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参碱农药对柞蚕幼虫中毒前后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杨淑芳 张清泉 +3 位作者 张春杨 宫田娇 郭鸿儒 张海东 《北方蚕业》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为研究苦参碱农药对柞蚕幼虫中毒前后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以3龄和5龄柞蚕幼虫作为试虫,采用浸叶法进行给药,设置LC_(50)72 h给药浓度,通过不同时间检测柞蚕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ES)活性,分析苦参碱... 为研究苦参碱农药对柞蚕幼虫中毒前后解毒酶活性的影响,以3龄和5龄柞蚕幼虫作为试虫,采用浸叶法进行给药,设置LC_(50)72 h给药浓度,通过不同时间检测柞蚕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ES)活性,分析苦参碱农药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苦参碱农药对3龄柞蚕幼虫GSTs和AChE活性的影响,均在9 h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9.22%和13.12%;对CES活性的影响,在1.5 h抑制作用最为强烈,抑制率为9.29%;苦参碱农药对5龄柞蚕幼虫不同组织GSTs活性的影响,对脂肪体5 h时与对照组相比最为显著,处理组比对照组活性提高了13.24%;苦参碱对5龄柞蚕幼虫不同组织AChE活性的影响,丝腺AChE 3 h时酶活性处理组比对照组活性最大提高了24.38%。而在血淋巴、中肠和脂肪体组织中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苦参碱对5龄柞蚕幼虫不同组织CES活性的影响,4种组织CES活性均被激活,其中以血淋巴在给药5 h比对照组最大提高了15.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苦参碱 解毒酶
下载PDF
敌敌畏和乐果农药对柞蚕幼虫中毒前后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李晶涛 宫田娇 +3 位作者 张春杨 郭鸿儒 王乐天 杨淑芳 《北方蚕业》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通过研究敌敌畏和乐果两种农药对3龄和5龄柞蚕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E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敌敌畏和乐果农药的半致死剂量LC_(50)72 h对3龄柞蚕幼虫血淋巴中3种酶的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通过研究敌敌畏和乐果两种农药对3龄和5龄柞蚕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羧酸酯酶(CE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敌敌畏和乐果农药的半致死剂量LC_(50)72 h对3龄柞蚕幼虫血淋巴中3种酶的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敌敌畏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1.27%、12.22%和13.38%,乐果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10.22%、12.51%和9.17%;敌敌畏半致死剂量LC_(50)72 h和乐果给药剂量2 g/L条件下,对5龄柞蚕幼虫CES活性均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其中以敌敌畏对5龄柞蚕幼虫CES活性影响最大,血淋巴CES活性给药后1 h达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21.37%;脂肪体、中肠、丝腺CES活性均在在给药后5 h达最高,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2.88%、21.29%和1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敌敌畏 乐果 解毒酶
下载PDF
柞蚕羧酸酯酶活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杂种优势表现
3
作者 宫田娇 张春杨 +3 位作者 张世宇 靳向东 郭鸿儒 张海东 《北方蚕业》 2024年第2期24-28,39,共6页
选择3个柞蚕亲本以及6个杂交组合的五龄柞蚕幼虫,测定不同组织中羧酸酯酶的活性,利用生物数学方法分析羧酸酯酶活性与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探讨羧酸酯酶活性用于柞蚕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不同柞蚕幼虫组织羧酸酯酶活性的... 选择3个柞蚕亲本以及6个杂交组合的五龄柞蚕幼虫,测定不同组织中羧酸酯酶的活性,利用生物数学方法分析羧酸酯酶活性与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探讨羧酸酯酶活性用于柞蚕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不同柞蚕幼虫组织羧酸酯酶活性的杂种优势表现不同。不同组织中羧酸酯酶活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不同,脂肪体中羧酸酯酶活性与茧层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且与其杂种优势率也呈极显著负相关;血淋巴中羧酸酯酶活性与生命力性状(死笼率、虫蛹生命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且杂种优势率也显著相关。因此,柞蚕幼虫脂肪体羧酸酯酶活性可作为预测茧质性状(茧层率)杂种优势、血淋巴中羧酸酯酶活性可作为预测柞蚕生命力性状(死笼率、虫蛹生命率)杂种优势的一种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羧酸酯酶 经济性状 相关性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乐果和苦参碱农药在柞蚕幼虫体内的代谢研究
4
作者 张春杨 宫田娇 +3 位作者 张海东 郭鸿儒 周影 杨淑芳 《北方蚕业》 2023年第4期21-26,共6页
为了探明乐果和苦参碱农药在柞蚕幼虫体内的代谢情况,以5龄眠起第3天柞蚕幼虫为试虫,乐果和苦参碱均设置高、低两个剂量组,利用浸叶法对试虫进行经口一次性染毒,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染毒后不同时间内试虫体内乐果和苦参碱... 为了探明乐果和苦参碱农药在柞蚕幼虫体内的代谢情况,以5龄眠起第3天柞蚕幼虫为试虫,乐果和苦参碱均设置高、低两个剂量组,利用浸叶法对试虫进行经口一次性染毒,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染毒后不同时间内试虫体内乐果和苦参碱的浓度,通过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参数,计算药物在试虫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动力学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参数表明,低、高剂量乐果的Cmax分别为3075μg/kg和5 359.8μg/kg, Tmax分别为2 h和1 h, AUC(0-t)分别为34 060.292μg/(L·h)和18 505.95μg/(L·h),t1/2β分别为32.764 h和36.551 h;低、高剂量苦参碱的Cmax分别为0.443μg/kg和0.281μg/kg, Tmax均为1 h, AUC((0-t))分别为0.868μg/(L·h)和4.668μg/(L·h),t1/2β分别为0.723 h和27.239 h。试验表明:低剂量乐果农药在试虫体内驻留能力强,衰减速度慢,而高剂量则相反;高、低剂量苦参碱农药均能快速被蚕体吸收和分布,但是高剂量的苦参碱农药在试虫体内存留能力强、持续作用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浸叶法 农药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代谢动力学 消除半衰期
