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发育模式——以塔东1井为例
1
作者 张春宇 管树巍 +3 位作者 谢晓军 吴林 任荣 熊连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3,共12页
塔里木盆地早寒武世发育了一套富有机质黑色泥岩,是盆内重要烃源岩之一。目前对这套烃源岩在塔西北地区的研究较多,然而塔东北区研究程度相对薄弱。通过对塔东1井下寒武统泥岩进行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实验研究,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寒武... 塔里木盆地早寒武世发育了一套富有机质黑色泥岩,是盆内重要烃源岩之一。目前对这套烃源岩在塔西北地区的研究较多,然而塔东北区研究程度相对薄弱。通过对塔东1井下寒武统泥岩进行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实验研究,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寒武系烃源岩形成主控因素,建立了这套烃源岩发育模式,并对比了其与塔里木盆地其他区烃源岩的差异。塔东1井下寒武统发育硅质泥岩和钙质泥岩;Al2O3、TiO2、Zr及总稀土元素含量较低,Lan/Ybn显示重稀土富集特征,表明受陆源碎屑影响较小;Cd/Mo与Co×Mn及TOC与地化图解显示塔东北地区广泛受上升洋流作用影响;样品整体TOC较高,均值达到3.52%,结合P2O5及生物成因硅含量特征,表明下寒武统泥岩具有较高有机质生产力,其中下部生产力极高;U、V及Mo远高于后太古界澳大利亚页岩(PAAS),有机碳与磷的比值(Corg:P)均值为242,表明该区早寒武世水体处于还原环境。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塔东北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受古地貌、海平面、上升洋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主要在沉积相带及受热液影响这两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下寒武统 烃源岩 地化特征 发育模式 塔东1井
下载PDF
四川盆地8000m海相超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区带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士鹏 姜华 +6 位作者 王铜山 文龙 管树巍 曾富英 朱光有 田兴旺 张天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4-1560,共17页
超深层(埋深>6000 m)是全球油气勘探的重大领域。当前,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已经突破8000 m超深层,但是盆地内8000 m超深层领域是否具备规模油气成藏条件、有利勘探区带分布在哪里等重大问题亟待破解。基于烃源岩、有利相带、储集层、... 超深层(埋深>6000 m)是全球油气勘探的重大领域。当前,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已经突破8000 m超深层,但是盆地内8000 m超深层领域是否具备规模油气成藏条件、有利勘探区带分布在哪里等重大问题亟待破解。基于烃源岩、有利相带、储集层、圈闭类型、成藏组合等研究,对四川盆地8000 m超深层领域成藏条件与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梳理和评价,得出以下认识:(1)四川盆地超深层领域主要发育于震旦系—中二叠统,且主要分布在环川中隆起带的川西坳陷、川北坳陷、川东褶皱带的深凹地区,其中川西北地区最具勘探潜力;(2)超深层烃源岩明显受凹陷或台内裂陷控制,主要发育陡山沱组、灯影组三段、麦地坪组和筇竹寺组等四套烃源岩,为8000 m超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3)震旦系—古生界主体发育(丘)滩孔隙型、岩溶孔洞型和白云岩孔隙型三类基本储层类型,三者相互叠加兼具裂缝改造形成多套规模储层,为超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利储集条件;(4)多套烃源岩和储层以走滑或逆冲断层相互沟通,主要发育下生上储、旁生侧储两种成藏组合,立体成藏特征明显;(5)岩性圈闭是震旦系—二叠系超深层气藏的主要圈闭类型,大型斜坡背景上发育的背斜或者鼻状构造叠合岩性体形成的构造-岩性圈闭也是重要的勘探对象;(6)8000 m超深层发育六大领域9个有利勘探区带,累计勘探面积超4.5万km^(2),资源量约3×10^(12)~5×10^(12)m^(3)。研究认识对于四川盆地超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00m超深层 成藏条件 有利区带 震旦系 古生界 海相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分层滑脱:羌塘盆地构造研究的新概念 被引量:1
3
作者 何登发 王成善 +5 位作者 管树巍 李传新 王瑜 开百泽 梅庆华 贺鸿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共17页
