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琪 吴梦蝶 +7 位作者 吴焕淦 马喆 何婧 蒋文杰 郑雪 黄艳 顾沐恩 李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63-1572,共10页
目的评述近20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7年1... 目的评述近20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7年1月1日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纳入以针灸疗法为主要干预手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改良的Jadad质量评分、数据信息提取与数据库的建立,提取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文献的发表数量、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与结果、腧穴选择与归经、治疗时间与疗程、疗效判定标准、结局指标等。结果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的使用缺乏统一和规范。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为针灸疗法配合药物治疗,一类为各种针灸疗法的单独或组合运用。单独作为干预措施使用的针灸疗法以针刺配合灸法最多见。取穴组方具有远近配穴、俞募配穴及循经配穴的特点,使用频率高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内关等。选取的经脉以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及足太阳膀胱经居多;治疗疗程的各临床试验差异较大,结局指标以有效率为最多。临床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结论目前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但临床方案设计的诸多环节尚有欠缺,影响临床研究的可重复性和临床结论的准确性,有待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针刺 慢性萎缩性胃炎 随机对照试验 综述
下载PDF
艾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黄艳 吴凌翔 +9 位作者 马喆 顾沐恩 黄儒德 李璟 吴璐一 刘慧荣 马晓芃 张军峰 张建斌 吴焕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49-1562,共14页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方向。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均采用MNNG诱导CAG大鼠模型,取穴中脘、气海,隔药饼灸每次每穴1壮,每...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方向。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均采用MNNG诱导CAG大鼠模型,取穴中脘、气海,隔药饼灸每次每穴1壮,每日1次,共4周;电针频率100 Hz,强度1-3 mA,20 min,每日1次,共4周;西药采用叶酸悬浊液1.0 mL/100 g灌胃,每天1次,持续4周。采用Trizol法提取各组CAG大鼠的外周血总RNA,质控后建立文库,采用RNA-seq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深入分析隔药饼灸逆转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AG组大鼠外周血有1542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通路主要有癌症、免疫疾病、能量代谢、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通路。隔药饼灸干预CAG大鼠的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2956个,涉及的通路与分子相互作用、信号转导、癌症、免疫疾病、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维生素代谢、核苷酸代谢、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相关;电针干预CAG外周血的差异表达基因3136个,涉及的通路与癌症、免疫疾病、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维生素代谢、核苷酸代谢、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相关;西药干预CAG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1308个,涉及的通路与蛋白翻译、信号转导、癌症、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相关。经RT-qPCR验证,各组外周血Foxo3、Uba52、S100a1、Nod2的结果和RNA-seq测序结果一致。结论隔药饼灸、电针和西药干预CAG的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不同,西药较针灸改变CAG的差异基因数目少。3种干预方法均能影响CAG大鼠外周血免疫相关、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谱,隔药饼灸和电针干预的差异基因还涉及能量、氨基酸、脂质、维生素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隔物灸 基因表达谱 KEGG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不同灸材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何婧 李璟 +3 位作者 顾沐恩 李琪 王毅 陆佳婧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6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传统艾条隔姜灸和无烟艾条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传统艾条隔姜灸,观察组采用无烟灸条隔姜灸。比较两组皮肤温度-... 目的:探讨传统艾条隔姜灸和无烟艾条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传统艾条隔姜灸,观察组采用无烟灸条隔姜灸。比较两组皮肤温度-时间曲线、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学指标。结果:试验组穴位皮肤最高温度低于观察组(P<0.05),试验组最高温度出现时间晚于观察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5.0%,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GAS水平升高,试验组PGⅠ水平升高(P<0.05)。结论:传统艾条隔姜灸和无烟艾条隔姜灸均可改善CAG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指标,但传统艾条隔姜灸适宜温度刺激时间长于无烟灸条隔姜灸,疗效更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隔姜灸 胃泌素 胃蛋白酶原 皮肤温度
下载PDF
