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俯冲带中的鳞剥洋壳
1
作者 gaku kimura 方孝悌 《海洋地质译丛》 1995年第6期77-80,共4页
长久以来认为:地壳的形成和地幔的地球化学演变大部分取决于俯冲带中洋壳的结局。最近的地球化学研究则致力于定量俯冲带中的地球化学通量(Plank等,1993;等)和致力于涉及Be的作为俯冲过程中,天然同位素示踪物的模式基础(Tera等,1986),... 长久以来认为:地壳的形成和地幔的地球化学演变大部分取决于俯冲带中洋壳的结局。最近的地球化学研究则致力于定量俯冲带中的地球化学通量(Plank等,1993;等)和致力于涉及Be的作为俯冲过程中,天然同位素示踪物的模式基础(Tera等,1986),很显然,在不同弧环境中,源自俯冲岩板的地球化学成分的影响是变化的。这里,我们得出一种在古增生杂岩体中的测量方法,目的在于判断在增生过程中俯冲岩板的作用,和确定在俯冲带中,进入地幔的地球化学通量。研究结果表明,从大洋板块鳞剥出玄武岩质洋壳最上部分,且其增生于增生杂岩的底部是俯冲带中一种普遍过程。1 增生杂岩 对确认古增生杂岩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大洋物质(例如枕状玄武岩和深海沉积岩)与陆源沉积物共生。早期板块构造学说要求,在俯冲带,于上驮板块的前缘具有刮落作用过程和洋壳的增生;在现代或古代增生杂岩中,通常不能观察到这种过程的实例;相反,所有增生杂岩的共同特征是混杂岩内具大洋物质的块体,并在定义增生杂岩体时必需有的岩性组分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鳞剥洋壳 洋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