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腮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1
作者 徐鹏 刘娟 +5 位作者 陈慧娟 商丽梅 严峰 谢晓宝 顾伟英 林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7-1084,共8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构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获取1984-2016年确诊为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并从中分选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目的:分析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构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从SEER数据库获取1984-2016年确诊为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并从中分选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别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确定影响原发性腮腺淋巴瘤和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已知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独立预后因素的前提下建立预测模型,用于预测患者3年和5年的生存情况,并通过一致性指数和校正图来评估该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纳入2610例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中位年龄66(15-99)岁,男女比例为1∶1.8,其中20.5%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侵袭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诊断年限、婚姻状况、分期、组织学亚型、手术、放疗为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而年龄、婚姻状况、化疗、手术为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02(95%CI:0.696-0.768),体现出该模型较好的区分度。预测模型校准曲线图中的预测值概率与实际值概率相近,体现出该模型较好的准确度。结论:年龄、性别、诊断年限、婚姻状况、分期、组织学分型、手术、放疗是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独立预后影响因素。针对原发性腮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可应用于临床个体化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腮腺淋巴瘤 SEER数据库 预后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伴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尹玲玲 沈洋灵 +5 位作者 闵凤玲 顾伟英 王莹 齐昆明 李振宇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47,共7页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伴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3家医院接受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的15例伴肾功能损害M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接受达雷... 目的:探讨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伴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3家医院接受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的15例伴肾功能损害M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接受达雷妥尤单抗单药、达雷妥尤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或达雷妥尤单抗联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分析其疗效和生存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位年龄64(54-82)岁,其中IgG型6例,IgA型2例,IgD型1例,轻链型6例。中位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22.48 ml/(min·1.73 m^(2))。11例可判断疗效的MM患者,总体反应率为91%(10/11例),其中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1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例,部分缓解(PR)3例,微小缓解(MR)4例。15例患者可评价肾脏反应,总体反应率为60%(9/15例),其中完全缓解(CR)4例,PR 1例,MR 4例。达最佳肾脏反应的中位时间为21(7-56)d。中位随访时间3个月,15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应用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后,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和感染。结论: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方案治疗伴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达雷妥尤单抗 肾功能损害 疗效
下载PDF
伴NPM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二代测序突变基因谱与MICM分型特征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彪 凌云 +4 位作者 戴莉 顾伟英 张修文 邢珊珊 李海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4,共9页
目的:分析伴NPM1突变(NPM1^(mut))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二代测序(NGS)法检测的突变基因谱与MICM特征间的关系,解释NPM1^(mut)AML的临床生物学异质性。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和浙江医院收... 目的:分析伴NPM1突变(NPM1^(mut))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二代测序(NGS)法检测的突变基因谱与MICM特征间的关系,解释NPM1^(mut)AML的临床生物学异质性。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和浙江医院收治的成人初诊AML患者,选取NGS资料完整的NPM1^(mut)患者238例,采用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NGS突变基因谱与常规MICM参数间的分布关联性。结果:全部患者共检出240个NPM1突变事件,其中10个(10/240,4.2%)为错义突变,均不累及W288或W290位点。这10例错义突变事件仅见于NPM1^(mut)/FLT3-ITD^(-)者,其中9例(90%)同时合并AML亚型定义的细胞遗传学或分子学异常,且全部为低危(7例)或高危(2例)组。NPM1^(mut)/FLT3-ITD^(+)者NPM1^(mut)仅为插入/缺失(indel)突变。NPM1^(mut)/FLT3-ITD^(-)者高危+低危组异常核型发生率显著高于NPM1^(mut)/FLT3-ITD^(+)者(6.4%vs.0,P=0.031)。