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黄桃真空浸渍工艺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松 伍玉菡 +4 位作者 郭家刚 朱倩 陈敏 刘金平 江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06-113,共8页
该研究采用真空浸渍技术对黄桃进行浸渍处理并对浸渍工艺进行优化,以达到改善品质,提高钙离子含量的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真空度、浸渍时间、乳酸钙溶液浓度3个试验因素对黄桃品质及营养成分(色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密度、... 该研究采用真空浸渍技术对黄桃进行浸渍处理并对浸渍工艺进行优化,以达到改善品质,提高钙离子含量的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真空度、浸渍时间、乳酸钙溶液浓度3个试验因素对黄桃品质及营养成分(色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密度、钙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3个试验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选择色差、硬度、钙含量为优化试验的考察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进行综合评分,以综合评分(Y)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真空浸渍黄桃的最佳工艺参数:真空度0.06 MPa、浸渍时间20 min、乳酸钙溶液浓度8%。在此工艺条件下,黄桃样品的综合评分结果为0.567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桃 真空浸渍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低温真空油炸杏鲍菇脆片的预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伍玉菡 杨松 +1 位作者 郭家刚 陈敏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3期21-24,共4页
试验研究了低温真空油炸杏鲍菇脆片的预处理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考查预处理对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漂烫温度100℃,漂烫时间2 min,葡萄糖质量分数15%,糖渍时间5 h。在此工艺下获得的杏鲍菇脆片... 试验研究了低温真空油炸杏鲍菇脆片的预处理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考查预处理对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预处理工艺条件为漂烫温度100℃,漂烫时间2 min,葡萄糖质量分数15%,糖渍时间5 h。在此工艺下获得的杏鲍菇脆片色泽明亮、含油率低、口感酥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低温真空油炸 预处理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蓝莓品质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郭家刚 杨松 +1 位作者 伍玉菡 陈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60,共8页
以皖南丘陵地区主栽的8个品种蓝莓为原料,通过测定各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和分布,分析其差异显著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蓝莓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蓝莓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单果质量、体积... 以皖南丘陵地区主栽的8个品种蓝莓为原料,通过测定各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和分布,分析其差异显著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蓝莓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蓝莓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单果质量、体积、果汁p H值、糖酸比与果实籽、总酸、果胶、总酚、黄酮和花色苷含量变异系数大于10%,品种间差异显著;硬度、果形指数、出汁率与水分、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VC和单宁含量变异系数小于10%,品种间变异较小。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2.261%。根据蓝莓主要品质指标,对8个蓝莓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得出,圆蓝和粉蓝两个蓝莓品种综合品质高,可作为蓝莓育种、品种改良和加工利用的优质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复合乳酸菌发酵改性姜渣膳食纤维 被引量:1
4
作者 杜京京 杨松 +3 位作者 朱倩 伍玉菡 郭家刚 江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27-134,共8页
该文以姜渣为原料,利用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质量比)作为复合发酵菌种改性姜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对姜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 该文以姜渣为原料,利用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质量比)作为复合发酵菌种改性姜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料液比3个因素对姜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复合发酵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8 h、料液比1∶10(g/mL),测得姜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为9.42%。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13C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发现,姜渣发酵后膳食纤维的膨胀力和持水力的增加与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渣 可溶性膳食纤维 乳酸菌 发酵 改性
下载PDF
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嘉刚 梁中 《科技视界》 2019年第6期103-104,共2页
独立学院作为应用性较强的本科院校,其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就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措施。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市场营销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下载PDF
中子发生器离子源电源的可靠性设计
6
作者 国家罡 龚亚林 肖宪东 《电子质量》 2021年第12期63-65,共3页