羌塘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唯一未大规模勘探的含油气盆地。研究其地质结构,将为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油气地质条件评价奠立重要基础。本文针对羌塘盆地“古生代南、北基底有别,中生代周缘板块构造边界限制,新生... 羌塘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目前唯一未大规模勘探的含油气盆地。研究其地质结构,将为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油气地质条件评价奠立重要基础。本文针对羌塘盆地“古生代南、北基底有别,中生代周缘板块构造边界限制,新生代陆内构造变形强烈”这一典型的缝合带上的多旋回复合、叠合盆地,利用盆地内部的钻井与高精度反射地震剖面对其分层地质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羌塘盆地发育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下侏罗统雀莫错组,中侏罗统布曲组与中侏罗统夏里组泥岩、膏岩、膏泥岩等4套区域性滑脱层;此外,还发育下侏罗统曲色组泥质岩,上侏罗统索瓦组的泥灰岩、泥岩,始新统唢呐湖组的膏盐、泥岩,二叠系煤层等4套局部性滑脱层;基底内部发育韧性剪切层。它们在垂向上将羌塘盆地分划为软弱层与能干层相间的多套组合。受区域性滑脱层控制,羌塘盆地发育分层变形系统;滑脱层上、下构造几何学样式差异较大,运动学指向也不一致;整体表现为大型多重滑脱构造变形系统。分层滑脱变形系统约束了油气保存单元的分布。分层滑脱变形将为进一步认识羌塘盆地,评价羌塘盆地的油气保存单元提供新的学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层 分层变形 地质结构 油气保存单元 羌塘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北部早寒武世同沉积构造——兼论寒武系盐下和深层勘探 被引量:29
4
作者 管树巍 张春宇 +5 位作者 任荣 张水昌 吴林 王雷 马培领 韩长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75-1086,共12页
利用野外地质、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构造和沉积作用分析,恢复塔里木北部早寒武世原型盆地的结构与古地理,探讨寒武系盐下源-储分布、空间配置的控制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塔里木北部震旦纪末期的构造变动在不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并... 利用野外地质、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构造和沉积作用分析,恢复塔里木北部早寒武世原型盆地的结构与古地理,探讨寒武系盐下源-储分布、空间配置的控制因素及有利勘探方向。塔里木北部震旦纪末期的构造变动在不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并控制了早寒武世盆地的沉积格局。位于塔北隆起南斜坡和塔中隆起北斜坡的南华纪裂陷在早寒武世发生同沉积断裂活动,形成两个北东东—东西向延伸的沉降和沉积中心,玉尔吐斯组最大预测厚度可达250 m;至肖尔布拉克组沉积期,同沉积断裂上升盘形成镶边型台地。而塔东和满西地区的南华纪裂陷在震旦纪末期遭受抬升和破坏,在早寒武世主要以斜坡形式向沉降中心过渡,前者具有混积型台地的沉积特征,后者具有缓坡型台地的沉积特征。早寒武世同沉积断裂下降盘的玉尔吐斯组黑色页岩与上升盘的肖尔布拉克组台缘礁滩体构成可预测的源-储配置模式,断裂活动强度控制了黑色页岩的厚度和台缘礁滩体的规模。下一步勘探应部署高精度地震,以精确落实同沉积断裂位置,并沿着断裂向西搜索礁滩体,在埋藏较浅的圈闭位置实施风险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寒武世 同沉积构造 层状硅质岩 古地理 盐下勘探 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 塔里木盆地 原型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主干走滑断裂带及伴生构造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25
5
作者 管树巍 梁瀚 +5 位作者 姜华 付小东 谷明峰 雷明 陈涛 杨荣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2-264,共13页
根据下—中三叠统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膏盐岩层内的伴生构造及上震旦统灯影组台缘带被错动的位置、方向与距离,判定川中及北斜坡地区主干走滑断裂带的性质与分布规律。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膏盐岩层内发育多排呈左阶排列的NW向雁列式构造,... 根据下—中三叠统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膏盐岩层内的伴生构造及上震旦统灯影组台缘带被错动的位置、方向与距离,判定川中及北斜坡地区主干走滑断裂带的性质与分布规律。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膏盐岩层内发育多排呈左阶排列的NW向雁列式构造,与深部(盐下)走滑断裂构成2种伴生组合。第1种组合主要发育在磨溪地区,膏盐岩层内的雁列式构造位于深部走滑断裂的正上方;第2种组合主要发育在北斜坡地区,膏盐岩层内的雁列式构造发育在2条主干走滑断裂带之间。根据这2种组合及灯影组台缘带的错动位置,共识别出6条主干走滑断裂带。在盆地整体演化格架的制约下,通过川中地区代表性生长构造的定量解析,将走滑断裂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晚奥陶世—志留纪右行走滑阶段;(2)晚古生代—三叠纪走滑断裂沉寂阶段;(3)中侏罗世至今左行走滑阶段。其中,上震旦统灯影组二段台缘带呈现出有规律的向东逐段错动(错动距离20~40 km)的特征,可作为加里东期右行走滑活动的间接证据;川中及北斜坡地区在晚三叠世处于扬子地块北缘和雪峰山前陆盆地前缘隆起的隆后稳定地区,而中侏罗世以来周缘造山带的急剧隆升与差异性演化使得川中地区遭受持续的挤压和抬升,激发了基底断裂与早期走滑断裂的再次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岩层 伴生构造 雁列式构造 灯影组台缘 走滑断裂 厚度域 动力学背景 川中地区
下载PDF
