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海潮波系统下的GOCI反演及OSU模式海表流场数据适用性研究
1
作者 崔赫 陈建裕 +3 位作者 曹振轶 管卫兵 朱乾坤 龚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6,共16页
黄海呈现独有的地形条件,且该海域的潮波运动独具特征。本文利用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 GOCI)遥感反演和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OSU)潮流模式分别获取了黄海海域的海表流场,基于该海... 黄海呈现独有的地形条件,且该海域的潮波运动独具特征。本文利用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 GOCI)遥感反演和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OSU)潮流模式分别获取了黄海海域的海表流场,基于该海域独特的潮波系统提出并识别潮波干涉区,进而对GOCI反演的流场做潮流提取,并对两种潮流数据作分区可用性评价,通过实测的漂流浮标数据验证评估。结果表明:利用GOCI反演和OSU潮流模式获取的海表流场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GOCI反演的海表流场的流速平均相对大小误差值为0.77,OSU潮流模式获取的海表流场流速平均相对大小误差值为0.49;在靠近潮波干涉区的黄海中部海域,GOCI潮流数据与实测数据在方向上的一致性要优于OSU潮流数据,两者平均角度误差值分别为48.45°和63.10°;在远离潮波干涉区的黄海近岸海域,OSU潮流数据与实测数据在速度大小和方向上的一致性要优于GOCI潮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 OSU潮流模式 黄海流场反演 旋转潮波系统 最大相关系数算法
下载PDF
稻渔综合种养的科学范式 被引量:26
2
作者 管卫兵 刘凯 +2 位作者 石伟 宣富君 王为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451-5464,共14页
21世纪是渔业的世纪。中国和世界水产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为人类应对食品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传统的水产业对产量的片面追求导致养殖环境日趋恶化,养殖生态系统不断退化,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传统稻田其氮素的流失亦... 21世纪是渔业的世纪。中国和世界水产业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为人类应对食品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传统的水产业对产量的片面追求导致养殖环境日趋恶化,养殖生态系统不断退化,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传统稻田其氮素的流失亦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源于复合生态系统演化进程的缺陷,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必须从优化复合生态系统演化进程着眼。采用优化的生态循环水产养殖模式,如综合水产养殖则可以大大提高氮、磷等养分物质的利用率。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科学的复合生态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模式,一种是在我国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稻渔共生模式,可采取稻鱼、稻蟹、稻虾等多种共作形式;二是稻田作为湿地用于处理水产养殖尾水的模式,属于异位处理形式;三是将稻渔共生和水产养殖相耦合的模式,尤其是与多种水产养殖形式结合或与复合水产养殖系统相结合,甚至是与农牧系统相结合。这第三种稻渔共作模式又称为陆基生态渔场,具有高产、高品质、高生态可持续性等特点,应加强对该创新养殖模式中有机碳、氮、磷等营养收支平衡和循环利用的相关机制以及复合生态系统对外源营养输入的整体响应机制开展研究。概括而言,尾水排放是传统池塘养殖中氮源的主要流失途径,颗粒物吸附沉降是池塘养殖中磷源的主要流失途径,而系统中的碳源则主要是通过鱼类等生物的呼吸作用进行消耗。基于生态循环的"稻渔共生-池塘复合生态系统"则恰好可以解决这三大类营养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高效保持和利用问题,实践业已证明该复合系统拥有较高的产量、品质和生态效益,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稻渔复合生态系统的创新模式因其特有的生态循环机制及系统的高弹性、高缓冲性、高可持续性,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应对农田、渔业生态系统的退化,复合高效解决渔业、农业或农牧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典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 稻渔共作 复合生态养殖 复合生态模式
下载PDF
大亚湾和大鹏湾两个相邻海湾潮波浅水变形的异同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嵩 管卫兵 +2 位作者 曹振轶 何天祺 杨昀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47,共17页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重构了大亚湾和大鹏湾潮汐水位"双峰"现象,确定了浅水分潮的异常增长是潮位"双峰"现象的主要成因,其中四分之一日分潮和六分之一日分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SCHISM模型构建大亚湾和大鹏湾附近... 利用实测资料分析重构了大亚湾和大鹏湾潮汐水位"双峰"现象,确定了浅水分潮的异常增长是潮位"双峰"现象的主要成因,其中四分之一日分潮和六分之一日分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SCHISM模型构建大亚湾和大鹏湾附近海域高分辨率水动力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近岸海域,在大亚湾以东,潮汐类型为不规则全日潮,以西为不规则半日潮,在两个海湾内均为不规则半日潮;研究海域的潮流均表现为不规则半日潮流。四分之一日分潮和六分之一日分潮在大亚湾和大鹏湾的不同变形过程是造成两个相邻海湾水文差异的直接原因。通过构建不同底摩擦强度、消除水底地形以及改变海湾水深的数值实验研究表明,分潮传播方向与水深变浅方向是否一致,是导致两个海湾潮波浅水变形不同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 大鹏湾 浅水分潮 SCHISM
下载PDF
WRF大气模式与台风经验模型在超强台风“山竹”过程重构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心雨 杨昀 +3 位作者 李自如 王惠群 管卫兵 何杰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64,111,共13页
