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状态Markov模型对男性血尿酸水平变化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云锋 文静 +3 位作者 杨昆 陶丽新 郭秀花 杨兴华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62-367,共6页
目的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升高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与男性睾酮素下降、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性功能紊乱有关。本研究将分析男性SUA水平各状态间转移规律,为男性SUA水平的预测及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防... 目的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升高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与男性睾酮素下降、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性功能紊乱有关。本研究将分析男性SUA水平各状态间转移规律,为男性SUA水平的预测及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北京小汤山医院2012~2016年的男性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物化学指标测量,将SUA水平根据420μmol/L和540μmol/L两个切点分为3个等级,分别命名为SUA正常(<420μmol/L)、HUA1(420μmol/L≤SUA<540μmol/L)、HUA2(SUA≥540μmol/L),运用R软件中的"msm"包对SUA多状态间的转移建立多状态Markov模型。结果本研究基线共纳入7 730人,平均年龄为(44.73±13.53)岁,随访时间中位数3年。1年内,SUA正常状态者中有9.2%进展为HUA,其中平均有8.7%进展为HUA1状态,0.5%进展为HUA2状态;HUA1状态者中平均有25.5%缓解到SUA正常状态,4.5%进展到HUA2状态。较高的教育程度[HR=1.12,95%CI(1.03,1.22)]、饮酒[HR=1.13,95%CI(1.03,1.24)]、超重肥胖[HR=1.24,95%CI(1.15,1.33)]、高血压[HR=1.22,95%CI(1.11,1.36)]、血脂异常[HR=1.33,95%CI(1.21,1.47)]均是SUA正常状态进展到HUA1的危险因素;肉食为主的饮食模式[HR=0.88,95%CI(0.80,0.97)]不利于HUA1状态缓解到SUA正常状态;血脂异常[HR=1.34,95%CI(1.07,1.68)]同时还是HUA进展恶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状态Markov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血尿酸水平各状态间的转移过程;限制饮酒,均衡饮食,控制体重、血压、血脂有利于降低HUA的发病率和增加HUA的好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高尿酸血症 MARKOV模型 转移概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数据与健康北京 被引量:1
2
作者 陶丽新 霍达 郭秀花 《首都公共卫生》 2020年第6期283-285,共3页
信息技术与当今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被誉为“21世纪的金矿”。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利用大数据实现“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1]。依据“健... 信息技术与当今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被誉为“21世纪的金矿”。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利用大数据实现“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1]。依据“健康中国2030”,北京市制定了《“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明确构建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健康医疗信息协同与大数据应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健康 医疗 应用
下载PDF
红医社的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尝试
3
作者 刘娜 郭秀华 马晓良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期59-60,共2页
红医社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视域,建设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尝试。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传统文化素养... 红医社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视域,建设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尝试。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传统文化素养,最终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医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学生党支部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郭秀花 林华 +3 位作者 彭淑 崔洪恩 阎文静 孙妍萍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69例AE患者,其中53例接受常规抗癫痫治疗和免疫治疗,16例仅接受常规抗癫痫治疗。治疗出院后随访6个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E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9例患者中,51例(73....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69例AE患者,其中53例接受常规抗癫痫治疗和免疫治疗,16例仅接受常规抗癫痫治疗。治疗出院后随访6个月,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E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69例患者中,51例(73.91%)预后良好,18例(26.09%)预后不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意识障碍、免疫治疗、发病至接受免疫治疗时间是AE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意识障碍、免疫治疗及发病至接受免疫治疗时间是AE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预后 影响因素 意识障碍 免疫治疗
