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十字构造带”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董云鹏 赖绍聪 +14 位作者 第五春荣 杨钊 孙圣思 陈丹玲 龙晓平 朱韧之 李玮 何登峰 孙娇鹏 苟龙龙 程斌 史小辉 张菲菲 柳小明 惠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5-950,共16页
控制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最主要构造格架是“十字构造带”,即东西向的中央造山系和南北向的贺兰—川滇构造带。中央造山系自东而西包括秦岭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昆仑造山带,是南方和北方陆块群历经古生代—早中生代拼合形成中国大陆主体... 控制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最主要构造格架是“十字构造带”,即东西向的中央造山系和南北向的贺兰—川滇构造带。中央造山系自东而西包括秦岭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昆仑造山带,是南方和北方陆块群历经古生代—早中生代拼合形成中国大陆主体的构造结合带,并遭受中新生代陆内造山改造;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不同区段继承了前寒武纪板块构造记录,逐步转化为古亚洲洋或古特提斯构造域大陆边缘,尤其是新特提斯构造运动,形成青藏高原隆升扩展变形的东部边界,控制了晚中生代—新生代中国大陆东西反转演化。该文介绍了近年来对“十字构造带”的主要研究进展:①建立了“十字构造带”中央造山系东段秦岭造山带的精细演化过程;②确定了“十字构造带”中央造山系西段昆仑—祁连—阿尔金的构造关系;③厘定了“十字构造带”南北构造带北段贺兰山形成演化过程及其构造属性;④重建了扬子板块西缘汉南—龙门山—川滇构造带新元古代板块俯冲消减过程以及古生代—中生代深部动力学;⑤揭示了“十字构造带”交接区的深部结构-动力学-浅表构造地貌的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造山系 南北构造带 十字构造带 东亚大陆 陆内构造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西部基底早前寒武纪地质事件、性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成立 苟龙龙 +3 位作者 第五春荣 刘欣雨 赵娇 胡育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1-998,共18页
综合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阴山地块、孔兹岩带和鄂尔多斯地块基底正、副片麻岩以及鄂尔多斯地块现代河流沙锆石U-Pb和Hf同位素资料,并根据最新获得的鄂尔多斯基底及盖层继承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统计分析揭示,该陆块存在古、中太古... 综合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阴山地块、孔兹岩带和鄂尔多斯地块基底正、副片麻岩以及鄂尔多斯地块现代河流沙锆石U-Pb和Hf同位素资料,并根据最新获得的鄂尔多斯基底及盖层继承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统计分析揭示,该陆块存在古、中太古代陆壳物质,自新太古代以来先后发生了新太古代~2.7Ga、2.55~2.45Ga以及古元古代2.2~2.0Ga和1.95~1.85Ga等多期构造热事件。由基底和盖层中各类岩石中获得的~2.5Ga锆石的εHf(t)多为正值,Hf陆壳模式年龄(t_(DM)~C)介于2.9~2.6Ga之间(峰值~2.75Ga),阴山地块存在~2.7Ga的岩石,鄂尔多斯地块基底有~2.7Ga继承锆石记录,证明新太古代存在一期重要的陆壳生长。2.55~2.45Ga的岩浆活动在西部陆块不同地质单元基底岩石中均有记录,出现大量壳源花岗岩和幔源岩浆侵入及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它们的锆石εHf(t)值由负到正变化大,Hf陆壳模式年龄(t_(DM)~C)除少数接近岩浆活动年龄外,多数明显高于它们的形成年龄,指示了强烈的陆壳再造和一定陆壳生长,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汇聚挤压转为伸展环境,类似于华北陆块~2.5Ga广泛的岩浆变质事件及构造背景,揭示了不同陆块碰撞拼合而后转为伸展的构造演化过程。古元古代2.2~2.0Ga期间,沿鄂尔多斯地块北部及东部边缘出现大洋俯冲消减有关的陆缘弧花岗岩类,它们的锆石εHf(t)和t_(DM)~C值变化范围很大,表明在古元古代中晚期鄂尔多斯地块基底仍发生有陆壳增生和再造。此后在1.95~1.85Ga期间,沿鄂尔多斯地块北部的孔兹岩带和东部的中部构造带均发生顺时针P-T演化轨迹的变质作用,证明~1.95Ga鄂尔多斯地块相继与北部阴山地块和东部陆块碰撞拼合为一体,至~1.85Ga发生陆壳抬升与伸展、发生陆壳物质减压熔融的强烈混合岩化和大量S型花岗岩形成,其后发生镁铁质岩墙侵入,标志着华北陆块最终克拉通化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质事件 早前寒武纪 西部地块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块基底研究新的思考与认识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成立 苟龙龙 +2 位作者 白海峰 胡漾 武春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184,I0057-I0083,共50页