塔西北地区早寒武世玉尔吐斯组热液作用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春宇 管树巍 +1 位作者 吴林 任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全球沉积了一套黑色泥页岩和硅质岩组合,塔里木盆地早寒武世玉尔吐斯组即包含这样一套组合,并被认为是塔里木古生界主力烃源岩之一,然而目前对这套岩石组合的成因及沉积过程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在野外研究的基础上...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全球沉积了一套黑色泥页岩和硅质岩组合,塔里木盆地早寒武世玉尔吐斯组即包含这样一套组合,并被认为是塔里木古生界主力烃源岩之一,然而目前对这套岩石组合的成因及沉积过程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在野外研究的基础上,将玉尔吐斯组分为5段,分为两个海进-海退旋回,认为其总体沉积于缓坡背景之上。对第一段硅质岩进行主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含有较低的Al/(Al+Fe+Mn)和较高的Fe/Ti值(均值分别为0.29和108.24)。在Al-Fe-Mn和Fe/Ti-Al(Al+Fe+Mn)图解上,多数样品落入热液作用范围,表明硅质岩主要受热液作用控制。硅质岩REE配分模式显示其不具有Eu的正异常和LREE富集的特征,这显示了海水对热液的稀释作用。靠近热液盆内口的库勒和什艾日克剖面发育较厚的硅质岩和一系列滑移变形构造。早寒武世时期,南天山洋已经打开,硅质热液广泛发育于整个塔北的深水和浅水区,这些迹象表明该区早寒武世仍然有很强的伸展构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过程 缓坡 硅质热液活动 塔西北 早寒武世
下载PDF
柴西地区英雄岭构造带构造特征差异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6
7
作者 邵绪鹏 管树巍 +4 位作者 靳久强 沈亚 孟庆洋 王丽宁 王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2,共6页
利用最新采集的地震、钻井等资料,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地区)英雄岭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差异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西英雄岭构造带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深浅分层的构造特征;下干柴沟组上段沉... 利用最新采集的地震、钻井等资料,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地区)英雄岭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差异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西英雄岭构造带具有东西分段、南北分带、深浅分层的构造特征;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时期是英雄岭构造带构造变形的关键时期,受先存的古构造正断层的影响,在该时期沉积的暗色泥岩、膏岩盐等软弱岩层的不均衡分布是控制英雄岭构造带构造特征差异的因素。古近纪,阿尔金断裂开始活动,英雄岭构造带在弱伸展构造环境下发育正断层,控制暗色泥岩、膏岩盐等软弱岩层的发育;新近纪,东昆仑断裂开始活动,柴西英雄岭构造带在强挤压构造环境下形成现今的正反转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构造变形 构造物理 模拟实验 正反转构造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和震旦系划分对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林 管树巍 +2 位作者 冯兴强 任荣 张春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27-3441,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震旦系广泛发育,是揭示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的重要地区之一,然而其研究程度低于华南、华北地区。早期认为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震旦系可划分为哈尔克山、柯坪、库鲁克塔格、铁克里克及塔克拉玛干等五个分... 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震旦系广泛发育,是揭示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的重要地区之一,然而其研究程度低于华南、华北地区。早期认为塔里木盆地及周缘南华系、震旦系可划分为哈尔克山、柯坪、库鲁克塔格、铁克里克及塔克拉玛干等五个分区,由于各分区研究程度及资料之间的差异较大,且近期盆地内部钻井揭示越来越多,地层划分对比问题逐渐突出,传统分区方案面临诸多挑战。综合地质、地震等多学科资料认为,塔里木南华纪原型盆地基底、充填过程、分布统一具有南北分异的特征,区域地层格架剖面显示南华纪-震旦纪原型盆地分布于中央古隆起南北两侧,表现出北强南弱的不同地震反射特征。因此,本文以原型盆地中南、北分异的特征为原则进行地层分区,大致以现今中央隆起带南缘为界,分为北部地层分区和南部地层分区。北部可划分为东北部库鲁克塔格地层小区和西部阿克苏地层小区,其中阿克苏地层小区包括原方案中柯坪、塔克拉玛干北部、哈尔克山分区;南部初步划分出铁克里克地层小区,具体有待完善。震旦纪末期,受柯坪运动"大继承、小改造"的演化模式影响,北部地层分区广泛发育下寒武统烃源岩。因此,塔里木盆地及周缘新元古界分区新方案既符合南北不同的超大陆动力学背景,又控制下寒武统烃源岩分布,理论意义与勘探意义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南华系 震旦系 裂谷 地层划分对比 烃源岩
下载PDF
陕西岐山蓟县系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宋昊南 卢远征 +6 位作者 谭聪 李鑫 王训练 樊茹 马雪莹 管树巍 邓胜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68-2080,共13页