下载PDF
(WC+SiC_(w))/Cu-Al_(2)O_(3)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焕然 国秀花 +3 位作者 宋克兴 苏娟华 李韶林 冯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2,共10页
目的研究相同载流条件下纳米Al_(2)O_(3)颗粒、微米WC颗粒和SiC晶须对(WC+SiC_(w))/Cu-Al_(2)O_(3)复合材料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粉末冶金法和内氧化法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WC+SiC_(w))/Cu-Al_(2)O_(3)复合材料,并利用HST-... 目的研究相同载流条件下纳米Al_(2)O_(3)颗粒、微米WC颗粒和SiC晶须对(WC+SiC_(w))/Cu-Al_(2)O_(3)复合材料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粉末冶金法和内氧化法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WC+SiC_(w))/Cu-Al_(2)O_(3)复合材料,并利用HST-100高速载流摩擦试验机进行载流摩擦磨损性能测试。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载流摩擦磨损表面形貌。研究不同的增强相对(WC+SiC_(w))/Cu-Al_(2)O_(3)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分析其磨损机理。采用AUTOGRAPH AG-I 250 kN拉伸设备对试样进行拉伸,并分析抗拉强度与磨损性能的变化关系。结果(1WC+2SiC_(w))/Cu-Al_(2)O_(3)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极限抗拉强度相较于Cu-Al_(2)O_(3)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20.2%和12.7%。(1WC+2SiC_(w))/Cu-Al_(2)O_(3)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最小,为0.33,相对Cu-Al_(2)O_(3)复合材料降低了42.1%。(1WC+2SiC_(w))/Cu-Al_(2)O_(3)复合材料表面磨损形貌最为光滑,无大面积电弧烧蚀现象,犁沟数量少且浅。结论(WC+SiC_(w))/Cu-Al_(2)O_(3)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着磨损、磨粒磨损和电弧烧蚀;纳米级Al_(2)O_(3)颗粒、微米级WC颗粒和SiC晶须三者协同强化铜基体,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从而降低了铜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WC颗粒和SiC晶须采用合适质量配比时,可以有效地改善Cu-Al_(2)O_(3)复合材料的磨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_(2)O_(3)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纳米Al_(2)O_(3)颗粒 微米WC颗粒 SIC晶须 协同强化
下载PDF
北京市企事业单位人员饮食行为因素与患脑血管病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丽成 武志远 +12 位作者 安吉 陶丽新 刘佳 赵湛 邹德春 邹小平 牟永敏 张静波 刘峰 陈硕 焦鹏程 郭秀花 罗艳侠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调查北京市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饮食行为特征并分析其对脑血管病患病情况的影响,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抽取6家企事业单位17196名18~60岁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 目的调查北京市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的饮食行为特征并分析其对脑血管病患病情况的影响,为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抽取6家企事业单位17196名18~60岁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饮食行为对脑血管病患病率的影响。结果调查人群脑血管病患病率为0.74%。饮食行为方面,荤素搭配以荤素各半者为主(71.24%),粗细粮搭配以细粮为主(66.67%),吃饭速度以较快为主(51.16%),吃早餐频率以每天都吃为主(81.81%)。在校正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吃早餐的人群相比,每天都吃早餐是脑血管病的保护因素(OR=0.29,95%CI:0.15~0.59)。结论良好早餐习惯可降低北京市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脑血管病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行为 脑血管病 职业人群
下载PDF
河北地区临床实验室丝状真菌分离鉴定情况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颖 李志荣 +20 位作者 赵建宏 栗方 董爱英 刘金禄 郭彦言 谢守军 吴相锟 郭秀华 王建升 张金艳 刘冬青 魏宏莲 孙艳 赵文申 任宏涛 郭映辉 肖盟 徐英春 徐晓琳 王军爽 杨文航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4期206-212,共7页
目的开展一项由河北地区多所医院参与的临床实验室丝状真菌检测研究,促进实验室丝状真菌检测能力提升。方法共收集丝状真菌菌株,采用沙堡弱培养基和乳酸酚棉兰染色直接镜检进行菌种常规鉴定;中心实验室采用Vitek MS质谱进行复核鉴定,对M... 目的开展一项由河北地区多所医院参与的临床实验室丝状真菌检测研究,促进实验室丝状真菌检测能力提升。方法共收集丝状真菌菌株,采用沙堡弱培养基和乳酸酚棉兰染色直接镜检进行菌种常规鉴定;中心实验室采用Vitek MS质谱进行复核鉴定,对MS不能有效鉴定的菌种进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和/或钙调蛋白CaM测序分析。结果参与研究的15家三级医院2016~2017年共收集到丝状真菌225株。其中烟曲霉133株(59.11%)、黄曲霉/米曲霉28株(12.44%)、黑曲霉复合群18株(8.00%)、聚多曲霉6株(2.67%)、构巢曲霉6株(2.67%)、其他丝状真菌34株(15.11%)。样本类型包括下呼吸道痰标本203株(90.22%),耳道分泌物10株(4.44%),肺泡灌洗液4株(1.78%),其他样本8株(3.56%)。菌株鉴定正确率(148/225)65.78%,错误率(77/225)34.22%。