鄂尔多斯地块基底岩芯岩石组合、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全岩Nd同位素组成以及航磁异常和地壳速度结构特征表明,该地块中部沿大同-华池基底断裂带存在一航磁异常梯度带,沿该带南缘发育一条2.2~2.0Ga古元古代弧岩浆活动带... 鄂尔多斯地块基底岩芯岩石组合、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全岩Nd同位素组成以及航磁异常和地壳速度结构特征表明,该地块中部沿大同-华池基底断裂带存在一航磁异常梯度带,沿该带南缘发育一条2.2~2.0Ga古元古代弧岩浆活动带,并经历了1.96~1.85Ga的变质作用改造,与东缘中部带古元古代中晚期构造演化过程一样,可能代表该地块内部古元古代中晚期形成的一条构造活动带。该活动带以北为东西向展布的正航磁异常带,基底由混合岩化的变泥质和杂砂质片麻岩、片岩及大理岩和石英岩等变质表壳岩和一些花岗片麻岩类构成,记录了新太古代末~2.50Ga和古元古代中期2.2~2.0Ga两期岩浆活动及古元古代末期1.95~1.85Ga变质作用等地质事件,为一主要由新太古代陆壳物质构成的陆块。活动带南部为北东向不规则正、负相间航磁异常带,基底除少量副变质岩外,多为花岗片麻岩类,记录了古元古代中期2.2~2.0Ga岩浆热事件以及1.95~1.85Ga的变质作用改造,除新太古代物质外,还存在古、中太古代陆壳物质,是由一定规模中太古代和部分古太古代陆壳物质以及新太古代新生陆壳添加构成的古老地块。因此,鄂尔多斯地块中部沿大同-华池断裂带成为分割该地块一条重要分界带,其北部地块与其北缘孔兹岩带构成同一构造带,可能代表新太古代陆壳基底之上于古元古代晚期发育的一条大陆边缘活动带。南部则为古、中太古代陆壳与新太古新生陆壳增生而成的古老地块,代表鄂尔多斯地块古老基底陆壳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组成与性质 构造分区 鄂尔多斯地块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喂子坪秦岭杂岩中角闪岩的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宇航 苟龙龙 +1 位作者 徐晓飞 周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99-1610,共1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秦岭杂岩是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带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发育超高压变质榴辉岩透镜体外,其变质作用普遍达到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且变质作用具有多期次的特点,即发育500~480 Ma高压麻粒岩和455~400 Ma高压和中压麻粒... 1研究目的(Objective)秦岭杂岩是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带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发育超高压变质榴辉岩透镜体外,其变质作用普遍达到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且变质作用具有多期次的特点,即发育500~480 Ma高压麻粒岩和455~400 Ma高压和中压麻粒岩,这些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记录了秦岭造山带古生代复杂的造山作用过程。近年来在北秦岭构造带有零星的泥盆纪(400~380Ma)麻粒岩相变质岩的报道,但因为相对少,一直没有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因此需要更多的岩石学和年代学的数据澄清秦岭杂岩是否存在更晚期(400~380 Ma)的变质作用事件。已有报道显示秦岭造山带喂子坪地区秦岭杂岩中混合岩化片麻岩就有400~380 Ma变质事件的记录,本文通过对其中的角闪岩进行年代学研究,来限定其是否同样记录了400~380 Ma变质作用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秦岭杂岩 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 变质事件 麻粒岩相 高压麻粒岩 角闪岩相
下载PDF
印度南部麻粒岩地体Namakkal陆块新太古代钙硅酸盐岩的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5
作者 周峰 苟龙龙 +5 位作者 翟明国 张成立 GORGE Paul Mathews 卢俊生 赵燕 敖文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3-1234,共22页
本文对印度南部麻粒岩地体Namakkal陆块Tammampatti地区方柱石石榴子石钙硅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变质相平衡模拟研究,以研究其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岩相学观察识别出两阶段变质矿物组合:第一阶段为石榴子石+方柱... 本文对印度南部麻粒岩地体Namakkal陆块Tammampatti地区方柱石石榴子石钙硅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变质相平衡模拟研究,以研究其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岩相学观察识别出两阶段变质矿物组合:第一阶段为石榴子石+方柱石+斜长石+榍石+钛铁矿;第二阶段为石榴子石边部的绿帘石和方柱石边缘的方解石、斜长石和石英冠状体。CL图像分析显示锆石可分为两种,分别为高亮度和低亮度的变质锆石。