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海洋产业的城市创新网络特征及邻近性分析
1
作者 郭建科 田冬翠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2,60,共8页
基于2000—2020年海洋产业合作申请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城市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格局和邻近性机理。结果表明:①拓扑结构方面,2000年和2001年城市创新网络不具备无标度网络特征;2002—2020年,网络规模逐... 基于2000—2020年海洋产业合作申请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城市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格局和邻近性机理。结果表明:①拓扑结构方面,2000年和2001年城市创新网络不具备无标度网络特征;2002—2020年,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城市间合作增加,网络以2011年为分界点由松散转为集聚阶段。网络的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性逐渐明显,并由“双核心”结构逐渐发育为以北京为单核心的“核心-边缘”结构。②空间格局方面,核心城市和中介城市均表现出区域性特征,主要集聚在京津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半岛,城市创新网络形成了以三角结构为支撑的四边形空间格局。③城市专利合作由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扩展,但海洋产业的科技创新主要依靠深圳、青岛、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城市和北京、武汉等少部分内陆城市。④社会邻近性对城市创新网络的解释力最高,地理距离对城市合作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弱,不同邻近因子间均存在非线性增强的两两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 合作专利 社会网络分析 地理探测器 多维邻近性 城市创新网络
下载PDF
可达性视角下高铁对于长三角地区“融城化、同城化、一体化”的空间影响
2
作者 王绍博 郭建科 +1 位作者 邓昭 王心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0-650,共11页
作为贯穿城市区域的重要通道,高铁的网络性与外部性使其呈现多维空间尺度属性,但现有研究缺乏对高铁多维空间效应的系统性分析。鉴于此,研究立足高铁的多维空间尺度属性,从城市内部、边界、区域3种尺度,架构不同尺度条件下可达性评价方... 作为贯穿城市区域的重要通道,高铁的网络性与外部性使其呈现多维空间尺度属性,但现有研究缺乏对高铁多维空间效应的系统性分析。鉴于此,研究立足高铁的多维空间尺度属性,从城市内部、边界、区域3种尺度,架构不同尺度条件下可达性评价方法,系统测度高铁对于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综合空间影响。结果发现:①“一城多站”已成为长三角城市高铁站点空间组织的普遍模式,高铁使中心城区和郊区县城的联系更加紧密,高铁公交化时代融城化发展趋势将更加明显。尤其对于浙江省而言,高铁已经成为其内部城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县城联系的重要纽带。②高铁已经成为重组相邻城市间生产、生活的关键纽带和桥梁,但从邻界尺度可达性指数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同城化发展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当前已初步形成7个同城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且基本围绕长三角重要中心枢纽城市(上海、南京、杭州、温州、合肥、徐州、无锡)展开。③高铁具有明显的中长途运输优势,使得其对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更大,高铁影响下长三角一体化格局呈现较为明显的“Z”字型格局,且已经向西延伸至合肥,但周边城市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程度依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可达性 融城化 尺度分解 长三角 同城化 一体化
下载PDF
中国省域人居环境收缩的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3
作者 田深圳 张悦 +3 位作者 李航 李雪铭 杨俊 郭建科 《城市观察》 2023年第3期110-122,163,共14页
文章拟订并研究人居环境收缩的概念与理论,实证研究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人居环境收缩的时间分异、空间分异,人居环境收缩系统分异以及收缩的系统矛盾属性,并探讨人居环境收缩的驱动机制,结论如下:①时间分异,当前发展仍是... 文章拟订并研究人居环境收缩的概念与理论,实证研究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人居环境收缩的时间分异、空间分异,人居环境收缩系统分异以及收缩的系统矛盾属性,并探讨人居环境收缩的驱动机制,结论如下:①时间分异,当前发展仍是人居环境的主旋律,但31个省级行政单位2001—2020年存在11个年份的人居环境收缩;②空间分异,人居环境轻微收缩区主导了2001—2020年31个省级行政单位人居环境收缩,人居环境收缩不受区域经济实力限制且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从收缩点开始,然后是连续的收缩期,最后是成片的收缩区;③驱动机制,人居环境收缩是由多个指标多个系统、内外因、供需关系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收缩 时空分异 驱动机制
下载PDF
中国-“海上丝路”沿线国家港口航运网络变化
4
作者 郭建科 梁木新 《海洋经济》 2023年第4期29-39,共11页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全球集装箱市场的演变格局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港口航运网络是“海上丝路”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截取近20年的3个时间断面,运用复杂网络模型对与沿线国的航运网络结构进行刻画,分析其复杂性演变特征...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全球集装箱市场的演变格局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港口航运网络是“海上丝路”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截取近20年的3个时间断面,运用复杂网络模型对与沿线国的航运网络结构进行刻画,分析其复杂性演变特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除1998年网络的无标度性质仍在发育外,其余年份该网络均已具有小世界及无标度特性,网络稠密程度增强了166%,而运行效率下降了28.72%。(2)中国对外航运联系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马太效应”愈发明显。研究年份内航运联系重心呈现先西移后东迁的趋势,且航运要素集中分布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港口间的相互协作程度增强。(3)该网络已发展成国内以上海-宁波、深圳-香港地区为核心的“四中心”枢纽港,国外以新加坡-巴生港、东京港口群及鹿特丹、汉堡港等为区域核心枢纽港的架构,进而向外辐射,而以青岛-大连-天津等为代表的区域性骨干港则是连接枢纽港和一般港口的重要桥梁。(4)总体而言,日韩、东盟及欧盟分别作为“海上丝路”和“冰上丝路”的起讫点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支撑着网络要素的流动,而中东与非洲地区等作为中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合作伙伴,与双方的全方位交流互鉴有利于中国港航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运网络 复杂性 海上丝路