NPM1^(mut)/FLT3-ITD^(+)者CD34和CD7阳性率均显著高于NPM1^(mut)/FLT3-ITD^(-)者(CD34:47.9%vs.20.6%,P<0.001;CD7:61.5%vs.29.9%,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FLT3-ITD独立预测CD34^(+)(OR=5.29,95%CI:2.64-10.60,P<0.001)和CD7^(+)(OR=3.47,95%CI:1.79-6.73,P<0.001)。Ras通路突变独立预测HLA-DR^(+)(OR=4.05,95%CI:1.70-9.63,P=0.002),KRAS突变独立预测MPO^(-)(OR=0.18,95%CI:0.05-0.62,P=0.007)。TET2/IDH1突变独立预测CD34^(-)(OR=0.26,95%CI:0.11-0.62,P=0.002)、CD7^(-)(OR=0.30,95%CI:0.14-0.62,P=0.001)和MPO^(+)(OR=3.52,95%CI:1.48-8.38,P=0.004)。DNMT3A-R882独立预测HLA-DR^(+)(OR=13.41,95%CI:4.56-39.45,P<0.001)和CD7^(+)(OR=3.59,95%CI:1.80-7.16,P<0.001),DNMT3A突变独立预测MPO^(-)(OR=0.35,95%CI:1.48-8.38,P=0.004)。结论:NPM1^(mut)AML共存FLT3-ITD预测CD34^(+)和CD7^(+),共存Ras通路突变预测HLA-DR^(+)和MPO^(-),共存TET2/IDH1突变预测CD34^(-)、CD7^(-)和MPO^(+),共存DNMT3A突变预测HLA-DR^(+)、CD7^(+)和MPO^(-),这为患者免疫表型异质性提供了部分机制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M1 FLT3-ITD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表型 二代测序
下载PDF
MiR-155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飞 徐卫 +1 位作者 顾伟英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miR-155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3例初诊CLL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6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CD19+B细胞,提... 目的:探讨miR-155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3例初诊CLL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60例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CD19+B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并采用qRT-PCR方法测定细胞内miR-155表达。系统性分析CLL患者临床特征,分析miR-155表达与CLL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年龄、性别、Binet分期、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探讨miR-155与患者首次治疗时间(time to treatment,TTT)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结果:MiR-155在CLL患者中的表达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比较不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CLL患者中miR-155表达水平结果提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mmunoglobulin heavy chian variable region,IGHV)存在突变的CLL患者miR-155的表达较IGHV无突变的患者低(P<0.05),同时在IGHV4-39家族中miR-155的表达明显偏低(P<0.05)。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显示,p53突变/缺失阳性及ATM基因缺失阳性的患者miR-155的表达增高(P<0.05)。OS及TTT在miR-155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之间无差异。结论:MiR-155在CLL患者中表达升高,同时其高表达与其临床不良预后相关。这提示,Mi R-155在CLL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mircoRNA-155 临床预后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PMA对SHI-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江庭秀 陈宏 +3 位作者 顾伟英 邱国强 王志林 贺白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4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辛伐他汀(SV)联合佛波酯(PMA)对SHI-1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WT1/hDMP1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单独或联合PMA处理SHI-1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 目的探讨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辛伐他汀(SV)联合佛波酯(PMA)对SHI-1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WT1/hDMP1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单独或联合PMA处理SHI-1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各组细胞分别进行MTT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测定SHI-1细胞凋亡指标Annexin吁/propidium iodide变化;Real-time RT-PCR测定WT1/hDMP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15μmol/LSV,10μmol/LSV单独处理SHI-1细胞,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抑制率增加(F=24.61,=0.000),AnnexinV表达水平逐渐增高(F=5.69,=0.018),WT1表达水平逐渐降低(F=12.20,=0.008),同时伴随着hDMP1表达水平的增加(F=23.81,=0.000),其中以15μmol/LSV联合PMA处理SHI-1细胞培养72h细胞抑制率最为明显。结论辛伐他汀体外抑制SHI-1细胞的增殖,促进SHI-1细胞的分化及凋亡,降低WT1表达,升高hDMP1表达,提示辛伐他汀具有协同治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SHI-1细胞 佛波酯 增殖 凋亡 WT1 hDMP1
下载PDF
3组典型中药药对的配方颗粒与合煎液成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谭朝丹 陈伟成 +2 位作者 罗兰 顾伟鹰 朱鸿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218-2223,共6页