结论丝状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曲霉菌属,主要以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和黑曲霉菌为主。传统的鉴定方法错误率高达30%以上,采用微生物质谱鉴定结合ITS/CaM区测序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丝状真菌的鉴定正确率,为临床丝状真菌的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分布特征 复核鉴定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患者睡眠质量、核因子-κB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郭秀华 陈思 +1 位作者 冯静 王娜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6期575-577,580,共4页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患者睡眠质量、核因子-κB(NF-κB)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300例OS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患者睡眠质量、核因子-κB(NF-κB)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300例OS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后检测2组尿酸(U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NF-κB、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及呼吸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匹兹堡睡眠指数、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指标高于对照组,UA、sICAM-1、NF-κB、Nesfatin-1水平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90%时所占比例(TSTSaO_(2)<90%)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OSAS可降低血清sICAM-1、NF-κB水平的表达,提高睡眠期最低血氧饱和度,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质量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初高中学生近视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田鑫 郭秀花 +3 位作者 陈黎黎 郑德强 王友信 吴立娟 《卫生软科学》 2022年第10期91-96,共6页
[目的]分析初高中学生近视相关经济负担,阐明不同近视矫正方式下的经济负担差异,探索影响经济负担的因素。[方法]以北京市丰台区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家长问卷和自我评估问卷相结合的调查表,调查收集研究对象近视及其相关花费情况的信息... [目的]分析初高中学生近视相关经济负担,阐明不同近视矫正方式下的经济负担差异,探索影响经济负担的因素。[方法]以北京市丰台区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家长问卷和自我评估问卷相结合的调查表,调查收集研究对象近视及其相关花费情况的信息,采用多因素分位数回归,分析不同分位数下,影响近视经济负担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23名学生,其中近视的学生为2211名(68.5%)。在近视的学生中,人均年经济负担为(1525.3~2683)元。年龄小、采用联合近视矫正方式、换镜周期短且在医疗机构配镜会增加近视经济负担。[结论]儿童青少年近视导致的经济负担巨大,需要有关部门关注低龄儿童配镜费用,并且适当增加对医疗机构配镜费用的补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分位数回归 经济负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ICU患者呼气驱动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卫华 冯静 +4 位作者 刘恺丰 陈思 郭秀华 王娜 毋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9-714,共6页
评价呼气驱动压(△P)对具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高危因素ICU患者ARDS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ICU治疗的具有ARDS高危因素患者.患者存在肺炎、肺外脓毒症、胃内容物吸入、大面积创... 评价呼气驱动压(△P)对具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高危因素ICU患者ARDS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ICU治疗的具有ARDS高危因素患者.患者存在肺炎、肺外脓毒症、胃内容物吸入、大面积创伤、肺挫裂伤、胰腺炎、吸入引起的肺损伤、严重烧伤、非心源性休克、大量输液或输液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肺血管炎、溺水、高危手术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疾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RDS将患者分为ARDS发病组(ARDS组,n=52)与未发生ARDS组(非ARDS组,n=286).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人口统计学指标、临床指标、呼吸指标、实验室指标与预后指标.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价患者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对患者发生ARDS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与最佳截断值.结果338例纳入本研究的患者中有52例(15.4%)患者在入院7d内进展为ARDS,ARDS患者ICU入院至发病的间隔时间为(3.38±1.36)d.在基线期,ARDS组患者△P较非ARDS组明显提高[(12.53±3.15)cm H2O vs.(9.88±3.40)cm H2O,t=5.227,P<0.001].入院7d时,ARDS组患者△P较非ARDS组明显提高[(15.81±2.97)cm H2O vs.(9.57±3.32)cm H2O,t=12.661,P<0.001].ARDS患者在入院7d时△P较基线期明显提高[(15.81±2.97)cm H2O vs.(12.53±3.15)cm H2O,t=5.463,P<0.001].多变量分析表明,入院高△P(P=0.025)、低氧合指数(OI)(P=0.006)是ICU患者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P对预测ICU患者发生ARDS有一定准确性,AUC为0.782,△P为11.65 cm H2O时取得最佳截断值,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76.5%.结论入院高△P是具有ARDS高危因素的ICU患者ARD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P对预测ICU患者发生ARDS有一定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压(△P) 重症监护室(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下载PDF
