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自动驾驶地铁客室人机工程仿真校核
1
作者 李鹏飞 郭庆龙 +2 位作者 张磊 郭佳佳 于世杰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69,共5页
为满足乘客乘坐全自动驾驶地铁客室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需求,结合人机工程仿真原理,构建基于人机工程仿真评价模型。通过对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的行为分析,将全自动驾驶地铁客室总体空间的布局划分为观光区、主功能区、入口区、过渡区和乘坐区... 为满足乘客乘坐全自动驾驶地铁客室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需求,结合人机工程仿真原理,构建基于人机工程仿真评价模型。通过对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的行为分析,将全自动驾驶地铁客室总体空间的布局划分为观光区、主功能区、入口区、过渡区和乘坐区;根据ISO 7250—3:2015的要求,建立了95百分位男性和5百分位女性虚拟人,对地铁客室空间区域布局进行人机工程符合性仿真校核。结果表明:全自动驾驶地铁客室总体空间布局符合乘客乘车行为,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为地铁客室设计研发提供一种有效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工程 地铁客室 仿真分析 全自动驾驶
下载PDF
灵芝孢子糖肽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冯鹏 费璇 +2 位作者 陈言 郭青龙 方伟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3-608,共6页
研究灵芝孢子糖肽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分别建立四氯化碳(CCl_(4))、乙醇致小鼠急性、慢性肝损伤,灌胃给予灵芝孢子糖肽65,130,260 mg/kg,测定小鼠肝指数,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ELISA法检测肝组织炎症因子白介素-6(... 研究灵芝孢子糖肽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分别建立四氯化碳(CCl_(4))、乙醇致小鼠急性、慢性肝损伤,灌胃给予灵芝孢子糖肽65,130,260 mg/kg,测定小鼠肝指数,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ELISA法检测肝组织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结果表明,灵芝孢子糖肽可显著降低急性、慢性肝损伤小鼠肝指数、血清AST和ALT含量。在CCl_(4)致慢性肝损伤模型中,灵芝孢子糖肽显著降低小鼠肝组织IL-6、TNF-α及iNOS的含量,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上述结果表明,灵芝孢子糖肽可以显著减轻小鼠急、慢性肝损伤,并且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糖肽 急性肝损伤 慢性肝损伤 四氯化碳 乙醇
下载PDF
醛酮还原酶AKR1C3介导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凯振 杨婉婉 +2 位作者 徐晟瑶 郭青龙 赵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2-360,共9页
为了探讨醛酮还原酶AKR1C3在乳腺癌阿霉素耐药中的作用,成功建立了阿霉素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DOX以及AKR1C3稳定过表达和敲低的乳腺癌细胞株。Western blot发现MCF-7/DOX细胞内AKR1C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株MCF-7细胞。CCK-8... 为了探讨醛酮还原酶AKR1C3在乳腺癌阿霉素耐药中的作用,成功建立了阿霉素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DOX以及AKR1C3稳定过表达和敲低的乳腺癌细胞株。Western blot发现MCF-7/DOX细胞内AKR1C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株MCF-7细胞。CCK-8细胞药物敏感实验和DAPI染色实验发现在AKR1C3高表达的细胞中,阿霉素的细胞毒性明显降低(IC50增加了6倍);集落形成实验也证实AKR1C3过表达细胞中,集落形成能力增高。进一步实验证实,AKR1C3介导的β-catenin入核增多是导致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的原因之一。应用β-catenin抑制剂XAV939,能够逆转AKR1C3诱导的阿霉素耐药。上述结果提示,AKR1C3可以作为逆转阿霉素耐药的潜在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酮还原酶 AKR1C3 Β-CATENIN 乳腺癌 阿霉素耐药
下载PDF
进口棉花残损鉴定方法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庆龙 王铭 +2 位作者 李俊美 郑丽莎 崔淑华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3-56,共4页
介绍进口棉花残损鉴定的具体方法。分析了棉花的残损类型、残损判定原则、鉴定实施细节和关键技术点,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阐述了残损鉴定的判定方法和数据计算。认为:进口棉花残损鉴定工作应该以棉纤维特点为基础,结合装卸、运输、储存... 介绍进口棉花残损鉴定的具体方法。分析了棉花的残损类型、残损判定原则、鉴定实施细节和关键技术点,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阐述了残损鉴定的判定方法和数据计算。认为:进口棉花残损鉴定工作应该以棉纤维特点为基础,结合装卸、运输、储存等具体情况进行判定和计算;尽快制定技术标准,有利于进口棉花残损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残损鉴定 残损率 估损率 水损棉 霉变棉 污染棉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中柱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规律
5
作者 钟紫蓝 郭庆龙 +2 位作者 郭佳希 张卜 赵密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59-164,共6页
