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与资源潜力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郭秋麟 米石云 +1 位作者 张倩 王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2-412,共11页
鉴于我国页岩油在类型划分、评价方法、评价参数标准和资源潜力预测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的现状,将页岩油划分为夹层页岩油、纯页岩油和原位转化页岩油三大类。根据这三大类页岩油明显不同的赋存与形成特征,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容积法、基于... 鉴于我国页岩油在类型划分、评价方法、评价参数标准和资源潜力预测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的现状,将页岩油划分为夹层页岩油、纯页岩油和原位转化页岩油三大类。根据这三大类页岩油明显不同的赋存与形成特征,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容积法、基于热解烃S1含量体积法、基于氢指数变化的生烃量法资源量计算方法模型,并确定各种方法模型的关键参数及参数下限标准,最后按照统一的参数标准评价了我国主要盆地页岩层系的三大类页岩油资源量。我国纯页岩油、夹层页岩油、原位转化页岩油地质资源量分别为145.4×10^(8), 95.1×10^(8),708.2×10^(8)t,可采资源量分别为9.4×10^(8),7.1×10^(8),460.3×10^(8)t。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页岩油资源丰富,是推动国内原油增产稳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标准 资源评价方法 资源潜力 夹层页岩油 纯页岩油 原位转化页岩油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油气勘探风险预测方法——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秋麟 任洪佳 +2 位作者 于京都 刘继丰 陈宁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有效预测油气勘探风险对优化油气勘探部署、提高钻探成功率及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油气勘探风险预测方法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油气勘探风险预测方法,论述了石油地质问题向概率预测模型的转化过程,构建了... 有效预测油气勘探风险对优化油气勘探部署、提高钻探成功率及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油气勘探风险预测方法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油气勘探风险预测方法,论述了石油地质问题向概率预测模型的转化过程,构建了AODE模型的算法和预测步骤。以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三工河组为例,开展了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定量评价,确定了供烃、储层、圈闭、盖层与保存4项主控地质参数,建立了由203口探井参数组成的数据集。五折交叉验证结果揭示:(1)4种贝叶斯网络(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树增强贝叶斯分类器、平均一阶依赖估计器和k阶依赖贝叶斯分类器)的训练集判别正确率均大于85%,说明训练集参数分类有效;(2)测试集判别正确率均大于82%,说明预测成功率高。平均一阶依赖估计器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准确率达到85.22%,因此采用该模型预测研究区油气勘探风险。结果揭示:平均一阶依赖估计器模型预测结果不仅在储量区内与勘探结果吻合度较高,而且在储量区外预测了3类油气资源分布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风险 风险预测 贝叶斯网络 三工河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建立及实践 被引量:51
3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14 位作者 张国生 陶士振 朱如凯 袁选俊 侯连华 董大忠 郭秋麟 宋岩 冉启全 吴松涛 白斌 王岚 王志平 杨正明 才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3,共12页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的一次理论飞跃。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年不懈攻关,通过构建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的一次理论飞跃。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年不懈攻关,通过构建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盆地"发展战略等学科内容,基本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体系框架。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页岩油和气、致密油和气等典型非常规油气工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引领推动了石油地质学科发展、行业标准制定、国家实验室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了我国致密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工业勘探开发。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科在未来油气资源综合利用、能源结构科学预判、复杂问题创新解决等方面,仍有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致密油气 海相页岩气 陆相页岩油 细粒沉积 纳米级孔喉 连续型油气聚集 “人工油气藏” 大型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盆地” “有序聚集”
下载PDF
三维油气输导体系网格建模与运聚模拟技术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秋麟 刘继丰 +6 位作者 陈宁生 吴晓智 任洪佳 卫延召 陈棡 龚德瑜 袁选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7-959,共13页