下载PDF
中国海洋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及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5
作者 郭建科 田冬翠 胡凯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12-1725,共14页
基于2000—2019年海洋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2000年以来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演化进程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2001年合作网络不具备复杂网络特征;2002—2019年,网络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逐渐明显,网络... 基于2000—2019年海洋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分析2000年以来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演化进程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2001年合作网络不具备复杂网络特征;2002—2019年,网络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逐渐明显,网络由松散结构演变为单核心拓扑结构,并经历萌芽和探索阶段,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大学始终为网络资源的中转枢纽,但国有企业逐渐占据网络核心位置,并形成以企-企合作为核心,企-研合作、校-企合作为重点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3)产学研创新主体集聚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城市合作网络表征为“伞形”结构且具有明显的“重尾”特征,表明海洋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沿海城市及北京等内陆城市间的合作创新。4)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网络规模、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和科研人员投入,可正向促进合作网络的创新绩效;创新主体中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均能拉动网络的创新产出,且三者重要性依次递减;而网络密度和小世界商数与网络的创新产出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演化 脉冲响应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地缘关系的“海上丝路”沿线港口区位优势度评价
6
作者 郭建科 冯天琪 +1 位作者 秦娅风 刘晓扬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52-1664,共13页
从港口联系出发,综合港口的地缘关系相关要素,以2008、2018年“海上丝路”沿线港口为对象,对沿线港口的区位优势度展开评价。研究发现:1)港口区位优势度也呈现一定程度的无标度特征,通过对港口间地缘关系的量化表达,发现在国际经贸往来... 从港口联系出发,综合港口的地缘关系相关要素,以2008、2018年“海上丝路”沿线港口为对象,对沿线港口的区位优势度展开评价。研究发现:1)港口区位优势度也呈现一定程度的无标度特征,通过对港口间地缘关系的量化表达,发现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处于不同相对地位的腹地经济所赋予港口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普遍呈现较高水平的区位优势度;2)港口间的区位联系强度基本遵循距离衰减定律,区位联系重心向亚洲转移,反映随着亚洲诸多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以亚洲为主导的港口区位联系格局逐渐形成;3)通过与主流的复杂网络指标的对比发现,尽管全球化时代“流空间”下形成要素流动的集中化,但诸如地缘关系、空间距离等基础的地理属性仍保持其独立性,未在全球产业与贸易的重构的影响下而呈现空间不均衡,港口区位优势度将保持较稳定的格局分布。基于地缘关系的港口区位分析可有效补充港口在航运网络区位联系的不足,对于揭示港口在国际航运网络中的区位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区位 地缘关系 区位优势度 国际贸易 海上丝路
下载PDF
陆海统筹视角下交通运输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韩增林 董梦如 +1 位作者 郭建科 李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18,共6页
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模型测算中国沿海11个省份2002—2016年海洋、陆域及海陆综合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全要素生产增长率处于高... 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模型测算中国沿海11个省份2002—2016年海洋、陆域及海陆综合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全要素生产增长率处于高效率状态,沿海地区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相较于海洋和陆域,海陆综合GML指数波动最为平缓,海陆交通运输统筹发展才能对沿海经济发展产生持续稳定的支撑作用;(3)海、陆及海陆综合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下降分别由纯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变动及纯效率变动下降引起;(4)将沿海各省份分为不同类型,发现各省份变化较大,整体上从海洋交通运输主导型向陆域交通运输主导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海陆交通运输统筹 GML指数 沿海地区
下载PDF
中国海洋产业就业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建科 邓昭 +2 位作者 许妍 王绍博 谷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6-40,57,共6页