陕西岐山二郎沟蓟县系剖面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自下而上出露龙家园组和巡检司组。两个岩组共采集、测试了碳、氧同位素样品184件,结果显示δ 13C值落在-1. 747‰~1. 144‰之间,总体上较稳定,平均值为-0. 523‰;... 陕西岐山二郎沟蓟县系剖面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发育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自下而上出露龙家园组和巡检司组。两个岩组共采集、测试了碳、氧同位素样品184件,结果显示δ 13C值落在-1. 747‰~1. 144‰之间,总体上较稳定,平均值为-0. 523‰;δ 18O值整体在-8. 662‰^-2. 540‰之间,大部分落在-5. 5‰至-3‰,平均值为-4. 469‰,低幅高频振荡。碳同位素旋回性较明显,可以进一步划分出4个旋回。碳、氧同位素曲线与燕山地区蓟县系已有研究结果相似性较高,其中,巡检司组近顶部出现的约为2‰的负偏事件,可大致对应于蓟县剖面雾迷山组顶部至洪水庄组的负偏事件。碳同位素的升降趋势及藻类数量(叠层石)丰度变化表明当时海平面在不断变化。此外,二郎沟剖面研究结果还与俄罗斯南乌拉尔阿孜瓦尔组以及加拿大霍恩比湾群的碳、氧同位素曲线也颇为相近,符合全球中元古代碳同位素组成特别稳定的特征,是对全球统一的古海洋背景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中元古代 蓟县系 碳、氧同位素 古环境
下载PDF
柴西新生代构造变形时期与强度定量表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邵绪鹏 管树巍 +3 位作者 靳久强 沈亚 王鹏 程杰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167,共6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地区)背斜构造分布广泛,其形成时期与构造变形强度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生长地层厚度变化率这一参数来定量表征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时期与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整体...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地区)背斜构造分布广泛,其形成时期与构造变形强度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生长地层厚度变化率这一参数来定量表征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时期与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地区新生代构造变形整体上具有北西向南东方向变新,南西向北东方向变新的规律;柴西地区构造变形强度整体上具有柴西南地区最强,柴西北次之,英雄岭构造带最弱的趋势;柴西新生代构造变形边界约束方面,阿尔金山构造带具有西强东弱的特征,东昆仑山和南祁连山双向不均衡挤压作用,也具有西强东弱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构造变形 生长地层 定量表征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以舒探1井为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春宇 管树巍 +2 位作者 吴林 任荣 熊连桥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11,共13页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盐下已成为深层油气勘探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是最主要的勘探层位,目前该层段地球化学特征和古环境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柯坪露头区,而盆内缺乏相关研究。以盆内巴楚隆起舒探1井为例,对下寒武统肖尔布...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盐下已成为深层油气勘探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是最主要的勘探层位,目前该层段地球化学特征和古环境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柯坪露头区,而盆内缺乏相关研究。以盆内巴楚隆起舒探1井为例,对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碳氧同位素)进行了高精度分析,重建了其沉积时期的古环境及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舒探1井肖尔布拉克组发育多种类型的白云岩。下部以厚层藻云岩为主,中部为薄层泥岩夹白云质灰岩,上部以细-粉晶白云岩为主。样品La n/Yb n均值为1.09,下部和上部呈现出Eu的正异常,薄片中可见硅质胶结、硅质碎屑和溶蚀现象,表明研究区可能受到了热液作用的影响。该组中部沉积物粒度较细并富集氧化还原敏感元素,V/Cr和Ni/Co分别介于2~4.25和5~7之间,表明沉积水体为次氧化环境,而上部和下部沉积物粒度较粗,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均较低,表明沉积水体为氧化环境。肖尔布拉克组δ^(13) C值在-1.3‰~2.7‰之间,由下自上先降低后升高,下部和中部存在2个显著的正异常及1个负异常。古环境恢复表明肖尔布拉克期古盐度先降低后升高,古温度显示出逐渐上升的特点;肖尔布拉克组顶部古盐度较高,藻云岩发育,伴随着后期的淋滤和改造作用,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寒武世 肖尔布拉克组 地球化学 碳同位素 古环境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挤压构造定量分析与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长圣 尹宏伟 +4 位作者 徐雯峤 吴珍云 管树巍 贾东 任荣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5-661,共17页