油气在输导体系中的运聚模拟一直是石油地质定量化研究中的难题。针对传统地质建模技术不能在三维空间中建立输导体相互联系的现状,采用混合维数网格建模思路,形成一种由体(地层)、面(断裂面和不整合面)、线和点构成的混合维数网格建模... 油气在输导体系中的运聚模拟一直是石油地质定量化研究中的难题。针对传统地质建模技术不能在三维空间中建立输导体相互联系的现状,采用混合维数网格建模思路,形成一种由体(地层)、面(断裂面和不整合面)、线和点构成的混合维数网格建模技术,为砂体、断面和不整合面几何形态的刻画、复杂构造区三维地质建模以及油气运聚模拟提供重要的研究手段,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导体系混合维数网格的三维油气运移路径追踪方法。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的应用实例显示,该技术能够有效刻画断层面、不整合面和砂体的输导作用,透视油气运移路径,模拟石油聚集、油藏调整及次生油藏的形成过程,揭示油气分布规律,指出古油藏附近和运移路径所覆盖的区域是油气分布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 输导体系 混合维数网格 运移路径 地质建模 网格生成 准噶尔盆地 陆西地区
下载PDF
改进的烃源岩生烃潜力模型及关键参数模板 被引量:17
5
作者 郭秋麟 米敬奎 +3 位作者 王建 李景坤 李永新 杨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1-669,共9页
岩石热解测试分析数据中最重要的参数——氢指数I H和原始氢指数I Ho是衡量烃源岩生烃潜力的重要指标。针对已有I Ho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模型,提高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符合率,并推导出碳恢复系数、原始有机碳含量、可转化碳含... 岩石热解测试分析数据中最重要的参数——氢指数I H和原始氢指数I Ho是衡量烃源岩生烃潜力的重要指标。针对已有I Ho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模型,提高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符合率,并推导出碳恢复系数、原始有机碳含量、可转化碳含量、可转化碳百分比、转化率、降解率、产烃率、原始有机质孔隙度等参数的定量模型。通过统计国内外7个盆地1249组岩石热解和TOC数据,拟合得出Ⅰ型、Ⅱa型、Ⅱb型和Ⅲ型4种有机质类型烃源岩I Ho模型的关键参数值,并建立4种类型烃源岩生烃潜力、碳恢复系数、转化率、降解率、产烃率、原始有机质孔隙度等参数随T max变化的模板,弥补了有效烃源岩定量研究手段的不足,有望促进油气资源评价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热解数据 生烃潜力 烃源岩评价 有机质孔隙度 干酪根转化 生烃动力学 页岩油气
下载PDF
页岩油资源评价方法、参数标准及典型评价实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秋麟 白雪峰 +5 位作者 何文军 范立勇 王建 姜文亚 柳庄小雪 陈宁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41,共15页
针对中国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指出夹层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容积法,纯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体积法。建立S_(1)与TOC拟合关系曲线和轻烃恢复系数与R_(o)关系曲线,求取原始S_(1)。确定纯页岩油资源评价的4个关键参... 针对中国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指出夹层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容积法,纯页岩油资源评价适宜采用小面元体积法。建立S_(1)与TOC拟合关系曲线和轻烃恢复系数与R_(o)关系曲线,求取原始S_(1)。确定纯页岩油资源评价的4个关键参数(S_(1)、TOC、R_(o)和页岩厚度)、夹层页岩油资源评价的3个关键参数(夹层累计厚度、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相应地制定参数下限标准。在统一评价方法和标准下,分别选取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油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作为典型评价实例。评价结果揭示,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纯页岩油资源量为52.23×10^(8)t,其中,轻质油(Ro>1.2%)为11.18×10^(8)t;延长组长7_(3)亚段页岩油资源量为66.80×10^(8)t,其中,夹层页岩油资源量为27.73×10^(8)t,纯页岩油资源量为39.07×10^(8)t;芦草沟组页岩油资源量为15.62×10^(8)t,其中,夹层页岩油资源量为11.99×10^(8)t,纯页岩油资源量为3.63×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资源评价 参数标准 轻烃恢复系数 青山口组 延长组 芦草沟组
下载PDF
页岩油原地量和可动油量评价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郭秋麟 王建 +3 位作者 陈晓明 陈宁生 吴晓智 柳庄小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1-1463,共13页
页岩总油含量(TOY)和可动油含量(MOY)的计算是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的核心技术。根据对两次热解样品总有机碳含量(TOC)非均质性的认识,提出了一种基于两次热解数据来评价样品TOC含量非均质性的方法及一种校正吸附油含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 页岩总油含量(TOY)和可动油含量(MOY)的计算是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的核心技术。根据对两次热解样品总有机碳含量(TOC)非均质性的认识,提出了一种基于两次热解数据来评价样品TOC含量非均质性的方法及一种校正吸附油含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江汉盆地29个潜江组页岩样品和渤海湾盆地32个沙河街组页岩样品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TOC含量偏差平均值分别达到0.16%和0.34%,说明两组样品都存在一定的非均质性;(2)校正前、后吸附油含量的差值分别为0.85 mg/g和0.84 mg/g,说明进行等价TOC校正可以使吸附油含量、总油含量和可动油含量的计算结果更准确。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页岩油密度及地层体积系数计算蒸发烃损失量的方法。采用以上新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油层组(长7油层组)页岩油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吸附油含量占总油含量的63%,可动油含量占总油含量的37%,总油含量是游离烃量(S1)的3.5倍,蒸发烃损失量约占总烃含量的9%,占S1含量的29%;(2)长7油层组页岩油原地量为111.2×10;t,可动油量为40.1×10;t,说明长7油层组页岩油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总油含量 可动油含量 页岩油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盆地模拟关键技术之油气运聚模拟技术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郭秋麟 陈宁生 +2 位作者 柳庄小雪 刘继丰 于京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6-857,共12页
