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肿瘤DNA中ESR1突变在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斌亮 马飞 +4 位作者 陈闪闪 易宗毕 管秀雯 黎立喜 曾益新 《癌症进展》 2018年第15期1845-1849,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DNA(ctDNA)中ESR1突变对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53例激素受体阳性的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dPCR)技术检测ctDNA中ESR1 Y537S和D538G的突变情况。根据...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DNA(ctDNA)中ESR1突变对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53例激素受体阳性的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dPCR)技术检测ctDNA中ESR1 Y537S和D538G的突变情况。根据ESR1的突变情况将患者分为ESR1突变组和ESR1非突变组,比较ESR1突变组与ESR1非突变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ESR1突变与内分泌治疗线数、治疗药物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 53例患者中,ESR1突变患者为21例。ESR1非突变组的平均内分泌治疗线数明显少于ESR1突变组(P﹤0.01)。ESR1突变组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骨和肝,且ESR1突变组的肝转移率高于ESR1非突变组(P﹤0.05)。相较于传统的影像学或者肿瘤标志物评估方法,ctDNA可以平均提前70.1天发现肿瘤进展。ESR1非突变组患者的中位PFS为5.8个月(95%CI:2.9~8.7),ESR1突变组患者的中位PFS为4.6个月(95%CI:3.7~5.5),两组患者的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1突变患者中,氟维司群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为5.2个月(95%CI:3.9~6.4),长于非氟维司群治疗组患者的2.9个月(95%CI:0.6~5.3)(P﹤0.05)。在≥三线的内分泌治疗中,氟维司群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为5.2个月,长于非氟维司群治疗组患者的2.1个月(P﹤0.05)。结论 ESR1突变是导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最常见的突变之一,利用ddPCR技术检测ctDNA中ESR1的突变情况对及时发现内分泌治疗的耐药、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ESR1突变 循环肿瘤DNA
下载PDF
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维持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紫晶 韩逸群 +9 位作者 李俏 莫红楠 李逸群 管秀雯 陈怡萌 林少妍 李青 张频 马飞 徐兵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ER-2+)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经一线治疗达到疾病控制后,维持治疗与否对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一线治...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HER-2+)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经一线治疗达到疾病控制后,维持治疗与否对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一线治疗结束后是否维持治疗分为无维持治疗组与维持治疗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共纳入HR+/HER-2+乳腺癌患者84例,维持治疗组65例(77.4%),无维持治疗组19例(22.6%),两组中位OS分别为53.8个月和28.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一线维持治疗是影响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HR=0.456,95%CI:0.238~0.873,P=0.018)。维持治疗组中,接受单纯靶向治疗、单纯内分泌治疗、单纯化疗、靶向联合化疗与靶向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分别为15例、10例、6例、13例和21例,中位OS分别为37.0个月、未达到、45.9个月、53.8个月和90.3个月。5个维持治疗亚组中位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与无维持治疗组比较,靶向联合内分泌治疗和单纯内分泌治疗可显著延长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中位OS(P=0.005,P=0.023)。结论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经一线治疗达到疾病控制后,接受维持治疗可延长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素受体(HR)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一线维持治疗
下载PDF
Synergetic burns treatment by self-adaption release system combined with cold atmospheric plasma
3
作者 WANG XiaoXia LIU ZhiJun +7 位作者 ZHAO LiPing YANG HuiJie QIN JiaMin ZHANG JingQi ZHAO JiaXuan guan xiuwen ZHANG WeiFen MA JinL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2808-2823,共16页
In the tissue remodeling stage of burns,excessive medical therapy can cause scarring by promoting excessive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collagen deposition.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has emerged in biomedicine for i... In the tissue remodeling stage of burns,excessive medical therapy can cause scarring by promoting excessive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collagen deposition.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has emerged in biomedicine for its excellent sterilization and wound-healing function,which is expected to reduce the use of drugs in burns treatment.Here,a novel therapy that could rapidly heal burns was developed using a combined self-adaption release system with CAP.The self-adaption release system(Cur-ZIF8@HA)used curcumin(Cur)as the therapeutic drug and ZIF-8 modified with hyaluronic acid(HA)as the carrier.In vitro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combined treatment methods can inactivate bacteria and enhance fibroblast cells'migration and proliferation.In vivo animal wound healing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synergistic treatment of Cur-ZIF8@HA and CAP can help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stimulate angiogenesis,indicating effective wound healing.More importantly,CAP can reduce collagen synthesis in granulation tissue recombination and further inhibit scar formation by combining with CurZIF8@HA.In the biomedical field,these findings underscore to a large extent that our research will open up new possibilities for the interaction of nanotechnology with new technologies of physical princi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atmospheric plasma pH-sensitive release burns treatment NANOPARTICLE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斌亮 谢俊英 +7 位作者 王延风 易宗毕 管秀雯 黎立喜 翟婧彤 李慧 李红 马飞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8-84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高危因素,为制定合适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计划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乳腺癌患者143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导管使用信息,通过血...