血浆HCY、hs-CRP水平与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康晓平 郭秀花 +2 位作者 苏彦萍 平昭 王若溪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HCY、hs-CRP水平与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110例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分组分别为Ti、Tz、Ts组,观察Ti、Tz、Ts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总胆固醇、HCY、甘油三酯、hs-CRP水平... 目的:探讨血浆HCY、hs-CRP水平与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110例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分组分别为Ti、Tz、Ts组,观察Ti、Tz、Ts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总胆固醇、HCY、甘油三酯、hs-CRP水平;分析HCY、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超声检查Ts组20例出现斑块(指不稳定和稳定斑块),Tz组出现斑块有15例,Ti组出现斑块有12例,Tz、Ts组病人斑块检出率比Ti组低,Ti、Tz、Ts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Ti、Tz、Ts组病人血清TC、甘油三酯(TG)值无显著差异(P>0.05),Ti组HCY、hs-CRP水平最低,Tz组HCY、hs-CRP水平其次,Ts组出现最高HCY、hs-CRP值(9.86±4.32、13.84±1.21),Ti、Tz、Ts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不稳定斑块组相比,无斑块组hsCRP、HCY值明显降低,稳定斑块组hs-CRP、HCY值高于无斑块组,且低于不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hsCRP、HCY值为(26.45±10.21、34.54±11.62),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由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CY、hs-CRP和颈动脉斑块、TC、TG均为影响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CY及hs-CRP值增加,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硬化加重,HCY及hs-CRP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为正相关关系,HCY、hs-CRP也是其独立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HCY HS-CRP 高血压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identification of Verticillium wilt-resistant upland cotton accessions by pyramiding QTL related to resistance 被引量:8
12
作者 guo xiu-hua CAI Cai-ping +3 位作者 YUAN Dong-dong ZHANG Ren-shan XI Jing-long guo Wang-zhe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12-520,共9页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is a serious soil-borne disease that leads to significant losses in fiber yield and quality worldwide. Currently,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is to develop ...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 is a serious soil-borne disease that leads to significant losses in fiber yield and quality worldwide. Currently,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is to develop new resistant cotton varieties. Lines 5026 and 60182 are two Verticillium wilt-resistant upland cotton accessions. We previously identified a total of 25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 related to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from 5026 and 60182 by assembling segregating populations from hybridization with susceptible parents. In the current study, using 13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lanking QTLs related to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we developed 155 cotton inbred lines by pyramiding different QTLs related to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from a filial generation produced by crossing 5026 and 60182. By examining each allele's effect and performing multiple comparison analysis, we detected four elite QTLs/alleles(q-5/NAU905-2, q-6/NAU2754-2, q-8/NAU3053-1 and q-13/NAU6598-1) significant