在总结盆地模拟传统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指出新的应用领域及面临的技术难题,重点论述3种油气运聚模拟技术的现状和进展。(1)流线模拟技术。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演化而来,该技术是一种快速模拟技术,适用于构造油气藏的模拟,但不能有效模... 在总结盆地模拟传统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指出新的应用领域及面临的技术难题,重点论述3种油气运聚模拟技术的现状和进展。(1)流线模拟技术。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演化而来,该技术是一种快速模拟技术,适用于构造油气藏的模拟,但不能有效模拟岩性地层油气藏。通过建立简化的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对三维圈闭空间和储层物性的描述,解决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模拟难题,实现了流线模拟技术的跨跃。(2)侵入逾渗模拟技术。该技术已经比较实用,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断面、不整合面等输导体系的刻画还不够细化,无法对断面、不整合面单独赋参数。三维输导体系网格建模方法和基于输导体系网格系统的三维油气追踪技术,能够有效地透视油气运移路径,模拟油气聚集、油藏调整和次生油藏的生成过程,使该技术得到较大发展。(3)三维达西流模拟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理论上最先进的技术,但地质参数很难达到其数值模型的精度要求。因此,改进地质网格模型,精确刻画地质参数,是三维达西流模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顺层柱状PEBI(Perpendicular Bisection)网格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变网格条件下的渗流方程,引入矢量渗透率,能够较好地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渗流问题,使模拟技术得到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运聚模拟 流线模拟 侵入逾渗 达西流 地质建模
下载PDF
川东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任洪佳 郭秋麟 +4 位作者 周刚 吴晓智 谢红兵 郑曼 孟靖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9,共9页
通过钻井、野外露头等资料,综合分析川东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特征,揭示陡山沱组和筇竹寺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型为主,TOC平均值分别为1.38%和1.29%,Ro平均值分别为2.5%和2.22%,均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以池7井的热演化指标作为刻度... 通过钻井、野外露头等资料,综合分析川东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烃源岩特征,揭示陡山沱组和筇竹寺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I型为主,TOC平均值分别为1.38%和1.29%,Ro平均值分别为2.5%和2.22%,均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以池7井的热演化指标作为刻度,确定Baker-Ro模型适合于Ro史模拟。通过实验测试及对比研究,修正产烃率和有机碳恢复系数等关键参数,确定川东地区天然气运聚系数为0.4%。以此为基础,开展盆地模拟,得到:(1)川东盐下烃源岩生气量为192.54×1012m^3,天然气资源量为7701×108m^3;(2)开江—宣汉古隆起南部的大天池—双家坝—明月峡构造带及川东东部的方斗山—大池干构造带为油气的重要指向区,构造带盐下的寒武系龙王庙组和震旦系灯影组储层为有利的勘探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陡山沱组 筇竹寺组 烃源岩 盆地模拟 川东地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油气运移路径模拟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秋麟 吴晓智 +3 位作者 卫延召 柳庄小雪 刘继丰 陈宁生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5,共9页
2019年在准噶尔盆地钻探的前哨2探井取得重大突破,预示着盆地腹部侏罗系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腹部发育远源和次生油气藏,源与储之间距离大,油气运移路径决定了油气藏的分布。基于研究区侏罗系油气主要沿断裂垂向运移、沿砂体侧向运移的... 2019年在准噶尔盆地钻探的前哨2探井取得重大突破,预示着盆地腹部侏罗系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腹部发育远源和次生油气藏,源与储之间距离大,油气运移路径决定了油气藏的分布。基于研究区侏罗系油气主要沿断裂垂向运移、沿砂体侧向运移的特点,制定了以三维地质建模、参数研究和模拟计算为核心的研究思路,提出了断面网格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和考虑断裂因素的三维侵入逾渗模型及原油含蜡量定量模型,构建了侏罗系三维地质体,包括54844个体网格、12370个面网格及相应的地质参数。模拟得出:运移路径与油气藏分布相关性较好,原油含蜡量与实测值接近,模拟的运移路径与勘探结果一致,原油含蜡量定量模型是有效的。在综合考虑油气运移路径、含油气饱和度和沉积相分布等因素后,确定5个有利区,分别为成1井区、石东1井西区、滴西2井区、董1井北区和盆6井北区。该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潜在勘探目标分布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路径 运移与聚集模拟 三维地质建模 侵入逾渗 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高陡构造形成机制与天然气聚集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晓智 周刚 +3 位作者 何登发 王小娟 郭秋麟 郑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00-1113,共14页