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高危因素,为制定合适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计划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乳腺癌患者143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导管使用信息,通过血管超声检查确认CRT的发生情况,分析CRT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432例乳腺癌患者总置管天数达121980 d,每例患者的平均置管天数为85.2 d。CRT发生率为6.8%(97/1432),即0.79例/1000置管日。815例CICC患者中,43例(5.3%)发生CRT,即0.70例/1000置管日;617例PICC患者中,54例(8.8%)发生CRT,即0.90例/1000置管日。CRT最常见于锁骨下静脉,占63.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中心静脉置管种类、导管尖端位置、二次调整导管位置、D-二聚体为CR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60岁(OR=1.712,95%CI为1.056~2.775)、采用PICC(OR=1.732,95%CI为1.130~2.656)、导管尖端位置不在下腔静脉(OR=10.420,95%CI为1.207~89.991)、二次调整导管位置(OR=3.985,95%CI为1.510~10.521)和高D-二聚体(OR=1.129,95%CI为1.026~1.241)的患者发生CRT的风险较大。结论乳腺癌患者采取中心静脉置管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发生CRT的问题不容忽视,选择年龄适宜的患者和中心静脉置管种类,置管位置准确,减少二次调整导管位置,及时监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CRT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我国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及治疗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管秀雯 马飞 徐兵河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657-661,共5页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对比中美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对治疗方面的特点进行总结。方法分析2003年至2013年间首次于国家癌症中心(NCC)住院治疗的142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老年患者(≥60岁)与非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将生存数据... 目的通过真实世界数据对比中美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对治疗方面的特点进行总结。方法分析2003年至2013年间首次于国家癌症中心(NCC)住院治疗的142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老年患者(≥60岁)与非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将生存数据与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中21185例晚期乳腺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NCC数据显示我国老年晚期乳腺癌的中位总生存期较非老年患者明显缩短(35.5个月vs.43.9个月,χ^2=8.747,P=0.003);SEER数据库中美国老年患者也具有相似的特征(24.0个月vs.36.0个月;χ^2=540.227,P<0.001)。伴有高血压[30.3%(67/221)vs.9.5%(114/1204);χ^2=73.073,P<0.001]、糖尿病[14.5%(32/221)vs.4.7%(57/1204);χ^2=30.220,P<0.001]、心脏病[6.3%(14/221)vs.1.7%(20/1204);χ2=17.638,P<0.001]的老年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对于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乳腺癌,老年患者接受一线初始内分泌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6.9%(43/160)vs.9.5%(80/841);χ^2=37.599,P<0.001];与一线接受化疗的患者相比,一线内分泌治疗可以给患者带来总生存获益(49.9个月vs.32.6个月,χ^2=4.774,P=0.029);而对于非老年患者,接受两种治疗方案的患者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9个月vs.48.8个月,χ^2=1.103,P=0.294)。结论我国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在治疗选择上也与非老年患者有所不同。与一线化疗相比,一线内分泌治疗可以为ER和(或)PR阳性的老年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老年人 治疗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晚期乳腺癌靶向治疗耐药与预后关系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紫晶 韩逸群 +9 位作者 李俏 莫红楠 李逸群 管秀雯 陈怡萌 林少妍 徐兵河 李青 张频 马飞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998—201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 分析其新辅助或辅助及晚期三线化疗的治疗情况。抗H... 目的探讨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对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998—2018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 分析其新辅助或辅助及晚期三线化疗的治疗情况。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RC48-ADC、拉帕替尼、吡咯替尼、艾力替尼、西帕替尼、塞拉替尼。基于患者对抗HER-2治疗获益的持续时间, 将患者分为原发抗HER-2耐药(原发耐药)组和继发抗HER-2耐药(继发耐药)组。以总生存时间(OS)为主要研究终点, 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全组284例患者发生复发转移时的中位年龄为48岁, 激素受体阳性155例(54.6%), 阴性129例(45.4%);绝经前128例(45.1%), 绝经后156例(54.9%)。初次确诊复发转移时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功能状态(PS)评分0~1分277例(97.5%), ECOG PS评分≥2分7例(2.5%)。原发耐药组103例(36.3%), 继发耐药组181例(63.7%), 两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24.9和40.4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抗HER-2原发耐药为HER-2阳性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药物 原发耐药 继发耐药
原文传递
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基因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黎立喜 温霆宇 +2 位作者 管秀雯 翟婧彤 马飞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早发性(发病年龄≤35岁)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的胚系突变率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50例发病年龄≤35岁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外周血标本,提取DNA... 目的探讨中国早发性(发病年龄≤35岁)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的胚系突变率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50例发病年龄≤35岁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和外周血标本,提取DNA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突变(ATM)、BRCA2定位协作基因(PALB2)、肿瘤蛋白53(TP53)和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2(CHEK2)基因的胚系突变。根据遗传变异的分类标准与指南对突变进行解读,分为致病、可能致病、意义未明、可能良性和良性。根据有无携带致病或可能致病胚系突变,将患者分为突变组(n=18)和非突变组(n=132),采用χ^(2)检验分析组间遗传易感基因胚系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50例早发性乳腺癌中检测到18例致病或可能致病胚系突变,总突变率为12.0%。其中,8例(5.3%)BRCA2突变,7例(4.7%)BRCA1突变,1例(0.7%)PALB2突变,2例(1.3%)TP53突变,ATM和CHEK2基因未检测到致病或可能致病突变。突变类型以移码突变(9/18,50.0%)为主,其次是无义突变(7/18,38.9%),错义突变(1/18,5.6%)和剪接受体突变(1/18,5.6%)。18例突变携带者分子分型中,9例Luminal B,6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2例Luminal A,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扩增仅1例。其中,8例BRCA2突变携带者均为Luminal分型,7例BRCA1突变携带者中6例是TNBC分型。突变组和非突变组乳腺癌患者家族史(P=0.343)、雌激素受体(ER)状态(χ^(2)=0.16,P=0.688)、HER-2状态(χ^(2)=2.89,P=0.089)、分子分型(χ^(2)=1.99,P=0.575)、初诊TNM分期(χ^(2)=2.49,P=0.1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发性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胚系突变率,建议早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遗传咨询和多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早发 遗传 易感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