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沙蒿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I.粘液瘦果的结构和功能 被引量:59
1
作者 黄振英 gutterman yitzchak +1 位作者 胡正海 张新时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8,T001,共8页
白沙蒿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是中国西北部沙漠的流动及固定沙丘上广泛分布的优势种灌木。瘦果小而轻 ,借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瘦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 ,其种子的种皮与果皮愈合 ,果皮外层为很厚的粘液层 ,其粘液层在... 白沙蒿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是中国西北部沙漠的流动及固定沙丘上广泛分布的优势种灌木。瘦果小而轻 ,借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瘦果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 ,其种子的种皮与果皮愈合 ,果皮外层为很厚的粘液层 ,其粘液层在遇湿后迅速吸水膨胀 ,其重量增至原来的 5 89倍。在自然生境中 ,粘液物质将沙粒粘附于瘦果的周围 ,使瘦果的重量发生变化。瘦果能长时间在水上漂浮 ,粘液物质有助于种子的萌发和苗的发育。白沙蒿产生三种不同颜色的瘦果 ,其种子具有不同的萌发速率但最终达到相同的萌发率。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沙蒿 粘液瘦果 结构 水合 脱水 漂浮 萌发 种子萌发
下载PDF
芦荟属植物叶内蒽醌类物质的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沈宗根 吕洪飞 +1 位作者 gutterman yitzchak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384-1390,T001-T002,共9页
蒽醌类物质是芦荟属 (Aloe)植物叶内贮存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 ,主要是芦荟素 ,高那特芦荟素、芦荟苦素和芦荟宁等。根据蒽醌类物质的理化性质 ,用 2 %~ 5% Na OH和 5% Pb(CH3 COO) 2 溶液对材料进行处理 ,再辅以荧光和超薄切片观察等多... 蒽醌类物质是芦荟属 (Aloe)植物叶内贮存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 ,主要是芦荟素 ,高那特芦荟素、芦荟苦素和芦荟宁等。根据蒽醌类物质的理化性质 ,用 2 %~ 5% Na OH和 5% Pb(CH3 COO) 2 溶液对材料进行处理 ,再辅以荧光和超薄切片观察等多种方法 ,对芦荟叶内的 4种主要蒽醌类物质进行了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 ,蒽醌类物质在芦荟叶内的贮藏是多位点的。芦荟素和高那特芦荟素主要位于韧皮部的大型薄壁组织细胞之中 ;而芦荟苦素和芦荟宁主要位于维管束鞘细胞以及贮水组织与同化薄壁组织之间的 1圈薄壁组织细胞之中 ,贮水组织细胞中不贮存蒽醌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属植物 叶内蒽醌类物质 组织化学定位
下载PDF
以色列二穗短柄草(Brochypodium distachyon)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严俊 程剑平 +2 位作者 王莹 gutterman yitzchak NEVO Eviatar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对以色列3个群体的二穗短柄草(Brochypodium distachyon)种子的休眠与萌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色列二穗短柄草种子都具有休眠的习性,且不属于外源休眠(种壳休眠)类型;储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不同群体的二穗短柄草种子的休眠和萌发... 对以色列3个群体的二穗短柄草(Brochypodium distachyon)种子的休眠与萌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色列二穗短柄草种子都具有休眠的习性,且不属于外源休眠(种壳休眠)类型;储藏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不同群体的二穗短柄草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有着极显著的影响,高温(40℃)储藏可以加快种子后熟,打破种子的休眠;3个群体的二穗短柄草种子休眠深度不同,依次是:SedeBoqer>Yatir>Mt.Carmel;且休眠深度与群体生长地年平均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二穗短柄草的这些休眠和萌发特性可能是其长期与环境相互作用,在自然选择压力下进化形成的存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 二穗短柄草 种子 休眠 萌发
下载PDF
野生二棱大麦种子休眠型态与农艺性状及生态地理因素相关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严俊 王莹 +2 位作者 NEVO Eviatar gutterman yitzchak 程剑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2-361,共10页
对来自以色列不同地区16个生态型野生二棱大麦种子的休眠型态与其农艺性状及起源地生态地里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40℃)储藏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16个生态型种子在高温处理下的萌发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休眠打破过程显... 对来自以色列不同地区16个生态型野生二棱大麦种子的休眠型态与其农艺性状及起源地生态地里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40℃)储藏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16个生态型种子在高温处理下的萌发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休眠打破过程显示出不同型态的对数生长曲线:8个旱生生态型为S型,而8个湿生生态型为倒L型。休眠深度用实际达到最大萌发率的时间度量,最低休眠深度(15·6d)是来自湿润地区"进化峡谷"的生态型37-N,而最深休眠深度(103·1d)是来自干旱地区Ein-Zukim(死海附近)的生态型32-6。此外,对11个物候及农艺性状指标与休眠深度做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结果有9个显示出显著相关,尤其是粒重与休眠深度有极显著相关性。同时,休眠深度与起源地15个生态地理因素中的9个有显著相关,种子休眠主要受其起源地的地理位置、温度和水分条件等影响。可见,野生二棱大麦自然选择进化了休眠特性去应对干热环境而繁衍生息。本研究结果可用于进一步遗传研究和现代栽培大麦品种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眠深度 萌发率 生长曲线 野生二棱大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