川东地区属高陡构造发育区,伴随四川盆地经历了华南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第四纪3大伸展聚敛构造旋回;具有明显的顺层挤压滑脱与垂向分层特点.围绕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下三叠统膏泥岩滑脱层可划分为上、中、下3套... 川东地区属高陡构造发育区,伴随四川盆地经历了华南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第四纪3大伸展聚敛构造旋回;具有明显的顺层挤压滑脱与垂向分层特点.围绕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下三叠统膏泥岩滑脱层可划分为上、中、下3套构造层;在各滑脱层之下,围绕各自所发育的有效烃源岩层,形成各自独立的含油气系统.川东高陡构造主要为印支期形成,燕山期发展,喜马拉雅期改造定型,其构造变形机制总体表现为"断层转折、楔入反冲与双重构造"模式特征.下构造层沿下寒武统滑脱层,形成叠瓦构造、双重构造和楔入反冲构造;中构造层沿下志留统滑脱层,形成断层转折褶皱、对冲构造和反冲构造;上构造层沿下三叠统滑脱层,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对冲构造和反冲构造.区内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集中于中构造层,具有下构造层继承性低隆起构造高部位的寒武系—震旦系白云岩与礁滩发育区聚集,中部构造层沿不整合面的潜伏构造围斜部石炭系白云岩与志留系砂体发育区聚集,中部构造层的潜伏构造背斜与向斜区二叠系与下三叠统礁滩与白云岩发育区聚集成藏特点,对应其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形成机制 构造演化 天然气聚集 川东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丹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牛红星 郭秋林 +3 位作者 卢向峰 孔宪玮 刘伟 卜艳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16,共5页
为了调查丹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资源现状,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对该公园鸟类的种类、数量、栖息地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共记录鸟类18目50科99属160种,其中留鸟72种,冬候鸟42种,夏候鸟27种,旅鸟19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3种,国家II级... 为了调查丹河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资源现状,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对该公园鸟类的种类、数量、栖息地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共记录鸟类18目50科99属160种,其中留鸟72种,冬候鸟42种,夏候鸟27种,旅鸟19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3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27种,中国特有种3种,优势鸟种21种.冬季鸟类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春季与秋季的鸟类群落相似性最高,夏季与冬季的鸟类群落相似性最低.在4种生境中,湿地水域鸟类的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湿地水域与沟谷灌丛的鸟类群落相似性最高,村庄农田与水库鸟类群落相似性最低.生境选择相似或同科鸟类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河 湿地公园 鸟类多样性 鸟类群落 优势度 均匀度
下载PDF
中国不同类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度统计特征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蔚 刘成林 +5 位作者 吴晓智 郑民 郭秋麟 张道勇 陈晓明 黎彬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18-1527,共10页
油气资源丰度是油气资源评价的一项关键参数,取准资源丰度对于客观评价资源潜力十分重要。本文立足于类比刻度区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建立资源丰度预测模型的思路并开展研究;统计表明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常规油气资源普遍为中低丰度,并以... 油气资源丰度是油气资源评价的一项关键参数,取准资源丰度对于客观评价资源潜力十分重要。本文立足于类比刻度区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建立资源丰度预测模型的思路并开展研究;统计表明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常规油气资源普遍为中低丰度,并以特低丰度和低丰度资源为主,仅局部优越区块为高丰度。据此筛选刻度区数据,并按照裂谷、克拉通、前陆3种基本盆地类型分析常规油气资源丰度与相关地质参数的关系。不同类型盆地的油气资源丰度均与烃源岩生烃强度、圈闭面积系数、区域不整合次数3项主控地质参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不同类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度与3项主控地质参数之间关系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拟合的单参数地质模型能够较好描述3项主控地质参数单独与不同类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度的定量关系。由此建立了基于烃源岩生烃强度、圈闭面积系数、区域不整合次数3项主控地质参数的油气资源丰度预测模型,能够快速、准确求取不同类型盆地的常规油气资源丰度。预测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为理想,具有易操作、易推广的优点,实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丰度 资源评价 地质参数 预测模型 回归分析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risk and subterranea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 被引量:10
14
作者 Xie Hongbing guo qiulin +4 位作者 Li Feng Li Jianzhong Wu Na Hu Suyun Liang Ku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7-23,共7页
