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合捕收剂DYN-3在铁矿石浮选脱硅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晓峰 马玉宁 +4 位作者 陈宇 谷晓恬 朱一民 刘杰 李慧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109,共7页
以组合药剂DYN-3为研究对象,将醚胺(DYN-1)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进行组合(简称DYN-3),针对石英、赤铁矿、磁铁矿开展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考察DYN-3用量、矿浆pH值、温度、淀粉用量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DYN-3对石英... 以组合药剂DYN-3为研究对象,将醚胺(DYN-1)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进行组合(简称DYN-3),针对石英、赤铁矿、磁铁矿开展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考察DYN-3用量、矿浆pH值、温度、淀粉用量对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DYN-3对石英捕收能力很强,在矿浆pH值为8.0时,石英回收率为99.57%,且该药剂对温度适应能力强,经人工混合矿试验可得到精矿铁品位为68.29%、回收率为95.62%的选别指标。通过红外光谱、Zeta电位等表征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DYN-3在石英表面为化学吸附,DYN-3内部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与DYN-1在吸附过程中存在正协同作用,因此增强了DYN-3在石英表面的吸附强度,从而改善石英表面可浮性。综上所述,DYN-3是一种可应用于铁矿石反浮选的新型高效低温捕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捕收剂 磁铁矿 浮选脱硅 吸附机理
下载PDF
新型低温捕收剂DGT-P对齐大山铁矿石的反浮选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谷晓恬 朱一民 +2 位作者 刘杰 韩跃新 马玉宁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新型组合型捕收剂DGT-P体系下,针对齐大山铁矿选矿分厂的混合磁选精矿进行了浮选实验研究,确定了较佳的药剂制度,并考查了浮选效率。在矿浆温度20℃、pH值=10.0、捕收剂DGT-P用量800 g/t、抑制剂玉米淀粉用量1200 g/... 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新型组合型捕收剂DGT-P体系下,针对齐大山铁矿选矿分厂的混合磁选精矿进行了浮选实验研究,确定了较佳的药剂制度,并考查了浮选效率。在矿浆温度20℃、pH值=10.0、捕收剂DGT-P用量800 g/t、抑制剂玉米淀粉用量1200 g/t、不添加活化剂的条件下,经过“一粗一精一扫”的浮选闭路实验,针对铁品位为48.22%的浮选给矿,可获得精矿铁品位69.23%及铁回收率91.52%的良好浮选指标。本研究表明新型低温捕收剂DGT-P是一种高效、选择性高的低温浮选捕收剂,该药剂的推广与应用将会有效解决我国铁矿阴离子反浮选过程中能源浪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低温捕收剂 组合药剂 铁矿石
下载PDF
新型捕收剂DTL-1对悬浮焙烧三水铝石的浮选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朱一民 王燕 +2 位作者 张婧 谷晓恬 李艳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136,共6页
阴离子捕收剂DTL-1是东北大学为悬浮焙烧—磁选铁精矿反浮选脱铝而研制的新型捕收剂,通过捕收剂DTL-1对三水铝石单矿物悬浮焙烧后的铝矿样以及铝矿样和赤铁矿单矿物悬浮焙烧—磁选后的铁矿样组成的人工混合矿进行浮选试验,以检验捕收剂D... 阴离子捕收剂DTL-1是东北大学为悬浮焙烧—磁选铁精矿反浮选脱铝而研制的新型捕收剂,通过捕收剂DTL-1对三水铝石单矿物悬浮焙烧后的铝矿样以及铝矿样和赤铁矿单矿物悬浮焙烧—磁选后的铁矿样组成的人工混合矿进行浮选试验,以检验捕收剂DTL-1的脱铝效果。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DTL-1对铝矿样的捕收效果较好,当pH值为8.0时,单矿物浮选试验可获得Al2O3回收率91.21%的指标,人工混合矿(铁矿样与铝矿样的质量比为15.67∶1,Al2O3品位约为5.95%)浮选试验可获得TFe品位70.67%,TFe回收率76.11%,Al2O3品位1.93%,铝的脱除率为74.72%的选别指标。采用表面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检测对捕收剂与铝矿样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捕收剂DTL-1与铝矿样之间存在着静电吸附、氢键吸附和化学吸附。这说明DTL-1是一种可用于悬浮焙烧—磁选铁精矿反浮选脱铝的新型常温阴离子捕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铝石 阴离子捕收剂DTL-1 浮选 悬浮焙烧
下载PDF
国外某悬浮焙烧—磁选高铝铁精矿降铝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朱一民 王燕 +2 位作者 张婧 谷晓恬 李艳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62,共5页
国外某铁矿石经悬浮焙烧-磁选得到的铁精矿TFe含量为64.50%、Al2O3含量为5.95%,主要铁矿物是磁铁矿,少量赤铁矿。为解决其Al2O3含量较高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阴离子捕收剂DTL-1,通过改变浮选温度、矿浆pH值、捕收剂DTL-1用量对悬浮焙烧... 国外某铁矿石经悬浮焙烧-磁选得到的铁精矿TFe含量为64.50%、Al2O3含量为5.95%,主要铁矿物是磁铁矿,少量赤铁矿。为解决其Al2O3含量较高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阴离子捕收剂DTL-1,通过改变浮选温度、矿浆pH值、捕收剂DTL-1用量对悬浮焙烧-磁选后的高铝铁精矿样进行脱铝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5℃、pH值8.0、捕收剂DTL-1用量50 g/t的条件下,采用1粗3精1扫的浮选闭路试验流程,最终获得了TFe品位66.40%,TFe回收率87.81%,Al2O3品位4.90%的浮选铁精矿产品。浮选铁精矿产品中粒度较大的磁铁矿颗粒中包裹着细粒的氧化铝矿物,在优先确保铁的回收率前提下,部分含铝铁氧化物进入铁精矿,因而也造成了铁精矿中铝含量较高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铝铁矿石 脱铝捕收剂 浮选性能
下载PDF
新型捕收剂DXY对石英的浮选及泡沫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一民 马玉宁 +2 位作者 杨雪莹 谷晓恬 李文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5-100,共6页
