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钢结构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及减排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蔡筹皑 龚先政 刘宇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占社会碳排放总量的40%左右,其中,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总量最大,且强度高,该阶段碳减排是建筑减排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大部分建筑减排研究主要针对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对于轻钢结构建筑的研究较少,针对轻钢建筑物... 建筑行业碳排放量占社会碳排放总量的40%左右,其中,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总量最大,且强度高,该阶段碳减排是建筑减排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大部分建筑减排研究主要针对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对于轻钢结构建筑的研究较少,针对轻钢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的研究更少。本研究构建了轻钢建筑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选取北京某轻钢结构建筑为案例,通过计算物化阶段的碳排放,分析建材生产、运输、施工建造各阶段的碳排放,发现轻钢结构建筑在各阶段有较大的减排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评价 轻钢结构建筑 物化阶段 碳排放
下载PDF
基于不同分配方法的微型计算机铝合金外壳碳足迹分析
2
作者 龚汉芳 杜世伟 +3 位作者 张宇峰 迟晓光 龚先政 高峰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37-42,共6页
微型计算机作为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设备之一,在其生命周期末端处置不当将产生大量碳排放。循环再生可以降低原生材料的矿石资源消耗及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应用三种... 微型计算机作为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信息和通信技术设备之一,在其生命周期末端处置不当将产生大量碳排放。循环再生可以降低原生材料的矿石资源消耗及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是降低碳排放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应用三种循环分配方法,对微型计算机外壳中可循环铝合金的原生及再生材料的碳排放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发现相比于使用原生铝合金材料,使用再生铝合金材料制备微型计算机外壳的GWP排放量通过cut-off、CFF、end-of-life recycling循环分配方法计算分别降低了79.79%、37.50%、0%,根据未来我国电力结构的改变,预测到2025年、2030年、2035年因采用再生铝合金框架相比于基准情景为调研企业带来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分别为:66.91%、65.46%、63.89%。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再生铝合金的使用在碳减排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计算机 材料循环 铝合金 碳排放
下载PDF
四川氟碳铈矿生产氧化钕的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文娟 龚先政 +4 位作者 高峰 刘宇 孙博学 李小青 王志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15-318,共4页
四川氟碳铈矿是我国重要的轻稀土矿产,其富含铈、镧、钕、镨等用量广泛的轻稀土元素。目前我国稀土永磁的消费量占稀土材料的用量最大,而氧化钕则是生产稀土永磁的重要原材料。本工作采用面向工艺过程的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结合实际工艺,... 四川氟碳铈矿是我国重要的轻稀土矿产,其富含铈、镧、钕、镨等用量广泛的轻稀土元素。目前我国稀土永磁的消费量占稀土材料的用量最大,而氧化钕则是生产稀土永磁的重要原材料。本工作采用面向工艺过程的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结合实际工艺,研究计算了氧化钕从四川氟碳铈矿采矿、选矿、冶炼分离到碳沉煅烧过程的生命周期清单,结合我国本土的稀土资源耗竭特征化因子,进一步评价了氧化钕生命周期过程的环境负荷,辨识出环境损害热点,并剖析出处,为氧化钕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铈矿 氧化钕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负荷
下载PDF
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龚先政 周丽玮 李承洋 《中国水泥》 CAS 2019年第8期116-121,共6页
0引言2017年,我国水泥产量为23.16亿t,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泥行业能耗约为1.68亿tce,占总能耗44.9亿tce的4%。由于水泥工业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一直成为我国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重点行业,水泥能耗限额标准在节能减排中发挥着重要的... 0引言2017年,我国水泥产量为23.16亿t,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泥行业能耗约为1.68亿tce,占总能耗44.9亿tce的4%。由于水泥工业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一直成为我国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重点行业,水泥能耗限额标准在节能减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16780-2012》(以下简称GB16780-2012)实施效果如何有待进行研究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额标准 水泥行业 水泥生产企业 单位产品能耗 实施效果评价
下载PDF
水泥生产热工系统物质流/能量流测试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设计与实现
5
作者 王亚丽 崔素萍 +1 位作者 龚先政 李小青 《科教导刊》 2023年第6期59-61,共3页
