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erature effects on the failure of deep circular tunnel under true-triaxial compression
1
作者 HUANG Lin-qi LIU Mao-lin +4 位作者 WANG Zhao-wei guo yi-de SI Xue-feng LI Xi-bing LI C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119-3141,共23页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treated surrounding rocks should be studied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deep ground engineering under high-ground-temperature and high-ground-stress conditions.The fa...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al treated surrounding rocks should be studied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deep ground engineering under high-ground-temperature and high-ground-stress conditions.The failure process of the inner walls of fine-grained granite specimen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25–600℃)was analyzed using a true-triaxial test system.The failure process,peak intensity,overall morphology(characteristics after failure),rock fragment characteristics,and acoustic emission(AE)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the aforementioned type of granite specimens,the trend of the failure stress conditions changed with respect to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200℃).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less than 200℃,the initial failure stress increased,final failure stress increased,and failure severity decreased.When the temperature exceeded 200℃,the initial failure stress decreased,final failure stress decreased,and failure severity increased.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600℃,the initial and final failure stresses of the specimens decreased by 60.93%and 19.77%compared with those at 200℃,respectively.The numerical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 software RFPA3D-Thermal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specimen and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the failure process in the deep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ground rock failure GRANITE thermal treatment true-triaxial test circular tunnel RFPA3D-Thermal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防污染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卞志标 郭怡德 +5 位作者 席振军 柯海意 蔡汝健 孙铭飞 勾红潮 李春玲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6,共8页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在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方面由于检测环境中易产生气溶胶污染,经常导致qPCR检测产生假阳性结果。另一方面,临床上已发现MGF基因缺失的变异株,现有的...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在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方面由于检测环境中易产生气溶胶污染,经常导致qPCR检测产生假阳性结果。另一方面,临床上已发现MGF基因缺失的变异株,现有的检测方法将无法满足野毒株与变异株鉴别检测的需求。为了解决qPCR易产生假阳性,ASFV核酸检测靶标基因过分单一的问题,建立了ASFV的防污染双重qPCR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根据C962R基因和MGF-505-2R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在反应体系中加入UNG酶达到防污染的目的,建立了ASFV的防污染双重q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C962R基因和MGF-505-2R的基因标准品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效果。该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敏感性高,最低检测限为10 copies/μL的ASFV基因标准品;特异性强,与猪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副猪嗜血杆菌(Hoemophilus parasuis)、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及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较好,变异系数小于1.75%,使用该检测方法对194份临床组织样品检测,与商品化非洲猪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比较,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符合率为100%。该方法预期可用于ASFV野毒株与MGF-505-2R基因缺失株的鉴别诊断,为深入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MGF-505-2R基因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郭怡德 李冰 +9 位作者 蔡汝健 蒋智勇 宋帅 勾红潮 李艳 楚品品 杨冬霞 卞志标 李春玲 臧莹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6-101,共6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ASFV编码的蛋白超过200个,pp220、pp62、p10、p12、p14.5、p17、p22、p30、p49、p54、p72、CD2v、pE248R、pM...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ASFV编码的蛋白超过200个,pp220、pp62、p10、p12、p14.5、p17、p22、p30、p49、p54、p72、CD2v、pE248R、pM1249L、pH240R和j5R是病毒的组装和形成的主要结构蛋白,其中CD2v、p12、p30和p54是ASFV的重要毒力蛋白;已知的非结构蛋白有DP71L、A238L、9GL、pE296R、Ep152R、L38L、DP9GR、A179L、pI215L和PE165R,这些蛋白是ASFV干扰宿主细胞正常代谢和免疫逃避的关键因素。对ASFV蛋白功能的深入了解有助于研究ASFV的致病机制及防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 蛋白功能
下载PDF
E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在诊断SLE方面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劲松 虢怡德 来庆鹤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3期189-191,198,共4页