艾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及对其外周血DNA甲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顾沐恩 黄艳 +7 位作者 刘雅楠 刘慧荣 黄儒德 吴璐一 彭广彬 李国娜 李璟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295-303,共9页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及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探讨艾灸对CAG相关癌前病变外周血DNA甲基化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收治的CAG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及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探讨艾灸对CAG相关癌前病变外周血DNA甲基化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收治的CAG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隔药饼灸组和隔姜灸组,每组35例,2组患者均选取中脘、气海、双侧足三里、双侧内关穴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光镜下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并选取每组治疗前后患者全血样本各2例,采用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观察外周血DNA甲基化位点和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隔药饼灸组胃脘疼痛、食欲减退症状积分低于隔姜灸组(均P<0.01),隔姜灸组烧心、反胃症状积分低于隔药饼灸组(均P<0.01);隔药饼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8%,隔姜灸组为7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病变程度及隔药饼灸组的炎症程度有明显改善(P<0.05)。隔药饼灸组胃镜病理总体有效率82.14%,隔姜灸组总体有效率6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G序列环境下,治疗前后隔药饼灸组共有176个差异甲基化基因,隔姜灸组有652个差异甲基化基因。隔药饼灸组治疗前后差异甲基化区域(DMR)锚定启动子区域相关基因涉及的KEGG通路包括cAMP、AMPK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等,隔姜灸组涉及的KEGG通路包括mTOR和HIF-1信号通路、代谢通路、细胞凋亡等。结论:隔药饼灸和隔姜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病理状态;隔药饼灸在改善患者胃脘疼痛、食欲减退症状更具优势,而隔姜灸在改善患者烧心、反胃症状更优。艾灸能影响CAG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MR的DNA甲基化水平,这可能是艾灸对CAG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慢性萎缩性胃炎 DNA甲基化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危重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中医针灸诊治规律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添奕 钱风华 +8 位作者 黄馨云 顾沐恩 安晓菲 郑雪 明树人 杨艳 钱义明 李璟 吴焕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06-1614,共9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索文献研究危重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的中医及针灸诊治规律。方法检索中文及外文数据库中,中医治疗急性胃肠损伤的文献,并采用Excel、SPSS 21.0及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频...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索文献研究危重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的中医及针灸诊治规律。方法检索中文及外文数据库中,中医治疗急性胃肠损伤的文献,并采用Excel、SPSS 21.0及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频数、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实现数据挖掘。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篇文献,涉及147频次中药使用,50种中药,应用频次前4位的中药依次是大黄、甘草、白术、陈皮,按照功效分为13大类,其中泻下药、补虚药、行气药使用频率较高。二项关联排前4的药对是茯苓-甘草,白术-甘草,芒硝-大黄,党参-甘草;三项关联分析关联度最高的是茯苓-白术-甘草。聚类分析结果共得四类药物组合。本研究涉及36频次穴位使用,穴位共涉及15个,应用频次前3位的穴位依次是天枢、中脘、足三里。按照归经,可知共涉及6条经脉,其中足阳明胃经和任脉使用频率最高。二项关联排前二的是天枢-中脘,中脘-足三里;三项关联排前二的是气海-天枢-中脘,天枢-足三里-中脘。聚类分析结果共得三类穴位组合。结论中药治疗急性胃肠损伤(AGI)以承气汤与香砂六君子汤为主,体现了AGI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急性胃肠损伤(AGI)常用的穴位多为经脉经过胃、肠腑。本研究为今后临床急性胃肠损伤的患者提供了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急性胃肠损伤 中药 针灸 数据分析 用药特点 取穴规律
下载PDF
艾灸预处理“天枢”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保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马喆 方臻臻 +8 位作者 吴焕淦 顾沐恩 杨玲 祁琴 汪迪 李昆珊 刘慧荣 黄艳 陆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55-1563,共9页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天枢"穴对UC大鼠的抗炎效应,探讨艾灸预处理"天枢"穴对UC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预处理组和温和灸预处理组,每组7只。造模前先予隔药...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天枢"穴对UC大鼠的抗炎效应,探讨艾灸预处理"天枢"穴对UC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预处理组和温和灸预处理组,每组7只。造模前先予隔药灸、温和灸预处理干预7天;预处理后予模型组、隔药灸预处理组、温和灸预处理组4%葡聚糖硫酸钠水溶液连续饮用7天。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分子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升高,Occludin、JAM1、MUC2、ZO-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NF-κBp65、IL-1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预处理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Occludin、MUC2、JAM1、Z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NF-κBp65、IL-1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5),温和灸预处理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Occludin、MUC2、Z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IL-1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05)。结论:隔药灸预处理、温和灸预处理"天枢"穴均能升高UC大鼠肠黏膜屏障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能是艾灸有效预防减轻UC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预处理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屏障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NF-κB和STAT3活性的免疫调节机制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继梦 吴焕淦 +7 位作者 陆嫄 顾沐恩 马喆 刘雅楠 郑寒丹 刘慧荣 马晓芃 黄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79-1584,共6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改善UC大鼠结肠炎症的效应,通过NF-κB通路和STAT3磷酸化参与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UC组和隔药灸组,每组8只。