通过中尺度气象研究与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和两种台风经验模型重构了2018年影响我国珠江口地区的超强台风“山竹”过程中的气压和风矢量场,在台风最佳路径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方法间的比较,并与香港、澳门和... 通过中尺度气象研究与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和两种台风经验模型重构了2018年影响我国珠江口地区的超强台风“山竹”过程中的气压和风矢量场,在台风最佳路径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方法间的比较,并与香港、澳门和深圳三个国际机场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三种模拟方案模拟台风“山竹”的可靠性。利用非结构网格半隐式跨尺度海洋模式SCHISM(semi⁃implicit cross⁃scale hydroscience integrated system model),将三种模拟气压和风场作为驱动场输入风暴潮模式中进行增水模拟试验,比较了它们在赤湾、三灶、横门和黄埔四个测站风暴潮增水中各自的效果,并进一步验证了WRF模式和两种经验模型模拟台风“山竹”的有效性。综合来看,WRF大气模式对气压、风速、风向及风暴增水模拟效果最佳,如果进一步优化该模式的各种参数化方案,可能还能提高其精度。如果不具备使用WRF大气模式的条件,台风经验1模型也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简单快捷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山竹” WRF大气模式 台风经验模型 风暴潮 增水 台风路径 珠江口
下载PDF
STX6在肝细胞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廖扬静 关卫兵 +2 位作者 张炯善 肖阁敏 杨宏志 《新医学》 2020年第6期482-488,共7页
目的探讨突触融合蛋白6(STX6)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评估STX6在肝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通过TCGA公共数据库获得371例肝癌组织和肝癌旁组织STX6的表达数据及临床资料,分析STX6在肝癌组织及肝癌旁组织中的... 目的探讨突触融合蛋白6(STX6)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评估STX6在肝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通过TCGA公共数据库获得371例肝癌组织和肝癌旁组织STX6的表达数据及临床资料,分析STX6在肝癌组织及肝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对肝癌患者的预后影响。使用实时定量PCR检测58例肝癌患者的新鲜冷冻肿瘤组织样本及肝癌旁组织的STX6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8例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肝癌旁组织、正常肝细胞LO2和7种人肝癌细胞系细胞STX6蛋白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肝癌旁组织STX6蛋白染色差异,根据STX6 mRNA表达水平分为STX6低表达组与STX6高表达组,分析肝癌患者STX6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和肝癌生存预后的关系,并建立Cox回归模型判断STX6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TCGA数据库的基因芯片及临床数据分析显示,371例肝癌组织的STX6 mRNA表达水平高于肝癌旁组织(P<0.001),并且肝癌组织STX6 mRNA表达水平随肿瘤临床分期(Ⅰ~Ⅲ期)及病理分期(G1~G3期)升高而升高(总体及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STX6高表达组肝癌患者总生存率低于STX6低表达组(P<0.05)。58例肝癌组织中STX6 mRNA表达水平高于肝癌旁组织(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STX6高表达者的肿瘤分化程度较低、肿瘤较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较高(P均<0.05)。蛋白免疫印迹显示,肝癌组织中STX6蛋白表达较肝癌旁组织升高(8例标本中有6例提示高表达)。7种不同肝癌细胞系细胞中的STX6蛋白表达均较人正常肝细胞升高。免疫组化也显示STX6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肝癌旁组织,并且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STX6高表达组肝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P=0.039)。Cox回归分析显示,AJCC肿瘤分期(HR=5.454,95%CI 1.825~16.297,P=0.002)和STX6 mRNA表达水平(HR=3.872,95%CI 1.641~9.140,P=0.002)与肝癌术后总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STX6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肝癌的预后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融合蛋白6 肝细胞癌 预后
下载PDF
东海原甲藻藻华和台湾暖流种源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曾宇兰 陆斗定 +3 位作者 王鹏斌 郭若玉 管卫兵 戴鑫烽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48,共11页
近20 a来,东海近岸海域频繁爆发了大规模的东海原甲藻藻华,造成了该海域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2013年前的调查研究显示东海原甲藻藻华发源于台湾暖流锋面,随台湾暖流锋面入侵近海而发展扩大,但受调查范围限制未能明确该藻华最早发生位置... 近20 a来,东海近岸海域频繁爆发了大规模的东海原甲藻藻华,造成了该海域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2013年前的调查研究显示东海原甲藻藻华发源于台湾暖流锋面,随台湾暖流锋面入侵近海而发展扩大,但受调查范围限制未能明确该藻华最早发生位置。本研究往南扩展了调查断面,于2013年春、夏季,在24°N^30°N海域进行了4次大面调查。结果显示东海原甲藻藻华最早发生于台湾海峡北端,且随台湾暖流锋面推进向北及近岸扩展。这不仅再次证实了台湾暖流锋面为东海原甲藻藻华的发生提供种源,而且明确了在东海区域东海原甲藻藻华最初发生的位置。这为该藻华的监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其他类似藻华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原甲藻 台湾暖流 种源 藻华
下载PDF