目的研究E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在诊断SLE方面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该院接收的SLE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将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均进行E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 目的研究E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在诊断SLE方面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该院接收的SLE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将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均进行E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将两组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SLE患者的C3(68.33%)、C4 (63.33%)、IgA (51.67%)、IgG (66.67%)、IgM (58.33%)、抗ds-DNA (38.33%)、抗n RNP (16.67%)、抗Sm(31.67%)等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除C3为1.67%,其他指标均为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08、55.610、41.798、60.000、49.412、28.454、10.909、22.574,P <0.05);观察组SLE患者的C3 (0.68±0.21)μg/m L、C4水平(0.22±0.09)μg/mL低于对照组[(1.48±0.53)μg/mL、(0.57±0.26)μ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70、9.854,P<0.05);观察组的IgA(2.95±0.76)mg/mL、IgG(21.74±4.30)mg/m L、IgM水平(2.07±0.93)mg/m L高于对照组数据[(1.84±0.42)mg/m L、(10.85±2.26)mg/mL、(1.51±0.38)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2、17.365、4.318,P<0.05)。结论 ENA抗体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能够有效鉴别诊断SLE,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ENA抗体检验 血清体液免疫检验 诊断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新型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5
作者 谢思豪 勾红潮 +5 位作者 卞志标 蔡汝健 林本夫 郭怡德 臧莹安 李春玲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57-961,共5页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与pH指示剂结合的方式建立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株的快速检测方法,并优化反应体系。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较高,检测限达100.5TCID50,与荧光定量PCR的敏感性一致。对5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用荧光... 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与pH指示剂结合的方式建立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株的快速检测方法,并优化反应体系。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较高,检测限达100.5TCID50,与荧光定量PCR的敏感性一致。对5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出30份阳性样品,LAMP检测出27份阳性样品,二者的符合率为94.2%。结果表明,PRV野毒株新型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判别明显、检测成本低,可预期应用于PRV带毒猪的快速筛查,这对于猪伪狂犬病的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 pH指示剂
原文传递
基于CHO-K1细胞稳定表达的非洲猪瘟病毒CD2v蛋白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6
作者 蒋智勇 蔡汝健 +5 位作者 李艳 郭怡德 楚品品 宋帅 勾红潮 李春玲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2,共8页
为建立非洲猪瘟病毒(ASF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将构建的GFP基因与CD2v基因串联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RES-GFP-CD2v转染CHO-K1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并结合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表达CD2v的单细胞克隆株。转染细胞经过PCR鉴定后进行扩... 为建立非洲猪瘟病毒(ASF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将构建的GFP基因与CD2v基因串联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RES-GFP-CD2v转染CHO-K1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并结合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表达CD2v的单细胞克隆株。转染细胞经过PCR鉴定后进行扩大培养,收集并纯化细胞培养液,获得目的蛋白,通过Western-blot验证其反应原性。结果表明,ASFV CD2v蛋白在CHO-K1细胞中被成功表达,并能与ASFV抗体阳性血清反应。以纯化的GFP-CD2v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ASFV CD2v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方阵试验对间接ELISA方法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抗原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1.25μ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0,酶标抗体最佳稀释度为1∶50000,以此建立的ASFVCD2v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临界值为0.31;该方法仅与ASF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口蹄疫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病毒抗体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较强;用该ELISA方法检测阳性血清敏感性可达1∶1600;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ASFV抗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CD2v CHO-K1细胞 稳定表达 间接ELISA
原文传递
救护鳄蜥食物有害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检测
7
作者 吕美 罗树毅 +6 位作者 郭怡德 陈耀还 罗文贤 李林妙 陈金平 秦旭东 江海英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2-786,共5页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为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我国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娄繁育基地救护的鳄蜥一直存在疾病困扰,但原因不明。为了探讨这些疾病的发生是否与其食物中的重金属及农药污染相关,本研究采用电... 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为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我国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娄繁育基地救护的鳄蜥一直存在疾病困扰,但原因不明。为了探讨这些疾病的发生是否与其食物中的重金属及农药污染相关,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色谱质谱分析技术来检测其主要食物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含量。结果显示,与其食物(蚯蚓)相比,鳄蜥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更低,同时,农药残留含量在鳄蜥及其食物中均未检测出,说明重金属和农药通过食物的生物放大作用而在鳄蜥体内累积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重金属与农药这两类环境污染物对鳄蜥疾病发生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为鳄蜥的人工救护繁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利于鳄蜥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蜥 重金属 农药残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