Investig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 and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of its undiscovered resource is significant for reducing exploration risk and improving exploration bene... Investig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 and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geographic location of its undiscovered resource is significant for reducing exploration risk and improving exploration benefit.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il resource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It consists of prediction of risk probability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simulation of hydrocarbon abundance. Exploration risk probability is predicted by multivariate statistics,fuzzy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A spatial attribute database for sample wells was set up and the Mahalanobis distance and Fuzzy value of given samples were obtained.Then,the Bayesian formula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hydrocarbon-bearing probability at the area of exploration wells.Finally,a hydrocarbon probability template is formed and used to forecast the probability of the unknown area. The hydrocarbon abundance is simulated based on Fourier integrals,frequency spectrum synthesis and fractal theory.Firstly,the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 is used to transform the known hydrocarbon abundance from the spatial domain to the frequency domain,then,frequency spectrum synthesis is used to produce the fractal frequency spectrum,and FFT is applied to get the phase information of hydrocarbon-bearing probability.Finally,the frequency spectrum simulation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enewed hydrocarbon abundance in the play. This method is used to predict the abundance and possible locations of the undiscovered petroleum accumulations in the Nanpu Sag of the Bohai Bay Basin,China.The prediction results for the well-explored onshore area of the northern Nanpu Sag agree well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s.For the less-explored offshore areas in the southern Nanpu Sag,the prediction results suggest high hydrocarbon abundance in Nanpu-1 and Nanpu-2,providing a useful guiding for future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arbon resources ABUNDANCE risk forecast Nanpu sag frequency spectrum simulation fractal theory
下载PDF
Mesh model building and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simulation of 3D hydrocarbon carrier system
15
作者 guo qiulin LIU Jifeng +6 位作者 CHEN Ningsheng WU Xiaozhi REN Hongjia WEI Yanzhao CHEN Gang GONG Deyu YUAN Xuanju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6期1009-1022,共14页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simulation of oil and gas in carrier systems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subject in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f petroleum geology.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tradit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simulation of oil and gas in carrier systems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subject in the quantitative study of petroleum geology.