随着离散元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离散元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不同尺度的构造模拟中。相较于传统的沙箱模拟实验,离散元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实验的边界条件,定量的分析构造变形过程,有助于从细观尺度深入认识地层力学性质对构造变形过程的... 随着离散元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离散元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不同尺度的构造模拟中。相较于传统的沙箱模拟实验,离散元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实验的边界条件,定量的分析构造变形过程,有助于从细观尺度深入认识地层力学性质对构造变形过程的影响。本文系统阐述了基于离散元的构造变形定量分析方法,结合一个典型的挤压构造离散元数值模拟实验,模拟了水平挤压环境下构造的形成过程,并对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变化与裂缝生成规律进行分析,取得以下认识:(1)该模拟实验的构造以前展式的逆冲叠瓦断层为主,断层从挤压端到远离挤压端依次活动;(2)裂缝与断层形成有密切关系,局部区域内聚集的大量裂缝是产生断层的诱因;(3)断层形成初期,断层内物质运动距离较小,产生裂缝增量最多;断层活动后期,裂缝增量减少;(4)体积应变可以表征裂缝类型(拉张或压缩),变形应变可以区分正向和反向逆冲断层;(5)平均应力大小与地形起伏呈正相关关系,最大剪切应力持续在将要形成的新断层处累积,直至该新断层形成,最大剪切应力继而消散,继续往前传播,在下一个将要形成的新断层处累积。研究结果表明离散元方法在构造变形、应力应变与裂缝预测定量研究中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构造变形 挤压构造 应力应变 定量分析
下载PDF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2010 Suining Ms 5.0 Earthquake and its Geometry,Kinematics and Dynamics Analysis 被引量:6
13
作者 LU Renqi HE Dengfa +4 位作者 JOHN Suppe MA Yongsheng guan shuwei SUN Yanpeng GAO Jinw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277-1285,共9页
In January 2010, the Suining Ms5.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central Sichuan Basin, with the epicenter in Moxi-Longnvsi structural belt and a focal depth of 10 km. Based on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s of seismic profiles ... In January 2010, the Suining Ms5.0 earthquake occurred in central Sichuan Basin, with the epicenter in Moxi-Longnvsi structural belt and a focal depth of 10 km. Based on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s of seismic profiles in this area, we recognized a regional detachment fault located at a depth of 9-10 km in the Presinian basement of the Suining area, transferring its slipping from NW to SE orientation. This detachment fault slipped from NW to SE, and underwent several shears and bends, which caused the basement to be rolled in and the overlaying strata fold deformation. It formed a fault-bend fold in the Moxi area with an approximate slip of 4 km. Correspondingly, the formation of the Moxi anticline is related to the detachment fault. With the earthquake's epicenter on the ramp of the detachment fault, there is a new point of view that the Suining earthquake was caused by re-activation of this basement detachment fault. Since the Late Jurassic perio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the detachment fault transfered its slip from the Longmen Mountains (LMS) thrust belt to the hinterland of the Sichuan Basin, and finally to the piedmont zone of southwest