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模式对栝楼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筋燕 何晓兰 +6 位作者 邵明灿 万云龙 郭万君 施苏配 杨中海 潘明如 郭书巧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0-931,共12页
【目的】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栝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探索合理有效的栝楼连作障碍消减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连作(对照)、连作—翻耕—种植新苗和栝楼—水稻轮作3种种植模式,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栝... 【目的】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栝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探索合理有效的栝楼连作障碍消减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连作(对照)、连作—翻耕—种植新苗和栝楼—水稻轮作3种种植模式,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栝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对比其差异,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明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栝楼—水稻轮作和连作—翻耕—种植新苗2种模式下,栝楼根际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下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连作—翻耕—种植新苗模式能显著增加栝楼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但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栝楼主要致病相关真菌属[壳多孢菌属(Stagonosporopsis)和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的相对丰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栝楼—水稻轮作模式可显著降低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降低壳多孢菌属和炭疽菌属等有害真菌属相对丰度。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能显著影响栝楼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物种分布。【结论】栝楼—水稻轮作能提高土壤质量,降低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降低有害真菌属相对丰度,该种植模式对栝楼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优于连作—翻耕—种植新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轮作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连作障碍
下载PDF
创造“新农人”:三农网红的媒介形象生产实践
2
作者 郭婉君 于春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4,共10页
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自媒体的兴起为乡村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三农网红”发展值得关注。聚焦当下,三农网红媒介形象从早期极具争议的“草根”发展成为当前自带光环的“新农人”,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乡村文化与现代媒介技术的融合,... 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自媒体的兴起为乡村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三农网红”发展值得关注。聚焦当下,三农网红媒介形象从早期极具争议的“草根”发展成为当前自带光环的“新农人”,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乡村文化与现代媒介技术的融合,而且体现了社会结构和话语机制的深层影响。三农网红形象的塑造深受主流媒体“后乡土叙事”的影响,这种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公众对乡村生活的特定认知;乡村青年通过集体行动抵抗污名化,构建了具有民间基础的亚文化群体,为“新农人”形象的崛起提供了文化土壤。从话语机制的视角看,消费话语中的三农网红被视为缓解现代焦虑的“疗愈师”,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逃离都市喧嚣、回归自然乡村的叙事;官方话语则将三农网红塑造成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通过政策支持和媒体宣传,赋予他们三农合伙人的身份;在商业话语下,MCN组织通过培养“助农主播”,将三农网红转化成具有商业价值的媒介产品。三农网红“新农人”的媒介形象不仅是个体自主参与媒介实践的结果,也是多方话语权博弈的产物,是一个涉及技术、资本、文化和权力等多方面互动的复杂社会文化现象,反映着数字时代传播权力的再分配和乡村振兴中个体价值的新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网红 新农人 媒介形象 话语机制
下载PDF
住院患者情绪问题评估的护患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余建英 董再全 +8 位作者 罗珊霞 刘阳 王建 黄明金 陈靓 郭万军 陈然 王瑜 张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3期210-213,共4页
调查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与护理人员对患者情绪问题评估的一致性,并找出相关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随机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天的10个科室全部住院患者及其主管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和... 调查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与护理人员对患者情绪问题评估的一致性,并找出相关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随机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天的10个科室全部住院患者及其主管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和护理人员的社会人口学资料,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筛查量表(GAD-7),15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15),健康焦虑量表(Whiteley-7),以及护理人员对患者情绪问题的判定。结果对比患者的量表自评结果和其主管护士对患者情绪问题的判定,护士正确识别出了52. 5%存在严重情绪问题的患者和62. 09%不存在情绪问题的患者。护士对患者情绪状态判断的总体正确率为56. 96%,护患一致性低(κ=0. 144)。结论针对住院患者的情绪问题,护理人员判定结果和患者自评情绪量表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护患一致性低。暂未发现与此种差异相关的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抑郁 护理人员 患者 情绪问题
下载PDF
Functional polymorphism of CYP2E1 gene and alcohol use disorders in a Tibetan population
4
作者 guo wan-jun Gong-ga-lan-zi +13 位作者 Ou-zhu-luo-bu MA Xiao-hong WANG Ying-cheng PU Zhen WEI Geng JI Yu-lin WANG Zheng YAN Cheng-yin Ba-sang-zhuo-ma SHI Xiao-ming LIU Xie-he David A Collier David Ball LI Tao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4-292,共9页
关键词 CYP2E1基因 功能多样性 西藏 人口调查 酒精
下载PDF
慢性唇炎中医理论溯源及临床经验采撷 被引量:22
5
作者 吴闽枫 郭婉军 +1 位作者 郭冬婕 李福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7-189,共3页
慢性唇炎,中医称之"唇风",以唇部的皲裂、脱屑或伴渗出、糜烂为临床表现。由于此病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且在治疗上仍未有理想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特色及优势。文章旨在通过追根溯源、归纳总结中医古籍及流派各家... 慢性唇炎,中医称之"唇风",以唇部的皲裂、脱屑或伴渗出、糜烂为临床表现。由于此病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且在治疗上仍未有理想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特色及优势。文章旨在通过追根溯源、归纳总结中医古籍及流派各家对"唇风"病的认识,结合中医经典理论,深入探析该病的发病诱因、过程及影响因素,讨论古今医家及学者的临床诊疗经验,结合笔者的自身临床实践所感所悟,提出见解,为后学者临床诊治开拓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唇炎 中医理论 临床治疗经验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概况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婉军 李福伦 +1 位作者 周洁 茅伟安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8年第11期783-786,共4页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一定优势,临床疗效观察多有报道。本文综述中药方剂联合西药治疗、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自血疗法联合西药治疗、穴位注射疗法以及中药熏浴法联合西药治疗等的临床疗效评价。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
原文传递
清肺祛脂方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婉军 郭冬婕 +3 位作者 明知民 徐凝 李斌 李福伦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8年第7期470-474,共5页
目的观察清肺祛脂方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将门诊收治的6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口服清肺祛脂方(每次20 ml,一日2次),并外用夫西地酸乳膏(一日2次);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 目的观察清肺祛脂方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将门诊收治的6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口服清肺祛脂方(每次20 ml,一日2次),并外用夫西地酸乳膏(一日2次);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每次1.0 g,一日3次),并外用夫西地酸乳膏(一日2次)。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第2周、4周、6周时患者的丘疹、脓疱、非炎性皮损个数;运用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记录治疗前、治疗第4周时皮损血流流速,经处理得出衬比值,定量评价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第4周、6周时,丘疹、脓疱、非炎性皮损数目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第4周时丘疹、脓疱,以及治疗第6周时丘疹、脓疱、非炎性皮损数目更少(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4周时衬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与用药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清肺祛脂方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寻常痤疮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在客观、定量评价痤疮疗效方面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祛脂方 夫西地酸乳膏 寻常痤疮 激光散斑
原文传递
“病位在肝/其邪在湿”论治扁平苔藓的中西医结合理论认识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圣杰 徐明圆 +2 位作者 郭冬婕 郭婉军 李福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73-1576,共4页
扁平苔藓(LP)是皮肤科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之一,目前对本病的机制认识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对于本病暂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中医学对LP的认识有着独到的见解,病邪以湿邪为主,日久化热蕴毒而成。笔者从中西医不同角度论证LP的病位在肝,病邪... 扁平苔藓(LP)是皮肤科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之一,目前对本病的机制认识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对于本病暂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中医学对LP的认识有着独到的见解,病邪以湿邪为主,日久化热蕴毒而成。笔者从中西医不同角度论证LP的病位在肝,病邪多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苔藓 从肝论治 湿邪 论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