基于MIKE21模型的椒江口常态下泥沙输运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田中仁 张火明 +1 位作者 管卫兵 陆萍蓝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验证MIKE21模型对椒江口-台州湾常态下泥沙输运应用的适用性。方法:利用MIKE21模型,构建了椒江口-台州湾泥沙输运数值模型,并对研究范围进行网格划分,结合该研究区域地形特征,以2009年4月26日至4月30日椒江口-台州湾实测资料为基础... 目的:验证MIKE21模型对椒江口-台州湾常态下泥沙输运应用的适用性。方法:利用MIKE21模型,构建了椒江口-台州湾泥沙输运数值模型,并对研究范围进行网格划分,结合该研究区域地形特征,以2009年4月26日至4月30日椒江口-台州湾实测资料为基础,模拟计算了椒江口-台州湾常态下的泥沙输运演进过程。结果:在研究时间段内潮位、流速流向以及含沙量等参数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性较好,河口流路和河道的走向一致,白沙—黄琅一线表现为较为明显的东海域潮流旋转流性质;验证点模拟含沙量量级及其变化趋势与实际情况量级大致相同。结论:率定后的计算模型对椒江口-台州湾模拟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用于常态下泥沙输运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 椒江口-台州湾 MIKE21模型 常态 泥沙输运
下载PDF
象山港牛鼻山水道潮流场的高频地波雷达观测与分析
8
作者 何天祺 管卫兵 +3 位作者 曹振轶 鲍敏 李嵩 李雨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22,共14页
作为LORCE计划中构建高频地波雷达观测网的试点,面向象山港牛鼻山水道,在六横岛郭巨山和白马礁各设置了1台OSMAR-S50高频地波雷达。在2台雷达合成表面流场有效区域的中间地带,利用Valeport旋桨式海流仪和ADCP定点开展了周日连续观测,以... 作为LORCE计划中构建高频地波雷达观测网的试点,面向象山港牛鼻山水道,在六横岛郭巨山和白马礁各设置了1台OSMAR-S50高频地波雷达。在2台雷达合成表面流场有效区域的中间地带,利用Valeport旋桨式海流仪和ADCP定点开展了周日连续观测,以验证高频地波雷达合成表面流场的精度。对比定点流场和高频地波雷达对应数据发现,两者变化相关性较好,高频地波雷达在该点获得的流场有较高精度。借助SCHISM建立的区域模型结果,检验了高频地波雷达数据大面上的可用性。比较发现,观测和模拟值在大的趋势上是一致的:牛鼻山水道为规则半日潮流海域,M_(2)是主要分潮,分潮M_(2)和K_(1)以往复流为主;涨潮时外海海水先通过牛鼻山水道流向象山港内,一段时间后再流向佛渡水道;落潮时象山港内海水率先经牛鼻山水道流出至外海,随后佛渡水道海水再逐渐流入牛鼻山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RCE计划 牛鼻山水道 高频地波雷达 潮流
下载PDF
Features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ssociated with green tide in the southwestern Yellow Sea during spring 被引量:4
9
作者 BAO Min guan weibing +3 位作者 WANG Zongling WANG Difeng CAO Zhenyi CHEN Q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7期97-104,共8页
Massive green tides caused by Ulva prolifera in the Yellow Sea have occurred every summer since 2007 and have caused huge economic losses for local governments. The Subei (North liangsu Province, China) Shoal, with ... Massive green tides caused by Ulva prolifera in the Yellow Sea have occurred every summer since 2007 and have caused huge economic losses for local governments. The Subei (North liangsu Province, China) Shoal, with its large-scale Porphyra aquaculture,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U. prolifera for green tides. To reveal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of floating and drifting algae in this are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the temperature, the salinity and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SPM) in the southwestern Yellow Sea, especially in the Subei Shoal, were studied. The topography of the radial sand ridges in the Subei Shoal constrains the features of the currents and causes net longitudinal and latitudinal movements. The longitudinal net movement is a dominant dynamic factor that can bring U. prolifera into offshore waters. The amount of gas that is produced by algae during photosynthesis determines whether U. prolifera can float well on the sea surface after it is disposed into the water from Porphyra aquacultural apparatus. The Subei Shoal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turbidity, which can result in significant light attenuation and affect the photosynthesis together with the buoyancy of a U. prolifera in the water. According to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2012, the three-month-averaged surface SPM (April, May and June) in the Subei Shoal was 140 mg/dm^3, and the north of the Subei Shoal (the north of 34.5°N), it was 11 mg/dm^3. According to the monthly averaged surface SPM in April, the transparency in the Subei Shoal was only 0.1 m, but it often exceeded 2.0 m outside of the Subei Shoal. The results explain why the floating ability of U. prolifera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once the green algae drifted outside the Subei Sh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va prolifera current temperature SALINITY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下载PDF