for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pyramiding these elite alleles increased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inbred lines. Furthermore, we selected 34 elite inbred lines, including five lines simultaneously performing elite fiber quality, high yield and resistance to V. dahliae, 14 lines with elite fiber quality and disease resistance, three lines with high yield and disease resistance, and 12 lines with resistance to V. dahliae. No correlation between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and fiber quality traits/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was detected in the 155 developed inbred lines. Our results provide candidate markers for disease resistance for use in marker-assisted breeding(MAS), as well as elite germplasms for improving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via modern cotton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and cotton Verticillium wilt-resistance pyramiding QTL germplasm enhancement
下载PDF
High Temperature Flow Stress Prediction of Nano-Al_2O_3/Cu Composite Using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被引量:1
13
作者 GAO Jian-xin XU Xiao-feng +3 位作者 SONG Ke-xing LI Pei-quan guo xiu-hua LIU Rui-hua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B12期36-40,共5页
Alumina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copper composite (nano-Al2O3/Cu composite) was recently emerged as a kind of potentially viable and attractive engineering material for applications requiring high strength, high ther... Alumina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copper composite (nano-Al2O3/Cu composite) was recently emerged as a kind of potentially viable and attractive engineering material for applications requiring high strength, high therm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and resistance to softening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e nano-Al2O3/Cu composite was produced by internal oxidation.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composite were analyzed by the TEM and its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continuous compression tests performed on a Gleeble 1500 thermo-simulator. Making use of the modified algorithm-Levenberg-Marquardt (L-M) algorithm BP neural network, a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flow stresses during hot deformation was set up on the base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composite are characterized by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nano-Al2O3 particles in Cu-matrix. The sliding of dislocations is the main deformation mechanism. The dynamic recovery is the main softening mode with the flow stress decreasing gently from 500℃ to 850 ~C. The recrystallization of Cu-matrix can be retarded late into as high as 850 ℃, when it happens only partially. The well-trained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can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strain rate, and true strain on the flow stresses, therefore, it can precisely predict the flow stresses of the composite under given deforming conditions and provide a new way to optimize hot deforming process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Cu composite flow stress neural network hot deformation
下载PDF