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高亮度变质锆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62±17Ma,而低亮度变质锆石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稍年轻,为2495±15Ma。基于相平衡模拟计算了2个样品18ID-24和18ID-25的P-T视剖面图,确定它们峰期变质PT条件分别为4.3~7.1kbar、800~960℃和4.0~7.8kbar、750~854℃。高亮度变质锆石年龄2562±17Ma与Namakkal陆块紫苏花岗岩的原岩结晶年龄相当,其代表了紫苏花岗岩的原岩侵入导致的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方柱石石榴子石钙硅酸盐岩的时代;低亮度变质锆石年龄2495±15Ma与该地区大约2530~2440Ma的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时代相吻合,因此认为其代表区域性变质作用叠加的时代。根据全岩成分以及矿物组合,我们推测该岩石为中酸性岩浆岩(紫苏花岗岩原岩)与碳酸盐岩发生交代变质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柱石石榴子石钙硅酸盐岩 相平衡模拟 紫苏花岗岩 交代变质作用 印度南部麻粒岩地体
下载PDF
A huge oceanic-type UHP metamorphic belt in southwestern Tianshan, China: Peak metamorphic age and P-T path 被引量:21
6
作者 ZHANG LiFei DU JinXue +6 位作者 Lü Zeng YANG Xin gou longlong XIA Bin CHEN ZhenYu WEI ChunJing SONG ShuGu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35期4378-4383,共6页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UHP metamorphic belt in southwestern Tianshan,China,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is about 80-km-long and over 10-km-wide UHP belt 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discovery of coesite,co...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UHP metamorphic belt in southwestern Tianshan,China,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is about 80-km-long and over 10-km-wide UHP belt has been recognized by the discovery of coesite,coesite pseudomorphs and other UHP minerals.It is the largest oceanic-type UHP metamorphic belt reported so far.It has formed due to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Tianshan Paleo-Ocean.U-Pb dating of metamorphic rims of zircons from a coesite-bearing garnet-phengite schist yields a peak UHP metamorphic ages of 320±3.7 Ma.Combined with ages of 233–226 Ma obtained from rims of zircons from retrograded eclogites,a long retrograde metamorphic evolution(>70 Ma)has been revealed.According to phase equilibria modeling,the P-T paths of both coesite-bearing eclogites and garnet-phengite schist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rmal relaxation,i.e.,the metamorphic temperature peak lags behind the pressure peak,indicating that the UHP rocks experienced slow and long heating and decompression during exhumation in the subduction channel.On the basis of the field observation that a small amount of eclogite lenses is wrapped in large volumes of metapelites,and the similar P-T paths of both rock types,we propose that the exhumation of the UHP eclogites from southwestern Tianshan,China,may have resulted from the exhumation of large volumes of low-density metapelites,which carried the denser eclogites to the Earth’s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带 西南天山 变质年龄 PT轨迹 中国 含柯石英榴辉岩 峰期 大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