下载PDF
Current state of research on microplastics in the marine- atmosphere environment of the Arctic region
5
作者 gong tianjiao XU Guojie +1 位作者 CHEN Liqi ZHANG Miming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CSCD 2023年第4期251-261,共11页
Microplastics,plastic particles smaller than 5 mm in size,are a growing sourc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Microplastic pollution has been observed in situ in the remote Arctic,where it has been found in the land,sea,c... Microplastics,plastic particles smaller than 5 mm in size,are a growing sourc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Microplastic pollution has been observed in situ in the remote Arctic,where it has been found in the land,sea,cryosphere,and atmosphere.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sample pretreatment technique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microplastic research,as well as the pollution status of microplastics in the Arctic,their sources,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In the Arctic,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microplastics is more inclined to small-scale aggregation,the shape of microplastics is mostly fibrous,with the proportion of fibers often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70%.There are marked differences among studies in terms of abundance and polymer composition,but polyester is generally dominant in seawater.Many microplastic particles are transported to the Arctic by ocean currents and rivers,but atmospheric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are slowly being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transport route.Sea ic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e temporary storage,transport,and release of Arctic microplastics.The average storage of microplastics in sea ice was estimated to be approximately 6.1×108 items.Given their properties,microplastics can affect glacier melting,sea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s,and even the carbon cycle.Urgent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improve research standards and overcome sampling difficulties in the Arctic region to achieve time continuity and large-scal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rctic micropla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lastics ARCTIC ATMOSPHERE environmental effects sea ice seawater SNOW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柞蚕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残留量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淑芳 辛若竹 +5 位作者 丁梅 张春杨 宫田娇 张海东 靳向东 闫吉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2-530,共9页
为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柞蚕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残留量分析方法,用80%乙腈水溶液(含0.2%氨水)超声提取样品,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Kinetex 2.6μm Biphenyl 100A色谱柱(100 mm×3.0 mm)分离,0.1%甲酸水和0.1%甲酸甲... 为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柞蚕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残留量分析方法,用80%乙腈水溶液(含0.2%氨水)超声提取样品,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Kinetex 2.6μm Biphenyl 100A色谱柱(100 mm×3.0 mm)分离,0.1%甲酸水和0.1%甲酸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ESI),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下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在0.1~5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在64%~11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1%,苦参碱检出限为0.05μg/kg,氧化苦参碱检出限为0.1μg/kg。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重现性,可用于柞蚕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残留量的测定,并为相关产品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残留量检测提供了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法脱除柞蚕蛹蛋白臭味和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宫田娇 付源 +4 位作者 李冰 周影 王乐天 张世宇 杨淑芳 《北方蚕业》 2021年第1期19-27,共9页