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tradit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technology can not establish the interrelation of carriers in three dimensional space, we have proposed a hybrid-dimensional mesh modeling technology consisting of body(stratum), surfaces(faults and unconformities), lines and points, whi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search method for the description of geometry of sand bodies, faults and unconformities, the 3 D geological modeling of complex tectonic areas, and the simulation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Furthermore, we have advanced a 3 D hydrocarbon migration pathway tracking method based on the hybrid-dimensional mesh of the carrier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western Luliang Uplift of Junggar Basin shows that the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 the transport effect of fault planes, unconformities and sand bodies, indicate 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pathways, simulate the process of oil accumulation, reservoir adjustment and secondary reservoir formation, predict 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t is foun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that the areas around the paleo-oil reservoir and covered by migration pathways are favorable sites for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and 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CARRIER SYSTEM hybrid-dimensional MESH MIGRATION pathway geological modeling MESH generation JUNGGAR Basin western Luliang UPLIFT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iques in Basin Integrated Modeling
16
作者 Shi Guangren guo qiulin Mi Shiyun and Li Aimei(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on & Development, CNPC) 《China Oil & Gas》 CAS 1998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BASIN MODELING Technique. Oil/gas MIGRATION INTEGRATED EVALUATION
下载PDF
Assessment on Tight Oil Resources in Fuyu Oil Layer in the Sanzhao Sag and Relevant Parameters
17
作者 ZHENG Man WANG Shejiao +3 位作者 guo qiulin WANG Rui XIE Hongbin WANG Shaoy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A01期226-229,共4页
The oil reservoir formed by Quan3 and Quan4 tight sandstones, also called Fuyu oil layer, in the Sanzhao sag, northem Songliao Basin, contains "sub-source" tight oil, which sourced from the overlying Qingl lacustrin... The oil reservoir formed by Quan3 and Quan4 tight sandstones, also called Fuyu oil layer, in the Sanzhao sag, northem Songliao Basin, contains "sub-source" tight oil, which sourced from the overlying Qingl lacustrine mudstone that acts as the caprock of the Fuyu oil layer, with the Quan3 and Quan4 tight sand bodies of fluvial- shoal water delta sedimentary system as reservoir bed, constituting a "upper source and lower reservoir" type source-reservoir-caprock assemblage. By far, about 5.38× 10^8t conventional oil in place has been proved in the Fuyu oil layer, and good exploration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展开更多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及实践 被引量:8
18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17 位作者 张国生 朱如凯 陶士振 袁选俊 侯连华 董大忠 郭秋麟 宋岩 冉启全 邱振 吴松涛 马锋 白斌 王岚 熊波 潘松圻 刘翰林 王小妮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76-2397,共22页
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油气工业从常规到非常规,进源找油,是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发展和科学研究持续推进的必然趋势.研究团队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余年不懈攻关,构建了非常规细粒沉积学、非常规... 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油气工业从常规到非常规,进源找油,是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发展和科学研究持续推进的必然趋势.研究团队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余年不懈攻关,构建了非常规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和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富集”发展战略等学科内容,集成了非常规油气关键实验技术、勘探评价技术、开发工程技术和常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体系框架.