以海洋产业就业为研究对象,从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方面分析2002—2015年海洋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三轴图"与Divisa模型,分析海洋产业就业结构演变特征并进行因素分解。研究表明:(1)与全国和陆域产业相... 以海洋产业就业为研究对象,从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方面分析2002—2015年海洋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三轴图"与Divisa模型,分析海洋产业就业结构演变特征并进行因素分解。研究表明:(1)与全国和陆域产业相比,海洋产业发展效益好,吸纳就业潜力大。其中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依然是吸纳就业的主力。新兴产业中,海洋化工、海洋工程建筑等就业弹性较高的行业,对海洋产业就业推动作用较大。(2)2002—2015年海洋产业就业结构演进呈现先"右旋"再"左旋"的发展模式,而海洋产业结构则为"左旋"发展模式,并且海洋产业就业结构演进滞后于海洋产业结构演进。(3)经济效应是中国海洋产业就业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是抑制海洋产业就业增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产业 就业结构 影响因素 Divisa模型 中国
下载PDF
我国三大经济圈海洋产业发展轨迹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郭建科 邓昭 +1 位作者 许妍 李振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5,共5页
文章选取沿海三大经济圈为研究区域,针对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引入"三轴图",对三大经济圈海洋产业结构及发展轨迹进行比较,并利用"偏离-份额"方法评价了三大经济圈海洋产业结构特征。最后,根据结构和竞... 文章选取沿海三大经济圈为研究区域,针对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引入"三轴图",对三大经济圈海洋产业结构及发展轨迹进行比较,并利用"偏离-份额"方法评价了三大经济圈海洋产业结构特征。最后,根据结构和竞争分量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对三大经济圈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经济圈 海洋产业 发展轨迹 三轴图 偏离-份额
下载PDF
中国海洋科研合作网络的空间联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建科 丁奕丹 秦娅风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4-595,共12页
将中国海洋科研合著论文作为衡量海洋科研合作网络的重要指标,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及可视化软件,分别对2007和2017年海洋科研合作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海洋科研合作网络具有明显的“小世界”和“无标度... 将中国海洋科研合著论文作为衡量海洋科研合作网络的重要指标,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及可视化软件,分别对2007和2017年海洋科研合作网络的整体结构特征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海洋科研合作网络具有明显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特征,具有较强的通达性和集聚性,网络的开放程度有所提高,但同时呈现离散趋势和不均衡特征。2)不同于信息及创新合作网络的“菱形”结构,中国海洋科研合作网络形成特殊的以“北京-青岛-上海-广州”为顶点、其间强强合作所构成的“梯形”结构,网络中的“焦点合作纽带”增加并逐渐拓宽。同时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及泛珠三角三大功能、特征、研究领域各异的海洋科研合作集聚区。3)核心城市的主导格局夯实,其中青岛展现出强有力的“咽喉”作用,是全国性的海洋科研中心,具有较强的海洋科研资源控制能力。而部分核心节点(如北京、武汉)虽处内陆,但海洋自主科研能力及参与科研合作的积极性强,即海洋科研合作的复杂性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研 科研合作 城市网络 复杂网络
下载PDF
基于区域本性分析的沿海地区海洋渔业系统适应性识别与测度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建科 王雨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22-35,共14页
基于区域三大本性,结合适应性关键参数构建海洋渔业系统适应性评价体系,运用递阶综合指数法与障碍度模型,对中国大陆沿海11省份海洋渔业系统的适应性特征与障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我... 基于区域三大本性,结合适应性关键参数构建海洋渔业系统适应性评价体系,运用递阶综合指数法与障碍度模型,对中国大陆沿海11省份海洋渔业系统的适应性特征与障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我国大陆沿海11省份的海洋渔业系统适应性虽均呈现持续增强的发展态势,但地区之间不均衡发展趋势明显;海洋渔业系统适应性空间上呈自中部向南北两端递减的分布特征;三大本性适应性子系统的时空分异特征显著,适应性的三个关键参数对各子系统作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海洋监测站覆盖率、海洋自然保护区数量、海水养殖面积、渔业信息手机用户未覆盖率,以及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示范基地是限制海洋渔业系统适应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适应性 三大本性 障碍因子诊断 沿海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与印度洋沿岸国家航运网络演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建科 郭姝 《海洋经济》 2020年第5期6-15,共10页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印度洋沿岸经济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作为环印度洋地区唯一的合作组织成为与世界联系的纽带。本文基于中国通往全球的集装箱运输O-D数据,运用空间分析和复杂网络方法,...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印度洋沿岸经济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作为环印度洋地区唯一的合作组织成为与世界联系的纽带。本文基于中国通往全球的集装箱运输O-D数据,运用空间分析和复杂网络方法,从地理空间的视角,探究了中国与环印度洋地区航运网络的复杂性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环印度洋沿岸航运网络的"小世界"和无标度特征不断增强,网络复杂性增强。②航运网络经历分散化向一体化的发展过程。网络结构的演化经历了发育和网络化阶段。航线在空间上呈现出一级联系、二级联系和三级联系的形态,整体上形成以上海港为核心的半放射状结构。③航运联系和经贸投资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和集聚性。航运网络对贸易投资的支撑能力不断提高,贸易对航运的依赖型较强。依据贸易对航运的依存度,划分为重度依存型、中度依存型和低度依存型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运网络 环印度洋沿岸 一带一路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陆海统筹的空间尺度与实施路径研究