大学新生2IU和5IU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肤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婧 高志东 +2 位作者 李艳圆 郭秀花 贺晓新 《首都公共卫生》 2022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比较北京市大学新生使用2IU和5IU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TB-PPD)进行皮肤试验的反应强度分布,为新生结核病筛查以及合理应用2IU、5IU TB-PPD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6所大学2017年... 目的比较北京市大学新生使用2IU和5IU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TB-PPD)进行皮肤试验的反应强度分布,为新生结核病筛查以及合理应用2IU、5IU TB-PPD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6所大学2017年入学新生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分为2组,其中3所学校新生使用2IU TB-PPD共5845人,3所学校新生使用5IU TB-PPD共5030人,比较2组基本特征和PPD皮肤试验反应结果,分析两种剂量下PPD皮肤试验的反应特点和局部不良反应情况。结果5IU组皮肤反应阳性率为33.0%,中度及以上阳性率为20.1%,强阳性率10.5%。2IU组皮肤硬结平均直径≥5 mm的阳性率为21.8%,≥10 mm的阳性率为12.3%,≥15 mm的阳性率为5.3%。2IU组皮肤硬结直径≥5 mm的阳性率与5IU组的中度及以上阳性率接近,2IU组皮肤硬结直径≥10 mm的阳性率与5IU组的强阳性率接近。5IU组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比例高于2IU组。结论大学新生使用5IU TB-PPD进行皮肤试验的中度及以上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20.1%和10.5%;使用2IU TB-PPD进行皮肤试验的反应阳性率低于使用5IU TB-PPD;恰当使用结2IU TB-PPD和5IU TB-PPD可以达到相似的筛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大学新生 筛查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下载PDF
消弧装置CuW电极微观侵蚀仿真与实验
15
作者 贾明灿 皇涛 +3 位作者 宋克兴 国秀花 冯江 宋海通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196,共11页
针对高速大电流下CuW电弧侵蚀斑点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S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构建二维轴对称磁流体动力学模型,考虑金属材料在高压作用下沸点迁移和蒸发带走的热量及金属蒸汽的反冲压力,描述CuW合金在电弧侵蚀下熔... 针对高速大电流下CuW电弧侵蚀斑点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S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构建二维轴对称磁流体动力学模型,考虑金属材料在高压作用下沸点迁移和蒸发带走的热量及金属蒸汽的反冲压力,描述CuW合金在电弧侵蚀下熔池形成的动态演变过程,通过等效热熔法描述金属相变,用动网格描述CuW电弧斑点侵蚀面演化,模拟CuW金属界面烧蚀过程,根据温度分布、烧蚀坑形貌分析电弧的热、力作用对Cu-W两相材料熔池溅射及侵蚀的影响。电弧光斑转移后,对比了不同Cu粒径大小的Cu(X)W合金的电弧侵蚀、熔池溅射过程。结果表明:在电弧侵蚀过程中,W相分布对熔池扩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u(2.0)W合金烧蚀过程中,溅射角度及速度可达52.5°和120 m/s,烧蚀形貌更为均匀,最大程度避免局部区域严重侵蚀而导致材料失效现象。在两Cu相光斑相距较近时,邻近侧熔融Cu液滴溅射角度会相应增大10°左右。与电弧烧蚀后合金的微观形貌进行比对,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侵蚀 Cu(X)W合金 熔池 蒸发 熔池演变
原文传递
Mn含量对铸态Cu-Ni-C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朱莹莹 国秀花 +3 位作者 李韶林 宋克兴 王强松 孙文明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采用大气熔炼制备了Cu-Ni-Cr-xMn(x=0、1、3、5、7和9 mass%)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Mn含量对铸态Cu-Ni-Cr-xMn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Cu-Ni-Cr-xMn合金的组织由富Cu相(... 采用大气熔炼制备了Cu-Ni-Cr-xMn(x=0、1、3、5、7和9 mass%)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Mn含量对铸态Cu-Ni-Cr-xMn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Cu-Ni-Cr-xMn合金的组织由富Cu相(γ1)、富Ni相(γ2)和富Cr相组成,Mn的添加显著改变了Cu-Ni-Cr-xMn合金组织中第二相的偏聚形式。Mn的加入使Cu-Ni-Cr-xMn合金组织中的Cr元素在富Ni区显著聚集,富Ni区的Cr含量显著增高。随着Mn含量的增加,基体上结节状富Ni相(γ2)和富Cr相尺寸减小,分布更加均匀,大量细小富Cr第二相的存在显著提升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当Mn含量为3%时,小尺寸富Cr第二相开始在晶界处偏聚形成链状结构,对合金的力学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当Mn含量为7%时,Mn原子固溶强化及第二相细化效果显著,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佳,其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195.06 HB和40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Cr-xMn合金 显微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SPS工艺制备的W-25 mass%Cu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俊彪 国秀花 +3 位作者 皇涛 宋克兴 冯江 王旭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45,共9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了W-25 mass%Cu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900、950、1000、1050℃)对W-25 mass%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重点研究了其耐电弧烧蚀行为。结果表明:采用SPS工艺制备的W-25 mass%Cu复合材料的组织...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制备了W-25 mass%Cu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900、950、1000、1050℃)对W-25 mass%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重点研究了其耐电弧烧蚀行为。