文章针对自动化、智能化的水泥生产流程限制现场实践教学的现状,通过模拟水泥工厂的真实生产环境,辅以动画、虚拟场景、高清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在虚拟生产环境下对水泥生产温度、压力、表面散热、烟气成分、粉尘含量进行模拟、计... 文章针对自动化、智能化的水泥生产流程限制现场实践教学的现状,通过模拟水泥工厂的真实生产环境,辅以动画、虚拟场景、高清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在虚拟生产环境下对水泥生产温度、压力、表面散热、烟气成分、粉尘含量进行模拟、计算,深入了解水泥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转换,熟知水泥生产流程中热工参数的测试分析手段和节能措施及效果评价等知识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材料流程专业知识的认知度,增强科学研究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生产 物质流/能量流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典型锂电池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生产的能耗与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思雯 龚先政 孙博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022-4026,共5页
中间相炭微球(MCMB)负极材料作为新型材料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同时其制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逐渐增加。本工作针对锂电池MCMB材料开展了全生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研究,功能单位定义为生产1tMCMB负极材料产品,系统边界包括原料获取、能源供... 中间相炭微球(MCMB)负极材料作为新型材料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同时其制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逐渐增加。本工作针对锂电池MCMB材料开展了全生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研究,功能单位定义为生产1tMCMB负极材料产品,系统边界包括原料获取、能源供应与材料生产阶段,分析了MCMB材料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结构,辨识了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能耗分析结果显示,1tMCMB负极材料的全生命周期能耗为149.37GJ,初级能耗结构为原煤(82.82%)、原油(11.03%)、天然气(6.15%),能源生产阶段对生命周期能耗的贡献度为80.81%。碳排放分析结果显示,生产1tMCMB负极材料的碳排放总量为11 824.61kg CO_2-eq,电力、中温沥青和焦炉煤气消耗量对碳排放计算结果的影响最为显著,调整能源结构是降低MCMB负极材料生产碳排放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炭微球 生命周期评价 碳排放 绿色生产设计 锂电池
下载PDF
两条不同技术路线的煤制聚丙烯生命周期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泉鑫 李俊杰 +1 位作者 龚先政 田亚峻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根据中国煤制烯烃产业现状,采用生命周期分析(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以生产1 t煤制聚丙烯为功能单位,对航天粉煤加压气化-DAVY甲醇合成-DMTO工艺(HDDMTO)与GSP(gas Schwarze Pumpe)气化-低压甲醇合成-Lurgi MTP工艺(GLLMTP)... 根据中国煤制烯烃产业现状,采用生命周期分析(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以生产1 t煤制聚丙烯为功能单位,对航天粉煤加压气化-DAVY甲醇合成-DMTO工艺(HDDMTO)与GSP(gas Schwarze Pumpe)气化-低压甲醇合成-Lurgi MTP工艺(GLLMTP)两条工艺路线合成的聚丙烯产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HDDMTO工艺与GLLMTP工艺的能耗强度分别为4.23 tce/t和4.22 tce/t,碳排放强度分别为7.95 tCO_(2)/t和7.40 tCO_(2)/t,水耗强度分别为13.74 t/t和17.56 t/t。化石资源稀缺性(FFP)主要来源于煤炭开采与洗选阶段,陆地酸化(AP)、颗粒物质生成(PMFP)、海洋富营养化(MEP)、臭氧消耗(ODP)、光化学烟雾对生态损害(EOFP)、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损害(HOFP)主要来源于能源供应阶段(电力供应与公用工程阶段)以及煤炭开采与洗选阶段,温室效应(GWP)来源于能源供应阶段、低温甲醇洗阶段以及气化阶段。环境影响潜值由大到小依次为:FFP,GWP,EOFP,HOFP,AP,PMFP,MEP,ODP。未来可考虑更换成甲醇转化率更高的新型工艺装置,或发展循环经济,收集废弃烯烃重新加工利用循环来降低FFP环境影响;在降低GWP方面,可考虑在低温甲醇洗过程部署碳捕集、转化或者封存工艺以降低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煤制聚丙烯 碳排放 生命周期 环境影响
下载PDF
玻璃纤维产品的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孟一鸣 龚先政 周丽玮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3年第6期43-50,共8页
结合我国玻璃纤维产业现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玻璃纤维从“摇篮”到“大门”的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进行清单编制和环境影响潜力分析。结果表明,人体致癌毒性(HTPc)、人体非致癌毒性(HTPnc)对环境影响较大,分别占53.51%... 结合我国玻璃纤维产业现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玻璃纤维从“摇篮”到“大门”的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进行清单编制和环境影响潜力分析。结果表明,人体致癌毒性(HTPc)、人体非致癌毒性(HTPnc)对环境影响较大,分别占53.51%、30.53%。原料熔制阶段对全球变暖效应(GWP)、颗粒物形成(PMEP)、光化学臭氧形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EOFP)、陆地酸化(AP)、人体致癌毒性(HTPc)、人体非致癌毒性(HTPnc)、化石能源耗竭(FFP)的贡献均最大,分别占78.57%、72.87%、66.00%、78.16%、71.69%、88.90%和78.10%。将生产玻璃纤维整个过程使用的电力改变电力结构时,碳排放呈一定幅度下降,7项环境影响指标均下降,可有效降低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生命周期评价 碳排放 绿色化发展