13
作者 郭建科 董梦如 +2 位作者 韩增林 王利 许妍 《海洋经济》 2022年第2期85-97,共13页
海陆关系是构建国家空间治理体系需要处理的基本矛盾。加强陆海统筹可以筑牢国家发展的战略纵深,提升地理空间的系统韧性,实现海陆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布局的空间秩序。针对陆海统筹研究现状,通过界定陆海统筹的内涵和尺度,以东北地区为... 海陆关系是构建国家空间治理体系需要处理的基本矛盾。加强陆海统筹可以筑牢国家发展的战略纵深,提升地理空间的系统韧性,实现海陆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布局的空间秩序。针对陆海统筹研究现状,通过界定陆海统筹的内涵和尺度,以东北地区为例,从不同空间尺度的问题导向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陆海统筹实施路径。研究表明:(1)空间规划是陆海统筹战略实施的核心,是对海陆空间利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约束和管控,是贯彻落实的依据。陆海统筹在空间维度的内涵有二:不同区域、不同尺度表现形式和实现路径不同,具有系统性和层次性。同一尺度内是包含战略层、规划层、工程层等多个维度的复杂谱系,需要有效互动、协同推进才能落实落地。(2)东北地区作为沿海大区,是我国融入东北亚国际经济循环之锚,在国家陆海统筹发展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这种功能与一个区域参与国际循环特定战略方向的任务有关,也与该区域融入国内循环的地域功能密切相关。(3)省级政府是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实施的责任主体,沿海省份应充分体现沿海特色,在国家治理框架内强化陆海统筹治理体系。就辽宁而言,重点是形成中心-门户式双核点轴空间系统,围绕两大核心城市,提升陆海两大板块向心集聚势能,以沿海内陆互动,激发海洋经济发展活力。(4)沿海地级以上城市是我国落实陆海统筹战略的基本单元,决定着陆海统筹实施的贯彻模式和技术手段;其核心是以港口-岸线为轴,集中配置海陆资源与生产要素,优化“三生”空间,进而形成海陆一体化的产业布局和空间组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统筹 空间尺度 实施路径 东北地区
下载PDF
高铁网络化下东北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动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41
14
作者 王绍博 罗小龙 +2 位作者 郭建科 张培刚 顾宗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8-577,共10页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的影响,进而分析高铁网络化下东北城市旅游市场出现的新特征、新变化。研究发现:①高铁极大提升了东北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整体水平,可达性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高铁廊道效应&qu...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的影响,进而分析高铁网络化下东北城市旅游市场出现的新特征、新变化。研究发现:①高铁极大提升了东北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整体水平,可达性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高铁廊道效应"。网络化形成进程中,可达性空间格局变化由主干道运行期的"极化特征"向支线完善期的"均衡特征"转变,东北"全域式旅游"发展格局开始形成;②主干道形成期,高铁以"虹吸效应"为主导,加剧了东北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均衡,促进哈大旅游经济带形成;支线完善期,高铁以"扩散效应"为主导,均衡式发展格局开始凸显;③高铁推动了东北城市"同城化"发展进程,市内游、周边游模式将发生改变,省际游、跨地区游模式将逐步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旅游空间格局 主干 支线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以大连为例
15
作者 郭建科 吴莎莎 梁木新 《海洋经济》 2021年第1期10-18,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纵观当代的经济强国,没有一个不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经济强国的根本要求,但我国与世界航运强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加快推动航运业高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强国必然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纵观当代的经济强国,没有一个不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经济强国的根本要求,但我国与世界航运强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加快推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由航运大国到航运强国的跨越升级。本文从国际航运中心和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细分了国际航运中心的构成要素,从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安全六个维度梳理了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另一方面借鉴GAWC网络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中国大陆航运中心网络,找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当下的定位,探讨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航运中心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港口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4
16