结果表明:采用SPS工艺制备的W-25 mass%Cu复合材料的组织分布均匀;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导电率和硬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烧结温度为1000℃时,W-25 mass%Cu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其致密度、导电率和硬度最高,分别为96.7%、42.86%IACS和205.5 HB;压缩强度和断裂应变取得最大值,分别是875 MPa和26%。W颗粒的动力学生长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晶格扩散是W颗粒长大的主导机制。在电弧烧蚀过程中,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W-25 mass%Cu复合材料表面的侵蚀区域先变小后增大、烧蚀坑逐渐变浅、烧蚀坑直径变宽。与900℃烧结制备的W-25 mass%Cu复合材料相比,1000℃烧结制备的W-25 mass%Cu复合材料的烧蚀坑直径扩大了47.3%,烧蚀坑深度降低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25 mass%Cu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烧结动力学 致密度 耐电弧烧蚀性能
原文传递
纯铜组元对Al_(2)O_(3)弥散强化铜变形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肖振朋 李韶林 +4 位作者 贾淑果 宋克兴 国秀花 王旭 刘嵩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122,共11页
为改善Al_(2)O_(3)弥散强化铜的变形性能,通过向弥散强化铜中加入软质相纯铜组元,研究纯铜组元对弥散强化铜烧结坯变形性能的影响。对弥散铜烧结坯进行热压缩变形实验,获得了其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基于双曲正弦本... 为改善Al_(2)O_(3)弥散强化铜的变形性能,通过向弥散强化铜中加入软质相纯铜组元,研究纯铜组元对弥散强化铜烧结坯变形性能的影响。对弥散铜烧结坯进行热压缩变形实验,获得了其不同热变形条件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建立了基于双曲正弦本构关系Arrhenius流变应力模型的本构方程,并计算获得热激活能值Q与应变速率敏感系数值m;对热挤压试样,进行室温性能检测和微观组织表征。结果表明:加入纯铜组元后,弥散铜烧结坯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下降,曲线走势波动减弱,变形试样缺陷减少,热激活能Q降低,变形难度下降。应变速率较低时,纯铜组元的加入使得m值增加,弥散强化铜的塑性变好;应变速率较高时,纯铜组元的加入加剧基体软硬相不协调变形,m值降低,塑性变差。纯铜组元的加入使热挤压弥散铜的强化相浓度降低,硬度下降,导电率提升,晶粒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弥散强化铜 热激活能 变形性能 烧结 热挤压
原文传递
不同Al_(2)O_(3)含量的Al_(2)O_(3)/Cu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
19
作者 徐国杨 国秀花 +3 位作者 李韶林 宋克兴 刘嵩 肖振朋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30,共10页
为探究Al2O3含量对Al2O3/Cu复合材料热变形行为的影响,采用内氧化法制备了3种Al2O3含量(0.28、0.66和1.13 mass%)的Al2O3/Cu复合材料,通过热模拟实验对其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23、923和1223 K时,随着Al2O3/Cu复合材料中Al... 为探究Al2O3含量对Al2O3/Cu复合材料热变形行为的影响,采用内氧化法制备了3种Al2O3含量(0.28、0.66和1.13 mass%)的Al2O3/Cu复合材料,通过热模拟实验对其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23、923和1223 K时,随着Al2O3/Cu复合材料中Al2O3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峰值应力逐渐增大;显微组织观察发现,由于1.13 Al2O3/Cu复合材料内动态软化积累程度最大,导致其在1023和1123 K下出现了峰值应力下降现象。经热挤压后,在热变形过程中Al2O3/Cu复合材料的软化效果以动态回复为主。同时,发现0.28 Al2O3/Cu和0.66 Al2O3/Cu复合材料的热激活能相近,1.13 Al2O3/Cu复合材料的热激活能远高于前两者,并分别获得了不同Al2O3含量的Al2O3/Cu复合材料本构关系。采用动态材料模型(DMM)建立了Al2O3/Cu复合材料的热加工图,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热加工图中功率耗散系数η>0.3区域逐渐减小且向高温高应变速率方向移动;就失稳面积而言,0.66 Al2O3/Cu复合材料的失稳区域占比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Cu复合材料 热压缩 本构关系 热激活能 热加工图
原文传递
载流摩擦用铜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韶林 国秀花 +2 位作者 宋克兴 冯孟奇 王旭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6,共16页
随着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武器装备等领域的发展,载流摩擦副服役环境日益苛刻,损伤失效行为愈发复杂,对载流摩擦副材料的服役性能需求不断提高,要求材料兼具高强、高导、高耐磨、抗电蚀和抗高温软化等综合性能。铜基复合材料通过在铜基... 随着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武器装备等领域的发展,载流摩擦副服役环境日益苛刻,损伤失效行为愈发复杂,对载流摩擦副材料的服役性能需求不断提高,要求材料兼具高强、高导、高耐磨、抗电蚀和抗高温软化等综合性能。铜基复合材料通过在铜基体中引入不同种类、形貌、尺寸的增强相,调控增强相含量、配比等物理特征参量和空间配置模式,各组分之间取长补短、协同作用,在保持铜基体优异传导性能的同时,实现高温性能和耐磨性能的突破,是载流摩擦副的理想材料。本文综述了载流摩擦损伤行为特征及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按增强相分类,阐述了铜基复合材料在载流摩擦学性能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增强相对其载流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机理,最后对载流摩擦用铜基复合材料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摩擦 铜基复合材料 损伤行为 颗粒 碳纤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