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亚和东亚热带夏季风强弱不同配置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顾元华 郭品文 +1 位作者 胡景高 郭栋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4,共10页
利用NOAA向外长波辐射(OLR)、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CN05.1降水资料,研究了南亚和东亚热带夏季风强度年际变化关系,及其强弱不同配置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亚和东亚热带夏季风强度变化之间存在同相和反相两种配置,定义的强... 利用NOAA向外长波辐射(OLR)、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CN05.1降水资料,研究了南亚和东亚热带夏季风强度年际变化关系,及其强弱不同配置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亚和东亚热带夏季风强度变化之间存在同相和反相两种配置,定义的强度同相和反相变化指数可以很好地表征该关系。同相变化模态可能与海温异常时的强El Nino(La Nina)影响有关,其反相变化模态受El Nino(La Nina)以及印度洋海盆一致模的影响,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位置东西偏移和强度变化也影响着不同配置的出现。两者不同配置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不同。当变化呈同相偏强时,夏季中国东部地区降水为“中间少南北多”的雨型。当变化呈反相,东亚热带夏季风偏强南亚夏季风偏弱时,夏季中国东部地区降水为“一致偏少”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热带夏季风 南亚夏季风 不同配置指数 中国夏季降水
下载PDF
不同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平均强度下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响应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福颖 郭品文 程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7-744,共8页
基于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CCSM3(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3)模式,对淡水扰动试验中不同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平均强度下,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CCSM3(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3)模式,对淡水扰动试验中不同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平均强度下,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年代际尺度上,中国区域地表气温和降水强度变化与AMOC强度变化的关系紧密,然而,不同平均强度下,中国气候的年代际响应特征不同。高平均强度下,中国区域地表气温升高,中国北部降水增多、南部降水减少;低平均强度下,则反之。不同平均强度下,中国区域年平均地表气温和降水EOF第一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高平均强度下,地表气温呈现中国全区域一致的分布型,降水呈现自北向南的“-+-”型的雨带分布;低平均强度下,地表气温呈现中国区域南北反相的偶极子分布型,降水呈现自北向南的“-+”型的雨带分布。与低平均强度相比,在高平均强度下,EOF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的年代际变化尺度均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 强度 中国气候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ENSO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品文 郎丽玲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3-472,共10页
根据1960—2011年Had ISST资料集中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基于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分析方法,发现中国夏季降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独立性特征,可以分为相对独立的11个雨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11个雨区夏季降水与E... 根据1960—2011年Had ISST资料集中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基于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分析方法,发现中国夏季降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独立性特征,可以分为相对独立的11个雨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11个雨区夏季降水与ENSO的相关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发现不同雨区的夏季降水与ENSO相关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尽相同,据此可分为3种类型:第1类为稳定不相关型,代表区为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地区、闽赣地区、环琼州海峡地区;第2类为稳定相关型,代表区为河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第3类为相关关系变化型,代表区为辽吉地区、黄淮地区、淮河流域以及两广地区。而在第3类相关关系变化型中,4个雨区夏季降水与ENSO相关关系的年代际突变时间也存在差异,两广地区的突变年份在1975年左右,辽吉地区和黄淮地区的突变年份在1980年左右,淮河流域的突变年份在1985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 相关关系 年代际变化 相关型
下载PDF
印度洋偶极子向海盆一致模转变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成因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品文 吴清传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2-572,共11页
利用3种百年时间尺度的海温资料,探讨了印度洋偶极子(India Ocean Dipole, IOD)向海盆一致模(Indian Ocean Basin, IOB)年际转变的年代际变化,结果发现1940-1970年几乎不存在这一转变现象,1970年以后该现象则十分显著。研究表明,IOD与E... 利用3种百年时间尺度的海温资料,探讨了印度洋偶极子(India Ocean Dipole, IOD)向海盆一致模(Indian Ocean Basin, IOB)年际转变的年代际变化,结果发现1940-1970年几乎不存在这一转变现象,1970年以后该现象则十分显著。研究表明,IOD与ENSO之间海气耦合作用的年代际变化是这一转变现象的主要原因,1940-1970年IOD与ENSO之间发生发展相互独立,而1970年以后联系密切。通过进一步对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揭示了其中主要的动力机理:1970年以前,热带印度洋上空形成的季风环流异常无法与热带太平洋的沃克环流异常进行耦合,IOD事件发生时无法与热带太平洋产生联系。反之,1970年以后,热带两大洋上空两个纬圈环流异常之间耦合作用强烈,正(负)IOD事件发生时,通过海气相互作用,促进El Nino(La Nina)发展,印度洋又会受到来自ENSO的正反馈作用。因此这种“齿轮式”耦合模型能一直持续到冬季和次年春季,热带印度洋上空持续受到东(西)风异常的影响和低层环流的引导,西印度洋有次表层暖水的流入(出),加上印度洋本身海盆尺度较小,西边的暖(冷)水区显著增大,东西海温异常差异迅速减小并向海盆一致变暖(冷)转变,导致了后期冬季、春季正(负)IOB事件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偶极子 印度洋海盆一致模 年际转变 年代际变化 ENSO
下载PDF
索马里急流与印度夏季降水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品文 吴冰菁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0-887,共8页