作者 邓昭 李振福 +1 位作者 郭建科 周玉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6-614,共9页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中国港口地理学的研究机构、研究团队、研究热点及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总结中国港口地理研究的总体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港口地理学实现快速发展,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日趋多元化,航运企业与航运网络、绿色低碳...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中国港口地理学的研究机构、研究团队、研究热点及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总结中国港口地理研究的总体特征。研究发现:中国港口地理学实现快速发展,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日趋多元化,航运企业与航运网络、绿色低碳港口等新视角开始发轫,逐渐成为港口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但中国港口地理学研究机构之间尚缺乏紧密的合作关系。最后,围绕港口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及国家战略需求,从完善港口地理学概念及基本范畴、扩展全球视野创新理论研究、立足微观视角强化机理探究、学科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面向国家战略强化政策与实践探索5个方面探讨中国港口地理学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地理学 学科发展 CITESPACE 中国
下载PDF
基于企业投资行为的中国沿海城市产业网络空间联系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娅风 郭建科 +1 位作者 董梦如 郭姝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4,共6页
采用2018年中国沿海城市企业跨区域投资数据建立城际产业投资网络,通过刻画产业网络的联系特性,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各产业网络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依据产业投资和城市出入度,将中国沿海城市划分为资本输出型、综合型和资本输入型... 采用2018年中国沿海城市企业跨区域投资数据建立城际产业投资网络,通过刻画产业网络的联系特性,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各产业网络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依据产业投资和城市出入度,将中国沿海城市划分为资本输出型、综合型和资本输入型三类。受基础设施和规模效益的影响,城市投资类型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聚特征,跨区投资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和热点城市。(2)各产业联系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也出现了跨区域的产业转移和集聚。一般传统产业倾向于在邻近区域进行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则倾向于跨区域投资。(3)长三角沿海城市群内部产业联系最为密切,形成的城市网络最为复杂,产业资本活跃程度高;珠三角沿海城市群内部产业联系次之;环渤海沿海城市群内部产业联系相对较弱。产业网络空间联系分化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投资行为 产业网络 资本流动 沿海城市
下载PDF
Spatial Structural Pattern and Vulnerability of China-Japan-Korea Shipping Network 被引量:16
18
作者 guo jianke WANG Shaobo +1 位作者 WANG Dandan LIU Tianbao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5期697-708,共12页
The economies of China-Japan-Korea(CJK) are complementary, with their proximity resulting in the three countries having a high degree of interdependence with respect to trade. Currently, trade among these countries re... The economies of China-Japan-Korea(CJK) are complementary, with their proximity resulting in the three countries having a high degree of interdependence with respect to trade. Currently, trade among these countries relies mainly on port-centered shipp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ipping network is integral for in-depth integration of CJK trad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centrality, spatial structure, and vulnerability of the CJK shipping network using the methods of complex network analysis, blocking flow theory, and interruption and deletion of hub ports.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CJK shipping network has a small average path length and clustering coefficient, and its degree distribution follows a power-law distribution, which make the network present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a Barabási-Albert scale-free. 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lti-center point of the CJK shipping network can alleviate traffic press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network shows a clear hierarchy in the port transportation system, with cargo transport relying mainly on the ‘hub port-hub port' connection. 3) The CJK shipping network is relatively stable. Compared with ports in Japan and Korea, the main hub ports in China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shipping network, in particular those ports of the central coastal region, including Shanghai, Ningbo, and Lianyung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分析方法 空间结构模式 航运 韩国 日本 中国 主枢纽港 弱性
