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品生产过程中折光仪法检测过氧化氢的研究
1
作者 鲍晓凤 赵晶晶 +4 位作者 张春丽 顾春光 杨留岱 张广福 陈娟 《中国乳业》 2024年第5期94-97,104,共5页
[目的]以过氧化氢为对象,收集0%~50%含量过氧化氢用于测试,研究含量、温度、时间3个因素对折光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指导日常检测。[方法]鉴于不同浓度的同类物质对光的折射率不同,且浓度变化与折射率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成反比例关系,双氧水... [目的]以过氧化氢为对象,收集0%~50%含量过氧化氢用于测试,研究含量、温度、时间3个因素对折光法检测结果的影响,指导日常检测。[方法]鉴于不同浓度的同类物质对光的折射率不同,且浓度变化与折射率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成反比例关系,双氧水折光仪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检测样品折射角差异可自动计算待测样品浓度。[结果](1)对同一试样用折光仪法测试,结果离散性小、数据稳定,与国标方法相关性好。(2)不同含量过氧化氢分别用折光仪法和国标方法检测,结果偏差最大0.3%、最小0.0%,样品含量高低对结果准确性无影响。(3)折光仪检测温度需≤35℃,保证样品温度为20~35℃,用折光仪检测能获得准确数值。(4)测试时间超过50 s,检测值会发生变动,建议日常检测控制在50 s内读数。[结论]用折光仪法检测过氧化氢浓度快速准确,操作简单便捷。需注意样品温度和检测时间在操作过程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光仪 过氧化氢 高准确度 易于操作
下载PDF
安徽禹会村遗址双墩文化时期农业发展的植硅体证据 被引量:3
2
作者 顾纯光 罗武宏 +1 位作者 张东 杨玉璋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本文利用植硅体分析方法,对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双墩文化时期44份土壤样品开展植物考古研究,重点关注典型农作物植硅体类型及其形态特征,以及敏感型与固定型植硅体组合特征等。结果显示,禹会村遗址大部分样品中皆发现有水稻特征型植硅体... 本文利用植硅体分析方法,对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双墩文化时期44份土壤样品开展植物考古研究,重点关注典型农作物植硅体类型及其形态特征,以及敏感型与固定型植硅体组合特征等。结果显示,禹会村遗址大部分样品中皆发现有水稻特征型植硅体,并未发现粟、黍等旱地作物遗存;水稻扇型及双峰型植硅体形态特征分析显示,水稻遗存为驯化程度较高的粳型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遗址双墩文化时期的农业结构延续了顺山集文化时期以来种植粳型稻为主的传统。此外,通过水稻植硅体高密度样品中敏感型与固定型植硅体含量比值为0.7±0.2推测,该遗址水稻栽培环境属于“高地势-雨水供给”或“低地势-雨水供给”类型。本文研究结果为探讨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水稻栽培与驯化以及人类适应策略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会村 双墩文化 水稻 植硅体 农业
下载PDF
某凸辊复杂零件多轴加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曹著明 冯志新 +2 位作者 顾春光 贾俊良 张亚彪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91,共5页
以技能大赛赛题为素材,研究了在光栅图像模式下凸辊工件的三维建模技术,同时对该工件的加工工艺、刀具路径、切削参数等进行了实验和优化,最终完成该工件集建模、工艺、刀路于一体的高效、精密多轴加工策略。经验证,采用该策略在有效地... 以技能大赛赛题为素材,研究了在光栅图像模式下凸辊工件的三维建模技术,同时对该工件的加工工艺、刀具路径、切削参数等进行了实验和优化,最终完成该工件集建模、工艺、刀路于一体的高效、精密多轴加工策略。经验证,采用该策略在有效地保证加工质量的基础上,明显地提高了加工效率。此策略的开发对该类型零件的高效精密制造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图像 工艺 刀轨 高效 精密 研究
下载PDF
冷冻法硝酸磷肥副产粗硝钙液用于磷矿脱镁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方进 李菊 +5 位作者 孟品品 黄德明 顾春光 冯军强 张凌云 王宗抗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184,共5页
针对冷冻法硝酸磷肥副产粗硝钙液中的磷进入滤渣难以回收利用导致硝酸磷肥装置产能低、胶磷矿富集技术浸取工段氨逃逸率低致使浸取液中硝酸铵含量高造成下游无法使用的问题,开展了粗硝钙液用于磷矿脱镁的研究。实验方法及最优反应条件:... 针对冷冻法硝酸磷肥副产粗硝钙液中的磷进入滤渣难以回收利用导致硝酸磷肥装置产能低、胶磷矿富集技术浸取工段氨逃逸率低致使浸取液中硝酸铵含量高造成下游无法使用的问题,开展了粗硝钙液用于磷矿脱镁的研究。实验方法及最优反应条件:原矿经破碎、煅烧(煅烧温度为900~1100℃,煅烧时间为1.5~3.0 h),用粗硝钙液浸取,利用粗硝钙液的热能和化学反应热控制反应温度为60~70℃(不需加热,节省了蒸汽消耗),反应pH为4.5~6.5,反应过程中无磷析出。在此条件下制取的磷精矿中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35%、氧化镁质量分数≤1.0%,磷回收率为100.49%~100.60%。将制取的磷精矿进行酸解,提高了酸不溶物的分离效率,可满足下游生产白色硝酸磷肥对原料的要求,副产的浸取液可用于生产氨基酸液体肥和中量元素营养母粒。该方法无尾矿产生,绿色环保,为磷矿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磷肥 粗硝钙液 磷矿脱镁 磷精矿
下载PDF
利用硝酸磷肥副产硝酸钙制备尿素硝酸钙的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方进 李菊 +5 位作者 陈铭 顾春光 黄德明 张凌云 任光耀 李青青 《化肥工业》 CAS 2019年第6期30-33,共4页
在冷冻法硝酸磷肥生产过程中,副产的四水硝酸钙结晶一般用于生产硝酸鞍钙产品,但硝酸铁钙易吸潮板结及单位养分价格高的缺陷制约了其发展。为了进一步拓展四水硝酸钙的用途,对以四水硝酸钙为原料制备尿素硝酸钙、含钾尿素硝酸钙的工艺... 在冷冻法硝酸磷肥生产过程中,副产的四水硝酸钙结晶一般用于生产硝酸鞍钙产品,但硝酸铁钙易吸潮板结及单位养分价格高的缺陷制约了其发展。为了进一步拓展四水硝酸钙的用途,对以四水硝酸钙为原料制备尿素硝酸钙、含钾尿素硝酸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磷肥 硝酸鞍钙 尿素硝酸钙 含钾尿素硝酸钙
下载PDF
新石器时代前期中原地区文化格局演变及其文明因素萌芽
6
作者 张居中 顾纯光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0,共10页
一、引言文明起源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与人类起源和农业起源被并列为国际考古学界的三大战略性课题。近些年来,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持续推进,我国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复杂化进程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实证了中华民族百... 一、引言文明起源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与人类起源和农业起源被并列为国际考古学界的三大战略性课题。近些年来,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持续推进,我国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复杂化进程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实证了中华民族百万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及其多元一体、绵延不断的演进过程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研究 考古学界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文明起源 新石器时代 农业起源 多元一体 人类史