利用1958—2014年印度热带气象研究所的全印度降水量、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RA-55)及美国环境预报中心与国家大气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索马里急流(SoMali Jet,SMJ)与印度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 利用1958—2014年印度热带气象研究所的全印度降水量、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RA-55)及美国环境预报中心与国家大气预报中心(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索马里急流(SoMali Jet,SMJ)与印度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83年之前,SMJ与印度夏季降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跟以往的认识一致,但在1983年之后两者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减弱。研究进一步发现,在1983年之前,南印度洋及索马里沿岸有越赤道气流正异常,阿拉伯海、印度西北地区存在西南风正异常,异常强的SMJ对应着异常强的阿拉伯海西南季风,从而增加印度夏季的水汽输送,进而加强季风降水,且SMJ与南亚高压联系密切;但在1983年后,阿拉伯海北部及印度西北地区的西南风正异常减弱了,特别是在印度西海岸的西南风正异常显著减弱了,而且其与南亚高压的关系也显著减弱了,从而导致SMJ与印度夏季降水的正相关关系显著减弱。另外,在印度夏季降水与ENSO、SMJ相关关系减弱的同时,初步显示它与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的相关关系却有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马里急流 印度夏季降水 相关关系 减弱
下载PDF
Model evidence for climatic impact of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on China at the century scale 被引量:6
6
作者 CHENG Jun LIU ZhengYu +3 位作者 HE Feng guo pinwen CHEN ZhongXiao OTTO-BLIESNER Bett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0年第27期3215-3221,共7页
Based on transient simulation of the last deglaciation(significant global warming period)using a fully coupled model and sensitivity experiment,we show explicitly how the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THC)affects the clima... Based on transient simulation of the last deglaciation(significant global warming period)using a fully coupled model and sensitivity experiment,we show explicitly how the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THC)affects the climate of China,especially during periods of abrupt climate change.The simulated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climate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aleoclimate record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For example,the whole Chinese region warm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BФlling-AllerФd warming event(BA).When the magnitude of the THC was reduced in the sensitivity experiment during BA,warming of the Chinese region was greatly affected.Our work shows that in addition to orbital forcing and greenhouse gases,the THC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at the century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区 气候突变 温盐环流 耦合模型 敏感性试验 末次冰消期 证据 古气候记录
原文传递
Reconstructing changes in Atlantic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under two possible scenarios 被引量:1
7
作者 CHENG Jun guo pinwen +3 位作者 ZHANG FuYing LIU ZhengYu LIU LinWei QIU WenXia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258-269,共12页
Atlantic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THC)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Earth Climate System and identification of its change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is critica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tlantic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THC)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Earth Climate System and identification of its change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is critica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limatic impacts.Previous researches have been inconclusive,with the results varying depending on the approach used to measure THC.The results for the two established approaches for measurement of the phenomenon(direct observation and indirect reconstruction) are contradictive(weakening and non-weakening),and their credibility needs improving.Based on the tigh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C anomaly and "see-saw" intensiti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n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AT),we first diagnose their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in the model experiments,which is corresponding to its two possible scenarios,and then reconstruct the changes of THC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respectively with multiple observed datasets of SST and SAT.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C anomaly and SST/SAT "see-saw" intensities are well correlated in timescales longer than 10/40 years under scenarios of weakening/non-weakening respectively.Two kinds of reconstructions here a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and we propose that THC has undergone a 2-cycle oscillation with inter-decadal scale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ith a magnitude of about 1 Sv.The transformation times of decadal trend are around the mid-1910s,the 1940s,and the mid-1970s.This research further validates the main results of previous reconstructions,and points out that THC does not have a long-term weakening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20th Century reconstruction "see-saw" phenomenon SST SA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