针对阳离子型捕收剂在石英的浮选过程中存在浮选泡沫过黏的问题,研制了2种新型药剂DXY-1、DXY-2,并通过浮选试验、泡沫性能测试试验、表面张力检测和黏度检测对DXY-1、DXY-2与十二胺浮选效果和泡沫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石英单矿物试验... 针对阳离子型捕收剂在石英的浮选过程中存在浮选泡沫过黏的问题,研制了2种新型药剂DXY-1、DXY-2,并通过浮选试验、泡沫性能测试试验、表面张力检测和黏度检测对DXY-1、DXY-2与十二胺浮选效果和泡沫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石英单矿物试验结果表明,在十二胺、DXY-1、DXY-2的不同药剂体系下,石英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5.57%、93.97%和78.52%,表明DXY-1与十二胺对石英的浮选均具有良好应用效果。而气-液-固三相体系下泡沫性能测试结果表明,DXY-1的发泡量弱于十二胺,但其单位体积带矿量强于十二胺。结合表面张力和黏度测试结果分析可知,复配药剂DXY-1、DXY-2比十二胺组成更复杂,分子间的作用力相对较弱,故气体容易透过液膜,易与其他气泡发生兼并,使得泡沫更易消散,从而改善浮选效果;而且复配药剂的溶解度较高,且适宜浮选的p H值范围较广,更适用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胺 石英 捕收剂 泡沫性能
下载PDF
硫氰酸钠在难处理金矿浸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一民 周振亚 +2 位作者 张凛 谷晓恬 韩跃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96,共6页
由于传统氰化浸金方法因为环保问题被限制使用,对于高效环保浸金药剂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硫氰酸盐作为一种选择性强、低毒性的浸金药剂,众多选冶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以硫氰酸钠为浸金药剂,对加拿大赫姆洛矿区金品位为3.39 g/... 由于传统氰化浸金方法因为环保问题被限制使用,对于高效环保浸金药剂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硫氰酸盐作为一种选择性强、低毒性的浸金药剂,众多选冶工作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以硫氰酸钠为浸金药剂,对加拿大赫姆洛矿区金品位为3.39 g/t的石英脉型金矿石进行浸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矿石磨至-45μm含量85%并在700℃下焙烧1 h获得焙砂,焙砂在硫氰酸钠用量3 kg/t、液固比4 mL/g、浸出温度45℃、过氧化氢用量0.9mL、pH值11.5、浸出时间24 h的条件下进行浸出,能得到金浸出率90.52%、浸出渣金品位0.33 g/t的指标。同时,硫氰酸钠作为浸金药剂时毒性远比传统氰化物要小,因此硫氰酸钠是一种高效环保的金矿浸出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药剂 难处理金矿 硫氰酸钠 浸出
下载PDF
新型阴离子改性捕收剂DLM-1对重晶石的捕收性能
7
作者 朱一民 陶楠 +3 位作者 代雷孟 谷晓恬 刘杰 李艳军 《现代矿业》 CAS 2018年第5期64-68,共5页
以低品位重晶石为背景,研究了一种新型阴离子改性捕收剂DLM-1。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改变pH值、捕收剂用量、六偏磷酸钠用量以及难免离子Mg^(2+)浓度等试验影响因素研究了DLM-1的捕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温度为28.0℃、pH值为9.30... 以低品位重晶石为背景,研究了一种新型阴离子改性捕收剂DLM-1。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改变pH值、捕收剂用量、六偏磷酸钠用量以及难免离子Mg^(2+)浓度等试验影响因素研究了DLM-1的捕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温度为28.0℃、pH值为9.30、六偏磷酸钠用量为5.0mg/L、DLM-1用量为50.0 mg/L时,DLM-1对重晶石达到最佳的捕收效果,回收率达98.0%,且在矿浆为弱碱性环境下Mg^(2+)有利于重晶石与脉石矿物的分离。通过动电位检测及红外光谱分析讨论了DLM-1与重晶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DLM-1主要与重晶石发生化学吸附和氢键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 新型阴离子改性捕收剂 捕收性能 作用机理
下载PDF
陕西某难处理金矿预处理—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敏 谷晓恬 +2 位作者 朱一民 孙升 韩跃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101,共5页
针对陕西山阳某难处理金矿中硫化物包裹金及碳质物"劫金"现象导致金浸出率低的问题,使用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实验室自制复配表面活性剂DS-1作为碳质物抑制剂,DS-5作为浸出剂对该难处理金矿进行预处理—浸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 针对陕西山阳某难处理金矿中硫化物包裹金及碳质物"劫金"现象导致金浸出率低的问题,使用二氧化氯作为氧化剂,实验室自制复配表面活性剂DS-1作为碳质物抑制剂,DS-5作为浸出剂对该难处理金矿进行预处理—浸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23μm含量80%,使用二氧化氯0.6 kg/t预氧化1 h,预氧化后试样在碳质物抑制剂DS-1用量4.5 kg/t、碳质物抑制预处理时间0.5 h、预处理温度30℃条件下进行碳质物抑制预处理,预处理后矿样在浸金药剂DS-5用量为5 kg/t,矿浆pH=11.08,液固比3 mL/g以及浸出时间48 h的条件下浸出,最终金的浸出率为49.30%,相比于原矿在该条件下直接浸出的浸出率9.29%提高了40.01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物抑制剂 浸出 预处理 二氧化氯
下载PDF
WS2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其储能性能研究
9
作者 柏玲 方言武 +7 位作者 谷小天 蔡宇晴 张宸宇 张恩聪 余学治 高陈陈 张萌 黄镇东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2020年第1期58-68,共11页
针对市场对于高性能储锂、储钠负极材料的巨大需求和解决金属硫化物存在的关键制约问题,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纳米棒、纳米块和微米球等不同形貌和纳米结构的硫化钨,研究了形貌和石墨烯表面修饰对硫化钨储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 针对市场对于高性能储锂、储钠负极材料的巨大需求和解决金属硫化物存在的关键制约问题,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纳米棒、纳米块和微米球等不同形貌和纳米结构的硫化钨,研究了形貌和石墨烯表面修饰对硫化钨储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WS2纳米块和WS2微米球,WS2纳米棒比表面积更大、结晶性更好,展现了更好的储能性能。进一步通过冷冻干燥法,在WS2纳米棒表面包裹上一层石墨烯,有效地提升了所制硫化钨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在500 mA·g^-1下循环500圈,其储钠放电容量仍保持在65.9 mAh·g^-1,在1000 mA·g^-1下循环500圈,其储锂放电容量可保持在288.3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钨 石墨烯 纳米线 纳米块 纳米结构微球 储能性能
下载PDF
复杂地形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机器学习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谷晓天 高小红 +3 位作者 马慧娟 史飞飞 刘雪梅 曹晓敏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7,共11页