采用4%DSS诱导UC的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隔药灸大鼠双侧天枢穴,每穴灸2壮艾炷... 目的:观察隔药灸改善UC大鼠结肠炎症的效应,通过NF-κB通路和STAT3磷酸化参与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UC组和隔药灸组,每组8只。采用4%DSS诱导UC的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隔药灸大鼠双侧天枢穴,每穴灸2壮艾炷,每天1次,共7次。通过比较组织病理学、血清学促炎症因子的蛋白浓度观察隔药灸干预UC大鼠的效应。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NF-κB通路及STAT3活性探讨隔药灸改善UC大鼠结肠炎症反应的潜在机制。结果:UC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提示黏膜上皮表面溃疡形成,炎症反应明显,隔药灸能修复结肠上皮损伤,减轻UC大鼠结肠组织的炎症反应。与正常组比较,UC组大鼠血清IL-1β和IL-6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 <0.05,P <0.01),p-STAT3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IκB-α和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UC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血清IL-1β和IL-6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 <0.05),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和pIκB-α磷酸化水平均降低,IκB-α蛋白表达增加。结论:隔药灸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和STAT3磷酸化,减少了促炎症因子IL-1β和IL-6的释放,从而减轻了UC大鼠的结肠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 溃疡性结肠炎 NF-ΚB通路 STAT3磷酸化 免疫
下载PDF
单纯针刺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恢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士源 顾沐恩 +6 位作者 金珠 徐世芬 张方 吕婷婷 纪军 吴焕淦 刘慧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911-2920,共10页
目的:评价单纯针刺或其配合术后常规治疗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恢复(PG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7年1—12月发表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的有关单纯针刺或单... 目的:评价单纯针刺或其配合术后常规治疗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恢复(PG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7年1—12月发表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Pub Med和Cochrane Library的有关单纯针刺或单纯针刺配合术后常规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5. 2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18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7篇,英文文献1篇,合计1 621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2) Meta分析结果显示:9项研究在总有效率方面:与术后常规治疗比较,单纯针刺或配合术后常规治疗对PGD更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检验P=0. 001,I2=69%,合并效应量RR=1. 15> 1,95%CI[1. 06,1. 25],P=0. 0006,敏感性分析异质性检验P=0. 22,I2=26%,合并效应量RR=1. 16>1,95%CI[1. 09,1. 24],P <0. 00001; 16项研究在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检验P <0. 00001,I2=98%,合并效应量MD=-17. 52,95%CI[-22. 85,-12. 19],P <0. 00001,经敏感性和亚组分析未发现异质性来源; 12项研究在缩短术后首次排便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检验P <0. 00001,I2=95%,合并效应量SMD=-1. 61,95%CI[-2. 29,-0. 93],P <0. 00001,经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未发现异质性来源; 12项研究在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001,I2=9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SMD=-1. 33,95%CI[-1. 82,-0. 85],P <0. 00001,经敏感性和亚组分析未发现异质性来源。结论:单纯针刺或其配合术后常规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恢复,但由于此次纳入文献的证据质量等级不高,故需谨慎对待此结论,仍需要临床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腹部术后 胃肠功能紊乱 术后常规 随机对照试验 有效率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钟蕊 翁志军 +7 位作者 赵继梦 李昆珊 吴璐一 黎梅 黄艳 顾沐恩 周志刚 许琼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5期2354-2358,共5页
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2月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平台(VIP)及Pubmed数据库中,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与实验机制研究文献。以“艾灸”或“灸法”或“moxibustio... 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2月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平台(VIP)及Pubmed数据库中,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与实验机制研究文献。以“艾灸”或“灸法”或“moxibustion”“溃疡性结肠炎”或“炎症性肠病”或“ulcerative colitis”为检索词,纳入临床或实验机制研究文献,排除综述类文献、个案、病例报告等,最终筛选出46篇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此总结近10年艾灸治疗UC临床及实验机制。从调节患者免疫平衡、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细胞凋亡进行分析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提出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艾灸 肠黏膜屏障 细胞凋亡 免疫平衡
下载PDF
针灸治疗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龙俊燚 王照钦 +3 位作者 施征 顾沐恩 黄艳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470-1474,1480,共6页