下载PDF
工业石灰的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笑辰 龚先政 周丽玮 《新型建筑材料》 2022年第1期35-40,共6页
我国建筑产业和钢铁产业的长期兴旺导致了我国工业石灰年产量长期位居世界首位。结合我国工业石灰产业现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方法通过对工业石灰从"摇篮"到"大门"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进行调研,然后... 我国建筑产业和钢铁产业的长期兴旺导致了我国工业石灰年产量长期位居世界首位。结合我国工业石灰产业现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方法通过对工业石灰从"摇篮"到"大门"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进行调研,然后进行清单编制,采用ReCiPe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特征化和归一化。结果表明,人体致癌毒性(HTPc)、人体非致癌毒性(HTPnc)、颗粒物形成潜力(PMFP)和全球变暖潜力(GWP)对环境影响较大,分别占38.26%、21.58%、12.90%和12.76%。石灰石煅烧阶段对GWP、HTPnc和HTPc贡献较大,分别达到了89.61%、42.73%和67.29%。将石灰石煅烧时的燃料由煤换为天然气时,所选6项关键评价指标均出现下降,能有效降低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石灰 生命周期评价 绿色化发展
下载PDF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和钍钨电极生命周期评价
10
作者 杨坤 陈文娟 +4 位作者 杨建参 高峰 龚先政 刘宇 孙博学 《中国钨业》 CAS 2022年第4期37-45,共9页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作为替代钍钨电极的无辐射钨电极材料,其应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二者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并未开展定量评价。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方法对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和钍钨电极从“摇篮”到“大门”的资源能源消耗...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作为替代钍钨电极的无辐射钨电极材料,其应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二者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并未开展定量评价。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方法对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和钍钨电极从“摇篮”到“大门”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进行研究,功能单位定义为分别生产1 t直径2.4 mm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和钍钨电极。结果表明,两种钨电极的环境热点均为上游原料阶段钨粉和氧化钨,分别占总环境影响的78.56%和55.15%;在工艺链中环境热点为烧结工艺,分别占总环境影响的9.50%和32.30%。两种钨电极的环境影响比较结果显示,相比于钍钨电极,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可降低35.81%的总环境影响,具有环境优势。对两种钨电极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3类环境影响类型贡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上游原料对这3类指标贡献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复合稀土钨电极 钍钨电极 温室气体 资源能源 生命周期评价
下载PDF
用后镁碳砖再生工艺的生命周期评价和能耗分析
11
作者 王靖东 龚先政 +2 位作者 周丽玮 刘宇 辉福美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2年第6期49-54,共6页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量化分析用后镁碳砖再生工艺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环境影响潜力,其中用后砖再生料的添加比例控制在70%左右,电熔镁砂和石墨为配料。结果表明,生产1吨再生镁碳砖中全球变暖潜值最大,约1.45×1...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量化分析用后镁碳砖再生工艺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和环境影响潜力,其中用后砖再生料的添加比例控制在70%左右,电熔镁砂和石墨为配料。结果表明,生产1吨再生镁碳砖中全球变暖潜值最大,约1.45×10^(3)kg CO_(2)eq.,矿产资源耗竭、化石能源耗竭和人类非致癌毒性潜值较大,分别为7.20×10^(2)kg Cu eq.,3.49×10^(2)kg oil eq.和2.94×10^(2)kg 1,4-DCB eq.。归一化后的总环境影响为3.12,相对损害最大的影响为人类非致癌毒性,主要是生产过程中电力需求大造成;相对损害最大的生产单元过程是配料电熔镁砂和鳞片石墨的生产阶段,贡献了1.76,其次是原料加工、原料再生料的生产,分别贡献1.01和0.12,坯体制备、热处理和成品加工仅贡献了少量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后镁碳砖 再生利用 能源消耗 环境影响评价
下载PDF
建筑陶瓷水足迹研究
12
作者 陈琦灵 龚先政 刘宇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3年第6期51-56,共6页
针对建筑陶瓷行业耗水量大、水效不高的现状,调研了两种不同生产工艺的8家陶瓷砖企业原始生产数据并进行处理,通过水足迹方法对两种陶瓷砖产品进行水足迹核算与分析,辨析不同工艺陶瓷砖水足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建筑陶瓷产品的水资源... 针对建筑陶瓷行业耗水量大、水效不高的现状,调研了两种不同生产工艺的8家陶瓷砖企业原始生产数据并进行处理,通过水足迹方法对两种陶瓷砖产品进行水足迹核算与分析,辨析不同工艺陶瓷砖水足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建筑陶瓷产品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数据与方法支撑。结果表明,干法制粉技术生产陶瓷砖相较于湿法制粉技术具备32.35%的水足迹下降潜势,且蓝水足迹优势在各个阶段均有体现。此外,原料生产阶段是水足迹主要贡献者,合理的配料可有效降低水足迹,能源使用阶段提高天然气用量能有效降低灰水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陶瓷 水足迹评价 干法制粉 湿法制粉