目的:考察3组典型中药药对(黄连-吴茱萸、桂枝-白芍、白芍-甘草)配方颗粒与共煎液的成分差异。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不同制法成分对比分析,并利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药对红外指纹图谱对比分析相关性为,合... 目的:考察3组典型中药药对(黄连-吴茱萸、桂枝-白芍、白芍-甘草)配方颗粒与共煎液的成分差异。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不同制法成分对比分析,并利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药对红外指纹图谱对比分析相关性为,合煎液∶配方颗粒=1∶0.976 024(黄连-吴茱萸)/1∶0.967 559(桂枝-白芍)/1∶0.950 687(白芍-甘草)。建立了黄连关键成分(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吴茱萸关键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桂枝关键成分(肉桂酸)、白芍关键成分(芍药苷)和甘草关键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经t检验,合煎液与配方颗粒中各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3组药对的配方颗粒与合煎液成分分析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对 配方颗粒 合煎 成分对比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静脉用环孢素A群体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钱卿 顾伟英 +3 位作者 胡楠 蒋艳 邹素兰 陈荣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3-238,共6页
目的:研究并建立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静脉持续滴注方式在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了62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CsA静脉持续滴注期间的... 目的:研究并建立环孢素A(cyclosporine,CsA)静脉持续滴注方式在中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了62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CsA静脉持续滴注期间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共571例次,同时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指标及合并用药等,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程序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结果:红细胞压积、术后时间以及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是影响清除率的主要协变量。最终模型为CL=θ_1·θ_2^(POD/15)·θ_3^(HCT/0.26)·θ_4^(ⅠNHⅠ),V=θ_5。CsA清除率(CL)和分布容积(V)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28.4L·h^(-1),586.7L,个体间变异分别为15.8%,52.3%,个体内变异系数为16.2%。Bootstrap法验证模型有效稳定,外部验证结果模型预测值与观察值有较好的相关性。贝叶斯反馈法计算患者CsA的AUC0-24值为5.17±1.19(2.58~9.94)g·L^(-1)·h。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可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CsA的血药浓度预测及个体参数的估算,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静脉持续滴注 群体药动学 非线性混合效应
原文传递
不同比例黄连-吴茱萸配方颗粒/单/合煎对比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谭朝丹 楼冰 +1 位作者 顾伟鹰 施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238-2242,2250,共6页
目的:通过考察不同比例的黄连与吴茱萸药对,其配方颗粒与单煎液、合煎液的关键成分含量差异,探索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煎法的等效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制法下6种生物碱含量,并利用SPSS18.0进行统计检验。结果:与单煎相比,... 目的:通过考察不同比例的黄连与吴茱萸药对,其配方颗粒与单煎液、合煎液的关键成分含量差异,探索药对配方颗粒与传统煎法的等效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制法下6种生物碱含量,并利用SPSS18.0进行统计检验。结果:与单煎相比,配方颗粒中4种黄连生物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均与合煎中没有明显差异(小檗碱P=0.881;表小檗碱P=0.810;黄连碱P=0.961;巴马汀P=0.220;吴茱萸次碱P=0.137),单煎中黄连生物碱含量平均值约为配方颗粒或合煎的2倍(P<0.01),吴茱萸次碱单煎含量明显降低(配方颗粒/合煎平均值为单煎的3倍以上,P<0.01),而吴茱萸碱在配方颗粒与单煎中的差异小(P=0.314),平均值均在合煎液含量的40%以下(P<0.01)。另外,随着吴茱萸占比提高,合煎液中4种黄连生物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明显降低,但比例对配方颗粒和单煎影响不大。结论:在黄连和吴茱萸药对中,黄连生物碱配方颗粒与合煎差异不显著,吴茱萸生物碱在配方颗粒中可能发生转变,导致与合煎有差异,而且配方颗粒并不能重现合煎中药对比例对成分含量的影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吴茱萸 配方颗粒 合煎 单煎 成分对比
原文传递
High expression of RbAp46 gen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or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in blast crisis 被引量:3
9
作者 HU Shao-yan CHEN Zi-xing +2 位作者 gu wei-ying CEN Jian-nong ZHAO Y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5期1295-1298,共4页
The retinoblastoma (Rb) suppressor associated protein 46 ( RbAp46 ) also named retinoblastoma binding protein 7 (RBBP7) was first identified as a protein in HeLa cells that binds to an Rb affinity column. RbAp46... The retinoblastoma (Rb) suppressor associated protein 46 ( RbAp46 ) also named retinoblastoma binding protein 7 (RBBP7) was first identified as a protein in HeLa cells that binds to an Rb affinity column. RbAp46 has been shown to be a core component of the mSin3 histone deacetylase (HDAC) complex and NuRD ( a multi-subunit complex containing chromosome-remodeling activity). 2 RbAp46 is also known as the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HAT) type B subun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leukemia·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 retinoblastoma binding protein 7·real-time polyrnerase chain re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