔电晕噪声治理中获得实际应用,治理后I母线下噪声平均降低1.1 dB(A),邻近处厂界噪声平均降低3.3 dB(A),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电晕 噪声
下载PDF
基于动力吸振的变压器降噪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健 马建刚 +3 位作者 耿明昕 申晨 王绿 赵亚林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1-857,共7页
针对变压器低频噪声控制困难且线谱噪声特性明显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动力吸振的变压器噪声控制方法。首先,根据结构力学平衡关系建立附连动力吸振匀质板结构振动方程。进而,考虑将动力吸振以阻抗形式表征,建立附连动力吸振板结构理论分析... 针对变压器低频噪声控制困难且线谱噪声特性明显的情况,提出了基于动力吸振的变压器噪声控制方法。首先,根据结构力学平衡关系建立附连动力吸振匀质板结构振动方程。进而,考虑将动力吸振以阻抗形式表征,建立附连动力吸振板结构理论分析模型。最后,为验证基于动力吸振技术的变压器降噪方法的有效性,开展了结构降噪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动力吸振有利于如变压器类线谱噪声特性设备的减振降噪,动力吸振技术在电力设备减振降噪领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动力吸振 噪声控制
下载PDF
110kV户内变压器振动噪声特性及其相干性分析
10
作者 张灏 梅华 +3 位作者 潘庆庆 肖清明 耿明昕 赵亚林 《宁夏电力》 2021年第2期40-46,共7页
以西北某110 kV户内变电站为例,通过变压器振动噪声实测,研究了变压器表面振动噪声的频谱特性,总结了变压器表面振动、地基和槽钢振动、噪声的空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振动噪声的相干性。分析结果表明变压器表面振动、地基和槽钢... 以西北某110 kV户内变电站为例,通过变压器振动噪声实测,研究了变压器表面振动噪声的频谱特性,总结了变压器表面振动、地基和槽钢振动、噪声的空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振动噪声的相干性。分析结果表明变压器表面振动、地基和槽钢振动、噪声频谱中100 Hz分量及其倍频处占优势,地基和槽钢处振动是由变压器器身传递而来,1000 Hz以内近场噪声与表面测点振动相干性很强,近场噪声可以近似地认为是由对应的表面测点的振动引起辐射噪声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内变电站 相干性分析 振动 噪声
下载PDF
模拟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还田对黑土有机质数量及化学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瑞雪 耿明昕 +2 位作者 窦森 关松 李阳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60,共10页
通过365 d田间原位模拟试验,以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腐殖质化学分组以及固态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全量(12 t/hm^(2))玉米秸秆还田至0~15 cm土层以模拟秸秆浅旋还田(SI15)、0~35 cm土层以模拟秸秆深混还田(SI35)、玉米秸秆覆盖(... 通过365 d田间原位模拟试验,以典型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腐殖质化学分组以及固态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全量(12 t/hm^(2))玉米秸秆还田至0~15 cm土层以模拟秸秆浅旋还田(SI15)、0~35 cm土层以模拟秸秆深混还田(SI35)、玉米秸秆覆盖(SM)、全量玉米秸秆制备的生物炭(BC4)以及与全量玉米秸秆相等碳量的生物炭施入量还田(BC12)至0~15 cm土层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腐殖物质形成以及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I15与BC1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21.83%和20.34%,对SOC数量提升作用最大,其次为BC4处理。于活性有机碳而言,SI15、BC4和BC12均显著提高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对于相对稳定的土壤腐殖物质而言,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均显著增加胡敏素(HM)和胡敏酸(HA)含量(SI35处理HA除外),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之间相比,SI15、BC4和BC12处理对提高HM的作用最大。玉米秸秆及其制备的生物炭还田对土壤有机质(SOM)的化学结构特征影响不同,SM、SI15和SI35的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增强了SOM脂族性,对改善SOM品质,提升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而BC4和BC12玉米秸秆生物炭还田处理明显增强SOM的芳香性和疏水性,对于提升SOM的稳定性和固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相比较而言,SI15、BC12和BC4处理更有利于提升黑土SOM数量,改善SOM品质,发挥土壤肥力提升和固碳的协同作用。因此秸秆资源需要有效利用,秸秆还田既是改善土壤有机质、保持土壤肥力,又是一种环境友好、高效、低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秸秆还田 生物炭 土壤有机碳 腐殖质组成 13C核磁共振
原文传递
秸秆还田与生物炭施用影响黑土有机质并缓解土壤酸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耿明昕 关松 +1 位作者 孟维山 王曦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针对黑土“变瘦”、土壤有机质(SOM)下降和酸化问题,通过2年田间原位模拟试验,采用^(13)C-核磁共振及差热与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模拟秸秆还田与生物炭施用对SOM量、质以及缓解酸化的影响。基于连续2年秸秆全量还田,设8个处理:无秸秆和... 针对黑土“变瘦”、土壤有机质(SOM)下降和酸化问题,通过2年田间原位模拟试验,采用^(13)C-核磁共振及差热与热重分析技术,研究了模拟秸秆还田与生物炭施用对SOM量、质以及缓解酸化的影响。基于连续2年秸秆全量还田,设8个处理:无秸秆和生物炭添加为对照(ck);0~15 cm土层土壤与秸秆混合(SI15,模拟秸秆浅旋还田);0~35 cm土层土壤与秸秆混合(SI35,模拟秸秆深混还田);25~35 cm土层4倍量秸秆埋置(SEDI,模拟秸秆富集深还);5~15 cm土层秸秆埋置(SE15,模拟秸秆浅翻压还田局部区域与土壤不混合);25~35 cm土层秸秆埋置(SE35,模拟秸秆深翻压还田局部区域与土壤不混合);0~15 cm土层土壤与4 t/hm^(2)生物炭混合(BC4)以及与12 t/hm^(2)生物炭混合(BC12,模拟生物炭还田)。结果表明:与ck相比,SI15、BC4和BC12处理显著提高SOM含量16.26%~30.35%。SI15、SI35、SEDI、BC4和BC12处理显著增加土壤pH 0.12~0.28,施用生物炭对缓解土壤酸化作用最大。添加秸秆和生物炭对SOM结构特征影响不同,SI15和SI35使SOM的脂族性和亲水性得到发展,有利于提高SOM活性,发挥土壤肥力,而BC4和BC12提高SOM的芳香性和疏水性,有利于碳封存。SOM提升对缓解土壤酸化具有显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生物炭 土壤有机质 ^(13)C核磁共振 土壤酸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