The brightness reversal of submarine sand waves in “HJ-1A/B” CCD sun glitter images 被引量:2
10
作者 HE Xiekai CHEN Ninghua +1 位作者 ZHANG Huaguo guan weibi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94-99,共6页
The brightness reversal of submarine sand waves appearing in the small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for environ- ment and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HJ- 1A/B") CCD sun glitter images can affect the observati... The brightness reversal of submarine sand waves appearing in the small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for environ- ment and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HJ- 1A/B") CCD sun glitter images can affect the observation and depth inversion of sand wave topography. The simulations of the normalized sun glitter radiance on the submarine sand waves confirm that the reversal would happen at a specific sensor viewing angle, defined as the critical angl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lculated critical angle position and the reversal position in the image is about 1', which is excellent in agreement. Both the simulation and actual image show that sand wave crests would be indistinct at the reversal position, which may cause problems when using these sun glitter images to analyz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gration of sand waves. When using the sun glitter image to obtain the depth inversion, one should take the advantage of image properties of sand waves and choose the location in between the reversal position and the brightest position.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brightness reversal when using "HI-1A/B" CCD images to analyze other oceanic features, such as internal waves, oil slicks, eddies, and ship w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J-1A/B" CCD sun glitter image submarine sand waves brightness reversal Taiwan Banks
下载PDF
Turbidity maximum formation and its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Zhujiang(Pearl River)Estuary,southern China 被引量:5
11
作者 LIU Runqi WANG Yaping +2 位作者 GAO Jianhua WU Ziyin guan weibi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22-31,共10页
Real-time observations in the fiel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with Delft3D) were combined to study the 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relev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urbidity maximum(TM) in the Zhujiang(Pearl R... Real-time observations in the fiel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with Delft3D) were combined to study the formation, distribution and the relev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urbidity maximum(TM) in the Zhujiang(Pearl River) Estuar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TM varies with the longitudinal distributions of salinity an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C). The SSC is enhanced and the TM is intensified during dry seasons,whereas the center of the TM moves upstream by a distance of 10 km during wet seasons. The formation of the TM is influenced by a complex combination of numerous factors, including tides, river discharges and topography, wherein sediment resuspension and vertical circulation dominate the formations and variability of the 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resuspension vertical circulation turbidity maximum Delft3D Zhujiang(Pearl River) Estuary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苏州市水体生态健康评价