Huayingshan (HYS), which indicates that HYS might be the final front area of the LMS thrust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ining Ms5.0 earthquake Seismic interpretation Detachment fault Moxi anticline Longmen Mountains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Early Cambrian syndepositional structure of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 and a discussion of Cambrian subsalt and deep exploration 被引量:3
14
作者 guan shuwei ZHANG Chunyu +5 位作者 REN Rong ZHANG Shuichang WU Lin WANG Lei MA Peiling HAN Changwe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6期1141-1152,共12页
Using field geological survey,drilling and seismic data,combined with the study of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as well as lithological and sedimentary analysis,we reconstructed the basin fil... Using field geological survey,drilling and seismic data,combined with the study of regional tectonic evolution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as well as lithological and sedimentary analysis,we reconstructed the basin filling process and paleo-geography of north Tarim Basin in Early Cambrian,aiming to analyze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architecture of the subsalt reservoir and source units and to define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direction.The Late Sinian tectonic activities in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 we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patterns in different areas,which controlled the sedimentary pattern in the Early Cambrian.The boundary faults of Nanhuaian rift basin in the south slope of Tabei uplift and the north slope of Tazhong uplift became reactivated in the Early Cambrian,forming two NEE and EW striking subsidence centers and depocenters,where the predicted thickness of the Yurtusi Formation could reach 250 meters.In the Xiaoerbulake period,the weak rimmed platform was developed in the hanging wall of syndepositional fault.Whereas the Nanhuaian rift system in the Tadong and Manxi areas were uplifted and destroyed in the Late Sinian,and appeared as gently slope transiting toward the subsidence center in the Early Cambrian.The former had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hybrid facies platform and the latter had the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ramp platform.The black shale of the Yurtus Formation in the footwall of syndepositional fault and the reef bank of Xiaoerbulake Formation platform margin in the hanging wall in Early Cambrian constitute a predicable source-reservoir combination.The activity intensity of syndepositional fault controlled the thickness of black shale and the scale of the reef bank.It is suggested carrying out high accuracy seismic exploration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Early Cambrian syndepositional faults,on this basis,to search the reef bank of Xiaoerbulake Formation along the faults westward,and then drill risk exploration wells at sites where traps are shallow in buried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CAMBRIAN syndepositional structure bedded chert PALEOGEOGRAPHY subsalt exploration LOWER CAMBRIAN Yurtusi Formation TARIM BASIN prototype BASIN