以感官评定值为脱臭指标,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肽指标,采用混合菌种发酵法,菌种组合(青春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比例为1∶3,确定脱除柞蚕蛹蛋白臭味和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并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Design-Expert8.0软件,利用Box-Beh... 以感官评定值为脱臭指标,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肽指标,采用混合菌种发酵法,菌种组合(青春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比例为1∶3,确定脱除柞蚕蛹蛋白臭味和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并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Design-Expert8.0软件,利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23 h、菌种接种量为4%、pH为6.8条件下,感官评定值为4.65,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 柞蚕蛹蛋白 脱臭 抗氧化肽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苦参碱农药对不同龄期柞蚕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宫田娇 郭鸿儒 +3 位作者 靳向东 杨淑芳 张春杨 张海东 《北方蚕业》 2022年第3期9-14,共6页
为探究苦参碱农药对不同龄期柞蚕幼虫的急性毒性,通过食下毒叶法喂食不同龄期的柞蚕幼虫,连续观察96 h,分时间段来测定苦参碱农药对柞蚕幼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通过熏蒸毒性试验,连续观察72 h,得出对不同龄期的柞蚕的熏蒸毒性。实... 为探究苦参碱农药对不同龄期柞蚕幼虫的急性毒性,通过食下毒叶法喂食不同龄期的柞蚕幼虫,连续观察96 h,分时间段来测定苦参碱农药对柞蚕幼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通过熏蒸毒性试验,连续观察72 h,得出对不同龄期的柞蚕的熏蒸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龄期柞蚕对苦参碱农药的耐受性有较大差异,柞蚕对苦参碱农药的耐受性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强,一龄柞蚕幼虫对苦参碱农药最为敏感。利用SPSS软件,建立模型方程,计算出不同龄期柞蚕苦参碱的半致死浓度及置信区间。比较桑蚕毒性等级划分,苦参碱农药对柞蚕幼虫毒性等级为剧毒,对柞蚕幼虫的熏蒸毒性为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柞蚕 半致死浓度 浸叶法 熏蒸法
下载PDF
纳米蛹虫草活性肽靶向型微囊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
9
作者 郭鸿儒 宫田娇 +3 位作者 张春杨 孙继红 王茹 杨淑芳 《北方蚕业》 2022年第2期23-31,35,共10页
为研究纳米蛹虫草活性肽靶向型微囊的制备工艺及性能情况,分别以明胶、乙基纤维素、聚乳酸(PLA)为囊材制备蛹虫草肽微囊。以包封率、载药量及48 h的释药量为主要指标做评价,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微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对... 为研究纳米蛹虫草活性肽靶向型微囊的制备工艺及性能情况,分别以明胶、乙基纤维素、聚乳酸(PLA)为囊材制备蛹虫草肽微囊。以包封率、载药量及48 h的释药量为主要指标做评价,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微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对微囊进行了包封率、成球率、载药量、平均粒径测定,电镜形态观察,红外光谱分析,稳定性分析及毒性分析,利用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进行了降血糖活性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以聚乳酸为囊材制备蛹虫草肽微囊性能最优,在PVA质量分数为3.56%,温度为40.8℃,PLA质量分数为8.11%,油水比为1∶8时蛹虫草肽聚乳酸微囊包封率可达到87.2%±0.02%,成球率为86.90%,载药量为58%。聚乳酸微囊圆而规整,平均粒径为50.4μm,电镜下观察聚乳酸微囊外形椭圆,表面光滑,包封率良好,符合微囊要求。降血糖活性检测试验证实纳米蛹虫草活性肽靶向型微囊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且稳定无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活性肽 微囊 降血糖
下载PDF
不同龄期柞蚕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ApEGFR)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
10
作者 宫田娇 张月 +4 位作者 李雪 朱兴友 周成利 刘隽彦 朴玉兰 《北方蚕业》 2020年第1期1-5,13,共6页
根据NCBI公共数据库获取的家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序列,设计8对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提取柞蚕中不同龄期和不同组织中总RNA,以Oligo-dT为引物,反转录为第一链cDNA,经PCR扩增,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表皮生长因子... 根据NCBI公共数据库获取的家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序列,设计8对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提取柞蚕中不同龄期和不同组织中总RNA,以Oligo-dT为引物,反转录为第一链cDNA,经PCR扩增,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有差异。不同发育阶段和整个眠期的柞蚕中,ApEGFR的mRNA均有表达,但在5龄和3眠期的时候的表达量最高。不同组织中,在柞蚕的丝腺中ApEGFR的mRNA表达量最高,表皮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纳米蛹虫草活性肽靶向型微囊降血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海东 郭鸿儒 +3 位作者 冯亚民 张健 宫田娇 杨淑芳 《北方蚕业》 2021年第2期9-17,共9页