从常规油气的“源控论”到非常规油气的“源储共生系统”,深刻认识到源岩层系及与其大面积紧密接触的致密储集层系中可以聚集巨量工业油气资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推动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科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国家标准制定、国家实验室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了我国致密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工业勘探开发,截至2022年底,中国非常规油气产量超过1×10^(8)t油当量,约占油气总产量28%,其中非常规气约占天然气总量的41%,非常规油约占石油总量的17%.油气不可再生,但非常规油气革命可延长油气工业的生命,持续强化理论、技术和管理“三个创新”的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地下原位加热低熟页岩转化油气、地下原位加热富油煤岩转化油气和地下原位压裂脆性页岩层系产出油气“三个地下革命”的颠覆创新,不断推动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超级能源盆地化石能源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塑造碳中和下中国式超级能源盆地“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模式,非常规油气革命支撑油气工业可持续发展,力推实现中国“能源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学 源岩油气 源岩层系油气 细粒沉积 微纳米级孔喉 连续型油气聚集 “人工油气藏” 进源找油 页岩革命 煤岩革命 源内化学转化 超级能源盆地.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下古生界油气系统模拟及资源分布预测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秋麟 黄少英 +3 位作者 卢玉红 王建 吴晓智 陈宁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9-1471,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深层断溶体油气藏的重大发现揭示了下古生界油气系统资源潜力巨大,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通过分析下古生界玉尔吐斯组—奥陶系油气系统的特征,构建了104条断裂输导体系的断面模型,融合了断溶带、地震属性、沉积...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深层断溶体油气藏的重大发现揭示了下古生界油气系统资源潜力巨大,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通过分析下古生界玉尔吐斯组—奥陶系油气系统的特征,构建了104条断裂输导体系的断面模型,融合了断溶带、地震属性、沉积相和油气藏的多源数据并形成奥陶系储层定量评价值,建立了玉尔吐斯组—奥陶系油气系统三维地质模型,采用基于输导体系约束的三维侵入逾渗技术模拟了油气从玉尔吐斯组到奥陶系的运移与聚集,从而预测了奥陶系油气资源分布。模拟和预测结果揭示:(1)在已知区,模拟的油气聚集区与储量区分布面积符合率高于80%,证实模拟结果可信度较高;(2)在未发现区,预测的油气聚集区约为已发现储量区面积的50%,揭示还有较大资源潜力;(3)在预测区,平均含油气饱和度比储量区低,且聚集区分布面积较零散,连片聚集区相对较少,说明资源经济性相对较差;(4)资源分布有利区包括顺南3井和顺北4井附近、满深8井东北侧、古隆2井西北侧等地区的断溶体和塔中凸起西南侧、塔北隆起西北侧的岩溶带。研究成果可以为奥陶系油气成藏机制的认识和目标优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系统模拟 资源分布预测 储层条件评价 断溶体 奥陶系 玉尔吐斯组 塔里木盆地
原文传递
基于成因法评价油气资源:全油气系统理论和新一代盆地模拟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承造 庞雄奇 +7 位作者 郭秋麟 陈掌星 王飞宇 刘国勇 高永进 施砍园 姜福杰 姜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99-1416,共18页
以盆地模拟为核心内容的成因法在勘探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的盆地模拟理论研究走在世界前列,但应用软件研发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市场上的39种盆地模拟应用软件或算法中有75%来自国外公司,而国际市场上流行的盆地模拟软件,100%... 以盆地模拟为核心内容的成因法在勘探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的盆地模拟理论研究走在世界前列,但应用软件研发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市场上的39种盆地模拟应用软件或算法中有75%来自国外公司,而国际市场上流行的盆地模拟软件,100%出自国外公司。盆地模拟研究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早前普遍应用的经典油气系统理论不能有效适用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采用全油气系统理论可以应对当前挑战:首先,基于全油气理论阐述了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联合共存的基本特征、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为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预测评价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其次,通过建立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藏的联合成因模式,确立了生烃总量与油气资源量之间的物质平衡关系,研发了常规油气、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3类资源的预测评价关键技术;然后,建立了全油气系统生烃总量等与其演化产物之间的5组物质平衡方程,分析了原始烃量比率、运聚系数、可动烃比率、采收率等关键地质参数,提出了研发3类12项盆地模拟关键技术。基于全油气系统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新一代盆地模拟系统,有望实现油气资源评价定量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使油气资源总量提高5~8倍,预测评价资源的深度增大3倍以上,预测评价资源结果的可靠性大幅提升,并解决目前面临的卡脖子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油气系统 盆地模拟 成因法 油气资源评价 油气动力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