下载PDF
组合开关负载侧多路绝缘电阻自动测量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正梓 管树威 +2 位作者 田园 熊辉 樊亮 《电气应用》 2019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为了提高防爆组合开关的安全性,需要自动检测其负载侧的绝缘性能,设计了一种可靠的组合开关负载侧多路绝缘自动测量装置。该装置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包括上位机、电源模块、高压检测电路、中央处理器Atmega16以及中央处理器Atmega64... 为了提高防爆组合开关的安全性,需要自动检测其负载侧的绝缘性能,设计了一种可靠的组合开关负载侧多路绝缘自动测量装置。该装置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包括上位机、电源模块、高压检测电路、中央处理器Atmega16以及中央处理器Atmega64五个模块。上位机主要用来发送接收指令、显示组合开关状态和检测数据等。电源模块主要用来将工频交流电转化成供单片机使用的SV电压和供高压检测电路使用的12 V电压。高压检测电路将直流电压12 V转变成2500 V,加载在负载侧测量绝缘电阻。中央处理器Atmega16主要用来检测12路的闭锁情况和驱动继电器开合负载电路。中央处理器Atmega64主要用来接收处理上位机的指令,判断是否具备检测条件,控制闭锁灯和检测灯的亮暗,采集处理检测数值并发送给上位机。两个中央处理器通过RXD/TXD实现实时通信。中央处理器Atmega64与上位机的通信采用RS485技术实现,通信规约采用工业标准Modbus协议。工程实践表明该装置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组合开关负载侧多路绝缘电阻值,大大提高了现场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电阻 组合开关 多路测量 自动测量
下载PDF
Evolution of the Nanhua-Sinian Rifts in the Tarim Block
16
作者 ZHENG Chunfang HOU Guiting guan shuw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172-,共1页
The Tarim block,located in northwestern China,is one of the largest blocks in China.Precambrian rifts in the Tarim block control the evolution of Paleozoic rifts.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by other authors,and ... The Tarim block,located in northwestern China,is one of the largest blocks in China.Precambrian rifts in the Tarim block control the evolution of Paleozoic rifts.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by other authors,and al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olution of the Nanhua-Sinian Rifts in the Tarim Block
下载PDF
寒冷地区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17
作者 管淑伟 《科学养鱼》 2019年第10期3-4,共2页
渔业可持续发展是指水域生态环境、渔业生产、渔业经济在合理持续的框架中运行,取得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重视和社会民众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海林市渔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探讨思考。一、渔业发展现... 渔业可持续发展是指水域生态环境、渔业生产、渔业经济在合理持续的框架中运行,取得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各级政府重视和社会民众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海林市渔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探讨思考。一、渔业发展现状1.渔业生产自然条件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漫长而寒冷,年平均气温4.2℃,境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水源充沛、水量充足,有优越的渔业生产自然条件,渔业生产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可持续发展 渔业生产 水域生态环境 年平均气温 生产潜力 海林市 社会效益 寒冷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西部走滑断裂及其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付小东 张本健 +7 位作者 汪泽成 雷明 张建勇 管树巍 李文正 钟原 谷明峰 陈涛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21-2237,共17页