为探究纳米蛹虫草活性肽靶向型微囊的降血糖活性,通过复相乳液法制得蛹虫草肽聚乳酸微囊,进行了蛹虫草肽聚乳酸微囊对小鼠降血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STZ干预后,连续灌胃4W,模型对照组以及MCP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为探究纳米蛹虫草活性肽靶向型微囊的降血糖活性,通过复相乳液法制得蛹虫草肽聚乳酸微囊,进行了蛹虫草肽聚乳酸微囊对小鼠降血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STZ干预后,连续灌胃4W,模型对照组以及MCP组小鼠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MCP中剂量组降血糖浓度效果最佳可达38.1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与MCP组小鼠的血糖水平和AUC均显著降低(P<0.05),除心/体比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其它脏/体比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考察TG、CHO、BUN指标影响,MCP各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均显现明显的下降现象(P<0.05),且中剂量组效果最佳。可见,纳米蛹虫草活性肽靶向型微囊对小鼠血糖调节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复相乳液法 微囊 降血糖
下载PDF
黄东海大气气溶胶数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何源鸿 徐国杰 +3 位作者 陈立奇 龚天骄 王宇程 曾程昱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本文根据2022年4月10日至26日我国东部海域大气气溶胶及走航气象的观测数据,对黄东海海域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的时空分布、粒径谱分布特征以及观测中发生的新粒子生成(NPF)事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靠近陆地的江苏沿海地区海洋气溶胶... 本文根据2022年4月10日至26日我国东部海域大气气溶胶及走航气象的观测数据,对黄东海海域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的时空分布、粒径谱分布特征以及观测中发生的新粒子生成(NPF)事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靠近陆地的江苏沿海地区海洋气溶胶总数浓度为150.79~313.14个/cm^(3),而远离陆地的远海海域气溶胶总数浓度仅为70个/cm^(3)左右;数浓度谱总体呈双峰分布,靠近陆地的海区峰值更高,且温度、湿度均未与气溶胶数浓度呈线性相关性。通过计算可知,本次航测中NPF事件的生成速率(FR)为0.14~1.45/(cm^(3)·s),生长速率(GR)为2.84~17.00 nm/h。与陆地NPF事件对比,本次海上观测到的核模态气溶胶粒子数浓度要低1~2个数量级,但生成速率和增长速率并无较大差异,因此,核模态气溶胶数浓度及新粒子生成速率并不是新粒子增长过程的主导因素。对观测过程中的一次NPF事件进行研究发现,相对于核模态气溶胶,积聚模态气溶胶数浓度的增加具有延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东海 大气气溶胶 海洋气溶胶 气溶胶粒子谱分布 新粒子生成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柞蚕幼虫体内敌敌畏代谢产物磷酸三甲酯及代谢过程分析
13
作者 杨淑芳 张海东 +6 位作者 靳向东 辛若竹 丁梅 宫田娇 张春杨 郭鸿儒 薛镇海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4-509,共6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柞蚕幼虫体内敌敌畏代谢产物磷酸三甲酯方法,并用此方法研究敌敌畏在柞蚕幼虫体内分解代谢情况。[方法]样品前处理用0.2%甲酸乙腈超声提取,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色谱条件以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柞蚕幼虫体内敌敌畏代谢产物磷酸三甲酯方法,并用此方法研究敌敌畏在柞蚕幼虫体内分解代谢情况。[方法]样品前处理用0.2%甲酸乙腈超声提取,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色谱条件以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Biphenyl色谱柱上分离;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基质外标法定量。采用食下毒叶法给药,设定食药后不同时间点选取活着的柞蚕幼虫进行检测。[结果]在0.01~1.00μg/L范围内,磷酸三甲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达0.99958;在低、中、高6种质量分数加标水平(0.05、0.10、0.25、0.50、1.00、2.50μg/kg)下,平均回收率在80.3%~1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3.3%~18.7%范围内;方法检出限为0.02μg/kg,定量限为0.05μg/kg。敌敌畏在柞蚕体内迅速代谢分解为磷酸三甲酯,药后0~2.0 h,磷酸三甲酯质量分数从0.062μg/kg逐渐蓄积达到峰值0.198μg/kg,之后柞蚕体内的磷酸三甲酯质量分数逐渐降低,3.0 h降至0.050μg/kg;在柞蚕幼虫体内完全检不出敌敌畏原药。[结论]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和重现性均较高,可用于柞蚕幼虫体内敌敌畏代谢产物磷酸三甲酯的测定。此研究结果为研究柞蚕幼虫敌敌畏中毒的定性确证以及在体内代谢过程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甲酯 敌敌畏代谢物 柞蚕幼虫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体内、体外百草枯 被引量:1
14
作者 宫田娇 于晓军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2-295,共4页
采用GC/MS测定体内、体外检材中百草枯。建立了测定血液、尿液、覆盆子果实枝叶以及土壤中百草枯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不同样品经提取净化处理后,用GC-MS进行检测。血液、尿液、覆盆子枝叶、覆盆子果实、土壤中百草枯检出限分别为0.01μ... 采用GC/MS测定体内、体外检材中百草枯。建立了测定血液、尿液、覆盆子果实枝叶以及土壤中百草枯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不同样品经提取净化处理后,用GC-MS进行检测。血液、尿液、覆盆子枝叶、覆盆子果实、土壤中百草枯检出限分别为0.01μg/mL, 0.01μg/mL, 0.005μg/g, 0.005μg/g和0.008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生物检材 覆盆子 土壤 气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