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隧道防淹技术体系研究
1
作者 黄俊 邢冬冬 +2 位作者 张忠宇 郭屹忠 王阿华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17-1927,共11页
为解决近年来频发的极端暴雨天气导致的城市隧道淹水问题,首先,通过相关文献及新闻报道梳理国内外城市隧道发生淹水致灾的原因和已有城市隧道相关的防淹经验;其次,对现有全国主要城市关于隧道防淹的现行政策、标准以及城市隧道运营阶段... 为解决近年来频发的极端暴雨天气导致的城市隧道淹水问题,首先,通过相关文献及新闻报道梳理国内外城市隧道发生淹水致灾的原因和已有城市隧道相关的防淹经验;其次,对现有全国主要城市关于隧道防淹的现行政策、标准以及城市隧道运营阶段涉及防淹工作的内容进行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城市隧道的防淹措施开展研究,将城市隧道防淹措施分为6大系统:1)挡水系统,提升隧道出地面范围的防洪能力;2)截水系统,提前截流隧道外部水;3)排水系统,确保隧道内部排水系统顺畅并满足高标准暴雨重现期的排水需求;4)控制系统,保证隧道排水系统正常工作的供配电和控制系统;5)预警系统,增加隧道内外淹水预警装置进行提前防范;6)应急系统,提出发生淹水事故后的应急保障措施。综合城市隧道养护等级、隧址范围内城市内涝风险等级,确定城市隧道的防淹分级可分为1级、2级和3级,并根据城市隧道的防淹等级确定已有城市隧道的防淹改造方案或待建隧道的防淹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 防淹措施 防淹改造 防淹分级 系统防控
下载PDF
夏季火灾工况下城市公路隧道竖井自然排烟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彭涛 童艳 +7 位作者 张广丽 龚延风 陈征 郭屹忠 茅钦 吕刚玉 黄伟浩 戴宝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70-1179,共10页
对于浅埋竖井型城市公路隧道(URTS),在火灾发生时烟气依靠自身热浮力排放,但实际排烟情况却存在着不确定性。为研究夏季隧道主体烟流扩散特性与竖井排烟性能,于2019年对南京2条URTS隧道实施了3次不同着火点的1.58 m×1.58 m柴油火试... 对于浅埋竖井型城市公路隧道(URTS),在火灾发生时烟气依靠自身热浮力排放,但实际排烟情况却存在着不确定性。为研究夏季隧道主体烟流扩散特性与竖井排烟性能,于2019年对南京2条URTS隧道实施了3次不同着火点的1.58 m×1.58 m柴油火试验,测得了顶棚下方、多个竖井顶/底部的烟气参数,发现近火源竖井单元有显著排烟,其最大排烟温度为47℃、速度为5 m/s、CO体积分数为1.8×10^(-4);而远火源竖井单元底部烟气倒灌严重。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1)顶棚下方烟流纵向温度/速度分布符合幂指数衰减规律,衰减系数较大程度受季节、着火位置、火源上下游影响;2)实测竖井单元排烟量随远离火源逐次下降,已有排烟量预测模型未考虑烟流倒灌现象与烟气参数不均匀性;3)试验1和试验2中的6#竖井Ri′分别达到10.8和1.5,已有Ri′c=1.4模型不适用于评价倒灌竖井底部烟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火灾工况 城市公路隧道 竖井 自然排烟 现场试验 温度 排烟量
下载PDF
基于ArUco码的无地图AMR视觉辅助归航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驿众 李根 +3 位作者 许佳斌 王卫军 冯伟 王建 《飞控与探测》 2023年第3期95-102,共8页
传统视觉导航方法多依赖于稳定的环境特征和全局一致的地图,对于环境特征及光照要求较高,同时存在无法获得精确的导航位置、收敛性无法保证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不依赖全局地图,仅通过识别ArUco码信息实现自主移动机器人返航的方法。... 传统视觉导航方法多依赖于稳定的环境特征和全局一致的地图,对于环境特征及光照要求较高,同时存在无法获得精确的导航位置、收敛性无法保证等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不依赖全局地图,仅通过识别ArUco码信息实现自主移动机器人返航的方法。机器人在出发状态中识别并以时序记录相对于视界内的ArUco码的关键位姿,使得在返航状态中通过选择视界内时序更小的ArUco码并构建局部坐标系从而实现局部定位与导航,并通过局部坐标系的连续变化,实现无全局地图返回出发点的目的。机器人对不同的出发路径实现了返回出发点的结果并实现了静态障碍物的避障功能,在全覆盖路径返航测试中节约了79.16%的路程,同时机器人在20次重复定位测试中实现了平均停止误差0.8cm。该方法展现出对于不同出发路径采用更短的返航路径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返航 视觉导航 ArUco码 自主移动机器人 无地图
下载PDF
基于改进SVM算法的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 被引量:14
4
作者 盖曜麟 葛丽娟 +1 位作者 郭懿中 解治中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20,共7页
为了能更快速、准确的对高压断路器进行状态分析与故障诊断,文中提出了基于APSO-PCA-SVM算法的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模型。首先提取分合闸电流信号中峰谷电流值、关键时刻等7维特征及动触头位移信号中的3维特征;随后利用PCA(主成分分析)... 为了能更快速、准确的对高压断路器进行状态分析与故障诊断,文中提出了基于APSO-PCA-SVM算法的高压断路器故障诊断模型。首先提取分合闸电流信号中峰谷电流值、关键时刻等7维特征及动触头位移信号中的3维特征;随后利用PCA(主成分分析)对10维特征进行数据降维并确定最终特征集;最后采用APSO(自适应粒子群)算法进行SVM(支持向量机)核参数寻优,将最终特征集作为模型输入,建立了APSOPCA-SVM故障诊断模型,对高压断路器进行故障分类诊断。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去除冗余信息,简化了诊断模型的同时提高了诊断精度和效率,在故障样本较少时采用有限特征量即可较为理想的实现对高压断路器此类小样本设备的高效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断路器 自适应粒子群 支持向量机 故障诊断
下载PDF
In situ atomic-scale observation of dislocation behaviors in twin-structured Pt nanocrystals 被引量:2
5
作者 guo yizhong SUN Tao +9 位作者 FU LiBo HAO LongHu HUANG Ming WEI RuJian LUO JunFeng HE Xin WANG XingQuan XIONG XiaoDong WANG LiHua HAN XiaoD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599-604,共6页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win-structured metallic materials have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Though previous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repulsive force of the twin boundary(TB)can significantly ...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win-structured metallic materials have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Though previous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repulsive force of the twin boundary(TB)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deformation of twinstructured metals,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this prediction applies to experimental conditions.In this paper,the atomic-scaled deformation process of twin-structured Pt nanocrystals was in situ observed using our home-made device in a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We have shown that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twin-structured Pt nanocrystals was governed by full dislocation generation as well as Lomer dislocation(LD)lock 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After LD locks were destructed,these full dislocations tended to move towards the surface of the nanocrystals.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due to the ultra-high repulsive force of TB on dislocation,there was no dislocation-TB reaction during the deformation.These findings can enrich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location behaviors of twin-structured nanocryst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ormation mechanism repulsive force twin boundary dislocations in situ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