下载PDF
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处置方法及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进展
13
作者 龚汉芳 杜世伟 +2 位作者 高峰 龚先政 迟晓光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1,共10页
电子电器行业的技术进步导致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每年报废率为3%~5%,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废弃电子电器产品绿色处置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综述了电子电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回收与循环领域环境负荷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梳理了当前... 电子电器行业的技术进步导致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每年报废率为3%~5%,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废弃电子电器产品绿色处置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综述了电子电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回收与循环领域环境负荷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梳理了当前主要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末端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整理了废弃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方法体系,对比各种循环利用的环境负荷分配方法,讨论了回收和循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展望了未来电子电器产品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电子电器产品 生命周期评价 废品回收
原文传递
手机用钴酸锂电池循环再生的生命周期评价
14
作者 彭喆 龚先政 杜世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7-2037,共11页
为评估手机用钴酸锂(LCO)电池回收工艺(火法和湿法)和不同分配方法(EoL方法和CFF方法)的环境影响,考虑废电池回收阶段的环境效益,并设定功能单位为钴酸锂电池供电量1 kWh,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LCO电池开展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 为评估手机用钴酸锂(LCO)电池回收工艺(火法和湿法)和不同分配方法(EoL方法和CFF方法)的环境影响,考虑废电池回收阶段的环境效益,并设定功能单位为钴酸锂电池供电量1 kWh,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LCO电池开展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对EoL和CFF分配方法应用下湿法冶金回收场景的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湿法冶金回收工艺的环境效益远大于火法冶金回收工艺,约为火法冶金回收工艺环境效益的2.89倍;对于GWP和FFP以及3种终点法环境损害指标而言,EoL分配的环境效益明显低于CFF分配;主要原因在于EoL分配方法将全部的回收效益计算到首次生命周期之中相比,而CFF分配方法根据市场情况将回收的环境效益在生产可回收材料的生命周期和使用再生材料的生命周期进行合理划分,能够更有效避免环境影响的凭空消失和环境效益的多重计数,影响包括碳排放核算在内的环境影响的科学量化的准确性。同时建议参照欧盟PEF中的锂电池相关标准(CFF)建立国内本土化政策指南,以保证相关锂电池研究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酸锂电池 湿法冶金 火法冶金 环境影响评价 分配方法
原文传递
《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15
作者 王胜杰 曹元辉 +2 位作者 刘宁 张瀚文 龚先政 《中国建材》 2024年第8期104-107,共4页
我国越来越重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估工作。2017年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提出,国家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2021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也指出,开展标准质量... 我国越来越重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估工作。2017年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提出,国家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2021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也指出,开展标准质量和标准实施第三方评估,加强标准复审和维护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纲要 第三方评估 统计分析报告 强制性国家标准 标准复审 维护更新 实施效果评价 强制性标准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factors of abiotic resource depletion for 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 in China 被引量:18
16
作者 GAO Feng NIE ZuoRen +2 位作者 WANG ZhiHong gong xianzheng ZUO TieY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215-222,共8页