下载PDF
多功能视角的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位序规模结构及耦合类型 被引量:17
19
作者 郭建科 吴陆陆 +1 位作者 李博 秦娅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50-1061,共12页
运用位序规模法则,以2001—2015年中国47个主要港口城市为研究样本,探讨多功能视角的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位序规模特征及其层级结构,以航运物流为基础功能划分其多功能发展的耦合类型。研究表明:①2001—2015年,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中制造业... 运用位序规模法则,以2001—2015年中国47个主要港口城市为研究样本,探讨多功能视角的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位序规模特征及其层级结构,以航运物流为基础功能划分其多功能发展的耦合类型。研究表明:①2001—2015年,沿海港口城市体系中制造业功能位序规模分布的无标度区出现双分形结构,层级分割特征显现,其余功能则为单分形;从长期演化看,仅航运物流功能位序规模分布由集中化向均衡化发展,商贸功能、制造业功能(无标度区一)、现代服务功能和人口集散功能则处于集中化态势。②沿海港口城市体系层级结构由金字塔结构逐步向纺锤状结构过渡,普遍形成了全国性枢纽、区域性枢纽、区域性副中心、区域性节点与地方性节点5个层级。③从多功能耦合类型看,港口城市传统功能普遍超前而高端服务功能滞后,城市类功能提升速度较慢且趋于平缓,表明中国沿海港口城市多功能发展仍处于低水平,产业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④从不同层级港口城市来看,区域性枢纽城市、区域性副中心城市各功能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区域性节点和地方性节点城市则仍处在工业和商贸等传统功能增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城市体系 位序规模分布 层级结构 耦合类型
下载PDF
Spatial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way on the Urban Scale:An Empirical Analysis from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5
20
作者 WANG Shaobo guo jianke +2 位作者 LUO Xiaolong LIU Junfeng GU Zongn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2期366-378,共13页
The emergence of rapid transit,primarily represented by high-speed railway(HSR),while reshaping the regional traffic patterns,leads to 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nd industry.This leads to eit... The emergence of rapid transit,primarily represented by high-speed railway(HSR),while reshaping the regional traffic patterns,leads to 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nd industry.This leads to either shrinkage or expansion of urban scale.However,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s of the urban scale has mostly concentrated on historical,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The influence of traffic factors is rarely mentioned in current research.Therefore,this study examines Northeast China,where the change in urban scale is most significant,to discuss the spatial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way on the urban scale.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erms of enriching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urban scale.The results included the following:1)The high-speed railway produced considerable space-time convergence effects,however,simultaneously aggravated the imbalance in traffic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The increase in accessibility presents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high-speed railway.Additionally,the high-speed railway has changed the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ities in the provinces,inter-regional and inter-provincial cooperation models gradually become popular.2)The change rate of accessibility and the urban scale present significant spatial coupling phenomena,with the change rate of the Harbin-Dalian trunk lines and its surroundings being more significant.3)There are predominantly four modes of the influence of high-speed railway on the urban scale,which make difference city present expansion or shrink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urban scale traffic ACCESSIBILITY SPATIAL coupling GWR model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