为提高和改善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现有地铁车站结构通常采用钢管混凝土中柱,主要考虑混凝土中柱类型对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以两层三跨地铁车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土-地铁车站结构二维整体有限元模型,并基于... 为提高和改善地下结构抗震性能,现有地铁车站结构通常采用钢管混凝土中柱,主要考虑混凝土中柱类型对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以两层三跨地铁车站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建立土-地铁车站结构二维整体有限元模型,并基于合成人工地震动输入土-地铁车站结构整体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钢管混凝土中柱地铁车站地震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多遇地震动和设防地震动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地铁车站顶层中柱最大层间位移角相较于钢筋混凝土地铁车站分别降低了5%和1%,底层中柱最大层间位移角下降幅度仅为24%和8%;罕遇地震动作用下,钢管混凝土中柱使地铁车站顶层和底层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降低了9%和7%,钢管混凝土中柱底部在最大变形时刻承受的剪力增加了7%;极端地震作用下,地铁车站结构产生较大变形,钢筋混凝土中柱出现破坏时刻钢管混凝土中柱并未破坏,钢管混凝土中柱对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提升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地铁车站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土-地铁车站结构相互作用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CDV)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建东 王英华 +1 位作者 郭庆龙 管旭芳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1年第1期13-14,共2页
犬瘟热病毒(CDV)是一种重要的野生动物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易在易感宿主之间传播。最初被描述为家养狗的传染病,现在被认为是一种全球多宿主的病原体,在各种食肉动物中感染并导致大量死亡。该文回顾近年对野生动物CDV感染的研究,对... 犬瘟热病毒(CDV)是一种重要的野生动物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易在易感宿主之间传播。最初被描述为家养狗的传染病,现在被认为是一种全球多宿主的病原体,在各种食肉动物中感染并导致大量死亡。该文回顾近年对野生动物CDV感染的研究,对宿主特异性的和参与犬瘟热发病机制的细胞受体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 病毒特性 流行病学 病理检查 细胞受体 诊断和治疗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果蔬中胺苯吡菌酮残留量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庆龙 崔淑华 +2 位作者 王英华 张晓梅 张鸿伟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53-1058,共6页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分析蔬菜和水果中胺苯吡菌酮残留量。用乙腈提取样品中残留的胺苯吡菌酮,提取液经十八烷基硅胶键合相(C_(18))和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混合净化剂净化,使用UPLC-MS/MS电喷雾离子化、...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分析蔬菜和水果中胺苯吡菌酮残留量。用乙腈提取样品中残留的胺苯吡菌酮,提取液经十八烷基硅胶键合相(C_(18))和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混合净化剂净化,使用UPLC-MS/MS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胺苯吡菌酮在0.05~10μg/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3。在0.1~2000μg/kg范围内,对黄瓜、菠菜、苹果、葡萄和洋葱样品进行添加回收率实验,平均回收率为81.2%~104.3%,相对标准偏差为2.2%~16%,方法的定量限为55 ng/kg,检出限为5.5 ng/kg。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对蔬果中胺苯吡菌酮残留量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苯吡菌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蔬菜 水果 残留量
原文传递
Natural products against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ir targets 被引量:2
8
作者 XU Ying LIU JinBao +3 位作者 WU YingLi guo qinglong SUN HanDong CHEN guoQia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191-1201,共11页
Naturally occurring molecules derived from higher plants, animals, microorganisms and miner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novel therapeutic agents. The 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targe... Naturally occurring molecules derived from higher plants, animals, microorganisms and miner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novel therapeutic agents. The 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targets is of interest to elucidate the mode of action of these compounds, and it may be employed to set up target-based assays and allow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ies to guide medicinal chemistry efforts toward lead optimization. In recent years, plant-derived natural compounds possessing potential anti-tumor activities have been garnering much interest and efforts are underway to identify their molecular targets. Here, we attempt to summarize the discoveries of several natural compounds with activities against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such as adenanthin, oridonin, gambogic acid and wogonosid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ir targets, and their modes of 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products adenanth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target identific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