针对高海拔复杂地形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沟壑纵横、地形破碎等特点,研究快速、有效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方法对土地利用信息获取及更新是非常重要的。以位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的湟水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 针对高海拔复杂地形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沟壑纵横、地形破碎等特点,研究快速、有效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方法对土地利用信息获取及更新是非常重要的。以位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的湟水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数据、DEM数据,并结合各种专题特征,在对研究区进行地理分区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4种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并进行精度评价,探索适合于复杂地形区最优的分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和决策树的分类精度明显高于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其中随机森林方法的分类精度最高,总体分类精度达85.65%,Kappa系数达0.84。在上述分类基础上,选择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Landsat 8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融合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类研究,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6.49%,Kappa系数达0.85。这表明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在保证分类精度的同时又能获得较高的分类效率,对于复杂地形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是非常有效的,数据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 LANDSAT OLI影像 机器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决策树 支持向量机 随机森林 湟水流域
原文传递
Climate change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1961–2010) 被引量:22
11
作者 SHI PeiJun SUN Shao +5 位作者 WANG Ming LI Ning WANG JingAi JIN YunYun gu xiaotian YIN WeiXi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2676-2689,共14页
Since climatic condition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human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key factor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a global issue attracting great ... Since climatic condition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human subs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key factor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a global issue attracting great attentions of politicians, scientists, governments, and the public alike throughout the world. Existing climate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 aims to characteriz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limate based on years of the mean value of different climate indexes. However, with the accelerating climate change nowadays, existing climate regionalization cannot represent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climate change, nor can it reflect the disasters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incurred from climate changes. This paper utilizes the tendency value and fluctuation value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from 1961 to 2010 to identify the climate change quantitatively, and completes the climate change regionalization in China(1961–2010) with county administrative regionalization as the unit in combination with China's terrain feature. Level-I regionalization divides China's climate change(1961–2010) into five tendency zones based on the tendency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hich are respectively Northeast China-North China warm-dry trend zone, East China-Central China wet-warm trend zone, Southwest China-South China dry-warm trend zone, Southeast Tibet-Southwest China wet-warm trend zone, and Northwest China-Qinghai-Tibet Plateau warm-wet trend zone; level-II regionalization refers to fourteen fluctuation regions based on level-I regiona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fluctu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北方 区域化 中国西南地区 社会可持续发展 气候区划 中国西北地区 人类生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