为明确四川盆地中西部走滑断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基于三维地震断裂解释,缝洞充填物定年和已发现气藏解剖,揭示了走滑断裂特征、主要活动时期和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走滑断裂主要见于震旦系-古生界地层,可划为3个断裂构造变形层;平面上... 为明确四川盆地中西部走滑断裂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基于三维地震断裂解释,缝洞充填物定年和已发现气藏解剖,揭示了走滑断裂特征、主要活动时期和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走滑断裂主要见于震旦系-古生界地层,可划为3个断裂构造变形层;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川中古隆起及斜坡区,以近EW和NWW⁃SEE向为主,存在6条近EW向走滑断裂带和两条NW⁃SE向逆冲断裂带,加里东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印支期和燕山中期-喜山期是走滑断裂主要活动时期.走滑断裂沟通了多套源储组合,对盆地中西部海相多层系立体成藏控制作用明显,已发现油气田和高产井主要分布在走滑断裂带;建立了走滑断裂4种差异化立体成藏模式,指出7个有利勘探区带,可为勘探部署提供理论认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西部 海相层系 走滑断裂 立体成藏模式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四川盆地中部走滑断裂系统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管树巍 姜华 +7 位作者 鲁雪松 梁瀚 朱光有 崔俊峰 金惠 雷明 陈涛 杨荣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42-1557,共16页
四川盆地中部(川中地区)的走滑断裂与多层系油气聚集关系密切。系统阐述走滑断裂的性质、特征、分布规律、成因与演化机制对于深化川中地区断裂系统控藏与控富集研究,以及完善四川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川中地区... 四川盆地中部(川中地区)的走滑断裂与多层系油气聚集关系密切。系统阐述走滑断裂的性质、特征、分布规律、成因与演化机制对于深化川中地区断裂系统控藏与控富集研究,以及完善四川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在川中地区下—中三叠统膏盐岩层内部识别出深层走滑断裂的伴生构造,以及导致上震旦统灯影组台缘错动的走滑断裂行迹。研究表明,深层走滑断裂与其伴生构造之间存在2种组合关系,据此识别出6条主干左行走滑断裂带。通过分析代表性生长构造的局部构造活动(LSA)沉降量变化,将川中地区的断裂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1晚震旦世同沉积断裂阶段;2早奥陶世—早二叠世右行走滑阶段;3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伸展走滑断裂阶段;4中—晚三叠世走滑活动沉寂阶段;5中侏罗世至今左行走滑阶段。走滑断裂是控制川中地区多层系立体差异化成藏的关键因素。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伸展走滑断裂阶段,安岳裂陷槽内筇竹寺组烃源岩进入生油高峰,原油沿灯影组台缘及NWW向断裂带充注成藏;在中侏罗世至今左行走滑阶段,特别是晚白垩世以来,深层走滑活动在下—中三叠统膏盐岩层及上覆地层内形成伴生构造,控制了浅层陆相致密油气的分布,同时派生出的NE向伸展破裂则造成深层原油裂解气垂向运移至龙王庙组,甚至在栖霞组、茅口组聚集成藏,形成"上富下贫"的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岩层 走滑断裂 伴生构造 雁列构造 灯影组台缘 LSA沉降量 立体成藏 川中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开发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岩 沙立成 +3 位作者 陈茜 田宇晨 管树威 陆春政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9年第9期84-86,96,共4页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当中的核心系统,一旦变电站出现运行质量问题,那么必然会导致整体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出现下滑,引发质量甚至安全问题,因此为了避免变电站出现质量问题,管理单位需要通过巡检工作来对变电站内的仪表、温度等参数进行检...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当中的核心系统,一旦变电站出现运行质量问题,那么必然会导致整体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出现下滑,引发质量甚至安全问题,因此为了避免变电站出现质量问题,管理单位需要通过巡检工作来对变电站内的仪表、温度等参数进行检查,而现代大部分变电站巡检工作多数依靠人工,在此模式之下,人工必然存在的不稳定性以及能力上的限制,这些问题会使得巡检的效率低下、出错率上涨,不利于变电站的运行质量,为了能够对此进行改善,提出一种基于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在该系统平台基础上,采用巡检机器人来代替人工实操工作部分,同时将人工转化为监控者,降低人工工作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巡检机器人 视频监控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