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是癌症患者经化疗治疗后多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主要包括消化道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向来坚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合自身的治疗方法。针灸等治... 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是癌症患者经化疗治疗后多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主要包括消化道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和周围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向来坚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合自身的治疗方法。针灸等治疗化疗后的消化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与周围神经病变均有着显著疗效,故现对近10年的针灸及其他特殊刺灸法治疗肿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之后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且可靠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艾灸 肿瘤 癌症 化疗 不良反应 疗效
下载PDF
脑功能成像技术在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寒丹 马喆 +5 位作者 丁邦友 方臻臻 包春辉 顾沐恩 严逸騄 吴焕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2352-2356,共5页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病并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其发病率高、症状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针灸治疗IBS的临床疗效肯定,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该技术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病并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其发病率高、症状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针灸治疗IBS的临床疗效肯定,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该技术研究IBS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变化,发现IBS多个脑区活动存在异常,如脑岛、前扣带回、前额叶等与IBS内脏感觉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脑区,而针灸治疗对相应脑区的功能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可能为我们了解针灸治疗IBS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因此,本文就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在针灸治疗对IBS脑功能活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灸 肠易激综合征 脑-肠轴
下载PDF
Influence of herb-partitioned moxibustion at Qihai (CV6) and bilateral Tianshu (ST25) and Shangjuxu (ST37) acupoints on toll-like receptors 4 signaling pathways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被引量:6
12
作者 QI Qin Hyoyoung Im +8 位作者 LI Kunshan gu muen WU Huangan YANG Ling HUANG Yan ZHAO Jimeng CUI Yunhua LIU Huirong WU Luy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SCD 2021年第3期478-484,共7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herb-partitioned moxibustion(HPM) at Qihai(CV6), Tianshu(ST25) and Shangjuxu(ST37) acupoints in relieving symptoms and the immune regulation of HPM on the toll-like receptors 4(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herb-partitioned moxibustion(HPM) at Qihai(CV6), Tianshu(ST25) and Shangjuxu(ST37) acupoints in relieving symptoms and the immune regulation of HPM on the toll-like receptors 4(TLR4) signaling pathway in ulcerative colitis(UC) patients.METHODS: A randomized, single-blind study was conducted 63 patients to receive HPM or sham HPM treatment. The efficacy outcomes included scores of the Mayo, Baro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HE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colon.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TLR4 signaling pathway related molecules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Baron, SDS, SA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moxibustion group(P < 0.05), IBDQ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than in the sham moxibustion group(P < 0.05). Histopathology of mucosal biopsies showed that both two groups improved in mucosa after treatmen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terleukin-2, interleukin-12, interferon-γ, and TLR4, lipopolysaccharide,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 interleukin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 and nuclear factor kappa-B p65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moxibustion group than in the sham moxibustion group(P < 0.05).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HPM at Qihai(CV6), Tianshu(ST25) and Shangjuxu(ST37) acupoints is effective to relieve symptoms, anxiety, depression and improving life quality in UC patients,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immune regulation of HPM on TLR4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itis ulcerative MOXIBUSTION toll-like receptors 4 Mayo score Baron sco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