The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for economic activities differs between region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sources is consequently observed to be different within regions compared to a global scale. With the current s... The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for economic activities differs between region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sources is consequently observed to be different within regions compared to a global scale.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ese mining industry and its statistic characteristics, the characterization procedures of abiotic resource in 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 (LCIA) have demonstrated certain limita-tions in the Chinese materials industry.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pose new character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factors for abiotic resource depletion categories such as metals and non-renewable en- ergy resources in a Chinese context. The actual production of abiotic resources calculated by a modi- fied model is compared to the reserve base in line with 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 to determine char- acterization factors in equivalence units, with antimony as the reference mineral. The normalization factors are based on the total base reserves of the most important mineral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n primary magnesium production using the Pidgeon process is used to compare LCIA results for abiotic resource categories that are between current LCIA factors and the new Chinese factors. These factors not only reflect the importance of abiotic resource with respect to region-specific resource depletion, but also can compare with the globa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OURCE depletion ABIOTIC RESOURCE CATEGORIES 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 (LCIA) MAGNESIUM production the Pidgeon process China
原文传递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reduction potential of primary aluminum production in China 被引量:8
17
作者 GAO Feng NIE ZuoRen +3 位作者 WANG ZhiHong LI HongMei gong xianzheng ZUO TieY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8期2161-2166,共6页
A cradle-to-gate life cycle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in this paper to calculate the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such as CO2, CH4, CF4 and C2F6 emissions, based on statistic data of Chinese aluminum industry of the... A cradle-to-gate life cycle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in this paper to calculate the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such as CO2, CH4, CF4 and C2F6 emissions, based on statistic data of Chinese aluminum industry of the year 200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HG emissions for 1 t primary aluminum production was 21.6 t CO2 equivalent which is 70% higher than that of worldwide average level of the year 2000. The main contributors of emission were the alumina refining and aluminum smelting process accounting for 72% and 22% in accumulative emission,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process technologies for primary aluminum production and the ‘target of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s-reducing’ of Chinese government, the reduction potential of the GHG emissions for alumina and aluminum production were estim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ina aluminum industry would achieve the target of reducing about 25% GHG emissions by the end of 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METALLURGY GREENHOUSE gas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s-reduc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