原文传递
安徽临泉宫庄遗址大汶口文化早期与龙山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发展的植硅体证据 被引量:6
7
作者 罗武宏 顾纯光 +5 位作者 杨玉璋 张东 梁中合 方方 黄程青 张居中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0-380,共11页
新石器时代晚期(7.0-5.0 kaBP)是淮河中游地区单一稻作农业向稻旱兼作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然而,由于相关研究资料的匮乏,目前学术界对这一转变过程以及该时期淮河中游地区农作物的驯化水平等问题依然不清楚。本文利用植硅体分析方法,结... 新石器时代晚期(7.0-5.0 kaBP)是淮河中游地区单一稻作农业向稻旱兼作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然而,由于相关研究资料的匮乏,目前学术界对这一转变过程以及该时期淮河中游地区农作物的驯化水平等问题依然不清楚。本文利用植硅体分析方法,结合相对应年代分析结果,对安徽临泉宫庄遗址大汶口文化早期、龙山文化时期的的农业发展与植物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宫庄遗址大汶口文化早期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大多数土样中都发现有水稻特征型植硅体,且水稻植硅体的百分含量随时间推移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未发现粟、黍等其它农作物遗存的证据。这一结果表明大汶口文化早期和龙山文化时期,该遗址先民从事的是单一稻作农业,基本沿袭着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以来的稻作农业传统。对水稻扇型植硅体边缘鱼鳞状纹饰数量统计结果显示,宫庄遗址大汶口文化早期水稻的驯化水平已接近于现代栽培稻。此外,本研究还在该遗址所有样品中发现有较丰富的竹亚科植物特征型植硅体,推测宫庄遗址先民可能较普遍的利用竹亚科植物作为工具、建筑、食物等的原材料。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末期先民的植物资源利用概况,农作物结构演替,水稻的驯化历程等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体 水稻驯化 稻作农业 竹亚科 宫庄遗址 安徽
原文传递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Neolithic sites in coastal China:Sea level changes, geomorphic evolution and human adaption 被引量:9
8
作者 ZHENG HongBo ZHOU YouSheng +10 位作者 YANG Qing HU ZhuJun LING guangJiu ZHANG JuZhong gu chunguang WANG YingYing CAO YeTing HUANG XianRong CHENG Yue ZHANG XiaoYu WU WenXi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The East China coastal plai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eolithic culture areas in China, where rich archaeological sites including those producing the earliest domesticated rice are observed. It is also a place whe... The East China coastal plai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eolithic culture areas in China, where rich archaeological sites including those producing the earliest domesticated rice are observed. It is also a place where landscape has experienced dramatic evolution during the Holocene when both sea level and climate changed, such that it is an ideal place for studying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over 2000 sites of pre-history and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with 655 of which being Neolithic ages, by using DEM and GIS method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Neolithic sites has largely been controlled by landscape evolution(particularly changes in coastal line), which ultimately governed by sea level changes. During early Holocene, Neolithic sites sparsely distributed in the intermountain basins of east Zhejiang Province, far from the influence of ocean. Over the period of 9–7 ka, the coastal plain(including the shelf) was largely submerged,only the feet of low hills to the south and southwest of the study area, and islands protruding the estuary, cradled limited number of settlements with characteristic "maritime components". At about 7 ka, sea level rise decelerated prominently, while sediments supply in the drainage remained high value, the combination of which led to land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Vast space during this period facilitated the growth of settlements in both size and number. In the mean time, however, the coastal plain was vulnerable to extreme environmental events such as storms and flooding owning to its geomorphic nature, which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Neolithic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变化 地球形状 地点 沿海 空间 时间 进化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