中子发生器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可控中子源,工业级中子发生器工作时要求具有高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文章以中子发生器离子源电源为研究对象,对系统建立可靠性模型,通过对可靠性模型进行分析,发现系统内可靠性较低的单元。利用可靠性... 中子发生器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可控中子源,工业级中子发生器工作时要求具有高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文章以中子发生器离子源电源为研究对象,对系统建立可靠性模型,通过对可靠性模型进行分析,发现系统内可靠性较低的单元。利用可靠性中的热设计和降额设计,有效解决了离子源电源系统的发热严重问题,从而提高了系统整体的可靠度及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源电源 中子发生器 可靠性
下载PDF
共享WHO指南努力实现我国消除血吸虫病目标 被引量:5
7
作者 汪天平 吕山 +8 位作者 秦志强 周艺彪 刘阳 闻礼永 郭家钢 许静 李石柱 张光明 张世清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5-240,共6页
目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正处于从传播阻断迈向消除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进一步压缩钉螺面积难度大、传染源控制成果不牢固、监测体系不完善、防治管理有所松懈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依据《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核心建议... 目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正处于从传播阻断迈向消除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进一步压缩钉螺面积难度大、传染源控制成果不牢固、监测体系不完善、防治管理有所松懈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依据《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核心建议,结合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实际,对新时期我国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检测新技术研发、防治策略调整、防治能力维持和提高等提出了相应建议。要从全健康角度谋划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目标;要适时对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进程开展验证;要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因时因地调整防治策略,精准实施血吸虫病防治措施;要重视和加强高敏感度、高特异度检测工具的开发和应用,为消除血吸虫病提供技术支撑;要借鉴和吸收《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精髓,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促进我国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消除 指南 精准防治 综合治理 全健康
原文传递
快速识别血吸虫易感性水体技术研究Ⅰ动物皮膜制作与检测效果初报 被引量:5
8
作者 彭国华 魏望远 +4 位作者 钱科 胡主花 李石柱 郭家钢 余晴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0-201,210,共3页
目的研制与观察仿生动物皮膜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为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监测提供新技术。方法采用猪皮制作仿生动物皮膜及检测装置,在室内和模拟现场分别观察其检测水体中血吸虫尾蚴的效果,同时设哨鼠法为检测对照组。结果室内试验... 目的研制与观察仿生动物皮膜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为水体血吸虫感染性监测提供新技术。方法采用猪皮制作仿生动物皮膜及检测装置,在室内和模拟现场分别观察其检测水体中血吸虫尾蚴的效果,同时设哨鼠法为检测对照组。结果室内试验盆水体中投放10、30、6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后1 h和2 h,仿生动物皮膜组均检测到了尾蚴,哨鼠组仅在60条尾蚴组发现了阳性哨鼠。模拟现场观察发现,试验环境水体中投放5、10只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 h和4 h后,仿生动物皮膜组分别有2(2/4)、3个(3/4)和4(4/4)、3个(3/4)检测到了尾蚴,哨鼠组分别有2(2/4)、1只(1/4)和2(2/4)、3只(3/4)检测到了阳性哨鼠。结论仿生动物皮膜可检获日本血吸虫尾蚴,且敏感性和效果优于传统哨鼠检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尾蚴 仿生技术 哨鼠法
原文传递
中国血吸虫病控制标准与防治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家钢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01期71-75,共5页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建国初期统计,我国南方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四川、上海和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血吸虫...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建国初期统计,我国南方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四川、上海和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血吸虫病流行,有患者1160万例,病牛120万头,钉螺面积为143亿m^2,受威胁人口在1亿以上[1-2].经过50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未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7个省的110个县(市、区),重疫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洞庭湖、鄱阳湖的江湖洲滩地区和四川、云南的部分山区[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血吸虫病流行 控制标准 云南 四川 社会经济发展 严重危害 人民健康 江西 江苏 江湖洲滩 寄生虫病 湖南 湖北 防治工作 钉螺面积 地区 长江流域 安徽 自治区
原文传递
解析中国血吸虫病预防性化疗方案演变历史提升WHO指南精准化实施水平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静 李宜锋 +9 位作者 董毅 赵正元 闻礼永 张世清 林丹丹 周杰 梁松 郭家钢 李石柱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3-229,共7页
预防性化疗是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感染率。为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WHO《结束忽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21—2030年被忽视热带病路线图》中设定的血吸虫病防控目标,2022年WHO发布了《WHO控... 预防性化疗是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感染率。为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WHO《结束忽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021—2030年被忽视热带病路线图》中设定的血吸虫病防控目标,2022年WHO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对血吸虫病化疗策略进行了较大调整。作为血吸虫病防控进程较快的流行国家,中国在70余年的血吸虫病防治历程中对化疗方案也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修订。本文在回顾WHO和中国血吸虫病化疗策略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对中国现行化疗方案和《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中的化疗建议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今后贯彻实施WHO指南的化疗策略提出相应建议,为从事血吸虫病公共卫生援外工作者和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消除 指南 预防性化疗 吡喹酮