12
作者 王秀云 韩政 +9 位作者 谭梦 郑海粟 陈嗣威 张晟曼 彭自然 邵留 陈立婧 管卫兵 何培民 何文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3-772,共10页
为促进城市水体的管理和保护,针对苏州市的23个河道断面开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备选指标的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适宜城市水体生态健康评价的核心指标。再利用比值法计算各核心指标值并累加... 为促进城市水体的管理和保护,针对苏州市的23个河道断面开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备选指标的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适宜城市水体生态健康评价的核心指标。再利用比值法计算各核心指标值并累加求和得到各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值(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BIBI)。结果显示:苏州市城区和参照点共发现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22种,隶属于3门6纲9目14科。经过指标筛选,得出适宜评价苏州的BIBI指数由以下6个指标组成,分别是总分类单元数、节肢动物分类单元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广布种百分比、昆虫纲个体百分比、耐污类群个体百分比。经计算BIBI的最佳期望值为4.01,即BIBI值≥4.01为健康,3.01~4.01为良好,2.01~3.01为一般,1.01~2.01为较差,<1.01为极差(区间范围为左闭右开,且BIBI≥0)。根据BIBI结果,苏州市各断面水体生态健康程度参差不齐,处于一般和良好的位点多于健康的,不同季节各点的健康状况是不同的。通过BIBI与各水质因子的相关分析,证明运用BIBI能很好地评价城市水体生态健康状况,对城市水体生态健康评价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无脊椎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健康评价 苏州
原文传递
红树林宜林滩涂土壤理化性质及造林修复适宜性分析——以北海市红树林为例
13
作者 耿婉璐 张秋丰 +2 位作者 于硕 管卫兵 邢永泽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7-917,共11页
在北海市周边的红树林宜林滩涂采集土壤样品,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红树林造林修复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各造林地块土壤粒径的垂直分布规律较为一致,以砂和粉砂为主,含量大小依次为砂、粉砂、黏土和细砾;随着土壤... 在北海市周边的红树林宜林滩涂采集土壤样品,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不同土壤条件下红树林造林修复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各造林地块土壤粒径的垂直分布规律较为一致,以砂和粉砂为主,含量大小依次为砂、粉砂、黏土和细砾;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不同地块土壤各理化性质指标总体上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有机质质量比为5.83~17.68 g/kg,处于中等养分水平;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都较低,在五级到六级养分水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较高,满足造林所需营养条件。对红树植物生长特性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金村和镇西村滨海滩涂仅适宜种植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那潭村和那江村滨海滩涂适宜种植秋茄(Kandelia obovate)和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和荣村、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上新村滨海滩涂适宜种植白骨壤、秋茄和红海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造林修复 土壤理化性质 光滩
原文传递
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芦苇基生物炭活化工艺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丽丽 管卫兵 +3 位作者 彭自然 何文辉 沈路遥 卓帅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1-920,共10页
为优化芦苇基生物炭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考察热解温度、氨水质量分数和浸渍比(生物质原料与氨水质量之比)等3种参数对芦苇基生物炭吸附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实验,运用响应面法对其活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 为优化芦苇基生物炭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考察热解温度、氨水质量分数和浸渍比(生物质原料与氨水质量之比)等3种参数对芦苇基生物炭吸附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实验,运用响应面法对其活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个因素均对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产生影响,其影响显著性大小为热解温度>氨水质量分数>浸渍比。通过模型优化确定了最佳活化工艺参数为热解温度620℃、氨水质量分数8%、浸渍比1:5;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比表面积和碘吸附值分别为334.49 m2/g、585.52 mg/g,均优于未进行优化改性的样品。该值与理论值(335.2 m2/g、582.288 mg/g)基本相符,表明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生物质炭 BOX-BEHNKEN设计 吸附性能 工艺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