原文传递
凝练中国血吸虫病防控成功经验贡献于WHO指南在全球实施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鑫瑶 张键锋 +13 位作者 郭家钢 吕山 季旻珺 吴忠道 周艺彪 姜庆五 周杰 刘建兵 林丹丹 汪天平 董毅 刘阳 李石柱 杨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0-234,240,共6页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寄生虫病。为实现2030年全球消除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的血吸虫病,2022年2月WHO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旨在为各国实现控制血吸虫病发病率、将其作为一种公...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寄生虫病。为实现2030年全球消除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的血吸虫病,2022年2月WHO发布了《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旨在为各国实现控制血吸虫病发病率、将其作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消除及最终达到传播阻断提供循证建议。在历史上血吸虫病曾经严重流行的中国,经过有效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实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逐步迈向消除血吸虫病。本文回顾中国血吸虫病防控策略、防控关键技术和实践的成功经验,贡献于《WHO控制和消除人体血吸虫病指南》的制定与实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世界也期待更多血吸虫病防控领域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消除 防治策略 中国经验
原文传递
Original article Schistosomiasis in China: acute infections during 2005-2008 被引量:13
12
作者 LI Shi-zhu Acosta Luz +8 位作者 WANG Xian-hong XU Li-li WANG Qiang QIAN Ying-jun WU Xiao-hua guo jia-gang XIA Gang WANG Li-ying ZHOU Xiao-n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9期1009-1014,共6页
Background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taken place over the past 50 years in the control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in China. However, the available data suggested that schistosomiasis has re-emerged shortly after the W... Background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taken place over the past 50 years in the control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in China. However, the available data suggested that schistosomiasis has re-emerged shortly after the World Bank Loan Project which was conducted from 1992 to 2001. The national control program with a revised strategy to control schistosomiasis by using integrated measures has been implemented since 2005.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national program on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from 2005 to 2008.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epidemic patterns of acute infections with Schistosoma japonicum (S. japonicum), based on the number of acute cases annually collected from the web-based national communicable diseases reporting system from 2005 to 2008.Results A total of 564, 207, 83 and 57 acute cases infected with S. japonicum were reported nationwide in 2005, 2006, 2007 and 2008, respectively, with an average annual reduction rate of 46.35% during last four years. Six outbreaks of acute infection with S. japonicurn were reported in 2005 but none in the period of 2006 to 2008. All acute cases that were reported mainly came from the lake regions and became infected during the higher risk periods from the 27th to 43rd weeks of the year. Most of these cases are students (44.87%), farmers (31.51 %) and fishermen (7.79%) who got the infection by water contact mainly through swimming (41.49%) and production activities (40.25%). With time, the proportion of imported cases among all acute cases increased due to more frequent movement of people that has occurred with a more mobile population.Conclusions The national control program on schistosomiasis aliened with the revised control strategy has been effectively brought into effect.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significant risk of infection among students, farmers and fishermen living in the lake region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control measures among risk populations in the high risk areas of transmission, or the lak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STOSOMIASIS acute infection control program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